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77374.0 (22)申请日 2018.05.18 (71)申请人 象州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地址 545899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 县象州镇平安大道 (72)发明人 莫晓君 雷军强 韦颖婷 李柳 孙敬华 覃鸫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5118 代理人 来光业 (51)Int.Cl. A01H 4/00(2006.01) A01G 24/10(2018.01) A01G 24/28(2018.01) A01G 24/。
2、15(2018.01) A01G 24/30(2018.01) A01G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包 括如下步骤:(1) 外植体的获取及处理;(2) 愈伤 组织培养;(3) 芽的培养;(4) 生根培养;(5) 苗床 管理。 该方法实现木棉组织培养育苗, 相对于传 统的种子繁殖或嫁接繁殖, 组织培养更利于实现 木棉的工程化育苗, 该组培苗成活率高, 对于木 棉的繁育进一步拓宽了思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8541592 A 2018.09.18 CN 108541592 A 1.木棉。
3、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外植体的获取及处理: 在每年木棉春芽萌发时, 采集其嫩芽作为外植体, 采集的嫩 芽必须完整、 无病害, 采集的嫩芽用纯净水反复冲洗34次后, 用质量分数为0.35%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1525min后, 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 备用; (2) 愈伤组织培养: 用消毒过的剪刀横切出长2.54cm的芽段, 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 养基中培养, 在温度2528, 湿度控制8090%, 暗培养2528天, 获得愈伤组织; (3) 芽的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 选取没有被杂菌污染的愈伤组织, 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 上进行诱芽培养, 培养4045天; 培养条。
4、件: 温度2830, 光照强度28003500lux, 待不断有 腋芽生成时结束; (4) 生根培养: 选取芽苗长4.55cm的继代芽苗, 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条件: 温 度2830, 光照强度18002500lux; 培养3538天后, 主根长33.5cm, 侧根多余5条时培养 结束; (5) 苗床管理: a苗床基质: 苗床基质由沙壤土: 腐殖酸: 蛭石: 杀菌剂按重量配比50:35:15:2.5配制而 成, 基质配好后太阳下暴晒消毒, 备用; b将生根培养完成的生根苗移栽至苗床, 株行距5cm5cm, 挖穴种植, 深度35cm, 种植 完毕后覆土, 喷淋定根水, 湿透为止, 转移至。
5、阴处培养, 待定根后转移至自然光下管理; c苗床管理温度为2528; 前期注重水肥管理, 浇水以喷淋的方式, 保持苗床不涝不 旱, 在移栽后20天使用液体氮肥, 30天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中期注重 病虫害管理, 每隔10天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 稀释5000倍喷雾, 同时发 现害虫危害时, 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15001800倍喷雾; 待苗长至1012cm高时, 组 培苗培养完毕, 准备移栽至大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所述愈伤组织培 养基的配方为1/2MS+N6-苄基腺嘌呤0.150.。
6、18mg/L+萘乙酸0.60.75mg/L+海藻酸2224g/ L+蔗糖70g/L+琼脂4.0g/L, pH5.8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所述继代培养基 配方为MS+蔗糖4.0g/L +N6-苄基腺嘌呤0.380.4mg/L +萘乙酸0.40.45mg/L +吲哚乙酸 钾0.050.08mg/L+多菌灵0.050.06mg/L+琼脂5g/L, pH 6.0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4) 所述生根培养基 的配方为MS+蔗糖4.2g/L +吲哚乙酸钾0.080.12mg/L +萘乙酸0.。
7、350.55mg/L + IBA 0.180.22mg/L+氨基寡糖素0.280.32mg/L+琼脂5g/L, pH6.2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所述液体氮肥中 硝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35%, 铵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10%, 酰胺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5) 所述苗床基质杀 菌剂为多菌灵、 吡唑醚菌酯、 甲基托布津或嘧菌酯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541592 A 2 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作物。
8、繁育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别称攀枝花、 莫连、 红茉莉、 莫连花、 红棉、 斑芒树, 是一 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 高1020公尺。 木棉树为木棉科落叶乔木。 广泛 分布于热带地区。 木棉性味和功用: 甘; 淡; 性凉。 清热, 利湿, 解毒。 用于泄泻, 痢疾, 血崩, 疮 毒。 木棉花可入药, 把新鲜掉下来的木棉花晒干, 晒干了的木棉花有药用价值, 解毒清热驱 寒去湿, 用干木棉煮粥或煲汤。 木棉树形高大雄伟, 春季红花盛开, 是优良的行道树、 庭荫树 和风景树。 可园林栽培观赏。 木棉生长迅。
9、速, 材质轻软, 可供蒸笼、 包装箱之用。 木棉纤维短 而细软, 无拈曲, 中空度高达86%以上, 远超人工纤维 (25%40%) 和其他任何天然材料, 不易 被水浸湿, 且耐压性强, 保暖性强, 天然抗菌, 不蛀不霉, 可填充枕头、 救生衣。 木棉纤维被誉 为 “植物软黄金” , 是目前天然纤维中较细、 较轻、 中空度较高、 较保暖的纤维材料。 0003 木棉作为广西地区珍贵的乔木, 其繁育方式主要为种子育苗培育砧木, 然后嫁接 繁育, 但由于种子含油量高, 易变坏丧失萌发力, 一般要求采后当年及时播种。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实现木棉组织培养育苗, 相对于。
10、传统的种 子繁殖或嫁接繁殖, 组织培养育苗更利于实现木棉的工程化育苗, 该组培苗成活率高, 对于 木棉的繁育进一步拓宽了思路。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外植体的获取及处理: 在每年木棉春芽萌发时, 采集其嫩芽作为外植体, 采集的嫩 芽必须完整、 无病害, 采集的嫩芽用纯净水反复冲洗34次后, 用质量分数为0.35%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1525min后, 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 备用。 0006 (2) 愈伤组织培养: 用消毒过的剪刀横切出长2.54cm的芽段, 将芽段放入愈伤组 织培养基中培养, 在温度2528, 湿度。
11、控制8090%, 暗培养2528天, 获得愈伤组织。 0007 (3) 芽的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 选取没有被杂菌污染的愈伤组织, 转入继代增殖培 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 培养4045天; 培养条件: 温度2830, 光照强度28003500lux, 待不 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 0008 (4) 生根培养: 选取芽苗长4.55cm的继代芽苗, 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条 件: 温度2830, 光照强度18002500lux; 培养3538天后, 主根长33.5cm, 侧根多余5条时 培养结束。 0009 (5) 苗床管理: a苗床基质: 苗床基质由沙壤土: 腐殖酸: 蛭石: 杀菌剂按重量配比。
12、50:35:15:2.5配制而 成, 基质配好后太阳下暴晒消毒, 备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541592 A 3 0010 b将生根培养完成的生根苗移栽至苗床, 株行距5cm5cm, 挖穴种植, 深度35cm, 种植完毕后覆土, 喷淋定根水, 湿透为止, 转移至阴处培养, 待定根后转移至自然光下管理。 0011 c苗床管理温度为2528; 前期注重水肥管理, 浇水以喷淋的方式, 保持苗床不涝 不旱, 在移栽后20天使用液体氮肥, 30天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中期注 重病虫害管理, 每隔10天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 稀释5000倍喷雾。
13、, 同时 发现害虫危害时, 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15001800倍喷雾; 待苗长至1012cm高时, 组培苗培养完毕, 准备移栽至大田。 0012 步骤 (2) 所述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6-苄基腺嘌呤0.150.18mg/L+萘 乙酸0.60.75mg/L+海藻酸2224g/L+蔗糖70g/L+琼脂4.0g/L, pH5.86.2。 0013 步骤 (3) 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 +N6-苄基腺嘌呤0.380.4mg/L + 萘乙酸0.40.45mg/L +吲哚乙酸钾0.050.08mg/L+多菌灵0.050.06mg/L+琼脂5g/L, pH 。
14、6.06.2。 0014 步骤 (4) 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4.2g/L +吲哚乙酸钾0.080.12mg/L + 萘乙酸0.350.55mg/L + IBA 0.180.22mg/L+氨基寡糖素0.280.32mg/L+琼脂5g/L, pH6.26.5。 0015 步骤 (5) 所述苗床基质杀菌剂为多菌灵、 吡唑醚菌酯、 甲基托布津或嘧菌酯中一种 或几种的组合物。 0016 步骤 (5) 所述液体氮肥中硝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35%, 铵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10%, 酰胺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15%。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木棉为高大乔木, 其嫩芽在组培过程中分化较慢, 不容易成。
15、 功, 本发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组培条件优化, 并且研究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培养基类型, 经过 优化后具有繁殖速度快, 腋芽分化快及生根迅速且根系发达等特点, 为木棉的进一步开发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木棉的组培繁育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 外植体的获取及处理: 在每年木棉春芽萌发时, 采集其嫩芽作为外植体, 采集的嫩 芽必须完整、 无病害, 采集的嫩芽用纯净水反复冲洗34次后, 用质量分数为0.35%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1525min后, 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 备用。 0019 (2) 愈伤组织培养: 用消毒过的剪刀横切出长2.54cm的芽段, 将芽段放入愈伤组。
16、 织培养基中培养, 在温度2528, 湿度控制8090%, 暗培养2528天, 获得愈伤组织; 愈伤组 织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N6-苄基腺嘌呤0.150.18mg/L+萘乙酸0.60.75mg/L+海藻酸22 24g/L+蔗糖70g/L+琼脂4.0g/L, pH5.86.2。 本发明得到如上愈伤组织培养基是通过下述对 比试验: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541592 A 4 优化结果表明, 当N6-苄基腺嘌呤在浓度为0.150.18mg/L和萘乙酸0.60.75mg/L时成 苗率最高。 0020 (3) 芽的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 选取没有被杂菌污染的愈伤组织, 转入继代增。
17、殖培 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 培养4045天; 培养条件: 温度2830, 光照强度28003500lux, 待不 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 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 +N6-苄基腺嘌呤0.380.4mg/L + 萘乙酸0.40.45mg/L +吲哚乙酸钾0.050.08mg/L+多菌灵0.050.06mg/L+琼脂5g/L, pH 6.06.2。 继代培养基的优化对比试验如下: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541592 A 5 通过上述优化筛选, 可以确定N6-苄基腺嘌呤在0.380.4mg/L、 萘乙酸0.40.45mg/L及 吲哚乙酸钾0.050.08mg/L浓度下效。
18、果最佳, 本发明又对三者在最优组合下的配比进行了 优化: 可见, 以上筛选的最佳浓度在配合下对于分化发芽更佳, 在浓度梯度中的组合均达到 了4.0以上。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541592 A 6 0021 (4) 生根培养: 选取芽苗长4.55cm的继代芽苗, 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培养条 件: 温度2830, 光照强度18002500lux; 培养3538天后, 主根长33.5cm, 侧根多余5条时 培养结束。 本发明通过对生根培养基配方中吲哚乙酸钾、 萘乙酸及IBA进行浓度的优化筛 选, 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为: MS+蔗糖4.2g/L +吲哚乙酸钾0.080.12mg。
19、/L +萘乙酸0.35 0.55mg/L + IBA 0.180.22mg/L+氨基寡糖素0.280.32mg/L+琼脂5g/L, pH6.26.5。 配方 中加入氨基寡糖素具有壮根效果, 对比试验发现, 加入氨基寡糖素后根粗明显, 而且须根繁 殖速度快。 0022 (5) 苗床管理: a苗床基质: 苗床基质由沙壤土: 腐殖酸: 蛭石: 杀菌剂按重量配比50:35:15:2.5配制而 成, 基质配好后太阳下暴晒消毒, 备用; 多菌灵、 吡唑醚菌酯、 甲基托布津或嘧菌酯中一种或 几种的组合物。 苗床中加入杀菌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土传病害 的影响, 试验对比发现多菌灵、 吡唑。
20、醚菌酯、 甲基托布津及嘧菌酯对实验对象菌核病、 蔓枯 病、 猝倒病、 立枯病、 绵腐病及茎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达90%以上。 0023 b将生根培养完成的生根苗移栽至苗床, 株行距5cm5cm, 挖穴种植, 深度35cm, 种植完毕后覆土, 喷淋定根水, 湿透为止, 转移至阴处培养, 待定根后转移至自然光下管理。 0024 c苗床管理温度为2528; 前期注重水肥管理, 浇水以喷淋的方式, 保持苗床不涝 不旱, 在移栽后20天使用液体氮肥, 液体氮肥中硝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35%, 铵态氮质量配 比不低于10%, 酰胺态氮质量配比不低于15%。 30天后喷施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二氢钾溶 液; 中期注重病虫害管理, 每隔10天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25%吡唑醚菌酯乳油, 稀释5000倍 喷雾, 同时发现害虫危害时, 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 稀释15001800倍喷雾; 待苗长至10 12cm高时, 组培苗培养完毕, 准备移栽至大田。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541592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