《一种捕鼠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捕鼠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1941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7 CN 202819419 U *CN202819419U* (21)申请号 201220434129.X (22)申请日 2012.08.22 A01M 23/16(2006.01) (73)专利权人 何裕友 地址 277200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科 委李开峰转 (72)发明人 何裕友 李开峰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捕鼠器 (57) 摘要 一种捕鼠器, 包括 : 支架和支脚 ; 其特征是 : 支架的中部设计有转杆, 转杆固定连接有翻桶, 翻 桶内放有食物, 支架的底端设计有鼠梯, 鼠梯的顶 。
2、端设计有鼠梯平台, 鼠梯平台边缘和翻桶的下端 之间通过活动折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捕鼠 器的鼠梯平台边缘和翻桶的下端之间通过活动折 页相连接, 在使用时, 在翻桶的底端放入食物, 老 鼠通过鼠梯爬到平台上, 进入翻桶底部觅食时, 翻 桶在底部重力的作用下会竖立起来, 桶口向上, 使 老鼠无法爬出翻桶, 被牢牢困在翻桶内 ; 结构简 单、 便用方便、 省时省力, 对捕鼠器和空气环境不 会造成污染。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
3、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捕鼠器, 包括 : 支架 (1) 和支脚 (5) ; 其特征是 : 支架 (1) 的中部设计有转杆 (2), 转杆 (2) 固定连接有翻桶 (7), 翻桶 (7) 内放有食物 (8), 支架 (1) 的底端设计有鼠梯 (6), 鼠梯(6)的顶端设计有鼠梯平台(4), 鼠梯平台(4)边缘和翻桶(7)的下端之间通过活 动折页 (3) 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19419 U 2 1/2 页 3 一种捕鼠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捕鼠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捕鼠装置在捕到老鼠的同。
4、时, 往往会把老鼠弄死、 弄伤, 捕鼠装置需要经常 并且及时检查, 如果时间长了死鼠或伤鼠造成捕鼠器具的污染, 并产生细菌, 并且使用起来 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省时省力, 对捕鼠器和空气环境不会造 成污染的一种捕鼠器。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0005 一种捕鼠器, 包括 : 支架和支脚 ; 其特征是 : 支架的中部设计有转杆, 转杆固定连 接有翻桶, 翻桶内放有食物, 支架的底端设计有鼠梯, 鼠梯的顶端设计有鼠梯平台, 鼠梯平 台边缘和翻桶的下端之间通过活动折页相连接。 0006 本实用新型一种捕鼠器的鼠梯。
5、平台边缘和翻桶的下端之间通过活动折页相连接, 在使用时, 在翻桶的底端放入食物, 老鼠通过鼠梯爬到平台上, 进入翻桶底部觅食时, 翻桶 在底部重力的作用下会竖立起来, 桶口向上, 使老鼠无法爬出翻桶, 被牢牢困在翻桶内 ; 本 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省时省力, 对捕鼠器和空气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 附图中 : 1、 支架 2、 转杆 3、 活动折页 ; 4、 鼠梯平台 5、 支脚 ; 6、 鼠梯 7、 翻桶 8、 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 0010 本实用新型如图。
6、 1 所示, 包括 : 支架 1 和支脚 5 ; 支架 1 的中部设计有转杆 2, 转杆 2 固定连接有翻桶 7, 翻桶 7 内放有食物 8, 支架 1 的底端设计有鼠梯 6, 鼠梯 6 的顶端设计 有鼠梯平台 4, 鼠梯平台 4 边缘和翻桶 7 的下端之间通过活动折页 3 相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 : 0012 本实用新型一种捕鼠器主要是由支架、 转杆、 活动折页、 鼠梯平台、 支脚、 鼠梯、 翻 桶等组成, 鼠梯平台边缘和翻桶的下端之间通过活动折页相连接, 在使用时, 在翻桶的底端 放入食物, 老鼠通过鼠梯爬到平台上, 进入翻桶底部觅食时, 翻桶在底部重力的作用下会竖 立起。
7、来, 桶口向上, 使老鼠无法爬出翻桶, 被牢牢困在翻桶内。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0014 本实用新型一种捕鼠器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省时省力, 对捕鼠器和空气环境不会 说 明 书 CN 202819419 U 3 2/2 页 4 造成污染。 0015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本领域中普通 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 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819419 U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19419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