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夜光橡胶鞋底。
背景技术
橡胶鞋底因其柔软而深受人们喜爱,具有橡胶鞋底的鞋子其减震性能好,能提高其穿着的舒适性,但是其透气性往往不好,长时间的穿着容易发生汗脚和脚臭。
鞋子是人们室内室外的必备用品,现有的鞋子的形式、功能各异各样,但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地方都不具备有提示功能,人们夜间寻找费时费力。在舞会上,一般灯光较暗,如果带有夜光的鞋子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更加的吸引人们的眼球,舞蹈表现力也更加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夜光橡胶鞋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夜光、透气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气夜光橡胶鞋底,它主要由鞋底本体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底本体的底面设有若干圆弧形防滑条,所述防滑条在鞋底前后方向均匀排列且相邻防滑条之间留置出一定间隙,所述两相邻防滑条之间均设有透气条;所述透气条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透气条成U形贴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面和两侧面上且其两端连接于鞋底本体内,所述鞋底本体内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透气条和鞋底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防滑条的底部高于透气条的底部,所述透气条由弹性材料制成;位于鞋底本体两侧面上的透气条的表面涂有发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相邻防滑条之间的鞋底本体上及鞋底本体的两侧面上均设有连接透气条的容置槽,透气条与鞋底本体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在鞋底前后方向相邻防滑条之间间隙的宽度等于透气条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条的底部涂有耐摩层。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条的底部与防滑条的底部高度差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透气夜光橡胶鞋底,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设 有圆弧形防滑条,一方面保障鞋底的防滑性能,另一方面用于保护透气条,减少透气条的磨损。行走时,鞋底踩踏地面,由于防滑条的底部高于透气条的底部,踩压过程中,透气条发生形变,其内部空气受到挤压而从鞋底本体上的通气孔排出,进入鞋内,抬脚时,透气条又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如此,在行走时不断的给鞋内充气,使鞋一直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避免发生汗脚和脚臭。透气条成U形贴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面和两侧面上,在位于鞋底本体两侧面上的透气条的表面涂有发光材料,使鞋子在夜间能发光,鞋子更加绚丽,吸引人们的眼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C-C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含义:1-鞋底本体;2-防滑条;3-透气条;4-容置槽;5-通气孔;6-发光材料;7-耐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透气夜光橡胶鞋底,它主要由鞋底本体1组成,鞋底本体1的底面设有若干圆弧形防滑条2,所述防滑条2在鞋底前后方向均匀排列且相邻防滑条2之间留置出一定间隙,所述两相邻防滑条2之间的间隙处均设有透气条3,所述透气条3的截面为圆环形,所述透气条3成U形贴设于鞋底本体1的底面和两侧面上且其两端连接于鞋底本体1内的通气孔5,通气孔5设置于鞋底本体1内,其一端连通鞋底本体1的上表面,另一端与透气条3连通,实现透气条3与鞋底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空气流通,保障良好的透气性;所述两相邻防滑条2之间的鞋底本体1上及鞋底本体1的两侧面上均设有连接透气条3的容置槽4,透气条3与鞋底本体1之间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所述防滑条2的底部高于透气条3的底部,所述透气条3的底部与防滑条2的底部高度差为1~2mm;所述透气条3由弹性材料制成;位于鞋底本体1两侧面上的透气条3的表面涂有发光材料6。
在鞋底前后方向相邻防滑条2之间间隙的宽度等于透气条3的宽度,该设置能最大限度 的利用鞋底的空间,在鞋底设置合适数量的防滑条2和透气条3。
透气条3的底部涂有耐摩层7,增加透气条3的耐摩性,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透气夜光橡胶鞋底,在鞋底本体1的底部设有圆弧形防滑条2,一方面保障鞋底的防滑性能,另一方面用于保护透气条3,减少透气条3的磨损。行走时,鞋底踩踏地面,由于防滑条2的底部高于透气条3的底部,踩压过程中,透气条3发生形变,其内部空气受到挤压而从鞋底本体1上的通气孔5排出,进入鞋内,抬脚时,透气条3又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如此,在行走时不断的给鞋内充气,使鞋一直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避免发生汗脚和脚臭。透气条3成U形贴设于鞋底本体1的底面和两侧面上,在位于鞋底本体1两侧面上的透气条3的表面涂有发光材料6,使鞋子在夜间能发光,鞋子更加绚丽,吸引人们的眼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