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94149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09844.7

申请日:

2002.12.07

公开号:

CN1509511A

公开日:

2004.06.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2K 5/22申请日:20021207授权公告日:20070606终止日期:2014120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2K5/22; H02K5/14; H01R39/38

主分类号:

H02K5/22; H02K5/14; H01R39/38

申请人:

罗伯特-博希股份公司

发明人:

S·林德菲尔; T·博岑哈德

地址:

德国斯图加特

优先权:

2002.03.14 DE 10211154.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民军;赵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按本发明了一种用于电机(13)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其配有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和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其中在这两个绝缘部分(16)和(19)之间容纳一个支座(22)。与支座(22)相分开并与第二绝缘部分(19)相连的是一个导体部分(25)。该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是不可松卸地连接起来的。

权利要求书

1: 连接装置,其用于电机(13)的触点接通,配有一个第一电绝 缘的绝缘部分(16)和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其中在这 两个绝缘部分(16)和(19)之间容纳着一个支座(22),还配有一 个与支座(22)分开的而与第二绝缘部分(19)相连的导体部分(25), 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电绝 缘的绝缘部分(19)以及导体部分(25)是不可拆卸地连接起来的。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绝缘的绝 缘部分(16)有至少一个对准支座(22)的形状配合元件(55),该 元件与支座部分(22)的至少一个配对形状配合元件(58)相啮合。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绝缘 的绝缘(16)具有一个对准第二绝缘部分(19)的一件式地成形的环 (67),该环有一个非圆形的环体内部轮廓(70)。
4: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 体部分(25)具有一个非圆形的内部轮廓(52)。
5: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 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具有至少一个由第一绝缘部分(16)指向 的形状配合元件(78),该元件为了位置可靠的设置而与导体部分(25) 的一个与形状配合元件(87)相应的孔口(80)相匹配。
6: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存 在一种利用螺栓装置(29)的不可拆卸的连接,该螺栓装置具有一个 带有一个与螺栓头(31)相连的至少为二部式的轴(34)的螺栓(28), 其中一个第一轴部(37)伸过第一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 二绝缘部(19)以及导体部分(25);一个第二可变形成环状螺栓头 的轴部(40)以用于连接第一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绝 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
7: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栓(28)具有 一个与第二可变形成环状螺栓头的轴部(40)相连的第三轴部(43), 经过该第三轴部可导入一种变形力。
8: 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轴部(43) 是呈管状的且有一内螺纹(46)。
9: 按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轴部(37)以它的外部轮廓(49)与第一电绝缘绝缘部分(16) 的环形内部轮廓(70)相匹配。
10: 按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螺栓有一个轴部,该轴部以它的外部轮廓(49)与导体部分(25) 的内部轮廓(52)相匹配。
11: 按权利要求6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轴部(37)有一内螺纹。
12: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导体部分(25)有至少一个连接翼形部(76),在其上可固定一个导 体元件。
13: 按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导体部分(25)上一件式地成形出一个止动元件(82),该止动元 件用于啮合到一个至少部分地封闭着电机(13)的盖(95)的一个连 接板(93)中。
14: 按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绝缘部分(19)上一件式地成形出一个止动元件(82),该止 动元件用于啮合到一个至少部分地封闭着电机(13)的盖(95)的一 个连接板(93)中。
15: 电机,特别是起动电动,其配有一个用于电导体的连接装置 (10),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10)是按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 述特征的。
16: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其中该起动装置有一台电机(13) 作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机(13)是按权利要求15所述特征设 计的。

说明书


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 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符合独立权利要求类型的一种连接装置,用于电机的触点接通。

    背景技术

    这样一种连接装置已在德国专利申请书中公开过,该申请书登记号为101 03 008.8。该申请书中所介绍的连接装置用于一种起动器,具有一个第一绝缘部分,该绝缘部分在一个起起器外壳的外侧上。上述第一绝缘部分和一个第二绝缘部分(该申请书中称之为间隔套)在它们之间容纳着起动器外壳的壁部。从第一绝缘部分的外侧,将一个接触衬套插入到该绝缘部分中。该接触补套穿过第二绝缘部分,以一个凸缘压在一个导体部分上。一个保持螺母同该导体部分牢固地相连。在导体部分上固定着用于电刷装置的接点或导电的绞合线。为了固定连接装置,须将一个螺栓插过接触衬套、第一绝缘部分和第二绝缘部分的中心孔,并最终与导体部分上的保持螺母拧紧。这种结构形式的缺点在于:需要相当多的部件才能形成接线柱。其另一个缺点是,必需要螺栓方可将接线柱牢固地保持在起动电机外壳上。此外,对于汽车生产厂的后续装配过程又需要松开甚至完全卸下螺栓,以便将一条同起动器电池组相连地起动器电缆的一个极电流接线柱加以固定。

    【发明内容】

    用于电机的触点接通的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连接装置的优点在于:没有扭矩作用于导体部分,从而排除了印刷电路板在一地线接点上的非所希望的扭转。

    此外,在装配之后,螺栓装置是不可松开地固定的,不会在运输时或者甚至在运行中由于振动负荷而自行松开。螺栓不会丢失。

    此外,连接装置上的操纵是容易识别的,而且需要的部件较少。

    通过在各项从属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措施,使得符合独立权利要求的连接装置的有利的改进形式成为可能。

    由于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具有一个对准一个第二绝缘部分的单件式成形的环,该环有一个非圆形的外部轮廓和一个非圆形的内部轮廓,所以可达到下述目的:第一绝缘部分在一个与单件式成形的环的非圆形的外部轮廓相匹配的孔中不会扭转。这里存在着形状配合,所以,在固定一条起动器电缆时,该绝缘部分不会扭转。与此同时,非圆形的内部轮廓还可实现下述目的:例如螺栓对绝缘部分从而也对支座都处于一个明确的位置上。当螺栓不是作成圆柱形的,因而需要螺栓对支座有一个明确的位置时,这一点则有特别的意义。

    若导体部分具有一个非圆形的内部轮廓,则导体部分对支座的位置可通过螺栓的外部轮廓明确地确定。这样就能实现:在固定过程中,将导体部分保持在一个明确的位置上,当在导体近旁有能导电的或导电的部件且从而可避免短路时,这一点在下述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

    若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具有一个以一个第一绝缘部分指向的形状配合元件,便可利用该形状配合元件如此确保该绝缘部分对导体部分的一个可靠而明确的位置,即导体部分具有一个相应于形状配合元件的孔,而且两个形状配合元件彼此啮合。

    规定将螺栓设计得带有一个至少两部式的轴,其中一个第一轴部伸过第一绝缘部分、支座、第二绝缘部分及导体部;一个第二变形成一个环状螺栓头的轴部以用于夹紧或连接所预张紧的上述各部件。

    如果在螺栓上或者在一个第二变形成环形螺栓头的轴部上连接一个第三轴部,就可经过该第三轴部引入一种变形力,就是将第二轴部变形成一个螺栓头的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方法,在用于第二轴部的变形的工具和螺栓之间就可能有一种简单的形状配合,与此同时,可以从螺栓的背向第三轴部的一边实现变形。

    如果第三轴部具有内螺纹,则该内螺纹可用来从螺栓头的各侧引入变形力。变形力引入是均匀地进行的,借此第二轴部变形成一个均匀变形的螺栓头。此外,内螺纹还可以利用一螺栓来固定电缆终端。

    如果第一轴部以它的外部轮廓匹配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的内部轮廓,则可实现螺栓对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的一种明确配置或位置。若第一轴部以它的外部轮廓匹配导体部分的内部轮廓,则导体部分可利用第一轴部经过第一绝缘部分对支座实现明确定位。从而可确保导体部分不致于同一个可能的导电部件接触,以此排除了短路发生。

    通过第一轴部上的内螺纹,还可以将电缆终端加以固定。

    如果导体部分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翼形部,其上可以至少固定一个导体元件例如一个绞合线,那么绞合线在一个滑动接点和导体部分之间的自由的无支撑的长度便特别短。这一情况的优点在于:一方面简化了绞合线在焊接到导体元件上时的操作,因为绞合线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们的位置不会由于它们静负荷而改变;另一方面由于绞合线的结构长度短,从而减小了可能损坏绞合线的摆动的影响。

    按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规定:在导体部分上一体式地成形出一个止动元件,该止动元件的作用在于啮合到一个至少部分地封闭着电机的盖的一个连接板中。该止动元件啮合到一个连接板中导致:通过连接装置固定在支座上或起动电机外壳上,一方面止动元件被确保在其位置上;另一方面由于连接元件用螺栓实现了最终固定,止动元件也终于加以锁定。起动电机只有在损坏固定销(栓)的情况下才能被打开。另外,借助止动元件和连接板确保了:在电机或起动装置的制造过程中,起动电机的所有部件都是不会丢失的。因此,制造过程中的部件损失或者烦杂的修整工作都是不必需的。如果止动元件一体式地成形在导体部分上的话,则有如下优点:止动元件必需的弯曲可同时地与在导体部分上的其它加工步骤一起进行。

    如果止动元件一体式地成形在第二绝缘部分上,则有如下优点:在一个作为注塑部件制成的第二绝缘部分上,止动元件可以在同一道工序中不要其它加工步骤地成形。

    【附图说明】

    在各附图中示出了一种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一些实施例。

    图1是连接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2a是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的一个前视图,

    图2b是带有一个非圆形开孔的支座的顶视图,

    图3a是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是支座上一个相应的开孔的顶视图,

    图4是带有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的一个导体部分示意图,

    图5a是连接装置的设置在支座外侧上的各部分的示意图,

    图5b是连接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导体部分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一个止动元件啮合到一个盖的一个连接板中的两种不同实施可能性的示意图,

    图8是配有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电机的象征性示意图,

    图9是配有带有按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的起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连接装置10的一个第一实施例,该连接装置用于电机13的触点接通。连接装置10有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下面简称第一绝缘部分)和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下面简称第二绝缘部分)。在这两个绝缘部分16和19之间容纳一个支座22。在第二绝缘部分19上连接着一个与之相连的导体部分25。第一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绝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是不可拆卸地彼此相连的。就不可拆卸这一点而言,就是说必须毁坏这些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才能结束其连接的牢固性。在此示例中,上述那些构件是借助螺栓28而彼此连接起来的。为了使连接装置10能够良好地定位在支座22上,第一绝缘部分16和第二绝缘部分19将支座22夹紧在它们之间。此外,导体部分25是通过不可拆卸的螺栓28而与第二绝缘部分19夹紧。通过这种措施形成了一个不可拆卸的螺栓装置49。

    螺栓28有一个螺栓头31,其上接有一个多部式的轴34。轴34有一个第一轴部37,该轴部伸过第一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绝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在第一轴部37上连接着一个第二轴部40,该轴部变形成一个环状的螺栓头。螺栓头31和成形为环状螺栓头的轴部40皆用于连接第一绝缘部分16、夹座22、第二绝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

    在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轴部40上连接着一个第三轴部43,经过该轴部可导入一种变形力。第三轴部43在此例中是呈管状的,且有内螺纹46。螺栓28与第一轴部37有一个共同的轴部,此轴部以它的外部轮廓49匹配于导体部分25的内部轮廓51。

    图2a表示第一绝缘部分16的一个前视图。在此可看到第一绝缘部分16的侧面,该侧面朝向支座22。图中所示环状的同时也是六角形的轮廓是一个对准支座22的形状配合元件55。该形状配合元件55的作用在于啮合支座22的一个配对形状配合元件58。依此,形状配合元件55在装配后的状态中以它的外部轮廓61邻接该配对形状配合元件58的内部轮廓64。

    图3a和3b中示出第一绝缘部分16和支座22的这种装配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分上的两个形状配合元件55用来与支座22上的相应配对形状配合元件58相啮合。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形状配合元件55中之一是一个对准一个第二绝缘部分19的一件式成形的环67,该环具有一个非圆形的环形内部轮廓70。配对形状配合元件58则分别是通过在支座22上的凹穴而形成。

    图4中示出了导体部分25,同时还示出了第二绝缘部分19。在此示例中,导体部分25具有一个基板72,见图1所示,该基板在装配后的状态中贴紧在第二绝缘部分19的下侧74上。从基板72在每边分别延伸一个连接翼形件76,其用途是将那些与电机13的电刷相连的绞合线固定在其上,亦可参看图1。如果有足够的装配空间,那么至少需要一个连接翼形件76,以便在其上固定一个导体元件。如已述及的,导体部分25具有一个非圆形的内部轮廓52,该内部轮廓基本相应于螺栓28的外部轮廓49。

    为了能够将导体部分25同第二绝缘部分19进行预装配,规定:至少要成形一个由第一绝缘部分16指向的形状配合元件78。该形状配合元件78为了达到在导体部分25上的位置可靠的布置而与导体部分25的一个同形状配合元件78相对应的孔口80相匹配。在此形状配合元件78例如可设计成栓销。此外在第二绝缘部分19上还一件式地成形了一个止动元件82。该止动元件82的用途在于啮合到一个至少部分封闭着电机13的盖的一个在图4中未示出的连接板中。

    图5a示出在装配之前可从外面看到的连接装置10的各部分。一方面示明螺栓28、第一绝缘部分16及支座22。在螺栓28上可以很好地看出螺栓头31、第一轴部37以及与之相连的第二轴部40和第三轴部43。第一轴部37在此例中是设计呈六角形的。第一绝缘部分16有一个附加构件84,利用该构件可将一条带有电缆终端的连接电缆安装在确定的位置上。第一绝缘部分在一个中心孔的范围内有一个凹陷部87,螺栓头31套合在其中。在该凹陷部上连接着可从图2a中看出的环67,该环有一个环形内部轮廓70。螺栓28以其第一轴部37及其外部轮廓49而与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的环形内部轮廓70相匹配。

    图5b中示出了连接装置10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其中下文中只对螺栓28的不同处做详细说明。与图5a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在图5a的实施例中第一轴部37的内侧是设计呈圆筒状的,与图1所示第一轴部37的不同之处是图5b中所示的螺栓28在第一轴部37的内侧上具有内螺纹90,而图1中该轴部的内侧是设计呈六角形的。内螺纹90的用途在于可拧入一个螺栓,以便可借此固定连接电缆的电缆终端和实现电触点接通。同样,按图1所示实施例,在第三轴部43上也可以替换成内螺纹46。

    按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分19具有成形在其上的止动元件82,而图6中所示的导体部分25则以备用件方式具有止动元件82。如按图4已说明的,该止动元件82的用途也在于啮合到一个至少部分地封闭着电机13的盖的一个连接板中。

    图7a中示明:一个同导体部分25一体式相连的止动元件82是怎样啮合到盖95的连接板93中的。与第二绝缘部分19一体式相连的止动元件82以与上述相似的方式啮合到连接板93中。

    图8中象征性地示出电机13,该电机具有用于电导体的连接装置10。

    同样象征性地在图9中示出起动装置100,该起动装置具有一台电机13作为驱动装置,该电机也有一个连接装置10。

    第一轴部37也可以选用一个外部轮廓49,这种外部轮廓例如一般是多角形的或波形的。一个合适的不可拆卸的螺栓装置29作为不可拆卸的螺栓28而具有一个铆钉。

    轴34至少是二部式的并包含至少第一轴部37和变形成螺栓头31的轴部40。

    支座22是按照一个变体而设计成一电机的极外壳。代替作为极外壳,支座22按另一个变体而设计为用于电机的常规外壳,电机被容纳在此外壳中。总的设定是,连接装置10用在一种起动装置100上。于此,盖95是一个电刷夹具。

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电机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配有连接装置的电机以及配备具有连接装置的电机的内燃机起动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按本发明了一种用于电机(13)触点接通的连接装置,其配有一个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和一个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其中在这两个绝缘部分(16)和(19)之间容纳一个支座(22)。与支座(22)相分开并与第二绝缘部分(19)相连的是一个导体部分(25)。该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6)、支座(22)、第二电绝缘的绝缘部分(19)及导体部分(25)是不可松卸地连接起来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