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72684.9 (22)申请日 2016.08.16 (71)申请人 安徽天乾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外环路 东侧.光明西路南侧 (72)发明人 张涛 张廷 张永霞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方琦 (51)Int.Cl. A23F 3/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 其制备方法, 它是。
2、由下述组分及其重量份制成: 乌龙茶粉120-130、 槐角10-12、 首乌30-35、 冬瓜 皮18-20、 山楂肉10-12、 金银花10-12、 陈皮10- 12、 决明子5-6、 芦荟胶13-15、 蔗糖10-12、 佛手油 3-3.5、 柠檬油3-3.5、 -环糊精30-35、 茶乳酪5- 6。 本发明的速溶茶粉, 利用生产储备中的速溶茶 粉制备口感独特、 营养丰富的速溶红茶粉, 可以 较大限度地利用产品的弹性性能, 克服原料地 域、 季节、 生产成本等风险问题, 实现产品多样 化。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260218 A 2017.01.04 CN 1062602。
3、18 A 1.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组分及其重量份制成: 乌龙茶粉120-130、 槐角10-12、 首乌30-35、 冬瓜皮18-20、 山楂肉10-12、 金银花10-12、 陈皮10-12、 决明子5-6、 芦荟胶13-15、 蔗糖10-12、 佛手油3-3.5、 柠檬油3-3.5、 -环糊精30- 35、 茶乳酪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步骤制成的: 1) 、 将槐角、 首乌、 冬瓜皮、 山楂肉、 金银花、 陈皮、 决明子用温水浸泡10-15分钟, 冲洗2- 3遍, 然后混合加入25-30倍量水, 大火煮沸, 。
4、然后文火熬煮1.5-2.5小时, 分别手机滤液与固 体渣; 2) 、 将步骤1所得固体渣热风干燥, 进行粗粉碎, 用3-5倍量白酒进行浸泡1-2天, 再滤出 多余白酒, 将滤渣加水进行磨浆, 过200-300目滤膜; 3) 、 将步骤1所得滤液、 步骤2所得物与乌龙茶粉混合, 于30-40浸泡2-3小时, 调节pH 为6-7, 加入占乌龙茶粉质量3-3.5%的单宁酶, 于35-37进行酶解30-50分钟; 4) 、 将步骤3所得物装入洁净容器罐, 调节pH为7-7.5, 加入芦荟胶、 蔗糖、 茶乳酪, 由底 部通入空气, 利用气体使其充分混合, 超滤后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 使其物料浓度达到 。
5、35-40%, 按照3-4kGy的辐射量进行辐射杀菌; 5) 、 将步骤4所得物于150-200、 2.5-3.OMPa压力下进行喷雾干燥, 以 -环糊精为壁 材, 与佛手油、 柠檬油混合, 添加粘合剂制成胶囊, 将茶粉冷却至室温, 筛分后装入胶囊中, 再遮光密封。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260218 A 2 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速溶茶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速溶茶粉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在欧美国家颇为流行,其应用领域广阔,在食品加工 业中应用得尤为普遍。 速溶茶粉的种类多。
6、样,有速溶绿茶、 速溶乌龙茶、 速溶红茶、 速溶茉莉 花茶、 速溶玫瑰茶、 紫阳富硒速溶茶等。 市场上加工、 生产和消费以速溶红茶为主。 根据时代 趋势和人们对健康、 天然、 安全的生活要求,速溶茶生产商还研发制备具有中国特色的速溶 姜茶、 速溶薄荷茶、 速溶银杏茶、 速溶金银花茶、 速溶乌梅茶、 速溶当归茶、 速溶陈皮茶等保 健速溶茶类。 茶叶中维生素、 氨基酸等在较低温度下损失较少, 制成的柠檬茶、 桔子茶、 果味 茶等速溶茶饮料具有明显的防暑降温、 止渴生津效果。 同时天然的茶叶色泽以及茶叶品质, 使制成的茶糖果、 茶冰棍、 茶叶雪糕、 茶叶饼干、 茶叶糕点等具有色泽诱人、 风味独特、 。
7、令人 回味的特点。 此外,速溶茶粉还广泛地应用于日化用品、 水产养殖、 饲料以及建筑材料等领 域。 0003 茶叶经过提取去渣后, 浸提液中含有茶碎末及悬浮杂质, 需要经过过滤处理, 主要 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用物理方法, 如高速离心、 采用陶瓷膜过滤或超滤技术等; 另一种是 化学方法, 这主要是促使冷不溶性的沉淀物质转溶。 浓缩是为了提高干燥效率, 减少干燥时 的负荷, 降低加工成本, 有利于获得低密度的速溶茶。 目前的浓缩方法有真空浓缩、 冷冻浓 缩和反渗透浓缩等, 在食品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反渗透浓缩是国内速溶茶加工大生产中 运用最广泛的, 在低温下操作, 成本能耗低、 操作方便, 。
8、保护和保持了茶浸提液的有益成分 和原有风味, 是一种对茶叶品质有利的浓缩方法。 日本的速溶茶品质较好, 主要是因为其采 用冷冻浓缩法, 减少和避免了溶质损失和茶香气物质的挥发。 0004 孙艳娟等使用超滤膜对茶提取液进行过滤, 采用反渗透膜浓缩技术和冷冻干燥技 术, 制备出的速溶茶粉得率为25.13%, 其中茶多酚的含量高达50.62%。 肖文军和刘仲华等以 绿茶为原料, 比较研究了截留分子量不同的超滤膜的作用效果以及浓缩方法的不同浓缩效 果, 得到了无苦味的速溶绿茶, 并且认为,超滤滤析混合液采用300Da的纳滤膜在35、 2.4MPa的条件下进行浓缩,工效高、 产品溶解性好、 品质损失少。。
9、 0005 当茶浸提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 会出现乳酪状的浑浊物, 即为 “冷后浑” ; 浑浊的乳 状物称为 “茶乳酪” , 它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的缔合物, 溶于热水、 不溶于冷水, 形成主要与茶 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的浓度、 咖啡碱的浓度、 浸提液温度、 溶液pH值有关。 在速溶茶加工过程 中, 由于茶浸提液温度下降, 茶液中留有很多的茶乳酪。 转溶的目的是转化或去除茶乳酪, 改善速溶茶品质, 同时使产品多样化。 转溶方法主要采用酶促降解法、 浓度抑制法、 碱转溶 法和亚硫酸盐转溶法等。 单宁酶能切断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酯键,释放出的没食子酸能与 茶黄素(TFS)、 茶红素(TRS)竞争与咖啡碱缔合,。
10、 形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 赵文净等在速 溶茶生产浸提阶段添加了木瓜蛋白酶, 与少量咖啡碱形成沉淀适当地除去茶乳酪, 显著提 高了速溶绿茶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 Nobuya Itoh等以绿茶作为原料, 利用酶促反应来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260218 A 3 改善绿茶提取液的成分及功能。 S.K. Chandini等以红茶为原料、 以果胶酶和单宁酶进行处 理, 研究了酶法转溶。 结果显示, 果胶酶没有提高茶多酚的回收率, 而单宁酶则显著提高了 茶多酚的回收率, 有力地改善了TFs/TRs的比率, 降低了茶浸提液的浊度, 改善了速溶红茶 的质量。 师大亮等探讨了茶乳。
11、酪的形成机理以及形成因子之间的互相作用, 综述了抑制茶 乳酪形成的办法措施。 其中, 利用冷却离心可除去部分茶乳酪及前提物质, 制备出的速溶茶 粉具有较好的冷溶性; 离心出的茶乳酪可与热溶型的速溶茶浸提液混合, 提高浓度与经济 效益。 尹军峰等以60Co-射线对冻干速溶绿茶进行灭菌处理, 改善了速溶绿茶粉的卫生状 况; 为避免灭菌对高品质的速溶茶粉产生的不良影响, 要求辐照杀菌剂量控制在 4kGy 以 下。 农艳芳等使用 NaOH、 KOH、 NH4OH等常用碱,促进茶多酚等转化形成茶黄素、 茶红素等, 提 高茶汤的澄清度及色泽红艳度, 同时提出了在加碱转化过程中应通入适量空气, 改善转溶 茶。
12、的品质。 陈利燕等研究发现儿茶素在 pH3.6-3.5 的柠檬酸溶液中具有稳定性,分子间仅 发生了非离子键结合, 回收率高达80%以上。 赵育漳以不同的 pH 值水萃取包种茶, 结果表 明随着 pH值的降低, 茶乳酪形成量增多, pH 值在 5.50-6.86 之间时生成量较小,茶汤中 游离的茶多酚含量提高增多。 单虹丽通过加酸与否的对比试验,说明了茶汤中 pH 值越低 越能促进茶乳酪的形成,不利于游离儿茶素的保持。 有科学研究表明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氧 化反应, 都需要氧气的存在。 因此,氧气是茶叶品质形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速溶茶制 造过程中, 茶叶香气在提取、 浓缩与干燥工艺中的损失是无。
13、法避免的, 其中又以浓缩时的损 失最多。 另外, 速溶茶加工中所采用的原料多为中、 低档茶, 茶叶香气品位本身较低, 使得速 溶茶与传统茶相比香气低微, 甚至完全散失了茶香的特征。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速溶茶 的发展。 因此, 如何提高速溶茶的香气使其具有原茶的风味一直是速溶茶研究与生产的一 个核心问题。 0006 消费者对速溶红茶粉的需求量较其他类型的速溶茶大, 但中国的绿茶产量和乌龙 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所占比例较大, 而且速溶茶加工原料中绿茶成本、 乌龙茶成本较红茶 成本低。 因此, 为了满足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 前人已应用多种技术将绿茶、 乌龙茶原料转 化生产为速溶红茶粉。 由于茶叶原料。
14、的生产具有季节性、 地域性等, 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 性, 用茶叶原料直接生产速溶红茶粉存在着市场风险性。 速溶茶粉后转化技术, 就是用生产 储备中的速溶绿茶粉、 速溶乌龙茶粉制备速溶红茶粉, 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产品的弹性性 能, 克服原料地域、 季节、 生产成本等风险问题, 实现产品多样化, 满足市场需求的浮动性。 在以茶叶原料制备速溶茶的过程中进行转化加工称为前转化技术。 将速溶茶粉重新溶解进 行转化加工时, 此称为后转化加工。 前人所研究的大多为前转化技术, 将速溶绿茶粉、 速溶 乌龙茶粉转化为速溶红茶粉的研究报道较少。 速溶茶粉后转化技术是在速溶茶粉加工前转 化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完成的。 。
15、茶粉的转化技术主要是改变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碱的存在含 量, 促进转化转溶, 生成茶红素等其他生化因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速溶乌龙茶粉配合特定 中药成分生产出汤色红艳、 滋味浓厚的速溶红茶粉。 并适当改进工艺步骤, 提高茶叶主要内 含成分, 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原有茶粉茶多酚含量的转化下降, 探讨出一条速溶茶粉后转化 技术的最佳生产工艺, 以满足市场对速溶红茶粉的供应需求, 生产出更多应用类型的速溶 茶产品。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260218 A 4 0007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0008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6、: 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它是由下述组分及其重量份制成: 乌龙茶粉120-130、 槐角10-12、 首乌30-35、 冬瓜皮18-20、 山楂肉10-12、 金银花10-12、 陈皮10-12、 决明子5-6、 芦荟胶13-15、 蔗糖10-12、 佛手油3-3.5、 柠檬油3-3.5、 -环糊精30- 35、 茶乳酪5-6。 0009 所述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是由下列步骤制成的: 1) 、 将槐角、 首乌、 冬瓜皮、 山楂肉、 金银花、 陈皮、 决明子用温水浸泡10-15分钟, 冲洗2- 3遍, 然后混合加入25-30倍量水, 大火煮沸, 然后文火熬煮1.5-2.5小时, 分别。
17、手机滤液与固 体渣; 2) 、 将步骤1所得固体渣热风干燥, 进行粗粉碎, 用3-5倍量白酒进行浸泡1-2天, 再滤出 多余白酒, 将滤渣加水进行磨浆, 过200-300目滤膜; 3) 、 将步骤1所得滤液、 步骤2所得物与乌龙茶粉混合, 于30-40浸泡2-3小时, 调节pH 为6-7, 加入占乌龙茶粉质量3-3.5%的单宁酶, 于35-37进行酶解30-50分钟; 4) 、 将步骤3所得物装入洁净容器罐, 调节pH为7-7.5, 加入芦荟胶、 蔗糖、 茶乳酪, 由底 部通入空气, 利用气体使其充分混合, 超滤后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 使其物料浓度达到 35-40%, 按照3-4kGy的辐射。
18、量进行辐射杀菌; 5) 、 将步骤4所得物于150-200、 2.5-3.OMPa压力下进行喷雾干燥, 以 -环糊精为壁 材, 与佛手油、 柠檬油混合, 添加粘合剂制成胶囊, 将茶粉冷却至室温, 筛分后装入胶囊中, 再遮光密封。 0010 本发明的优点是: 1、 本发明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利用生产储备中的速溶乌龙茶粉制备口感独 特、 营养丰富的速溶红茶粉, 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产品的弹性性能, 克服原料地域、 季节、 生 产成本等风险问题, 实现产品多样化, 满足市场需求的浮动性。 0011 2、 本发明通过调节pH抑制茶乳酪形成, 并利用单宁酶切断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酯 键,释放出的没食。
19、子酸能与茶黄素、 茶红素竞争与咖啡碱缔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 质, 制备出的速溶茶粉具有较好的冷溶性, 提高营养浓度与经济效益。 0012 3、 膜浓缩具有经济性好、 无相变、 分离系数大、 节能、 高效、 无二次污染、 常温连续 操作等优点;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茶叶深加工产品香气成 分损失严重, 工序时间过长等现状。 0013 4、 本发明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产品外形、 色泽、 香气和滋味, 都很好的保 留了原有茶叶的品质风味, 产品无结块、 无异味, 易于储藏运输, 用水冲溶后呈澄清或均匀 状态, 无明显肉眼可见的杂质,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内茶饮料和。
20、茶食品的推陈出新的发展 需要。 0014 5、 本发明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胶囊壳所含 -环糊精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 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不易受酶、 酸、 碱、 光和热的作用而分解, 可对芳香物质进行包埋, 减少 芳香物质的损失, 用佛手油、 柠檬油与 -环糊精混合, 添加适量的粘合剂制成芳香微胶囊, 与茶叶混合后成加香茶,冲泡时茶汤香味突出。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260218 A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它是由下述组分及其重量份制成: 乌龙茶粉120、 槐角10、 首乌30、 冬瓜皮18、 山楂肉10、 金银花10、 陈皮10、 决明子5。
21、、 芦荟 胶13、 蔗糖10、 佛手油3、 柠檬油3、 环糊精30、 茶乳酪5。 0016 所述的一种槐角首乌瘦腹速溶茶, 是由下列步骤制成的: 1) 、 将槐角、 首乌、 冬瓜皮、 山楂肉、 金银花、 陈皮、 决明子用温水浸泡10分钟, 冲洗2遍, 然后混合加入25倍量水, 大火煮沸, 然后文火熬煮1.5小时, 分别手机滤液与固体渣; 2) 、 将步骤1所得固体渣热风干燥, 进行粗粉碎, 用3倍量白酒进行浸泡1天, 再滤出多余 白酒, 将滤渣加水进行磨浆, 过200目滤膜; 3) 、 将步骤1所得滤液、 步骤2所得物与乌龙茶粉混合, 于30浸泡2小时, 调节pH为6, 加 入占乌龙茶粉质量3%的单宁酶, 于35进行酶解30分钟; 4) 、 将步骤3所得物装入洁净容器罐, 调节pH为7, 加入芦荟胶、 蔗糖、 茶乳酪, 由底部通 入空气, 利用气体使其充分混合, 超滤后通过反渗透膜进行浓缩, 使其物料浓度达到35%, 按 照3kGy的辐射量进行辐射杀菌; 5) 、 将步骤4所得物于150、 2.5OMPa压力下进行喷雾干燥, 以 环糊精为壁材, 与佛手 油、 柠檬油混合, 添加粘合剂制成胶囊, 将茶粉冷却至室温, 筛分后装入胶囊中, 再遮光密 封。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260218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