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892340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8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46524.0

申请日:

20160315

公开号:

CN105708701A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J7/04,B65D83/04,B65D81/18,B65D81/26,B65D55/14

主分类号:

A61J7/04,B65D83/04,B65D81/18,B65D81/26,B65D55/14

申请人:

王丽

发明人:

王丽

地址: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圣路22号

优先权:

CN20161014652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当计时单元计时到达服药时间,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进行取药,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患者每次服药,只需要将第二药盒内的药物全部取出服用即可,可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确取药和服药,避免漏取药、少服药、多服药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包括在医疗设备上执行如下操作:S1: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内,关闭第一药盒、第一电磁锁进行锁紧,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输入各第一药盒内放置的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量以及各药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S2: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按量取药操作包括:调节落料闸板处于堵料位,控制装置调控第一驱动机构驱使刮板进行转动,使得储药桶内药物落至储药腔内;当刮板转动至桶底的储药腔处并对储药腔上端进口进行遮挡时,控制装置调控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第一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控制装置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若不一致,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直至累计的的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若一致,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S3:当计时单元计时到达服药时间,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进行取药,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关闭第二药盒后,执行操作S2;医疗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以及对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储药机构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药桶,储药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储药桶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第一药盒的盒底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料口,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的口部相对应布置;储药桶的桶底上设置有通孔状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驱动轴,驱动轴的上端穿过储药桶的桶底延伸至储药桶内,驱动轴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集药单元包括倾斜布置的主管,主管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的各支管,支管沿远离主管方向的管身高度逐渐增大,各支管高度较大的一端分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主管高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第二药盒相对应布置,第一、二药盒分别与箱体构成抽屉式连接配合;储药桶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落料闸板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落料闸板对储药腔的下端进行堵截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内的堵料位;其二为:落料闸板对药物从储药腔内下落至支管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各第一药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第一药盒的盒底为第一板体构成,第一板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铰接连接,箱体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第一药盒的支撑板,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布置,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重量大于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外侧的板体部重量,第一板体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药盒抽出进行加药、支撑板对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处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其二为:第一药盒完全插入箱体内、第一板体倾斜布置,在第一板体的边缘与第一药盒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卸料口的卸料位;第一板体处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的内侧;各支管的上部管身上分别设置有对从储药腔内落下的药物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为药片计数传感器,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单元、用于计时的计时单元、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人机交互单元、计时单元、第一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二驱动机构、第一电磁锁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单元播报药物服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调控老龄人服用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药盒取药后的关闭信号后,第二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内药物是否取尽,若还存留有药物,则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发出提示信号用于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并将第二药盒内存留的药物取出服用;若没有存留药物,则执行操作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调控老龄人服用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各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结束后,第二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内药物总量与预设的取药总量是否相一致,若不一致,则控制装置调控第三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药盒的盒底发生翻转使得第二药盒内的药物下落至第三药盒内,卸料结束后,复位机构驱使第二药盒的盒底恢复水平布置的状态,控制装置调控第三电磁锁恢复锁紧状态,重复执行操作S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先提交的名称为“让老年病患者准确吃药的医药设备”(申请号:201410326193.X)的专利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意识较为模糊的农村留守老龄慢性病人的吃药问题,但是其还存在如下问题:

1、如在岳西地区,留守的老年人较多,而且文化水平落后,一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由于没有人照顾,容易跌倒中风,重者脑溢血死亡,轻者语言、大脑受损,意识模糊。服用的降压药大多为西药,其名称为少用的化学名,农村认识名称的人较少,如利尿剂“氢氯噻嗪”,准确念出和认识该字的人较少,在药品服用完后,也不知道如何去购买,因此药品服用完后无法及时补充一直是一个难点,经常药物吃完后因没有及时补充而导致漏吃药、断药,致使病情加重。

2、上述专利申请提供的医药设备,由于一种药物往往可能存在早晨、中午、晚上中的一次以上服用,这样需要设置的药盒较多。其次若老年人同时取下两个药盒,经常出现再次回放在药架上时,难以与取下时的位置一一相对应,这样药品就与药品服用量的标记不相对应,导致经常出错。

3、上述提供的医药设备,在服药时,若服药人员所取药物量与用量标记不相一致时,无法对服药人员进行提示和及时纠正。

4、农村环境大多潮湿,较多的药物堆放在药盒内,药盒长期打开后药物容易受潮,影响服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其可有效防止老年人吃错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包括在医疗设备上执行如下操作:

S1: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内,关闭第一药盒、第一电磁锁进行锁紧,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输入各第一药盒内放置的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量以及各药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

S2: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

按量取药操作包括:调节落料闸板处于堵料位,控制装置调控第一驱动机构驱使刮板进行转动,使得储药桶内药物落至储药腔内;当刮板转动至桶底的储药腔处并对储药腔上端进口进行遮挡时,控制装置调控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第一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控制装置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

若不一致,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直至累计的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

若一致,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

S3:当计时单元计时到达服药时间,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进行取药,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关闭第二药盒后,执行操作S2;

医疗设备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以及对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储药机构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药桶,储药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储药桶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第一药盒的盒底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料口,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的口部相对应布置;储药桶的桶底上设置有通孔状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驱动轴,驱动轴的上端穿过储药桶的桶底延伸至储药桶内,驱动轴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集药单元包括倾斜布置的主管,主管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的各支管,支管沿远离主管方向的管身高度逐渐增大,各支管高度较大的一端分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主管高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第二药盒相对应布置,第一、二药盒分别与箱体构成抽屉式连接配合;储药桶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落料闸板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落料闸板对储药腔的下端进行堵截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内的堵料位;其二为:落料闸板对药物从储药腔内下落至支管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

各第一药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第一药盒的盒底为第一板体构成,第一板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铰接连接,箱体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第一药盒的支撑板,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布置,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重量大于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外侧的板体部重量,第一板体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药盒抽出进行加药、支撑板对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处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其二为:第一药盒完全插入箱体内、第一板体倾斜布置,在第一板体的边缘与第一药盒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卸料口的卸料位;第一板体处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的内侧;

各支管的上部管身上分别设置有对从储药腔内落下的药物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为药片计数传感器,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单元、用于计时的计时单元、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人机交互单元、计时单元、第一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二驱动机构、第一电磁锁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单元播报药物服用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使得患者每次需要服用的药物自动的按量取好储放在第二药盒内,这样患者每次服药,只需要将第二药盒内的药物全部取出服用即可,可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确取药和服药,避免漏取药、少服药、多服药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专利201410326193.X中易于混淆的问题。

2、通过设置通讯单元,这样病患者的亲人能够及时得知那种药物即将缺失的信息,同时供应该药物的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也会收到相应的那种药物即将用完的信息,这样只需要在外务工的病患亲人与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进行联系,将药物的费用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支付给销售人员或者医院,销售人员或医院收到费用后,及时将药物送到病患者的家中,打开药箱进行补充。解决传统购买用药困难、断药影响治疗的难点。

3、有些药物不同时段的服用量不同,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利尿药物,在初期,病患者浮肿较严重,需加大用量,服用一段时间后浮肿消退,由于该药物对人体损害较大,需要减量,这样医生或者销售人员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药箱发送药物服用修改指令,使得病人能够准确、变量的服用各药物。

4、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保证药箱内药物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保证药效。由于农村较易发生断电,因此设置电池单元(蓄电池),保证患者的可靠吃药。第二指示灯的指示,使得患者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该打开那一个药盒。

附图说明

图1为药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药箱的控制系统图;

图3为按量取药操作的流程图;

图4为第一药盒和储药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储药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8为图7中储药腔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第一传感器在支管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主管、支管与储药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储药单元和集药单元的正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储药单元和集药单元的后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药盒的剖视立体图;

图16为刮板在底座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齿环和储药桶桶底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间隙配合是指两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很小,用以满足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或滑动时不接触摩擦,亦即两者的表面不相接触。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箱或医疗设备,其结构如图1、2、4、5所示,包括箱体10,箱体10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以及对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储药机构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药桶21,储药桶2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储药桶21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22,第一药盒22的盒底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料口,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21的口部相对应布置;储药桶21的桶底设置有通孔状(通孔状是指该孔贯穿储药桶的桶底)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214a,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驱动轴211,驱动轴211的上端穿过储药桶21的桶底214延伸至储药桶21内,驱动轴211与第一驱动机构91相连接;集药单元包括倾斜布置的主管31,主管31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的各支管32,支管32沿远离主管31方向的管身高度逐渐增大,各支管32高度较大的一端分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主管31高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第二药盒33相对应布置,第一、二药盒分别与箱体10构成抽屉式连接配合;如图4、5、6所示。储药桶21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215,落料闸板215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215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落料闸板215对储药腔214a的下端进行堵截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32内的堵料位;其二为:落料闸板215对药物从储药腔内下落至支管32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驱动轴211位于储药桶21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213,如图5、6、7、8、9、10所示。

通过设置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使得患者每次需要服用的药物自动的按量取好储放在第二药盒33内,这样患者每次服药,只需要将第二药盒33内的药物全部取出服用即可,可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确取药和服药,避免漏取药、少服药、多服药现象的发生,同时避免了专利201410326193.X中易于混淆的问题。储药腔214a的尺寸设置应当只满足单粒或单片药物的取料,亦即储药腔214a恰好只能容置一粒或一片药剂,取料机构每次取药只能取一粒或一片药剂。虽然一次只能实现单片或者单粒取药,但是一般两次服药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因此通过取药机构的多次转动取药,能够有效保证多片或多粒取药的准确性,保证病患服药的可靠性。集料单元可以保证每次所取的药物都被可靠的收集落至第二药盒33内,这样每次只需要从第二药盒33中将所有药物取出服用即可。

由于刮板213的每次转动搅拌药物,不一定使得药物可以落至储药腔214a内,因此有时会出现取不到药的情形。通过在支管的上部管身上设置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为药片计数传感器构成,第一传感器241进行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判断是否有药物从储料腔内落下,从而确定取料机构是否取药,保证准确的取药。

具体的方案为:落料闸板215安装在箱体内设置的闸板安装支架上,落料闸板215与储料桶21的桶底之间为间隙配合,落料闸板215沿储料桶21的径向滑动安装在闸板安装支架上,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215沿储料桶21的径向移动对储药腔下端出口进行堵截和开启。第二驱动机构可为气缸构成。落料闸板215储料桶21的径向移动,能够适应满足对不同尺寸储药腔的堵塞。

各第一药盒2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22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51,第一药盒22的盒底为第一板体211构成,第一板体211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22铰接连接,箱体10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第一药盒22的支撑板101,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22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布置,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内侧和外侧是指沿第一药盒22移动方向的内侧和外侧,下同)的板体部221a重量大于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接轴外侧的板体部221b重量,第一板体211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药盒22抽出进行加药、支撑板101对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211处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其二为:第一药盒22完全插入箱体10内、第一板体211倾斜布置,在第一板体211的边缘与第一药盒22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卸料口232的卸料位;第一板体211处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101的内侧,如图14所示。上述结构的第一药盒22,在补充和添加药物时,只需要将第一药盒22抽出打开将药物添加至第一药盒22内,然后将第一药盒22关闭,这样添加的药物就可以从第一卸料口232落至储药桶21内,实现快速补药。

箱体10上还设置有对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单元11A、用于计时的计时单元13、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16、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的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接收人机交互单元11A、计时单元13、第一传感器241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二驱动机构、第一电磁锁51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单元16播报药物服用信号。通过控制装置11的调控,使得药箱的自动取药操作可靠、准确的进行,保证病患者的准确服药。

箱体10上还设置有与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的通讯单元14,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操作人员发送药物即将用完的信号以及接收远程操作人员发送的改变药物用量、服用时间的信号,远程人员包括病患者的亲人、药物供应人员,箱体10上设置有电池单元12。通过设置通讯单元14,这样病患者的亲人能够及时得知那种药物即将缺失的信息,同时供应该药物的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也会收到相应的那种药物即将用完的信息,这样只需要在外务工的病患亲人与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进行联系,将药物的费用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支付给销售人员或者医院,销售人员或医院收到费用后,及时将药物送到病患者的家中,打开药箱进行补充。解决传统购买用药困难、断药影响治疗的难点。有些药物不同时段的服用量不同,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利尿药物“氢氯噻嗪”,在初期,病患者浮肿较严重,需加大用量消肿,服用一段时间后浮肿消退,由于该药物对人体损害较大,需要减量,这样医生或者销售人员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药箱发送药物服用修改指令,减少剂量,使得病人能够准确、变量的服用各药物。

通讯单元14可采用GSM的短信方式进行通讯,这样通讯单元14可采用插入通讯运营商的SIM卡的GSM通讯扩展板组成。另外也可采用网络通讯的方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网络通讯方式可在移动终端安装远程操控药箱的app。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当地网络覆盖程度进行具体选取。计时单元13可以在控制装置11的芯片板上集成内置,也可单独设置,箱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储存数据的储存单元15,储存单元15可为一般TF卡,由于储存相关输入的信息。

药片计数传感器为利用药物下落过程进行计数的计数传感器。控制装置11为单片机构成,可选用51单片机或者ARM单片机,具体可选用msp430g2553单片机、ARM922T单片机等等。重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应满足单片、单粒药品重量增加的准确测量。

由于不同药物的尺寸不同,为保证每次只有一粒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需要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储药腔214a。因此,储药桶21的桶底214与桶身构成转动配合连接,桶底214上沿储药桶21的周向间隔开设各储药腔214a,各储药腔214a的尺寸分别与各种规格的药物相匹配,各储药腔214a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块,桶底214与调节其进行转动的调节机构相连接,如图17所示。这样根据储药桶21内所要盛放的药物,打开桶底214上相应尺寸储药腔214a的堵块,并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桶底214进行转动,使得打开堵块使用的储药腔214a与支管的上端管口相对应布置,其他未使用的储药腔214a上的堵块不进行拆卸,启用那种尺寸的储药腔就打开相应的堵头进行使用。

另外,驱动轴211位于储药桶21内的轴身上设置有锥柱状的底座212,底座212与储药桶2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药物的尺寸,储药腔214a设置在储药桶21的桶壁与底座212之间的桶底214上,刮板213设置在底座212的外周面上,刮板213包括立状布置的弧形板体213a,弧形板体213a的弧口朝向与刮板213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弧形板体213a的下端向背离弧口一侧延伸设置水平布置的用于遮盖储药腔214a的遮盖板体213b,遮盖板体213b与桶底214之间为间隙配合,如图16所示。底座212的设置,可以保证药物在底座212与储药桶21之间通过刮板213的推动,每次都尽可能使得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避免药物无法落至储药腔214a内,减少刮板213没有取到药的运行次数,降低药箱的能耗。上述结构的刮板213,可以保证药物的可靠推送,保证取药效率。同时延伸设置的遮盖板体213b可以对储药腔214a进行可靠遮挡,保证取药闸板在由堵料位运转至避让位时,储药腔214a内药物下落时储药桶内的药物不会落下,保证取药的可靠性。

具体的方案为,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储药桶的桶底214安装在齿环219上,齿环219的内圈与储药桶21的下部构成转动配合连接,调节机构包括水平布置转动安装在箱体10内的与齿环219啮合配合的蜗杆,蜗杆的端部设置调节旋柄。这样通过转动蜗杆就可以调节齿环219转动,使得打开堵块的储药腔转动至与落料闸板相对应布置的位置。

储药桶21呈层状布置,相邻层的储药桶21间隔交错布置,每层储药桶21设置一个与其相对应布置的主管31,各主管31的较低端与立状布置的集料管34相连接,集料管34的下端出料口与第二盒体33的盒腔相对应布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二驱动机构能够紧凑布置,减小药箱的体积,如图10、11、12、13所示。各驱动轴211可以采用单独的第一驱动机构91进行驱动,如采用一小电机,小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如齿轮传动组、皮带轮传动组)与驱动轴211相连接。也可多个驱动轴211采用一套第一驱动机构91,驱动轴211与第一驱动机构91采用离合器进行连接,控制装置11调控离合器的运行状态,实现驱动轴211的各自调节。同样第二驱动机构92也可按照第一驱动机构91相类似的方式进行实施。可以通过设置第一、二到位传感器对刮板213、落料闸板215到位状态进行检测,保证刮板213、落料闸板215调控运行的可靠性。主管31的较高端与鼓风装置相连接,鼓风装置可以促使药物可靠的落至第二药盒33内,鼓风装置可以是风机。

第一、二药盒的结构相同,第二药盒33的内侧壁颜色与药物的颜色相异,箱体10上设置用于对第二药盒33内储放的药物数量进行采集的第二传感器242和对第二药盒33的启闭状态进行采集的光电传感器33a,第二药盒33的下侧设置有第三药盒40,第三药盒40的盒腔与第二药盒33的卸料口相对应布置,第二药盒33上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二药盒33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二电磁锁52以及对第二药盒33的盒底转动进行锁紧的第三电磁锁53,第二药盒33还与驱使第二药盒33翻转后的盒底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33b相连接,第二盒体33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示灯331,控制装置11接收计时单元13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二电磁锁52、第二指示灯331的运行状态,控制装置11接受第二传感器242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三电磁锁53的运行状态。由于药箱需要长期运行,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元器件老化的现象,因此在使用长时间后,其运行的精度可能会降低,为了避免箱体10元器件老化带来的影响。通过设置预备检测,避免取药机械取药错误,提高取药的可靠性,保证患者的可靠取药。复位机构33b可为第二盒体33上方设置的推杆构成,推杆向下运行推动第二盒体33的盒底复位,推杆可为气缸的活塞杆构成。也可采用其他可以使得第二盒体33的盒底向水平位置移动的复位机构33b。当第二传感器242检测到第二药盒33内药物数不对时,还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发送错误取药信息。

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模块)包括用于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药物的服用量、服用时间的输入键盘和触摸屏,易于信息的录入,每次信息录入之前需要输入解锁密码,避免患者错误操作导致药物服用信息被错误修改。箱体10内设置有上下水平布置的布风板和集风板,布风板和集风板将箱体10内部由上至下分隔成布风区、储药区和集风区,储药区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7,储药单元设置在储药区,箱体10的上顶板上设置与布风区相连通连接的进风管,进风管与风机18、干燥装置19相连接,箱体10的下底板上设置与集风区相连通连接的进风管,布风板和集风板为孔板构成。患者进行取药操作时,风机18停止工作,避免对第一传感器241的准确测量产生影响。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7,保证药箱内药物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保证药效。由于农村较易发生断电,通过设置电池单元12(蓄电池),保证患者的可靠吃药,避免断电的影响。

上述药箱提示病人准确吃药的方法,具体如图3所示:

采用上述药箱用于提示病人准确吃药的方法,包括在药箱上执行如下操作:

S1: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22内,关闭第一药盒22,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一电磁锁51进行锁紧,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放置的药物的服用时间、服用量以及各药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

步骤S1中还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放置药物的药物量,执行完一次操作S2后,则各药物的剩余量相应进行减少,控制装置11还对各药物的剩余量进行监测分析,当监测到药物剩余量小于其预设的阀值时,则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药物即将用完的信号。

S2:控制装置11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33内;

按量取药操作包括:调节落料闸板215处于堵料位,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一驱动机构91驱使刮板213进行转动,使得储药桶21内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当刮板213转动至桶底214的储药腔214a处并对储药腔214a上端入口进行遮挡时,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驱动机构92驱使落料闸板215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第一传感器241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控制装置11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

若不一致,控制装置11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直至累计的取药量(累计的取药量是在两个服药时间之间,取料机构进行多次取药所取的药物总量,为多次取药的累加值)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具体操作时,取料机构每运转一次,第一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若一致,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控制装置11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

步骤S2中,各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结束后,第二传感器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药物总量与预设的取药总量是否相一致,若不一致,则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药盒33的盒底发生翻转使得第二药盒33内的药物下落至第三药盒40内,卸料结束后,复位机构33b驱使第二药盒33的盒底恢复水平布置的状态,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恢复锁紧状态,重复执行操作S2。

S3:当计时单元13计时到达服药时间,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进行取药,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电磁锁52处于开启状态,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将药物取出服用,关闭第二药盒33后,执行操作S2。

步骤S3中,当光电传感器33a检测到第二药盒33取药后的关闭信号后,第二传感器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药物是否取尽,若还存留有药物,则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发出提示信号用于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并将第二药盒33内存留的药物取出服用;若没有存留药物,则执行操作S2。

S41:若远程人员需要修改药物服用量,通讯单元14接收远程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发送的修改指令,控制装置11依据接收的修改指令修改相应药物的服用量和/或服用时间,步骤S2中按照修改后的服用量进行操作。

S42:若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超过其预设的阀值,则控制装置11启动风机18和干燥装置19进行运行,使得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在其预设的范围内。

可以通过各种编程语言将上述方法和判断程序写入控制装置11。

为了更为清楚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以下以岳西县某地的一名高血压患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名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并轻微中风,同时大腿有一定的浮肿,医生开出了: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吲达帕胺、螺内酯、氢氯噻嗪五种药物,各药物的初始服用方法为:替米沙坦早上服用二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早上服用一片,吲达帕胺晚上服用一片,螺内酯早上服用一片,氢氯噻嗪早上服用一片。

初始操作时将各药物从包装盒内取出,以片状形式分别放入各第一药盒22内,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药物的服用方法,服用方法输入的形式为:

药物+第一药盒22标记+服用时间+循环周期+服用量+单片药物重量+添加的药物数量+药物补充阀值;

如在本发明中共设置了7个第一药盒22,分别标记为药盒H1、药盒H2、药盒H3、药盒H4、药盒H5、药盒H6、药盒H7,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吲达帕胺、螺内酯、氢氯噻嗪分别放置在药盒H1、药盒H2、药盒H3、药盒H4、药盒H5内;

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的各药物信息及服用方法分别为:

替米沙坦+药盒H1+7:30+24:00+2片+40mg+200片+10片;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药盒H2+7:30+24:00+1片+2.5mg+100片+5片;

吲达帕胺+药盒H3+18:30+24:00+1片+2.5mg+100片+5片;

螺内酯+药盒H4+7:30+24:00+1片+20mg+100片+5片;

氢氯噻嗪+药盒H5+7:30+24:00+1片+25mg+100片+5片。

另外,此处假设替米沙坦需要早晚各服用一粒,则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的替米沙坦的信息及服用方法分别为:

替米沙坦+药盒H1+7:30+24:00+1片+40mg+200片+10片;

替米沙坦+药盒H1+18:30+24:00+1片+40mg+200片+10片。

远程操作人员的移动终端(手机)的绑定,可以将远程操作人员的手机号码输入至药箱上的储存单元15进行保存。同时还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该用户的所在地地址、患者名称进行保存。

所有设置和药物放置结束后,即可启动药箱进行运行。

如在中午启动药箱运行的,由于下一服药时间为18:30,只需服用吲达帕胺,因此控制装置11调控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取用一粒吲达帕胺即可。达到18:30时,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播报:现在是晚上18:30,您需要服用药物了,请打开第二药盒33进行取药服用。

为了准确的表达出本发明的运行过程,以下对夜晚取药服用结束后后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说明。

当光电传感器33a检测到第二药盒33取药后关闭,第二传感器242检测到所要药物都取出,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播报:请服用药物。下一时间7:30需要服用的药物有4种,以下以替米沙坦的按量取药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装置11调节落料闸板处于堵料位,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一驱动机构91驱使刮板213进行转动,使得储药桶21内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当刮板213转动至桶底214的储药腔214a处(堵块拆除的储药腔214a)并对储药腔214a进行遮挡时,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驱动机构92驱使落料闸板移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第一传感器241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假设该次取药量判定为一粒,小于预定取药量。则控制装置11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取料机构再次取药后,第一传感器241再次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若该次取药量判定为一粒,则累计的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都为两粒,则替米沙坦的取药结束;若该次取药量判定为零粒,则累计的取药量还是小于所需取药量,因此控制装置11还需再次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累计的取药量为两粒时,替米沙坦的取药结束。同样的控制装置11分别调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螺内酯、氢氯噻嗪的按量取药操作。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33内。

各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结束后,第二传感器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药物总量与预设的取药总量是否相一致,若不一致,则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药盒33的盒底发生翻转使得第二药盒33内的药物下落至第三药盒40内,卸料结束后,复位机构33b驱使第二药盒33的盒底恢复水平布置的状态,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恢复锁紧状态,重复执行上述各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同时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错误提示信息,以便远程操作人员及时进行检修和调校。

当计时单元13计时到达第二天的7:30的服药时间,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重复播报(重复播报是指反复循环播报,在进行下一操作时停止):现在是早上7:30,您需要服用药物了,请打开第二药盒33进行取药服用。同时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电磁锁52处于开启状态,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将药物取出服用,关闭第二药盒33。当光电传感器33a检测到第二药盒33取药后的关闭信号后,第二传感器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药物是否取尽,若还存留有药物,则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发出提示信号用于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并将第二药盒33内存留的药物取出服用;若没有存留药物,则执行下一服药时间的取药操作。

执行完一次按量取药操作后,则各药物的剩余量相应进行减少,控制装置11还对各药物的剩余量进行监测分析,当监测到药物剩余量小于其预设的阀值时,则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药物即将用完的信号。如当监测到药物剩余量只能够满足五天服用时,药物即将用完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1进行监测判断,如监测到替米沙坦剩余存留量小于或等于10粒时,则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药盒22内药物即将用完的信息:信息内容为:家住+地址+患者+姓名+替米沙坦即将用完,请在五天内补充(如:家住岳西县天堂镇叶畈村055号的患者孙福来的替米沙坦即将用完,请在五天内补充)。病患亲人收到信息后与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进行联系,将药物的费用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支付给销售人员或者医院,销售人员或医院收到费用后,及时将药物送到病患者的家中,打开药箱进行补充,补充后按下确认补充的按钮。若当天没有补充,则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再次发送第一药盒22内药物即将用完的信息,信息内容为:家住岳西县天堂镇叶畈村055号的患者孙福来的替米沙坦即将用完,请在四天内补充,以此类推。

一般多种药物都是相互搭配的,一般都是按照三个月作为一个周期进行配药,这样所有都按照相同周期进行补给,减小药物补给的成本。

若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超过其预设的阀值,则控制装置11启动风机18和干燥装置19进行运行,使得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在其预设的范围内。

由于氢氯噻嗪对人体伤害较大,因此在服用两周后,水肿消退,可将计量减小,改为两天一片,这样乡村医生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指令:

修改+氢氯噻嗪+药盒H5+7:30+48:00+1片+20mg+50片+2片;

控制装置11对通讯单元14接收的修改指令进行读取,并将该药物新的服用方法替换原有的服用方法,并通过通讯单元14向乡村医生发送是否确认修改信号让其进行确认,以防止乡村医生输入错误,若回复确认,则进行替换,若不确认,则不进行替换。同时每隔一段时间,控制装置11都会通过通讯单元14将各药物的服用信息发送给乡村医生、患者亲人,以便于药箱进行自检,防止出错以及及时进行更正。

箱体10可由多个可拆卸的部分码叠堆积而成,如图1所示,其上设置两层储药桶21,这样箱体10可由上箱体10部、中箱体10部、下箱体10部码叠扣合而成,上层储药桶21设置在中箱体10部内,第二、三药盒、语音单元16和下层储药桶21均设置在下箱体10部上,与上层储药桶21相对布置的第一药盒22设置在上箱体10部上,与下层储药桶21相对应布置的第一储药桶21设置在中箱体10部上。这样的设置便于箱体10的组装,以及各储药桶21的桶底214储药腔的调节和选取。控制装置11、人机交互单元11A、储存单元15、通讯单元14均设置在上箱体10部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箱可以用于养老院,由于养老院护理的老人大多需要服用各种慢性病药物,因此可以将多为老年人的药物放在药箱的第一药盒内,通过药箱进行自动取药和播报各老人定时服药信号。输入信息时只需要与老年人的姓名绑定即可,如:

老龄人甲+替米沙坦+药盒H1+7:30+24:00+2片+40mg+200片+10片;

则到达早上7:30时,控制单元调控语音单元重复播报:现在是早上7:30,请打开第二药盒33将药物取出给老龄人甲服用。

从而避免一位护工护理多位老龄人服药容易出错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46524.0 (22)申请日 2016.03.15 (71)申请人 王丽 地址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圣路 22号 (72)发明人 王丽 (51)Int.Cl. A61J 7/04(2006.01) B65D 83/04(2006.01) B65D 81/18(2006.01) B65D 81/26(2006.01) B65D 55/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老龄慢性。

2、病人服药准 确性的方法, 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 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 进行按量取药操作, 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 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 当计时单元 计时到达服药时间, 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 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 药盒进行取药, 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锁处于开 启状态, 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 患 者每次服药, 只需要将第二药盒内的药物全部取 出服用即可, 可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确 取药和服药, 避免漏取药、 少服药、 多服药现象的 发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8页 CN 105708701 A 20。

3、16.06.29 CN 105708701 A 1.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包括在医疗设备上执行如下操作: S1: 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内, 关闭第一药盒、 第一电磁锁 进行锁紧, 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输入各第一药盒内放置的药物的服用时间、 服用量以及各药 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 S2: 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药物 进行按量取药操作, 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 按量取药操作包括: 调节落料闸板处于堵料位, 控制装置调控第一驱动机构驱使刮板 进行转动, 使得储药桶内药物落至储药腔内; 当。

4、刮板转动至桶底的储药腔处并对储药腔上 端进口进行遮挡时, 控制装置调控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 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 第一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 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 控制装置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 若不一致, 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续取药, 直 至累计的的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 若一致, 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 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 S3: 当计时单元计时到达服药时间, 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提示 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进行取药, 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

5、锁处于开启状态, 患者打 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 关闭第二药盒后, 执行操作S2; 医疗设备包括箱体, 箱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 以及对 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 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 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 储药机构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药 桶, 储药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储药桶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 第一药盒的盒底设置有可 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料口, 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的口部相对应布置; 储药桶的桶底上设置 有通孔状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 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驱动轴, 驱动轴的上端 穿过储药桶的桶底延。

6、伸至储药桶内, 驱动轴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 集药单元包括倾斜布 置的主管, 主管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的各支管, 支管沿远离主管方向的管身高度逐渐 增大, 各支管高度较大的一端分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 主管高 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第二药盒相对应布置, 第一、 二药盒分别与箱体构成抽屉式 连接配合; 储药桶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 落料闸板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 接, 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落料闸板对储药腔的下端进行堵截 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内的堵料位; 其二为: 落料闸板对药物从储药腔内下落至 支管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

7、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 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 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 各第一药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 第一药盒的 盒底为第一板体构成, 第一板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铰接连接, 箱体上设置 有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第一药盒的支撑板, 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布 置, 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重量大于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外侧的板体 部重量, 第一板体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药盒抽出进行加药、 支撑板对第一板体位于 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处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 其二为:。

8、 第一药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708701 A 2 盒完全插入箱体内、 第一板体倾斜布置, 在第一板体的边缘与第一药盒的侧壁之间形成第 一卸料口的卸料位; 第一板体处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的内侧; 各支管的上部管身上分别设置有对从储药腔内落下的药物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 第 一传感器为药片计数传感器, 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单元、 用于计时的计时单元、 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 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的控 制装置; 控制装置接收人机交互单元、 计时单元、 第一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 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 二驱动。

9、机构、 第一电磁锁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单元播报 药物服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调控老龄人服用药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 当 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二药盒取药后的关闭信号后, 第二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 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内药物是否取尽, 若还存留有药物, 则 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发出提示信号用于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并将第二药盒内存留的 药物取出服用; 若没有存留药物, 则执行操作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确调控老龄人服用药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 各 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结束后, 第二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

10、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 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内药物总量与预设的取药总量是否相一致, 若不一致, 则控 制装置调控第三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 第二药盒的盒底发生翻转使得第二药盒内的药物下 落至第三药盒内, 卸料结束后, 复位机构驱使第二药盒的盒底恢复水平布置的状态, 控制装 置调控第三电磁锁恢复锁紧状态, 重复执行操作S2。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708701 A 3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基础医疗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 先 提 交 的 名 称 为“让 老 年 病 患 。

11、者 准 确 吃 药 的 医 药 设 备” ( 申 请 号 : 201410326193.X)的专利产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意识较为 模糊的农村留守老龄慢性病人的吃药问题, 但是其还存在如下问题: 0003 1、 如在岳西地区, 留守的老年人较多, 而且文化水平落后, 一些患有高血压的老年 人, 由于没有人照顾, 容易跌倒中风, 重者脑溢血死亡, 轻者语言、 大脑受损, 意识模糊。 服用 的降压药大多为西药, 其名称为少用的化学名, 农村认识名称的人较少, 如利尿剂 “氢氯噻 嗪” , 准确念出和认识该字的人较少, 在药品服用完后, 也不知道如何去购买, 因此药品服。

12、用 完后无法及时补充一直是一个难点, 经常药物吃完后因没有及时补充而导致漏吃药、 断药, 致使病情加重。 0004 2、 上述专利申请提供的医药设备, 由于一种药物往往可能存在早晨、 中午、 晚上中 的一次以上服用, 这样需要设置的药盒较多。 其次若老年人同时取下两个药盒, 经常出现再 次回放在药架上时, 难以与取下时的位置一一相对应, 这样药品就与药品服用量的标记不 相对应, 导致经常出错。 0005 3、 上述提供的医药设备, 在服药时, 若服药人员所取药物量与用量标记不相一致 时, 无法对服药人员进行提示和及时纠正。 0006 4、 农村环境大多潮湿, 较多的药物堆放在药盒内, 药盒长期。

13、打开后药物容易受潮, 影响服用效果。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其可有效防止 老年人吃错药。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提高老龄慢性病人服药准确性的方法, 包括在医疗设备上执行如下操作: 0010 S1: 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内, 关闭第一药盒、 第一电 磁锁进行锁紧, 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输入各第一药盒内放置的药物的服用时间、 服用量以及 各药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 0011 S2: 控制装置依据下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各 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 按。

14、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内; 0012 按量取药操作包括: 调节落料闸板处于堵料位, 控制装置调控第一驱动机构驱使 刮板进行转动, 使得储药桶内药物落至储药腔内; 当刮板转动至桶底的储药腔处并对储药 腔上端进口进行遮挡时, 控制装置调控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 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 第一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 说 明 书 1/11 页 4 CN 105708701 A 4 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 控制装置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 0013 若不一致, 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

15、操作继续取 药, 直至累计的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 0014 若一致, 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 控制装置调控落料闸板回复至堵料位; 0015 S3: 当计时单元计时到达服药时间, 控制装置调控语音单元播报需要服用药物的 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进行取药, 控制装置调控第二电磁锁处于开启状态, 患 者打开第二药盒将药物取出服用, 关闭第二药盒后, 执行操作S2; 0016 医疗设备包括箱体, 箱体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 以 及对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 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 的储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 储药机构。

16、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 药桶, 储药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向储药桶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 第一药盒的盒底设置有 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料口, 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的口部相对应布置; 储药桶的桶底上设 置有通孔状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 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驱动轴, 驱动轴的上 端穿过储药桶的桶底延伸至储药桶内, 驱动轴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 集药单元包括倾斜 布置的主管, 主管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的各支管, 支管沿远离主管方向的管身高度逐 渐增大, 各支管高度较大的一端分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 主管 高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第二药盒相对应布置, 第一、 二药盒分别与箱体。

17、构成抽屉 式连接配合; 储药桶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 落料闸板与第二驱动机构相 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落料闸板对储药腔的下端进行堵 截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内的堵料位; 其二为: 落料闸板对药物从储药腔内下落 至支管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0017 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 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 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 0018 各第一药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 第一药 盒的盒底为第一板体构成, 第一板体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铰接连接, 箱体上 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用。

18、于支撑第一药盒的支撑板, 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的移动方向呈垂直 状布置, 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重量大于第一板体位于第一铰接轴外侧的 板体部重量, 第一板体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药盒抽出进行加药、 支撑板对第一板体 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处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 其二为: 第 一药盒完全插入箱体内、 第一 板体倾斜布置, 在第一板体的边缘与第一药盒的侧壁之间形 成第一卸料口的卸料位; 第一板体处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的内侧; 0019 各支管的上部管身上分别设置有对从储药腔内落下的药物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 器, 第一传感器为药片计数传感器, 箱体。

19、上还设置有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 单元、 用于计时的计时单元、 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 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 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接收人机交互单元、 计时单元、 第一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 二驱动机构、 第一电磁锁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单元 播报药物服用信号。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21 1、 通过设置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 使得患者每次需要服用的药物自动的按量取好 说 明 书 2/11 页 5 CN 105708701 A 5 储放在第二药盒内, 这样患者每次服药, 只需要将第二药盒内的药物全部取出服。

20、用即可, 可 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确取药和服药, 避免漏取药、 少服药、 多服药现象的发生, 同 时避免了专利201410326193.X中易于混淆的问题。 0022 2、 通过设置通讯单元, 这样病患者的亲人能够及时得知那种药物即将缺失的信 息, 同时供应该药物的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也会收到相应的那种药物即将用 完的信息, 这样只需要在外务工的病患亲人与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进行联 系, 将药物的费用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支付给销售人员或者医院, 销售人员或 医院收到费用后, 及时将药物送到病患者的家中, 打开药箱进行补充。 解决传统购买用药困 难、 断药影响治。

21、疗的难点。 0023 3、 有些药物不同时段的服用量不同, 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利尿药物, 在初期, 病患 者浮肿较严重, 需加大用量, 服用一段时间后浮肿消退, 由于该药物对人体损害较大, 需要 减量, 这样医生或者销售人员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药箱发送药物服用修改指令, 使得病 人能够准确、 变量的服用各药物。 0024 4、 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 保证药箱内药物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 保证药效。 由于 农村较易发生断电, 因此设置电池单元(蓄电池), 保证患者的可靠吃药。 第二指示灯的指 示, 使得患者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该打开那一个药盒。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药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

22、26 图2为药箱的控制系统图; 0027 图3为按量取药操作的流程图; 0028 图4为第一药盒和储药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储药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0031 图7为图5的B-B剖视图; 0032 图8为图7中储药腔处放大示意图; 0033 图9为第一传感器在支管上的装配示意图; 0034 图10为主管、 支管与储药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0035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0036 图12为储药单元和集药单元的正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3为储药单元和集药单元的后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4为第一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9 。

23、图15为第二药盒的剖视立体图; 0040 图16为刮板在底座上的装配示意图; 0041 图17为齿环和储药桶桶底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 明。 应当理解, 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并不对本发明 说 明 书 3/11 页 6 CN 105708701 A 6 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43 间隙配合是指两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该间隙很小, 用以满足两者之 间发生相对转 动或滑动时不接触摩擦, 亦即两者的表面不相接触。 0044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箱或医疗设备, 其结构如。

24、图1、 2、 4、 5所示, 包括箱体10, 箱体10 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储放和取用各药物的各储药单元, 以及对各储药单元取用的药物进行收 集供患者服用的集药单元; 储药单元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药机构和将储药机构内的药物 按量取出的取料机构, 储药机构包括敞口立状布置的储药桶21, 储药桶21的上方设置有用 于向储药桶21内补充药物的第一药盒22, 第一药盒22的盒底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卸 料口, 第一卸料口与储药桶21的口部相对应布置; 储药桶21的桶底设置有通孔状(通孔状是 指该孔贯穿储药桶的桶底)的用于临时储放药物的储药腔214a, 取料机构包括立状布置的 驱动轴211, 驱动轴211。

25、的上端穿过储药桶21的桶底214延伸至储药桶21内, 驱动轴211与第 一驱动机构91相连接; 集药单元包括倾斜布置的主管31, 主管31上间隔设有与其连通连接 的各支管32, 支管32沿远离主管31方向的管身高度逐渐增大, 各支管32高度较大的一端分 别与各储药桶的桶底上开设的储药腔相连通连接, 主管31高度较低的一端与箱体上设置的 第二药盒33相对应布置, 第一、 二药盒分别与箱体10构成抽屉式连接配合; 如图4、 5、 6所示。 储药桶21的桶底下侧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落料闸板215, 落料闸板215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 接, 第二驱动机构调节落料闸板215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落料闸板2。

26、15对储药腔214a的下 端进行堵截防止储药腔内的药物下落至支管32内的堵料位; 其二为: 落料闸板215对药物从 储药腔内下落至支管32内进行避让的避让位; 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 驱动轴 211位于储药桶21内的轴身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213, 如图 5、 6、 7、 8、 9、 10所示。 0045 通过设置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 使得患者每次需要服用的药物自动的按量取好储 放在第二药盒33内, 这样患者每次服药, 只需要将第二药盒33内的药物全部取出服用即可, 可以保证意识不太清楚病人的准 确取药和服药, 避免漏取药、 少服药、 多服药现象的发生, 同。

27、时避免了专利201410326193.X中易于混淆的问题。 储药腔214a的尺寸设置应当只满足单 粒或单片药物的取料, 亦即储药腔214a恰好只能容置一粒或一片药剂, 取料机构每次取药 只能取一粒或一片药剂。 虽然一次只能实现单片或者单粒取药, 但是一般两次服药时间之 间的间隔时间较长, 因此通过取药机构的多次转动取药, 能够有效保证多片或多粒取药的 准确性, 保证病患服药的可靠性。 集料单元可以保证每次所取的药物都被可靠的收集落至 第二药盒33内, 这样每次只需要从第二药盒33中将所有药物取出服用即可。 0046 由于刮板213的每次转动搅拌药物, 不一定使得药物可以落至储药腔214a内, 。

28、因此 有时会出现取不到药的情形。 通过在支管的上部管身上设置第一传感器, 第一传感器为药 片计数传感器构成, 第一传感器241进行数据采集, 控制单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判断是否有药物从储料腔内落下, 从而确定取料机构是否取药, 保证准确的取药。 0047 具体的方案为: 落料闸板215安装在箱体内设置的闸板安装支架上, 落料闸板215 与储料桶21的桶底之间为间隙配合, 落料闸板215沿储料桶21的径向滑动安装在闸板安装 支架上, 第二驱动机构驱使落料闸板215沿储料桶21的径向移动对储药腔下端出口进行堵 截和开启。 第二驱动机构可为气缸构成。 落料闸板215储料桶21的径向移动, 。

29、能够适应满足 对不同尺寸储药腔的堵塞。 说 明 书 4/11 页 7 CN 105708701 A 7 0048 各第一药盒2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一药盒22是否能够打开的第一电磁锁51, 第一药盒22的盒底为第一板体211构成, 第一板体211的中部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药盒22 铰接连接, 箱体10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用于支撑第一药盒22的支撑板101, 第一铰接轴与第 一药盒22的移动方向呈垂直状布置, 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内侧和外侧是指沿 第一药盒22移动方向的内侧和外侧, 下同)的板体部221a重量大于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 接轴外侧的板体部221b重量, 第一 板体2。

30、11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药盒22抽出进行加 药、 支撑板101对第一板体211位于第一铰接轴内侧的板体部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板体211处 于水平布置的补药位; 其二为: 第一药盒22完全插入箱体10内、 第一板体211倾斜布置, 在第 一板体211的边缘与第一药盒22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卸料口232的卸料位; 第一板体211处 于卸料位时第一铰接轴位于支撑板101的内侧, 如图14所示。 上述结构的第一药盒22, 在补 充和添加药物时, 只需要将第一药盒22抽出打开将药物添加至第一药盒22内, 然后将第一 药盒22关闭, 这样添加的药物就可以从第一卸料口232落至储药桶21内, 实现快速补。

31、药。 0049 箱体10上还设置有对用于输入各药物服用信息的人机交互单元11A、 用于计时的 计时单元13、 用于播报药物服用信息的语音单元16、 以及调控各部件运行状态的控制装置 11; 控制装置11接收人机交互单元11A、 计时单元13、 第一传感器241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 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一、 二驱动机构、 第一电磁锁51的运行状态以及调控语音 单元16播报药物服用信号。 通过控制装置11的调控, 使得药箱的自动取药操作可靠、 准确的 进行, 保证病患者的准确服药。 0050 箱体10上还设置有与远程人员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的通讯单元14, 控制装置 11通过通讯单元14。

32、向远程操作人员发送药物即将用完的信号以及接收远程操作人员发送 的改变药物用量、 服用时间的信号, 远程人员包括病患者的亲人、 药物供应人员, 箱体10上 设置有电池单元12。 通过设置通讯单元14, 这样病患者的亲人能够及时得知那种药物即将 缺失的信息, 同时供应该药物的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也会收到相应的那种药 物即将用完的信息, 这样只需要在外务工的病患亲人与药房销售人员或者乡村医院的医生 进行联系, 将药物的费用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支付手段支付给销售人员或者医院, 销售 人员或医院收到费用后, 及时将药物送到病患者的家中, 打开药箱进行补充。 解决传统购买 用药困难、 断药影响治。

33、疗的难点。 有些药物不同时段的服用 量不同, 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 利尿药物 “氢氯噻嗪” , 在初期, 病患者浮肿较严重, 需加大用量消肿, 服用一段时间后浮肿 消退, 由于该药物对人体损害较大, 需要减量, 这样医生或者销售人员就可以通过移动终端 向药箱发送药物服用修改指令, 减少剂量, 使得病人能够准确、 变量的服用各药物。 0051 通讯单元14可采用GSM的短信方式进行通讯, 这样通讯单元14可采用插入通讯运 营商的SIM卡的GSM通讯扩展板组成。 另外也可采用网络通讯的方式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 互, 网络通讯方式可在移动终端安装远程操控药箱的app。 具体操作时, 可根据当地网络覆 。

34、盖程度进行具体选取。 计时单元13可以在控制装置11的芯片板上集成内置, 也可单独设置, 箱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储存数据的储存单元15, 储存单元15可为一般TF卡, 由于储存相关 输入的信息。 0052 药片计数传感器为利用药物下落过程进行计数的计数传感器。 控制装置11为单片 机构成, 可选用51单片机或者ARM单片机, 具体可选用msp430g2553单片机、 ARM 922T单片机 等等。 重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应满足单片、 单粒药品重量增加的准确测量。 说 明 书 5/11 页 8 CN 105708701 A 8 0053 由于不同药物的尺寸不同, 为保证每次只有一粒药物落至储药腔21。

35、4a内, 需要设 置与其相匹配的储药腔214a。 因此, 储药桶21的桶底214与桶身构成转动配合连接, 桶底214 上沿储药桶21的周向间隔开设各储药腔214a, 各储药腔214a的尺寸分别与各种规格的药物 相匹配, 各储药腔214a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堵块, 桶底214与调节其进行转动的调节机构相连 接, 如图17所示。 这样根据储药桶21内所要盛放的药物, 打开桶底214上相应尺寸储药腔 214a的堵块, 并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桶底214进行转动, 使得打开堵块使用的储药腔214a与支 管的上端管口相对应布置, 其他未使用的储药腔214a上的堵块不进行拆卸, 启用那种尺寸 的储药腔就打开相应的堵。

36、头进行使用。 0054 另外, 驱动轴211位于储药桶21内的轴身上设置有锥柱状的底座 212, 底座212与 储药桶2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药物的尺寸, 储药腔214a设置在储药桶21的桶壁与底座 212之间的桶底214上, 刮板213设置在底座212的外周面上, 刮板213包括立状布置的弧形板 体213a, 弧形板体213a的弧口朝向与刮板213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 弧形板体213a的下端向 背离弧口一侧延伸设置水平布置的用于遮盖储药腔214a的遮盖板体213b, 遮盖板体213b与 桶底214之间为间隙配合, 如图16所示。 底座212的设置, 可以保证药物在底座212与储药桶 21之间。

37、通过刮板213的推动, 每次都尽可能使得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 避免药物无法落至 储药腔214a内, 减少刮板213没有取到药的运行次数, 降低药箱的能耗。 上述结构的刮板 213, 可以保证药物的可靠推送, 保证取药效率。 同时延伸设置的遮盖板体213b可以对储药 腔214a进行可靠遮挡, 保证取药闸板在由堵料位运转至避让位时, 储药腔214a内药物下落 时储药桶内的药物不会落下, 保证取药的可靠性。 0055 具体的方案为, 储药腔的高度与药物的高度相吻合; 驱动轴位于储药桶内的轴身 上设置有搅动储药桶内药物使其落至储药腔内的刮板; 储药桶的桶底214安装在齿环219 上, 齿环219。

38、的内圈与储药桶21的下部构成转动配合连接, 调节机构包括水平布置转动安装 在箱体10内的与齿环219啮合配合的蜗杆, 蜗杆的端部设置调节旋柄。 这样通过转动蜗杆就 可以调节齿环219转动, 使得打开堵块的储药腔转动至与落料闸板相对应布置的位置。 0056 储药桶21呈层状布置, 相邻层的储药桶21间隔交错布置, 每层储药桶21设置一个 与其相对应布置的主管31, 各主管31的较低端与立状布置的集料管34相连接, 集料管34的 下端出料口与第二盒体33的盒腔相对应布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 使得第一、 二驱动机构能够 紧凑布置, 减小药箱的体积, 如图10、 11、 12、 13所示。 各驱动轴2。

39、11可以采用单独的第一驱动 机构91进行驱动, 如采用一小电机, 小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如齿轮传动组、 皮带轮传动组)与 驱动轴211相连接。 也可多个 驱动轴211采用一套第一驱动机构91, 驱动轴211与第一驱动 机构91采用离合器进行连接, 控制装置11调控离合器的运行状态, 实现驱动轴211的各自调 节。 同样第二驱动机构92也可按照第一驱动机构91相类似的方式进行实施。 可以通过设置 第一、 二到位传感器对刮板213、 落料闸板215到位状态进行检测, 保证刮板213、 落料闸板 215调控运行的可靠性。 主管31的较高端与鼓风装置相连接, 鼓风装置可以促使药物可靠的 落至第二药盒33。

40、内, 鼓风装置可以是风机。 0057 第一、 二药盒的结构相同, 第二药盒33的内侧壁颜色与药物的颜色相异, 箱体10上 设置用于对第二药盒33内储放的药物数量进行采集的第二传感器242和对第二药盒33的启 闭状态进行采集的光电传感器33a, 第二药盒33的下侧设置有第三药盒40, 第三药盒40的盒 腔与第二药盒33的卸料口相对应布置, 第二药盒33上设置有用于调控第二药盒33是否能够 说 明 书 6/11 页 9 CN 105708701 A 9 打开的第二电磁锁52以及对第二药盒33的盒底转动进行锁紧的第三电磁锁53, 第二药盒33 还与驱使第二药盒33翻转后的盒底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33b。

41、相连接, 第二盒体33上还设置 有第二指示灯331, 控制装置11接收计时单元13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 的结果调控第二电磁锁52、 第二指示灯331的运行状态, 控制装置11接受第二传感器242采 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果调控第三电磁锁53的运行状态。 由于药箱需 要长期运行, 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元器件老化的现象, 因此在使用长时间后, 其运行的精 度可能会降低, 为了避免箱体10元器件老化带来的影响。 通过设置预备检测, 避免取药机械 取药错误, 提高取药的可靠性, 保证患者的可靠取药。 复位机构33b可为第二盒体33上方设 置的推杆构成, 推杆向下运行推动。

42、第二盒体33的盒底复位, 推杆可为气缸的活塞杆构成。 也 可采用其他可以使得第二盒体33的盒底向水平位置移动的复位机构33b。 当第二传感器242 检测到第二药盒33内药物数不对时, 还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程人员发送错误取药信息。 0058 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模块)包括用于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药物的服用量、 服用 时间的输入键盘和触摸屏, 易于信息的录入, 每次信息录入之前需要输入解锁密码, 避免患 者错误操作导致药物服用信息被错误修改。 箱体10内设置有上下水平布置的布风板和集风 板, 布风板和集风板将箱体10内部由上至下分隔成布风区、 储药区和集风区, 储药区内设置 有温湿度传感器1。

43、7, 储药单元设置在储药区, 箱体10的上顶板上设置与布风区相连通连接 的进风管, 进风管与风机18、 干燥装置19相连接, 箱体10的下底板上设置与集风区相连通连 接的进风管, 布风板和集风板为孔板构成。 患者进行取药操作时, 风机18停止工作, 避免对 第一传感器241的准确测量产生影响。 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7, 保证药箱内药物处于最佳 的保存环境, 保证药效。 由于农村较易发生断电, 通过设置电池单元12(蓄电池), 保证患者 的可靠吃药, 避免断电的影响。 0059 上述药箱提示病人准确吃药的方法, 具体如图3所示: 0060 采用上述药箱用于提示病人准确吃药的方法, 包括在药箱上。

44、执行如下操作: 0061 S1: 将待服用的各药物分别放置在药箱上的各第一药盒22内, 关闭第一药盒22, 控 制装置11调控第一电磁锁51进行锁紧, 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放置的 药物的服用时间、 服用量以及各药物的总量和药品信息; 0062 步骤S1中还通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第一药盒22内放置药物的药物量, 执行 完一次操作S2后, 则各药物的剩余量相应进行减少, 控制装置11还对各药物的剩余量进行 监测分析, 当监测到药物剩余量小于其预设的阀值时, 则控制装置11通过通讯单元14向远 程人员的移动终端发送药物即将用完的信号。 0063 S2: 控制装置11依据下。

45、一服药时间的各药物服用量调控各储药机构和取料机构对 各药物进行按量取药操作, 按量取药操作取出的药物通 过集料单元收集储放在第二药盒 33内; 0064 按量取药操作包括: 调节落料闸板215处于堵料位, 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一驱动机构 91驱使刮板213进行转动, 使得储药桶21内药物落至储药腔214a内; 当刮板213转动至桶底 214的储药腔214a处并对储药腔214a上端入口进行遮挡时, 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驱动机构 92驱使落料闸板215移动至避让位使得储料腔内的药物落至支管内被收集; 第一传感器241 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处理得出该次取药量, 控制装置1。

46、1 判断该次取药量与所需取药量是否相一致; 说 明 书 7/11 页 10 CN 105708701 A 10 0065 若不一致, 控制装置11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重复上述按量取药操作继 续取药, 直至累计的取药量(累计的取药量是在两个服药时间之间, 取料机构进行多次取药 所取的药物总量, 为多次取药的累加值)与所需取药量相一致。 具体操作时, 取料机构每运 转一次, 第一传感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 0066 若一致, 则该药物的取药结束, 控制装置11调控落料闸板215回复至堵料位。 0067 步骤S2中, 各药物的按量取药操作结束后, 第二传感器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 采集的。

47、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药物总量与预设的取药总 量是否相一致, 若不一致, 则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处于开启状态, 第二药盒33的盒 底发生翻转使得第二药盒33内的药物下落至第三药盒40内, 卸料结束后, 复位机构33b驱使 第二药盒33的盒底恢复水平布置的状态, 控制装置11调控第三电磁锁53恢复锁紧状态, 重 复执行操作S2。 0068 S3: 当计时单元13计时到达服药时间, 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播报需要服用 药物的提示信号和提示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进行取药, 控制装置11调控第二电磁锁52处于 开启状态, 患者打开第二药盒33将药物取出服用,。

48、 关闭第二药盒33后, 执行操作S2。 0069 步骤S3中, 当光电传感器33a检测到第二药盒33取药后的关闭信号后, 第二传感器 242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出至控制装置11进行分析处理判断第二药盒33内 药物是否取尽, 若还存留有药物, 则控制装置11调控语音单元16发出提示信号用于提示患 者打开第二药盒33并将第二药盒33内存留的药物取出服用; 若没有存留药物, 则执行操作 S2。 0070 S41: 若远程人员需要修改药物服用量, 通讯单元14接收远程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发 送的修改指令, 控制装置11依据接收的修改指令修改相应药物的服用量和/或服用时间, 步 骤S2中按照修改。

49、后的服用量进行操作。 0071 S42: 若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超过其预设的阀值, 则控制装置11启动风机18 和干燥装置19进行运行, 使得温湿度传感器17检测的数据在其预设的范围内。 0072 可以通过各种编程语言将上述方法和判断程序写入控制装置11。 0073 为了更为清楚的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以下以岳西县某地的一名高血压患者的实际 使用情况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74 该名患者患有高血压、 高血糖并轻微中风, 同时大腿有一定的浮肿, 医生开出了: 替米沙坦、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吲达帕胺、 螺内酯、 氢氯噻嗪五种药物, 各药物的初始服 用方法为: 替米沙坦早上服用二片,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早上服用一片, 吲达帕胺晚上服 用一片, 螺内酯早上服用一片, 氢氯噻嗪早上服用一片。 0075 初始操作时将各药物从包装盒内取出, 以片状形式分别放入各第一药盒22内, 通 过人机交互单元11A输入各药物的服用方法, 服用方法输入的形式为: 0076 药物+第一药盒22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