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6880896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334131.8

申请日:

20181109

公开号:

CN109258639A

公开日:

201901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37/06,A01N35/02,A01N31/02,A01P19/00

主分类号:

A01N37/06,A01N35/02,A01N31/02,A01P19/0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明人:

马好运,梅向东,翁爱珍,王留洋,宁君,张智,折冬梅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优先权:

CN20181133413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性引诱剂组合物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及协同剂。其中所述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所述协同剂主要是植物挥发物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质量比为1:0.3~1.2。本发明提供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可应准确用于银纹夜蛾的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银纹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及协同剂,所述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所述协同剂为植物挥发物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成分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3: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2-乙基-1-己醇30%~80%,芳姜黄酮20%~60%,戊醛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质量比为1:(0.3~1.2)。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备诱芯,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所述诱芯上。 6.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在银纹夜蛾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迁飞害虫。主要寄主于油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类作物,葛芭、茄子等作物。幼虫取食植物叶片,造成叶片孔洞或缺刻甚至死亡,并排泄粪便污染菜株,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银纹夜蛾全世界都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各大豆主要产区,其中以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受害较重,一年发生1~5代,以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弱,因而防治难度较大。可采用灯光诱捕诱杀,但因为环境条件限制,使得使用灯光诱捕有了局限性。传统多采用化学防治,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会使银纹夜蛾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科学家们逐渐将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

综合来看,国内外对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更多害虫的信息化学物质不断被鉴定、合成和田间应用。虽然性信息素具有选择性强、微量高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只能诱杀同种雄性个体,对于一年多代的害虫可以起到较好效果,在野生雌蛾种群密度较高时并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应用,以提高综合治理银纹夜蛾的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其中,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所述协同剂选自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3:1:0.1

可选地,所述协同剂组分由以下组份及质量比组成: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质量比为(30%~80%):(20%~60%):(5%~35%)。

较佳的,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及质量比组成: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质量比为(45%~65%):(25%~55%):(10%~25%)。

优选的,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及质量比组成: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质量比为55%:30%:15%。

可选地,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3~1.2)。

较佳地,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45~1.0)。

优选的,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6。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或者将所述协同剂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混合后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或者将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各自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再将含有所述协同剂的诱芯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搭配使用。

上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在诱捕银纹夜蛾中的应用,将固定了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银纹夜蛾的区域,用于银纹夜蛾虫情监测和大量诱捕。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方式灵活,多种成分可以自由选择单独使用,或者按照配比共同使用,自主性更强;与仅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而不含其协同剂的诱芯相比,使用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及其协同剂成分的诱芯在田间的银纹夜蛾诱捕试验中显示了更强的诱捕活性;本发明提供的协同剂成分价格低廉,能够降低制作诱芯的成本,适宜普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的制备

将含有协同剂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待正己烷溶液挥发后,再将一定量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该诱芯上,待正己烷溶液完全挥发后,即制得含有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诱芯,将诱芯置于盒型诱捕器中,然后将诱捕器放置于银纹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表1给出了不同协同剂,为保证释放效果,每个橡胶诱芯中置入750~1500μg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可行性,表2中给出18个具体配方。

表1

成分 分子式 分子量 来源 2-乙基-1-己醇 C8H18O 130.23 唇形科植物 芳姜黄酮 C15H20O 313.00 紫苏等植物 戊醛 C5H10O 86.13 香料等

表2

实施例2不同配方的诱芯对银纹夜蛾诱捕效果的测定

选择银纹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面积在20亩以上,每种配方设置诱芯离地面高度150cm左右,诱捕器之间的距离15m左右,随机放置上述含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盒型诱捕器,每个处理设立3个重复。放置后隔两天调查一次诱捕到的银纹夜蛾的数量,并随机更换诱捕位置,持续调查30天。

调查结果如表3:

表3

由表3结果可知,在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中添加1或2种协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银纹夜蛾雄虫的诱捕数量,但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中添加3种协同剂,可观察到对银纹夜蛾的诱捕数量显著地高于添加1种或2种协同剂,以及仅含银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数量。根据显著性差异(P<0.05),配方13和配方14与其他的配比的差异显著,配方14中添加的协同剂为配方13的两倍,但二者并不存在差异性,从经济环保的角度考虑,配方13添加协同剂55%的2-乙基-1-己醇、30%的芳姜黄酮、15%的戊醛,试验数据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和雌性银纹夜蛾的差异性最为显著,说明诱捕效果最好。

为了验证本发明协同剂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的专一性,分别采用其结构类似物3-乙基-1-己醇、A姜黄烯、己醛及其混合,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三者对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对银纹夜蛾的诱捕量均没有增效作用。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银纹夜蛾虫情测报和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银纹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334131.8 (22)申请日 2018.11.09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2)发明人 马好运 梅向东 翁爱珍 王留洋 宁君 张智 折冬梅 (51)Int.Cl. A01N 37/06(2006.01) A01N 35/02(2006.01) A01N 31/02(2006.01) A01P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

2、合物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 领域的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所述的性引诱剂组合物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素 及协同剂。 其中所述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 碳烯乙酸酯,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 六碳烯醛; 所述协同剂主要是植物挥发物2-乙 基-1-己醇、 芳姜黄酮、 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 述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质量比为1: 0.31.2。 本 发明提供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制备简单, 使用方便, 可应准确用于银纹夜蛾的虫情监测、 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 对于综合治理银纹夜蛾具 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92。

3、58639 A 2019.01.25 CN 109258639 A 1.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及协同剂, 所述 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 所述 协同剂为植物挥发物2-乙基-1-己醇、 芳姜黄酮、 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 成分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3 : 1 : 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协同剂各组分的。

4、质 量百分比为: 2-乙基-1-己醇30%80%, 芳姜黄酮20%60%, 戊醛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 与协同剂的质量比为1: (0.3 1.2) 。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制备诱芯, 将所述 协同剂施加到所述诱芯上。 6.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在银纹夜蛾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258639 A 2 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银纹夜蛾。

5、性引诱剂组合物 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属于鳞翅目, 夜蛾科, 是一种重要 的农业迁飞害虫。 主要寄主于油菜、 甘蓝、 花椰菜、 白菜、 萝 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以及豆类作 物, 葛芭、 茄子等作物。 幼虫取食植物叶片, 造成叶片孔洞或缺刻甚至死亡, 并排泄粪便污染 菜株, 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银纹夜蛾全世界都有分布,国内 主要分布于各大豆主要产区,其中以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受害较重, 一年发生15代, 以蛹 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趋化性弱, 因而防治难度较大。 可采用灯光诱捕诱杀。

6、, 但因 为环境条件限制, 使得使用灯光诱捕有了局限性。 传统多采用化学防治, 大量的化学农药, 不仅会使银纹夜蛾产生抗药性, 而且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因此科学家们逐渐将化学防治 转变为生物防治。 0003 综合来看, 国内外对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 更多害虫的信息 化学物质不断被鉴定、 合成和田间应用。 虽然性信息素具有选择性强、 微量高效、 对环境友 好等优点, 但只能诱杀同种雄性个体, 对于一年多代的害虫可以起到较好效果, 在野生雌蛾 种群密度较高时并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 因此, 还需要不断优化, 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银纹夜。

7、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及应用, 以提高综合治理银 纹夜蛾的效果。 0005 基于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包括银纹夜蛾性信息 素和协同剂。 其中,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 顺-11-十六碳烯乙酸 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醛, 所述协同剂选自2-乙基-1-己醇、 芳姜黄酮、 戊醛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6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成分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 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 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3:1:0.1 0007 可选地, 所述协同剂组分由以下组份及质量比组成: 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 醛质量比为(3080):(2060。

8、):(535)。 0008 较佳的, 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及质量比组成: 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质 量比为(4565):(2555):(1025)。 0009 优选的, 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及质量比组成: 2-乙基-1-己醇:芳姜黄酮:戊醛质 量比为55:30:15。 0010 可选地,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31.2)。 0011 较佳地,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451.0)。 0012 优选的, 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与协同剂的重量比为1:0.6。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9258639 A 3 0013 一种银纹。

9、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将所述协同剂施加到含有银纹夜 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 或者将所述协同剂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混合后施加到空白的诱芯 上; 或者将所述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和协同剂各自施加到空白的诱芯上, 再将含有所述协同 剂的诱芯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芯搭配使用。 0014 上述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在诱捕银纹夜蛾中的应用, 将固定了银纹夜 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诱捕器, 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银纹夜蛾的区域, 用于银纹夜蛾虫情 监测和大量诱捕。 0015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使用方式灵活, 多种成分可以自由选择单独使 用, 或者按照配比共同使用, 自主性更强; 与仅含有。

10、银纹夜蛾性信息素而不含其协同剂的诱 芯相比, 使用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及其协同剂成分的诱芯在田间的银纹夜蛾诱捕试验中 显示了更强的诱捕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协同剂成分价格低廉, 能够降低制作诱芯的成本, 适 宜普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7 实施例1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诱芯的制备 0018 将含有协同剂的正己烷溶液, 滴加到含有银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 待正己烷 溶液挥发后, 再将一定量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该诱芯上, 待正己烷溶液完全挥发后, 即制得 含有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诱芯。

11、, 将诱芯置于盒型诱捕器中, 然后将诱捕器放置于银 纹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 表1给出了不同协同剂, 为保证释放效果, 每个橡胶诱芯中置 入7501500 g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可行性, 表2中给 出18个具体配方。 0019 表1 0020 成分分子式分子量来源 2-乙基-1-己醇C8H18O130.23唇形科植物 芳姜黄酮C15H20O313.00紫苏等植物 戊醛C5H10O86.13香料等 0021 表 0022 表2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9258639 A 4 0023 0024 0025 实施例2不同配方的诱芯对银纹夜蛾诱捕效果的测。

12、定 0026 选择银纹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 面积在20亩以上, 每种配方设置诱芯离地面 高度150cm左右, 诱捕器之间的距离15m左右, 随机放置上述含银纹夜蛾性引诱剂组合物的 盒型诱捕器, 每个处理设立3个重复。 放置后隔两天调查一次诱捕到的银纹夜蛾的数量, 并 随机更换诱捕位置, 持续调查30天。 0027 调查结果如表3: 0028 表3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9258639 A 5 0029 0030 0031 由表3结果可知, 在银纹夜蛾性信息素中添加1或2种协同剂,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对银纹夜蛾雄虫的诱捕数量, 但与银纹夜蛾性信息素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银纹夜。

13、蛾性信息 素中添加3种协同剂, 可观察到对银纹夜蛾的诱捕数量显著地高于添加1种或2种协同剂, 以 及仅含银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数量。 根据显著性差异(P0.05),配方13和配方14与其他 的配比的差异显著, 配方14中添加的协同剂为配方13的两倍, 但二者并不存在差异性, 从经 济环保的角度考虑, 配方13添加协同剂55的2-乙基-1-己醇、 30的芳姜黄酮、 15的戊 醛, 试验数据与单独使用性信息素和雌性银纹夜蛾的差异性最为显著, 说明诱捕效果最好。 0032 为了验证本发明协同剂2-乙基-1-己醇、 芳姜黄酮、 戊醛的专一性, 分别采用其结 构类似物3-乙基-1-己醇、 A姜黄烯、 己醛及其混合, 重复上述实验, 发现三者对银纹夜蛾性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9258639 A 6 信息素对银纹夜蛾的诱捕量均没有增效作用。 由此可见, 本发明提供的银纹夜蛾性引诱剂 组合物, 可准确应用于银纹夜蛾虫情测报和大量诱捕, 对于综合治理银纹夜蛾具有重要意 义。 0033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9258639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