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6895252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10578.6

申请日:

20160512

公开号:

CN105833137A

公开日:

2016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2,A61P17/00,A61K35/64

主分类号:

A61K36/902,A61P17/00,A61K35/64

申请人:

杨鹏飞

发明人:

杨鹏飞,于洪强,刘荣,代华英,毕建耀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石岛新城区双榜东路199号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610310578A

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鲍光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蔹15~20、黄柏10~15、五倍子8~12、蚤休10~12、紫草10~15、川椒6~10、蛇床子20~25、山豆根6~8、蒲公英10~12、吴茱萸12~15、三棱15~20、白鲜皮8~10、公丁香12~16、透骨草6~10、赤芍15~20、大枫子16~18、仙鹤草12~16、虎杖3~5、夏枯草3~5,将上述原料药共同烘干,研碾成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粉,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本发明疗效好,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功效,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微循环、抑菌抗炎、利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蔹15~20、黄柏10~15、五倍子8~12、蚤休10~12、紫草10~15、川椒6~10、蛇床子20~25、山豆根6~8、蒲公英10~12、吴茱萸12~15、三棱15~20、白鲜皮8~10、公丁香12~16、透骨草6~10、赤芍15~20、大枫子16~18、仙鹤草12~16、虎杖3~5、夏枯草3~5,将上述原料药共同烘干,研碾成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粉,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皮肤糜烂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病因复杂多样,常常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溃破感染而成,因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为临床治疗周期长,医生难以根据糜烂不同时期调整用药等问题,成为临床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目前条件下,多采用清创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消毒纱布覆盖处理。前一种方法,容易产生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肝肾毒性、消化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后一种方法,创面通风透气,但容易污染伤口且无杀菌消炎的作用,均不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疗效好,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功效,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微循环、抑菌抗炎、利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蔹15~20、黄柏10~15、五倍子8~12、蚤休10~12、紫草10~15、川椒6~10、蛇床子20~25、山豆根6~8、蒲公英10~12、吴茱萸12~15、三棱15~20、白鲜皮8~10、公丁香12~16、透骨草6~10、赤芍15~20、大枫子16~18、仙鹤草12~16、虎杖3~5、夏枯草3~5,将上述原料药共同烘干,研碾成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粉,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疗效好,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功效,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微循环、抑菌抗炎、利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其组分(重量份)每副药为白蔹18、黄柏13、五倍子10、蚤休11、紫草12、川椒8、蛇床子22、山豆根7、蒲公英11、吴茱萸13、三棱17、白鲜皮9、公丁香14、透骨草8、赤芍17、大枫子17、仙鹤草14、虎杖4、夏枯草4。取上述原料药总重量为500克,共同烘干,研碾成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药粉,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装入无菌瓶内封紧盖口备用。用无菌棉签蘸取药糊,均匀地涂在创伤的皮肤表面,厚约2-4mm,范围大于创伤皮肤表面,无毒保鲜膜覆盖在药糊表面,根据不同的创伤部位进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2次。

本发明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等功效;蚤休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消肿止血;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川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山豆根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公丁香温中、暖肾、降逆;透骨草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赤芍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大枫子祛风燥湿,攻毒杀虫;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 白蔹 黄柏 五倍子 蚤休 紫草 川椒 蛇床子 山豆根 蒲公英 吴茱萸 三棱 白鲜皮 公丁香 透骨草 赤芍 大枫子 仙鹤草 虎杖 夏枯草 二 15 15 8 12 10 10 20 8 10 15 15 10 12 10 15 18 12 5 3 三 20 10 12 10 15 6 25 6 12 12 20 8 16 6 20 16 16 3 5 四 19 12 9 11 12 7 21 7 11 13 18 9 13 7 19 17 13 4 4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诊断标准:

各种病理或物理因素导致皮肤的凹陷性疮面。(1)疮面周围红肿或青紫;(2)疮面有渗出或脓性分泌物;(3)疮面坏死,且久治不愈;(4)局部疼痛或活动受限;(5)疮面有恶臭;(6)疮面有致病菌;(7)患者有原发病或物理损伤史。

按上述条件共纳入50例,年龄在4岁至51岁之间。

治疗方法:

首先对创伤皮肤进行认真的清洗,用无菌棉签蘸取实施例一药糊,均匀地涂在创伤的皮肤表面,厚约2-4mm,范围大于创伤皮肤表面,无毒保鲜膜覆盖在药糊表面,根据不同的创伤部位进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2次,共治疗3周。

疗效标准:

痊愈:外治后糜烂面完全愈合,其周围伴有的红、肿、热、痛炎症表现随之消失;好转:外治后糜烂面缩小2/3以上,其周围伴有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或大部消失;无效:外治后糜烂面缩小1/3以下,红、肿、热、痛无明显改变。

治疗结果:

痊愈42,好转7,无效1,总有效率98%。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10578.6 (22)申请日 2016.05.12 (71)申请人 杨鹏飞 地址 264300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石岛新 城区双榜东路199号荣成市石岛人民 医院 (72)发明人 杨鹏飞 于洪强 刘荣 代华英 毕建耀 (74)专利代理机构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代理人 鲍光明 (51)Int.Cl. A61K 36/902(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K 35/64(2015.01) (54)发明名称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

2、药组合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由如下 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蔹1520、 黄柏1015、 五倍子812、 蚤休1012、 紫草1015、 川椒6 10、 蛇床子2025、 山豆根68、 蒲公英1012、 吴茱萸1215、 三棱1520、 白鲜皮810、 公丁 香1216、 透骨草610、 赤芍1520、 大枫子16 18、 仙鹤草1216、 虎杖35、 夏枯草35, 将 上述原料药共同烘干, 研碾成粉, 过100目筛, 混 合均匀得药粉, 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本发 明疗效好, 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功效, 促进。

3、创面周 围局部组织微循环、 抑菌抗炎、 利于组织的修复 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833137 A 2016.08.10 CN 105833137 A 1.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蔹15 20、 黄柏1015、 五倍子812、 蚤休1012、 紫草1015、 川椒610、 蛇床子2025、 山豆 根68、 蒲公英1012、 吴茱萸1215、 三棱1520、 白鲜皮810、 公丁香1216、 透骨草6 10、 赤芍1520、 大枫子1618、 仙鹤草1216、 虎杖35、 夏枯草35, 将上述原料药共 同烘干, 研碾成粉, 。

4、过100目筛, 混合均匀得药粉, 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833137 A 2 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皮肤糜烂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难治病, 病因复杂多样, 常常由于局部 组织缺血缺氧、 皮肤溃破感染而成, 因其迁延难愈, 反复发作, 为临床治疗周期长, 医生难以 根据糜烂不同时期调整用药等问题, 成为临床中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目前条件下, 多采用清 创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消毒纱布覆盖处理。 前一种方法, 容易产。

5、生抗生素的耐药性, 及肝 肾毒性、 消化道反应等毒副作用; 后一种方法, 创面通风透气, 但容易污染伤口且无杀菌消 炎的作用, 均不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 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 组合物, 疗效好, 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功效, 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微循环、 抑菌抗炎、 利于 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皮肤糜烂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蔹1520、 黄柏1015、 五倍子812、 蚤休10 12、 紫草1015、 川椒610、 蛇床子2025、 。

6、山豆根68、 蒲公英1012、 吴茱萸1215、 三 棱1520、 白鲜皮810、 公丁香1216、 透骨草610、 赤芍1520、 大枫子1618、 仙鹤草 1216、 虎杖35、 夏枯草35, 将上述原料药共同烘干, 研碾成粉, 过100目筛, 混合均匀得 药粉, 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疗效好, 活血化瘀、 去腐生肌功效, 促进创面周围局部组织 微循环、 抑菌抗炎、 利于组织的修复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其组分 (重量份) 每副药为白蔹18、 黄柏13、 五倍子10、 蚤休11、 紫草12。

7、、 川椒8、 蛇床子 22、 山豆根7、 蒲公英11、 吴茱萸13、 三棱17、 白鲜皮9、 公丁香14、 透骨草8、 赤芍17、 大枫子17、 仙鹤草14、 虎杖4、 夏枯草4。 取上述原料药总重量为500克, 共同烘干, 研碾成粉, 过100目筛, 混合均匀得药粉, 用75%酒精将药粉调成药糊, 装入无菌瓶内封紧盖口备用。 用无菌棉签蘸 取药糊, 均匀地涂在创伤的皮肤表面, 厚约2-4mm, 范围大于创伤皮肤表面, 无毒保鲜膜覆盖 在药糊表面, 根据不同的创伤部位进行敷料包扎, 每日换药2次。 0007 本发明白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 黄柏有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的 功效;。

8、 五倍子具有敛肺降火、 涩肠止泻、 敛汗止血、 收湿敛疮等功效; 蚤休清热解毒, 平喘止 咳, 熄风定惊, 消肿止血; 紫草凉血, 活血, 清热, 解毒; 川椒温中止痛, 杀虫止痒; 蛇床子温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5833137 A 3 壮阳, 燥湿, 祛风, 杀虫; 山豆根有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之功效; 蒲公英清热解毒, 利尿散结; 吴茱萸有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之功; 三棱具有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的功效; 白鲜皮具有清热 燥湿, 祛风解毒之功效; 公丁香温中、 暖肾、 降逆; 透骨草有活血化瘀、 利尿解毒、 通经透骨之 功效; 赤芍有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的功效; 大枫子祛。

9、风燥湿, 攻毒杀虫; 仙鹤草收敛止血, 截 疟, 止痢, 解毒; 虎杖具有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止咳化痰的功效; 夏枯草清热泻 火, 明目, 散结消肿。 0008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 (重量份) 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 其加工方法与 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白蔹黄柏五倍子蚤休紫草川椒蛇床子山豆根蒲公英吴茱萸三棱白鲜皮公丁香透骨草赤芍大枫子仙鹤草虎杖夏枯草 二1515812101020810151510121015181253 三20101210156256121220816620161635 四1912911127217111318913719171344 0009 下面。

10、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详细地描述: 诊断标准: 各种病理或物理因素导致皮肤的凹陷性疮面。(1) 疮面周围红肿或青紫;(2) 疮面有渗 出或脓性分泌物;(3) 疮面坏死, 且久治不愈;(4) 局部疼痛或活动受限;(5) 疮面有恶臭;(6) 疮面有致病菌;(7) 患者有原发病或物理损伤史。 0010 按上述条件共纳入50例, 年龄在4岁至51岁之间。 0011 治疗方法: 首先对创伤皮肤进行认真的清洗, 用无菌棉签蘸取实施例一药糊, 均匀地涂在创伤的 皮肤表面, 厚约2-4mm, 范围大于创伤皮肤表面, 无毒保鲜膜覆盖在药糊表面, 根据不同的创 伤部位进行敷料包扎, 每日换药2次, 共治疗3周。 0012 疗效标准: 痊愈: 外治后糜烂面完全愈合, 其周围伴有的红、 肿、 热、 痛炎症表现随之消失; 好转: 外 治后糜烂面缩小2/3以上, 其周围伴有的红、 肿、 热、 痛基本消失或大部消失; 无效: 外治后糜 烂面缩小1/3以下, 红、 肿、 热、 痛无明显改变。 0013 治疗结果: 痊愈42, 好转7, 无效1, 总有效率98%。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5833137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