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器械头、具有所述器械头的应用器械、应用系统和 操作所述应用器械用的供应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适于将物质或悬浮液(特别是细胞)引入生物组织的适宜应用器械已 被熟知。例如,US2001/0027296A1描述了一种可以从组织中获得细胞 用于处理和随后将细胞返回到组织中的应用器械。
US2011/0282381A1中的器械基本上基于已经存在于组织中的用来 引入物质的适宜通道。适宜通道偶尔可能被末梢刺破。适宜通道的提供 会导致将要处理的组织的严重损伤。此外,采用所述器械,很难实现将 要引入物质的广泛和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US2011/0282381A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允许高 效引入物质进入生物组织的器械头。采用该器械头,将组织损伤的发生 预期最小化,并且优化引入物质的定位。此外,尽可能地实现引入物质 的广泛和均匀分布,其中例如可以是细胞的物质被温和处理,使得不会 发生物质的损伤。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的器械头、应用器械、应用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实 现。
特别地,上述目的通过一种器械头实现,所述器械头包括:
-出口孔;
-第一供给管线,用于供给第一流体;
-第二供给管线,用于供给第二流体;
-储器,用于储存经由第二供给管线供给的流体;
其中所述储器与第一供给管线流体连通,和/或适于经由在所述器械 头中配置的至少一个阀门与第一供给管线流体连通,从而经由所述出口 孔输送所述储器中储存的流体。
用于内窥镜的应用器械通常具有在近端的器械手柄、优选柔性的主 轴和在远端的器械头。根据本发明,至少器械头以特定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以最高的效率将物质(特别是(细胞)悬浮液)通过 液压外科器械引入到组织。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器械头包括可临时存储 物质直到其经由喷嘴被应用的储器。储器的远端配置(在尖端附近)导致在 施加压力到物质上时,该物质可以或多或少地经由喷嘴输送。在这一方 面,只有非常低的压力损失发生。此外,压力的暴露时间将显著降低。 这会导致该物质可以最小应力在高压下应用。在应用细胞期间,这会导 致极高存活率,从而能够获得希望的处理结果。
由于压力损失非常低,因此还可以在低应力或低损伤下将物质相对 较深地引入组织中。通过水射流施加器应用物质通常具有的优点在于, 靶组织只有极轻微损伤发生,并且可以实现物质的极好分布。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器械头包括第一供给管线和第二供给管线, 其中所述供给管线承担不同的流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流体是推 进剂,第二流体是将要应用的物质或悬浮液。第二供给管线也可以使用 物质来填充储器。推进剂经由第一供给管线引入到储器中,使得物质从 其推出。引入可以通过现有的流体连通或通过阀门来进行。优选地,阀 门配置在远端附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阀门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用于针对 储器锁定第一供给管线。锁定部可以用于防止在物质引入过程中第一供 给管线至少部分地被流体填充。因此,可以防止“贵重”物质的损失。 优选地,所述阀门形成为使得在无压力状态下,第一供给管线针对储器 被锁定。例如,锁定部或阀膜可以由弹性体形成。优选地,它是被动阀, 所以用于配置阀门需要的空间非常小。这具有器械头的直径可以极小的 优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阀门是梭阀,其针对储器锁定第一供 给管线或第二供给管线。因此,锁定部可以适宜地调整。在第一流体(例 如推进剂)的应用期间,因而可以防止第一流体进入第二供给管线。按此 方式,可以阻止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在第二供给管线中不希望的混合(物 质注入)。梭阀的设置具有的优点在于,第一流体不仅可以用作推进剂, 而且可以在生物组织中制作组织通道。例如,第一流体可以首先以脉冲 方式应用,从而建立通道。其后,储器填充第二流体,并且通过第一流 体再次应用。
在这种设计中,梭阀的进一步优点在于,用于组织通道制作的第一 流体可以在显著更高压力下驱动,并且没有发生对将要应用物质的损伤。 梭阀保护物质免受可能偶尔对物质产生不利影响的超高压。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出口孔包括阀门,特别是柔性喷嘴的形式。 柔性喷嘴主体可以组入器械头,使得预定加压径向地作用在喷嘴主体上, 并且在初始状态下锁定喷嘴口。如果储器中压力增加,例如由于第二流 体的供给,那么喷嘴主体在出口通道未打开的情况下首先稍微向外弯曲。 因此,可以储器的设定容积量预先定量。然后,预定容积可以利用第一 流体移除。优选地,柔性喷嘴的材料硬度被选择成使得可以实现足够膨 胀并因而实现预定容积的调整。为此,优选地,需要不是过高的压力, 例如大于20bar。
最后,柔性喷嘴也可以防止出口孔堵塞,并且可以确保以指定的最 小压力应用第二和/或第一流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器械头中,第二供给管线中设置用于防 止流体回流的另一个阀门。其可以是止回阀。所述第二阀门可以用来维 持储器内的预设压力,例如在引入第二流体之后。此外,第二阀门防止 第二流体的继续运行,从而第二流体主动引入第二供给管线会被抑制。 按此方式,可以实现精确用量。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用于内窥镜的应用器械实现,其中所述应用器械 优选包括主轴和在主轴附近或近端的器械手柄。应用器械在柔性主轴的 近端可以设有在所述实施方案之一中所述的器械头。
与针对所述器械头描述的类似优点将会出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主轴和/或所述器械头的外径(Ad)小于3 mm。利用本发明的器械头的构成,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其中可以保 持内窥镜器械的常见尺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应用器械包括在第二供给管线内或在第二 供给通道处的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可以用于第二供给管线的通气。 为此,优选地,可以设置梭阀和必要时的另一个小型储器。通气也可用 于防止继续运行。所述通气装置在引入第二流体后立即允许第二供给管 线的至少一部分通风。在这一方面,可以精确定量第二流体的引入量。 此外,所述通气装置可以非常迅速地减少储器中积聚的压力。利用根据 本发明的应用器械,因而可以脉冲地输送流体,从而实现脉冲的急陡下 降边沿。这是流体的脉冲输送以及在第一和/或第二流体的输送之间快速 切换的需求。此外,这也允许流体的定向输送。例如,按此方式,可以 确保输送流体的量。
所述器械手柄可以至少包括调节阀或带有阀门驱动器的控制阀,从 而产生第一供给管线和/或第二供给管线的脉冲/连续的加压。所述调节阀 有利于脉冲的流体输送。所述调节阀允许限定加压,其中连接管线的膨 胀(例如在应用器械和供应系统之间)可以被忽略。在这一方面,利用根据 本发明的器械头,可以获得显著优异的结果。这种改进的结果通过脉冲 的优化形式以及上升和下降边沿的陡度来实现。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应用系统实现。优选地,应用系统包括上述的应 用器械。此外,所述应用系统包括供应系统,所述供应系统至少与第一 供给管线流体连通。
所述供应系统可以在一系列的输送间隔内将第一流体输送到第一供 给管线。所述供应系统还至少为第一流体提供合适的压力值。关于应用 系统,也具有与针对所述应用器械描述的类似优点。
所述供应系统可以包括控制至少一个阀门的控制器,例如已经描述 的调节阀,使得在小于2s的应用时间间隔内,特别是小于1s:
-在至少第一输送间隔内,以第一压力将第一流体输送到第一供给 管线;
-在第一输送间隔之后的第二输送间隔内,以第二压力将第二流体 输送到第二供给管线;和
-在至少第三输送间隔内,以第三压力将第一流体输送到第一供给 管线。
根据本发明,所述供应系统可以驱动第一和/或第二流体,使得第一 和第二流体在极短时间内输送,并且优选地交替输送。在优选实施方案 中,第二供给管线中第二流体的立即输送仅用来填充已经描述的储器。 然后,在第三输送间隔内,用作从储器排出第二流体的推进剂的第一流 体再次输送。应用的第三脉冲水平(开始第三压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此 压力下输出第二流体。
不仅用于暴露组织通道而且用作推进剂的第一流体的利用可以有利 地用于构造应用器械。例如,第一供给管线可以构造成比利用优选显著 更低的第二压力操作的第二供给管线更耐压力。
所述应用系统可以包括用于输送第一流体的泵和介质分离装置,所 述介质分离装置配置并形成为使得在第二输送间隔中第一流体驱动第二 流体。优选地,所述供应系统用于分别在第一和第二供给管线中输送第 一和第二流体。为此,在供应系统中或者在应用器械和供应系统之间, 可以设置提供第二流体并由第一流体驱动的介质分离装置。因此,最后, 在适时延迟的第二输送间隔中,输送第一流体对于驱动第二流体是必需 的。
可选择地,介质分离装置可以形成作为第二泵或流体源,或者可以 被它们替代。这意味着,可以独立于第一流体而将第二流体输送到已经 描述的储器中。
第一压力可以大于第三压力。优选地,第一压力显著大于第三压力, 特别是大至少3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压力可以比第三压力大至 少100%或者大甚至至少200%。优选地,第一压力被设计成使得靶组织 的至少部分分离是可能的。第一压力用来产生引入物质的通道。在一个 实施方案中,第一压力范围为40~100bar,特别是60~90bar。与此相反, 第三压力例如可以为1~40bar,特别是2~20bar。优选地,第三压力被选 择成使得可以确保物质温和地引入。此外,第三压力的选择取决于物质 将要引入到组织中的深度。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用于操作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实现。根据本发明,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激活第一流体源,使得第一流体以第一压力在第一输送间隔期间 被输送;
b)激活第二流体源,使得第二流体以第二压力在第二输送间隔期间 输送到储器,特别是器械的远端储器;和
c)激活第一流体源,使得第一流体以第三压力在第三输送间隔期间 输送到所述储器,从而经由出口孔排出第二流体。
与针对所述供应系统已经描述的那些类似优点将发生。在已经阐述 的应用系统中可以采用所述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a)~c)可以在小于2s的应用时间间隔内进 行,特别是小于1s。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秒钟,用于引入物质的通道 打开,并且发出输送物质的适宜脉冲。根据本发明,可以在通道打开后, 进行物质输送的几个步骤。在这一方面,根据步骤a),步骤b)和c)可以 重复几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这种重复在2s内至少进行3次。
此外,前面提到的目的可以通过具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 现,如果在计算单元上执行所述指令,则实施所述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本发明将通过若干示例来说明,其中:
图1是中空器官的分层设计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仅梭阀)的从内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应 用器械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从外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应用器械 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梭阀和远端止回阀)的从内部供给通道流 入流体的应用器械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从外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应用器械 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柔性喷嘴)的从外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 器械头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从内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器械头的 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案(也是通过外部供给通道供给细胞悬浮液的 柔性喷嘴)的器械头;
图6A是根据第五实施方案(通气装置)的从外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 应用器械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从内部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应用器械 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第六实施方案(梭阀和柔性元件的近端止回阀)的从外部 供给通道流入流体的应用器械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的柔性元件的详细视图;
图8A是内部供给通道处梭阀的第一替代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8B是内部供给通道处梭阀的第二替代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8C是内部供给通道处梭阀的阀座的第三替代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应用器械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图9A中的器械头的详细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一示例的供应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所有的控制阀都组 入在供应系统中;
图11是根据第二示例的供应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控制阀组入在应用 系统中;
图12是用于创建脉冲水射流的第一替代设计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创建脉冲水射流的第二替代设计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创建脉冲水射流的第三替代设计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创建脉冲水射流的第四替代设计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创建脉冲水射流的第五替代设计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第一控制算法由供应系统产生的压力经历;
图18是根据第二控制算法由供应系统产生的压力经历;
图19是具有额外地指示旁路和通气阶段的根据图18的压力经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输出尿道的中空器官的分层设计的示意图。基本组织层 是粘膜1和肌层2。最顶端代表尿道。这之后是上皮细胞,依次挨着的是 粘膜固有层3。然后,示出了纵肌和环肌4。本发明的应用系统可以用于 确保所示尿道的括约肌损伤的更快恢复。
应用系统允许以组织工程为基础的治疗,其中悬浮液(例如营养液体 培养基中的细胞)传递到尿道括约肌,其中细胞以足够高的存活率通过位 于尿道括约肌上游的几个组织层,并且以尽可能低的损失沉积在尿道括 约肌中。理想地是,这样做,可以防止完好的括约肌肌肉组织受到损伤。 因此,图1中的环肌4代表本发明的应用系统可能的靶组织,其中为了 输送物质到肌层2,所施加的水射流需要先穿透粘膜1。
本发明的系统具有大量可选择的应用,例如胆管、胃肠壁、血管壁、 支气管壁等。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器械10的第一实施方案。应用器械 10的基本部件是探针主轴14,其优选是至少部分柔性的并且近端具有器 械头20。器械头20具有用于流体输送的喷嘴23。流体可以是盐水或已 经提到的含有细胞部分的悬浮液。为了供给流体,在探针主轴14的腔体 中同轴地布置有内部供给通道21。内部供给通道21的外部区域形成包围 内部供给通道21的外部供给通道22。内部供给通道21,如图2A所示, 经由侧孔26与远端储器24流体连通。配置在内部供给通道21的远端的 梭阀25允许第一流体从内部通道21进入远端储器24,并且锁定远端储 器24和外部供给通道22之间的流体连通。
内部供给通道21经由第一入口11和外部供给通道22经由第二入口 12分别提供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
图2B示出了图2A中器械头20的详细视图。与根据图2A的视图相 反的是,图2B中的梭阀25锁定侧孔26,使得远端储器24和外部供给 通道22之间的直接流体连通被建立起来。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为了将所供给的流体经由出口孔23(即,喷嘴23) 以近似完美的脉冲形式输送。根据本发明的器械头20允许在相对低压下 输送流体脉冲,从而流体可以适当地渗入到靶组织中。由于现有压力的 有效利用,因此细胞在本应用中将“不受到伤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将流体(特别是细胞悬浮液)通过控制脉冲 的方式引入到不同级别的靶组织中。由于现有压力在应用中的有效利用, 因此细胞悬浮液可以被“不受伤害”的引入到靶组织中,特别是在不同 的位置。
为了在应用时间间隔内有效地引入悬浮液,如图17所示,第一流体, 在第一时间间隔T1内,用高压ph首先输送。器械头20在第一时间间隔 T1内的状态如图2A所示。第一流体离开内部供给通道21,填充远端储 器24,并经由限定喷嘴直径的喷嘴23输送。因此,第一流体以高动能撞 击组织并且可以被用来创建引入通道。在随后的第二时间间隔T2内,以 非常低的压力pz驱动第二流体,使得第二流体(即,悬浮液)填充远端储 器24。在此阶段,器械头20可以处于如图2B所示的状态。梭阀25锁 定内部供给通道21,从而阻止第一流体继续运行。填充远端储器24之后, 第一流体在第三时间间隔T3以压力pl输送。优选地,压力pl明显低于 高压ph,从而进行悬浮液的温和应用。在第三时间间隔T3,器械头20 再次处于如图2A所示的状态。第一流体渗入到远端储器24并且取代第 二流体。也就是说,第一流体是推进剂并且用于在给定压力pz下排出第 二流体。根据这种结构,远端储器24可以在应用时间间隔的其他时间内 填充(参照第四时间间隔T4),并且在其他时间(参照时间间隔T5)可以输 送悬浮液。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应用器械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图2A 和图2B所示的实施方案相反的是,在根据图3A的实施方案中,器械头 20中设有另一个阀门。所述另一个阀门(止回阀25’)与梭阀25一样位于 外部供给通道22中。与梭阀25不一样的是,止回阀25’配置在不是很接 近应用器械10的远端。止回阀25’是在无压力状态下完全锁定外部供给 通道22的橡胶唇缘。图3示出无压力状态,其中第一流体被输送并经由 喷嘴23输出。
在经由外部供给通道22中的第二入口输送第二流体时,止回阀25’ 打开,并且如已经阐述的,梭阀25锁定侧孔26。相应的状态如图3B所 示。在这种状态下,远端储器24可被填充。一旦外部供给通道22中流 体流动停止,则止回阀25’关闭。在这一方面,阻止第二流体继续运行。 如果内部供给通道21中压力超过远端储器24中的压力,则梭阀25打开。 这可能导致脉冲射流中强力产生非常陡的外部边缘。
所述的实施方案允许特别是对柔性喷嘴23有利地情况下使用,如图 4A和图4B中所示的例子。然而,柔性喷嘴23也可能是有利的,而独立 于止回阀25’的存在与否。
根据图4A的柔性喷嘴23在无压力状态下是封闭的。为此,柔性喷 嘴主体组入应用器械10中,使得特定按压径向地作用在喷嘴主体上,从 而在初始状态下锁定喷嘴口。如果喷嘴主体在远端储器24中的近端处的 压力增加,例如由于第二流体的供给,那么喷嘴主体在喷嘴未打开(未示 出)的情况下首先稍微向外弯曲。因此,可以将远端储器24的设定容积 量预先定量。然后,所述的预定容积利用随后的高压脉冲(参照第三或第 五时间间隔T3,T5)可以引入到组织中打开的通道。在该示例中所描述 的喷嘴主体具有在径向方向呈锥形的圆周唇缘。喷嘴主体也可以二等分 地设计。例如,圆周唇缘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而在其基部由硬质材料 的支撑体包围。柔性喷嘴23的性能(特别是它的膨胀性能)在预先定量和 填充阶段分别关键取决于材料的选择和组入状态下的按压程度。根据本 发明,柔性喷嘴23被构造成使得可以实现足够膨胀并因而实现远端储器 24中的预定容积的调整,而无需例如高于20bar的高压。此外,柔性喷 嘴被构造成使得在打开状态时喷嘴口23的喷射效果足够大,即,允许实 现流体的充分加速。
根据本发明,柔性喷嘴23可以用来阻止在第一和/或第二流体应用 之后的流体继续运行。同时,在远端储储器24的适宜填充中,一定的初 步压力被保存,然后可以恢复。此外,柔性喷嘴23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应 用器械10堵塞的风险。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成中,堵塞仅会导致压力增加, 反过来导致喷嘴23的膨胀,使得污染粒子可能会通过。
图4B示出了柔性喷嘴23打开的器械头20,例如在第三时间间隔 T3内。
图5示出根据图4A和图4B中的器械头的替代实施方案。这里,外 部供给通道22用于供给第一流体,内部供给通道21用于供给第二流体。 例如,如果第一流体用于创建组织通道,那么图5中所示的状态发生在 第一时间间隔T1。此外,在所述的其他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内部 供给通道21可以用于第二流体,外部供给通道22可以用于第一流体。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其中柔性元件用作 第二被动阀。与根据图2A和图2B的示例不同的是,图6A的应用器械 10在第二入口处具有通气装置40。通气装置40的基本部件是第二入口 12终止于其内的通气室44、通气口41和通气阀45。通气口41的功能由 通气阀45控制。通气口41允许第二入口12通气,由此外部供给通道22 的至少一部分通气。如果对第二入口12加压,那么通气阀45逆向之后 锁定(第二入口12和通气口41之间的密封效果)。在通气阀45的远端, 在通气室44中具有超压。因此,第二流体可能会流向器械头并且可被输 送(例如在第三时间间隔T3期间)。这种状态示于图6A。
如果第二入口12处的压力下降,那么通气阀45将转变为初始状态 并针对通气室44锁定第二入口12的近端部分(参照根据图6B的状态)。 同时,第二入口12的远端区域中的超压经由通气孔41迅速减小。这导 致从喷嘴23的继续运行极快地停止,并且理想地被阻止,因为通气孔41 中的流动阻力明显低于喷嘴23中的。在这一方面,输送和脉冲的流体水 射流的边缘压力可能会急剧下降。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梭阀25,锁定外部 供给通道22,仅有少量第二流体从通气孔41漏出。根据本发明,可以假 设提供一种用于接收激发通气的物质的系统并且偶尔回收该物质。可以 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还可以设置若干通气孔41。
在另一个示例中,通气阀45不是被动阀而是主动阀或控制阀。例如, 在应用器械10的手柄中,可以设置电磁阀来接管通气阀45的功能。电 磁阀可以由供应系统50(参照图10)控制。
图7A示出了应用器械10的实施方案,其操作模式类似于图3A和 图3B。止回阀25’由通向外部供给通道22的第二入口12的孔口处的柔 性元件形成。柔性元件被设计成使得在非所示的初始状态,能够按压而 锁定第二入口12。随其产生的应变在无压力状态下产生密封效果。如果 对第二入口12加压,那么柔性元件变形(参照图7A的视图),使得其打 开通向外部供给管22的流体连通。如果第二入口12处的压力再次减小, 那么特定压力阈值的较低偏差后的复位力将柔性元件复位到初始状态, 并且止回阀25’关闭。
在一个示例中,柔性元件由柔性管部分构成。通过应用加强结构, 例如在纵轴方向延伸的图7B所示的肋5和/或相对刚性材料的增强纤维 6,可以实现止回阀25’的更强按压和因而的较高锁定力。
图8A、图8B、图8C示出了梭阀25的不同实施方案。在优选实施 方案中,由配置在内部供给通道21外侧的柔性材料形成,从而锁定末端 的侧孔26。
根据图8A的实施方案示出了分段配置在内部供给通道21的远端的 柔性管30。通过卡环31固定柔性管30。根据图8A的实施方案的一个显 著方面在于,柔性管30部分地伸入到内部供给通道21的远端中。最后, 产生邻接内部供给通道21上的柔性管30的第一部分34和柔性管30呈 锥形的第二部分35。结果,柔性管以异常高的表面压力沿着密封边缘32 延伸。按这种方式,获得优异的密封效果。
根据图8B的实施方案,内部供给通道21分段地具有径向向外突出 的凸起。所述凸起配置在侧孔26所在的位置。在凸起的近端和远端,内 部供给通道21具有较小直径。因此,关于柔性管30,产生具有较大直径 的第一部分34、具有小直径的第二部分35和具有小直径的第三部分36。 第二部分35和第三部分35的直径可以相同。在另一个示例(未示出)中, 第二部分35和第三部分36的直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值。通过第一部分 34和第二部分35和/或第三部分36的不同直径,可以创建增强梭阀25 的锁定功能的密封边缘32。此外,第一部分34的较大直径会对柔性元件 产生初步拉伸和预张紧,这也会导致优异的密封效果。
还可通过包围内部供给通道21的侧孔26的圆筒分段(参照图8C)获 得较高的表面压力。最后,所述圆筒分段也可以形成密封边缘32,从而 提高阀门的锁定功能。
图9A和图9B示出了应用器械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特别是器械 头20。这里,探针主轴14是多腔管(图示了两腔管)。因此,在这个示例 中,没有彼此同轴配置并且包括内部供给通道21和外部供给通道22的 通道。相反,用于第一流体的第一供给通道21’平行于第二供给通道22’ 延伸。在第一供给通道21’和第二供给通道22’之间设有隔离壁28。在所 示的示例中,第一供给通道21’的截面积明显不同于第二供给通道22’的 截面积。例如,第一供给通道21’的截面积可以是第二供给通道22’的截 面积的两倍大。这些显著不同的截面轮廓可以确保能够考虑不同的体积 流动,例如不同的体积流量(根据本发明,第一流体的体积流量大于第二 流体的体积流量)。根据本发明,第一供给通道21’的截面轮廓可以是第 二供给通道22’的截面轮廓的两倍多。
在根据图9A和图9B的实施方案中,第一供给通道21’在远端呈锥 形,然后在与喷嘴23直接流体连通的明显更宽的远端储器24中终止。 第二供给通道22’的侧孔26大致在第一供给通道21’的锥形部的中间侧向 终止。在锥形部(=保持件)中,配置用来形成唇缘止回阀25的柔性元件。 最后,形成具有所述的梭阀25的功能的双向阀。唇缘止回阀优选地通过 硬质(非柔性)材料的保持件轴向安装在第一供给通道21’中。锥形部的内 部轮廓很大程度上对应于唇缘止回阀的远端部分的外部轮廓。这时,锥 形部的开口的尺寸定制成使得在初始状态(柔性元件如图9A所示,即, 没有膨胀),在柔性元件的唇缘和保持件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例如,如 果第一流体流过第一入口通道21’,那么柔性元件的远端部分(阀门的唇 缘)产生膨胀,这样可以在压力阈值以上打开,并且第一流体可以流入远 端储器24。同时,下部阀门唇缘通过压力被压到锥形部的壁上。因而, 柔性元件从第二供给通道22’锁定侧孔26。在这种状态下,第一供给通 道21’的压力条件与第二供给通道22’的压力条件脱离。如果第一供给通 道21’中的压力下降(例如第一次时间间隔T1后),那么梭阀25返回到初 始状态,使得侧孔26被打开,如图9B所示。在第二时间间隔T2,第二 流体可以几乎不受阻碍的通过间隙,所以在低压下填充远端储器24是可 能的。由于柔性元件目前在锁定方向起作用,所以其还充当了第一供给 通道21’和第二供给通道22’之间的阻挡件。优选地,间隙的尺寸定制成 使得第二流体在低压下可以不受阻碍地流动,另一方面,梭阀25被安全 地锁定,从而避免第二流体进入第一供给通道21’。
通过使用内部作用阀和球阀的结合,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双向阀 效果)。这两个阀门顺次配置在腔体内(优选地,在更大的腔体中)。另一 方面,球阀位于柔性元件的近端。在这样的配置中,各个阀门在各自方 向上进行流体的锁定,而在其他方向上流动不受阻碍地维持。
迄今为止描述的本发明所有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在第一供给通道21’ 和内部供给通道21以及第二供给通道22’和外部供给通道22中分别实现 不同的压力水平。为此,各通道在阀门的帮助下彼此脱离。同时,使用 所述形式的被动阀抵制继续运行以及实现蓄压器功能。这两种功能在与 近端配置的主动阀的结合使用中是特别有利的。在下文中,说明本发明 的用于操作所述应用器械的几种供应系统50。根据本发明,供应系统50 可以与其他应用器械10一起使用,例如常见的应用器械,以获得下面描 述的有益效果。
图10示出了供应系统50,第一入口11和第二入口12通过其连接 到所述的应用器械10。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入口中,设有介质 分离装置60,使得供应系统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输送第一流体,优选盐 水,其中取决于所选的入口,不同的流体可以最终到达应用器械10(第 一流体在第一入口11以及第二流体在第二入口12)。
供应系统包括实施控制方法的控制器,其中在一个应用时间间隔内, 执行以下步骤:
-在第一输送间隔T1期间以高压力ph输送第一流体到第一供给管 线11中;
-在第二输送间隔T2期间以第二压力pz间接输送第二流体到第二 供给管线12,同时使用介质分离装置60;和
-在第三输送间隔T3期间以第三压力pl输送第一流体到第一供给 管线11。
根据本发明,可以设计控制方法,用于在第四输送间隔T4和第五输 送间隔T5(参照图17)期间额外地提供适宜的控制策略。
为了实现控制方法,控制器51与例如泵52的流体源、第一控制阀 55和第二控制阀55’相互作用。
泵52与供应系统50的蓄压器53流体连通。在所示的示例中,泵 52连续运转并且是流动控制的。与蓄压器53流体连通的第一控制阀55 的控制允许设置所需的脉冲波形(频率、占空因数、有效脉冲性能)。泵的 流动控制独立于第一控制阀55的开关位置而在供应系统50内产生第一 流体的恒定体积流动。
第一控制阀55优选3/2通阀,其在激励状态经由压力管道54建立 蓄压器53和第二控制阀55’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控制阀55基本上用于 建立所需的压力水平,而第二控制阀55’将设定的压力水平应用于第一入 口或第二入口12。
在第一控制阀55的化学镀条件下(参照根据图10的视图),在蓄压器53(因此也与泵52一起)和第一旁路管道BY1之间存在流体连通。经由旁路管BY1排放流体流,使得没有泵52的非法操作状况发生。优选地,第一旁路管BY1,如图10所示,设有节流阀58,用于在上游系统部分或第一控制阀55中维持一定压力水平。为了设定这种压力水平,节流阀58的液压阻力可以手动或经由控制器51(参照图13)设定。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阻力是预设的。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中,在蓄压器53中,压力水平由节流阀58预设。一旦经由第一控制阀55将所述压力水平施加到两个入口11,12中的一个,那么各入口的压力回弹。在这一方面,可以发出具有急升边沿的流体脉冲。根据本发明,因此可以在旁路阶段期间(参照图19)获得超过所需压力(例如第一压力ph或第三压力pl)的压力水平p’max。所述压力优选经由泵52的效率设定。这种压力增加导致压力脉冲在管线中急速膨胀。在这一方面,在喷嘴23处可能会获得极陡的脉冲边沿。此外,超压可以补偿入口11,12处的压力损失。然而,超压必须选择成使得实现力的快速增加,但不超过喷嘴23处的所需压力。
从第一控制阀55开始,在激励状态(未示出),压力经由压力管道54 膨胀到第二控制阀55’。在所述的示例中,第二控制阀55’选择入口11, 12。
在另一个示例中,超压的效应可以用来执行生物组织的最初渗入, 作为以后物质输入的初始步骤。在该示例中,供应系统因而产生随时间 下降的急剧上升的压力分布。第二控制阀55’被设定成使得在下降的压力 边沿期间,组织的渗入(第一时间间隔T1)首先进行,然后远端储器24填 充(第二时间间隔T2),最后进行物质的输入(第三时间间隔T3)。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11),第二控制阀55’与器械10集成。优选 地,仍然经由控制器51控制第二控制阀55’。在更优选的示例中,第一 控制阀55同样额外地组入到应用器械10。优选地,在应用器械10的手 柄中进行各自的组入。由此,通过长和/或柔性的供给管线,可以防止压 力脉冲减弱。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需的控制阀55,55’的配置尽可能 地接近应用器械10或在其内。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控制阀55的配置被选择成使得在化学镀状态下,锁定压力管道54和泵52之间的连通。因此,压力管道54在旁路阶段期间是无压力的或者由残余压力加压。这种配置具有两个优点:一方面,在激活期间需要很短时间开启第一控制阀55来输送脉冲序列。另一方面,由节流阀58设定的压力水平在输送的第一脉冲时已经可用。
图12示出了有效产生流体脉冲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在这种实施方案 中,2通阀用作第一控制阀55。如上述实施方案中那样,在泵52和蓄压 器53之间存在流体连通。此外,利用2/2-通阀从蓄压器到第一控制阀55 存在流体连通。
此外,从蓄压器53到第一旁路中的安全阀59存在流体连通,其后是下游节流阀58。2/2-通阀用来在预设持续时间输送水射流脉冲,而安全阀59允许在旁路阶段期间产生所需的压力水平。为此,安全阀59可以设定成使得一旦达到具体压力,则打开第一旁路管道,从而可以减小压力。安全阀59可以用作优选由控制器51控制的控制器。在另一方面,安全阀59的压力-压力流动特性曲线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在通过阀门期间某一压力在阀门处下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安全阀59被完全省略。
图13示出了另一个示例,其中使用了两个2/2-通阀。最后,第一控 制阀55被设计成2/2-通阀,仍然用于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压力到应用器械 10的扩散。第三控制阀(也是2/2-通阀)允许通过开启或锁定第一旁路BY1 来设定系统内的压力。第三控制阀55”可以基本上有助于建立某一超压。
为了在脉冲的输送之后减少下降时间,在第一控制阀的无流动侧可以设置另一个旁路管道BY2。图14示出了在初始状态的阀门配置的实施方案,其中阀门根据应用步骤来控制。第四控制阀55”’允许入口11,12’处的当前压力的快速特定的降低。该实施方案允许通气阶段ENT1,ENT2的实现,如图19所示。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这样可以在第一旁路阶段建立超压并且具体地将其传递到应用器械10,因此在喷嘴23处,发出具有尽可能陡峭边沿的脉冲。随后,泵52进一步驱动流体,以维持第一时间间隔T1期间的第一压力。然后,锁定第一控制阀55以终止脉冲(时间点t2)。同时,打开第四控制阀55”’,以创建与第二旁路管道BY2的流体流通。按此方式,实施第一通气阶段ENT1。下降时间极短,导致直接压力降低,例如在远端储器24中。类似地,在第三时间间隔T3(悬浮液应用),在开始(旁路阶段)和结束(通气阶段ENT2)可以获得尽可能陡峭的脉冲边沿。
图15示出了其中2/2-通阀用作第一控制阀55的示例。2/2-通阀集成 在旁路管道BY1中,而应用器械10与泵直接连接。此设计的优点在于, 使用它,在通气阶段ENT1,ENT2可以实现快速的压力降低。与之前描 述的实施方案相比,此实施方案非常简单和稳定。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供应系统50的另一个示例。这里,采用 两个3/2-通阀以实现已经描述的功能。
所述的主动阀和控制阀可以具有电磁驱动器或者本领域熟知的其他 驱动器。例如,压电机、气动驱动单元等可以被使用。此外,各实施方 案可以按任何方式相互结合。为了实现本发明,可以使用针形阀、隔膜 阀、摇臂阀门等。为了实现所述的2/2-通阀,例如,可以使用夹阀,由 于它的易消毒性而是优选的。
图17和图18示出了不同的压力经历,每一个都具有组织渗入脉冲 (=第一时间间隔T1)和两个物质应用脉冲(=第三时间间隔T3和第五时间 间隔T5)。第二时间间隔T2用来填充远端储器24。根据图17,在第四 时间间隔T4进行远端储器24的再填充。根据图18,省略了再填充。
图19示出了与时间间隔T1~T5有关的旁路阶段BY1,BY2以及通 气阶段ENT1,ENT2的时间排列。在时间点t1,第一旁路阶段以第一时 间间隔T1的开始而终止。在时间点t2,在第一时间间隔T1的结束时第 一通气阶段ENT1开始。在时间点t2和t3之间的间隔中,第二旁路阶段 BY2开始,其在时间点t3以第三时间间隔T3的开始而终止。在第三时 间间隔T3的结束时,在时间点t4,第二通气阶段ENT2开始,其在时间 点t5终止。
附图标记列表
1粘膜2肌层
3粘膜固有层4环肌
5肋6增强纤维
10应用器械11第一入口,第一供给管线
12第二入口,第二供给管线14探针主轴20器械头
21内部供给通道21’第一供给通道
22外部供给通道22’第二供给通道
23出口孔,喷嘴24远端储器
25梭阀25止回阀
26侧孔28隔离壁
30柔性管31卡环
32密封边缘34第一部分
35第二部分36第三部分
40通气装置41通气口
44通气室45通气阀
50供应系统51控制器
52泵53蓄压器
54压力管道55,55’控制阀
58节流阀59安全阀
60介质分离装置100应用系统
Ad外径BY1,BY2旁路管道
旁路阶段ENT1,ENT2通气阶段
t1-t6时间点T1-T5时间间隔
pz,pl,ph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