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489471.8 (22)申请日 2015.08.1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1038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2.02 (73)专利权人 昆明杏林大观园健康产业(集团) 有限公司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石林街 道办事处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 园黑龙潭路1号 (72)发明人 蓝桂华 陈卫东 欧阳玉林 梁文斌 刘应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 事 务 所( 特 殊 普 通 合 伙 )。
2、 11465 代理人 李冉 (51)Int.Cl. A01G 22/25(2018.01) A01G 24/10(2018.01) A01G 24/22(2018.01) (56)对比文件 CN 1623362 A,2005.06.08, CN 103299800 A,2013.09.18, CN 1476746 A,2004.02.25, CN 1795710 A,2006.07.05, CN 202918793 U,2013.05.08, CN 103125257 A,2013.06.05, CN 1078849 A,1993.12.01, CN 101255774 A,2008.09.0。
3、3, CN 1875719 A,2006.12.13, CN 103011918 A,2013.04.03, 黄春梅等.立体栽培模式对三七产质量影响 及其栽培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 中药杂志 .2015,第40卷(第15期),第2930-2935 页. 审查员 杨茵茵 (54)发明名称 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其步 骤包括大棚建造立体栽培苗床搭建栽培基 质的配制三七的种植管理。 大棚为坡屋面大 棚, 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 阳网。 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 充分利用栽 培空间, 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77提升至。
4、 128, 利用率提高了50以上。 本发明的栽培设 施及技术保证了三七产质量, 提高了土地利用 率, 缓解了连作障碍的问题, 杜绝了三七种植地 不断变化造成的七园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和 低端设施的重复投资, 强化了三七基地生产管 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5103854 B 2019.01.25 CN 105103854 B 1.一种三七立体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大棚建造, 立体栽培苗床建造, 栽培基质 的配制, 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1)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建造: 为钢结构框架, 宽16米, 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结构 组成, 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 坡顶。
5、结构的最高面离地面高度为3.8米, 大棚的长度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钢架大棚外围覆盖塑料薄膜, 钢架大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 30的遮阳网; (2)三七立体栽培苗床建造: 苗床为上、 下两层, 错层排列, 南北走向; 将土地整理成厢, 即为下层苗床, 厢长为15米, 宽为1.8米, 两厢之间留有0.4米宽、 0.20.4米深的通道, 用于 作业和排水; 上层苗床为铁质, 位于下层通道正上方, 长15米, 宽1.2米, 厚0.25米, 苗床底部 设有孔径为5毫米的漏水网, 距离作业通道的高度为1.51.7米, 大棚栽培苗床的数量根据 实际情况来确定; (3)三七立体栽培基质的配制: 。
6、配方为40生土, 20焙烧土, 20腐殖质, 20药渣, 混匀配好后堆放, 用塑料布盖严, 维持发酵温度在6070, 每月翻动一次, 三个月后用于 填满栽培苗床; 待三七收获后, 栽培基质再进行重复使用处理; 其中所述重复使用处理方式 为通过选用新土或对种植过的土壤堆捂发酵; (4)三七种植和管理: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上旬的三七种植季, 上下层苗床先铺 设一层厚58厘米的生土, 再填充栽培基质至厚度为25厘米; 按照68厘米规格进行三七 红籽育苗或1012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 三七籽条直播, 培育商品三七, 播种完毕及时施 加盖种肥, 遮盖三七红籽和籽条, 铺盖厢草, 浇足定根水, 。
7、所述种肥为以下肥料的配比: 焙烧 土: 1000kg, 茶油枯: 400kg, 过磷酸钙或普钙: 50kg; 之后保证大棚内透光率为1520, 光 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土壤含水量为2240, 温度低于33, 定期进行病虫草害 防治, 并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 微生物菌肥, 所述茶油枯用量为 20kg/亩; 所述微生物菌肥为EM菌肥, 原液活菌数量在108109/ml,稀释20倍后每亩用量 100L, 灌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七立体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用栽培坡屋面大棚为固定 式钢结构, 温室大棚棚顶覆盖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阳网, 与棚肩等高的位。
8、置设置透光率 为15的遮阳网, 根据三七生长对光需求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七立体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三七立体栽培苗床 建造方法中, 三七立体栽培苗床为南北走向, 两层错层种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七立体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三七立体栽培基质 的配制方法中, 所用生土均为未曾种植三七的耕层土, 焙烧土成分为70耕层土、 30秸秆 或中药渣, 混匀后制作成蜂窝煤的形式, 经350高温焙烧72h, 粉碎至粒径0.20.5cm, 再 用于配置三七栽培基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103854 B 2 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
9、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三七(Panaxnotoginseng(Bru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对心脑血管系统 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因此, 三七药材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 2014年 云南省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三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造成了其适宜种植土地短缺, 轮作周 期缩短, 甚至由适宜区向次适宜区转移。 这不仅增加了七农的种植成本, 而且无法保证非道 地产区环境下生产的三七的产量和质量, 严重制约了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 三七种植轮作 周期一般在8年以上, 否则不能正常生长或病害严重, 且种植。
10、过三七的土壤会有不同程度退 化, 加之七农盲目施用肥料和农药, 更加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受破坏严重, 土壤养分比例失 调, 供肥性能减弱, 生产障碍突出。 因此, 缩短三七轮作周期, 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从而降低 三七病害是保障三七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0003 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生产道地药材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三七生境不断恶化的 情况下, 为其营造最佳的栽培条件是保证三七产质量的不二之选。 选择适宜三七生长的气 候区, 通过改造土壤条件可有效解决三七连作障碍。 立体栽培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 提高土 地利用率和单产, 提高药材有效成分含量, 是作物栽培模式在空间上延伸的现代新型栽培 模式。
11、。 公开号为CN1623362A的中国发明专利高架拱棚双层可调光遮阳网三七栽培技术, 是 由多个相交的拱形棚连在一起组成, 拱形棚由棚架及透光率不同的两层遮阳网组成, 下层 为调光网, 上层为顶网。 该遮阳网虽为两层, 但是其种植面积为一层, 对栽培空间的利用率 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 充分利用栽 培空间, 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77提升至128, 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 缓解连作障 碍。 0005 本发明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以下步骤: 0006 (1)、 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建造, 为钢结构框架。
12、, 宽16米, 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 结构组成, 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 坡顶结构的最高面离地面高度为3.8米, 棚的长度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钢架大棚外围覆盖塑料薄膜, 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 的遮阳网。 0007 (2)、 三七立体栽培苗床建造, 本发明所述苗床为上、 下两层, 错层排列, 南北走向。 将土地整理成厢后即为下层苗床, 厢长为15米, 宽为1.8米, 两厢之间留有0.4米宽、 0.2 0.4米深的通道, 用于作业和排水。 上层苗床为铁质, 位于下层作业通道正上方, 长15米, 宽 1.2米, 厚0.25米, 苗床底部设有漏水孔, 距离作业通道的高度约为1.51。
13、.7米, 大棚种植苗 床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103854 B 3 0008 (3)、 三七立体栽培基质的配制, 配方为40生土, 20焙烧土, 20腐殖质, 20 药渣, 混匀配好后堆放, 用塑料布盖严, 维持发酵温度在6070, 每月翻动一次, 三个月后 用于填满种植床; 待三七收获后, 栽培基质再进行重复使用处理; 0009 (4)、 三七种植管理, 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上旬的三七种植季上下层苗床先 铺设一层厚58厘米的生土, 再填充栽培基质至厚度为25厘米。 按照68厘米规格进行三 七红籽育种, 或按照1012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直。
14、播、 三七籽条移栽, 培育商品三七, 播 种完毕及时施加盖种肥, 铺盖厢草, 浇足定根水。 之后保证大棚内透光率为1015, 土 壤含水量为2240, 温度低于33, 定期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并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 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 微生物菌肥。 0010 上述步骤(1)栽培大棚建造方法中, 所用栽培坡屋面大棚为固定式、 钢结构, 是永 久设施, 温室大棚棚顶覆盖两层透光率为30的遮阴网, 与棚肩等高的位置设置透光率为 15的遮阴网, 可根据三七生长对光需求进行调节。 0011 上述步骤(2)栽培苗床建造方法中, 三七立体栽培苗床为南北走向, 两层错层种 植, 充分利用传统种植中作业通道。
15、上方的空间和光照,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0012 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配制方法中, 所用生土均为未曾种植三七的耕层土, 焙烧土 成分为70耕层土、 30秸秆或中药渣, 混匀后制作成蜂窝煤的形式, 经350高温焙烧 72h, 粉碎至粒径0.20.5cm, 再用于配制三七栽培基质。 0013 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的配制中土壤经高温焙烧后所含的微量元素得到充分释 放, 有利于三七根部吸收。 用这种方法配制的种植基质不仅能提高三七产量, 还能提高成品 三七的药材含量。 0014 上述步骤(3)栽培基质的配制中, 所述的栽培基质的重复使用处理方式为通过选 用新土或对种植过的土壤堆捂发酵。 三七收获。
16、后, 栽培基质均经过高温菌腐熟后回收利用, 杀灭对三七有害的病原菌和虫卵, 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 在三七种植过程中, 根据三七的 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 微生物菌肥。 其中所述茶油枯用量为20kg/亩; 所述微 生物菌肥为EM菌肥, 原液活菌数量在108109/ml,稀释20倍后每亩用量100L, 灌根。 0015 上述步骤(4)三七种植和管理中, 所述种肥为以下肥料的配比: 焙烧土: 1000kg, 茶 油枯: 400kg, 过磷酸钙或普钙: 50kg。 0016 上述步骤(4)三七种植和管理中, 焙烧土中钾、 磷等大量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经焙 烧后成为游离态, 可供植物直接吸收,。
17、 全面均衡地为三七生长提供养分。 耕层土经焙烧后变 得松脆, 呈颗粒状, 有细小的气孔, 能透气、 利水、 保湿, 特别适合三七种植。 0017 本发明一种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 与传统大田种植三七相比, 其有益效果在 于: 0018 1、 通过搭建两层错层立体苗床, 充分利用栽培空间, 使土地利用效率由传统的 77提升至128。 0019 2、 在三七生长最适宜气候区选择固定种植地点, 通过选用新土或对种植过三七的 土壤用高温菌腐熟后回收利用, 杀灭对三七有害的病原菌和虫卵, 避免了土传病害的传播。 0020 3、 在三七种植过程中, 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油枯、 微生物菌 。
18、肥等, 能降解三七生长过程中对三七有害的代谢物, 缓解连作障碍。 保证了三七产质量, 提 高了土地利用率, 杜绝了三七种植地不断变化造成的七园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和低端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103854 B 4 施的重复投资, 使三七基地生产管理实现连续性和规范化。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三七立体栽培床架结构示意图(局部); 0022 图2三七立体栽培坡屋面大棚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1 0024 三七立体栽培设施及技术实施方式为: 大棚建造立体栽培苗床搭建栽培基质 的配制三七的种植管理。 0025 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0026 (1)三七立体栽。
19、培坡屋面大棚建造: 为钢结构框架, 宽16米, 坡屋由墙结构和坡顶 结构组成, 其中墙结构高度为3米, 坡顶结构的最高面离地面高度为3.8米, 棚的长度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钢架大棚外围覆盖塑料薄膜, 棚四周和棚顶均铺设两层透光率为30 的遮阳网。 0027 (2)三七错层栽培苗床建造:苗床为上、 下两层, 错层排列, 南北走向。 将土地整理 成厢后即为下层苗床, 厢长为15米, 宽为1.8米, 两厢之间留有0.4米宽、 0.20.4米深的通 道, 用于作业和排水。 上层苗床为铁质, 位于下层作业通道正上方, 长15米, 宽1.2米, 苗床深 0.25米, 苗床底部设有漏水孔, 距离下层。
20、栽培床厢面高度约为1.5米, 大棚种植苗床的数量 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0028 (3)三七立体栽培基质的配制: 配方为40生土, 20焙烧土, 20腐殖质, 20药 渣, 混匀配好后堆放, 用塑料布盖严, 维持发酵温度在6070, 每月翻动一次, 三个月后用 于填满种植床; 所用生土均为未曾种植三七的耕层土, 焙烧土成分为70耕层土、 30秸秆 或中药渣, 混匀后制作成蜂窝煤的形式, 经350高温焙烧72h, 粉碎至粒径0.20.5cm, 再 用于配制三七栽培基质。 三七收获后, 对栽培土壤通过选用新土或对种植过的土壤堆捂发 酵的方式进行重复使用处理。 0029 (4)三七种植管理, 在每年。
21、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上旬的三七种植季上下层苗床先 铺设一层厚约58厘米的生土, 再栽培基质至厚度为25厘米。 按照68厘米规格进行三七 红籽直播育种, 或按照1012厘米规格进行三七红籽直播、 三七籽条移栽, 培育商品三七, 播种完毕及时施加盖由焙烧土1000kg, 茶油枯400kg, 过磷酸钙或普钙50kg混合而成的种 肥, 铺盖厢草, 浇足定根水。 之后保证大棚内透光率为1015, 土壤含水量为22 40, 温度低于33, 定期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并根据三七的需肥特性添加对三七有益的茶 油枯、 微生物菌肥, 茶油枯用量为20kg/亩, 所述微生物菌肥为EM菌肥, 原液活菌数量在108 1。
22、09/ml,稀释20倍后每亩用量100L, 灌根。 0030 实施例2 0031 以本发明中两个三七坡屋面大棚为例, 分两侧排列, 每个棚内下层种植苗床为90 个, 宽1.8m, 上层为89个, 宽1.2m, 上、 下层种植床长均为15m, 种植床一端留有1.0m宽的操作 通道。 两个大棚中间有一条宽5m用于作业的道路。 每个棚占地面积3132.8m2, 若按照传统方 法只种植一层, 可以计算出种植面积为2430m2, 土地利用率为77, 按照本发明中两层错层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103854 B 5 的方法种植, 每个棚内种植面积为4032m2, 土地利用率为128, 比传统种植方法提高了 51。 0032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 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同时,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 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 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103854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5103854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