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6879989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57249.6

申请日:

20101215

公开号:

CN102655836B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23/02,A61H39/04

主分类号:

A61H23/02,A61H39/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资生堂

发明人:

池山和幸,那须美惠子,福井宽,才胁卓也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29041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王小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部;振动子,抵接于使用者的施疗部,通过使该施疗部振动以进行按摩;以及弹簧部件,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基部,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其中,根据所述施疗部的皮肤应力,对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进行设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含:基部;多个振动子,抵接于使用者的施疗部,通过使该施疗部振动以进行按摩;以及多个弹簧部件,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基部,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所述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簧部件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所述不同的弹簧常数根据按压所述施疗部的皮肤时所得到的所述皮肤的应力进行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个所述施疗部相对应的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被设定为,大于与具有比按压皮肤时所得到的所述一个施疗部的皮肤应力小的皮肤应力的其他所述施疗部相对应的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用于脸部按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子的与所述施疗部抵接的位置,形成了邻接的间隔为5mm以下且1mm以上的多个突起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将振动子抵压至施疗部进行按摩的 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对肩部、腰部、足部等的僵硬进行解除的按摩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另 外,近年,作为对脸部进行美容的一种方法,还存在一种通过对脸部穴位进行指压来 进行按摩的方式。作为该按摩的方法,按摩者或本人用手指对穴位或发僵的部位(以 下称“施疗部”)进行指压、使其振动以进行按摩的方式是较为普通的。据此,可以实 现施疗部血流的增进以及代谢的提高等目的,进而可以实现该施疗部的适应症的改善 的目的。

但是,在按摩者或本人等进行基于手指的指压时,一次并不能对多个穴位同时进 行指压。另外,基于手指的指压也会给按摩者或本人带来很大的负担。鉴于此,为了 改善这种状况,已经提出了一种在多个部位设置振动子的按摩装置(专利文献1、2)。 通过使用该按摩装置,因为可以同时对多个施疗部进行按摩,所以,与基于手指的指 压方法相比,可以减轻实施按摩的人的负担。

专利文献1:特开2001-0005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46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但是,在现有的按摩装置中,尽管振动子所发生的振动的强弱可调,然而将振动 子按压至施疗部的按压力却被设定为均等。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开示的按摩装置 中,突向施疗部的突起的长度被设定为均等。所以,不论使用者的施疗部的皮肤物理 特性如何,突起相对于施疗部的按压力都是均等的。这样,施疗部就是在均等力按压 的状态下被实施按摩。

另外,在专利文献2开示的按摩器中,尽管多个安装于压缩螺旋弹簧的振动突起 被配置在框体上,然而多个压缩螺旋弹簧都被设定了相同的弹簧常数。这样,当将按 摩器抵压至施疗部时,因为压缩螺旋弹簧随着施疗部的形态而变形,所以,所有振动 突起都可以确实地抵压至施疗部。但是,因为各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都相同,所 以在专利文献2的按摩器中,施疗部的振动突起相对于施疗部的按压力也与使用者的 施疗部的皮肤物理特性无关,都是以均等力被按压的。

但是,实际上人的皮肤物理特性并不均等,并且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所以, 在对这样的具有不同皮肤物理特性的施疗部采用均等按压力实施按摩的情况下,就会 出现按摩效果较强的施疗部和按摩效果较弱的施疗部。这样,就不能得到所要的按摩 效果,另外,对使用着来说,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感到较强按摩的施疗部和感 到较弱按摩的施疗部并存,使用感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确实地得到按摩 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感的按摩装置。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一个侧面,提供一种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基 部;振动子,抵接至使用者的施疗部,通过使该施疗部振动以进行按摩;以及弹簧部 件,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基部,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其中,根据所述施 疗部的皮肤应力,对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进行设定。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因为可以进行与施疗部的皮肤应力相适应的按摩,所以 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按摩效果的按摩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和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更 加明确。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上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用口罩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对振动体接触到了被安装者皮肤的状态进行扩大并表示的图。

图4对使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用口罩的振动体进行扩大并表示的立 体图。

图5是表示接触部的各种构成例的图。

图6是将振动体和皮肤作为弹性体来表示的模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按摩真皮时和按摩表皮时的弹簧常数的选定的图。

图8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1)。

图9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2)。

图10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3)。

图11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4)。

图12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5)。

图13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6)。

图14是表示头骨和皮肤应力的关系的图。

图15是表示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和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内侧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眼下区域(即:眼睛下部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位置的图。

图19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1)。

图20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2)。

图21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3)。

图22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4)。

图23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5)。

图24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其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2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至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进行说明的图。图1 是按摩装置10A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按摩装置10A的安装状态的图,图3是对接 触部17与皮肤AA接触了的状态进行放大并表示的图,图4是对振动体12进行放大 并表示的立体图。

按摩装置10A被构成为具有基部11A和振动体12A~12D(对各振动体12A~12D 进行总称时,称为“振动体12”)。如图2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使用时 被安装至使用者A的脸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振动体12A~振动体12D相对于基部11A的中心位置(与使 用者A进行了安装时的鼻子的位置相对应)被配置为呈左右对称;然而,在以下的说 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和图示,仅对一侧(图中右侧)的振动体12A~12D进行了说明。

基部11A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共聚体、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树脂所形成。另外,本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的形状被构成为基部11A的内面10a与使用者A的脸部形 状相对应的形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基部11A的与使用者A的鼻和嘴相对应的 位置上还可以设置通气孔,这样,安装上按摩装置10A时,使用者A就不会感到呼 吸困难。

如图3及图4所示,多个振动体12(振动体12A~12D)被配设在按摩装置10A的 内面10a上。该振动体12具有通过接触部17的振动使施疗部(例如,脸部的穴位)振 动以进行按摩的功能。振动体12通过让使用者A脸部的施疗部振动以实施按摩,可 以实现使用者A的血流的增进和代谢的提高等目的。

该振动体12被构成为具有固定部13、螺旋弹簧14A~14D(对各螺旋弹簧进行 总称时,称为“螺旋弹簧14”)、振动马达15、及接触部17等。固定部13由树脂形 成,并被固定至基部11A。基部11A的配设了振动体12的部位上形成有凹陷为有底 筒状的安装部11a,固定部13被固定在该安装部11a的底部上(参照图3)。据此,振 动体12被固定至基部11A。

螺旋弹簧14被构成为使弹簧材所构成的线材卷曲成线圈状。在本实施例中,作 为配设在固定部13与接触部17之间的弹簧部件,使用了螺旋弹簧14。但是,弹簧 常数是可变的,并且只要是能够对接触部17施加按压力以使其按压至皮肤AA的弹 簧部件,也可以使用具有其他构成的弹簧。

螺旋弹簧14的基部11A侧的端部被固定至固定部13,另一端部被安装至接触部 17。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于振动体12A~12D的各螺旋弹簧14A~14D的弹簧常数 可根据振动体12A~12D(接触部17)所接触的皮肤AA的皮肤应力来进行设定。这 里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其详细叙述,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在后面进行。

接触部17的球形状的主体部上具有多个突起部18。使用者A安装上了按摩装置 10A时,如图3所示,接触部17(突起部18)与使用者A的皮肤抵接。另外,接触部 17的侧部上形成有安装沟19,振动马达15被安装在该安装沟19内。振动马达15 具有小型圆盘形状,通过使内设的、被设成偏重心的旋转子旋转,以产生振动。所以, 通过振动马达15进行工作,接触部17进行振动。另外,弹簧可使该振动增幅。

振动体12的配设位置被设定为接触部17可与使用者A希望的施疗部抵接。一 般而言,脸部存在着30个以上的穴位,各穴位的按摩效果因各穴位的位置的不同而 不同。鉴于此,振动体12的配设位置被设定在使用者A想要得到疗养效果的皮肤的 位置上(该位置称为“施疗部”)。

这里,本申请的发明人(以下称“本发明人”)对其先前提出的按压刺激条件与作为 血管扩张因子的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叙述(参照日本特开 2009-204452号公报)。

为了发现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的增大,进行了各种试验,以对基于按压刺激条 件的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进行了调查。作为向皮肤施加的具体的刺激条件,实施了 以下的(a)~(d)。

(a)对按压皮肤的按压点数进行增减

(b)对施加至皮肤的温度进行变化

(c)对施加至皮肤的刺激的速度进行变化

(d)对施加至皮肤的重量进行变化

在上述(a)~(d)的条件下,根据下述条件进行了试验。即:首先向10~13周龄的 无毛鼠的腹腔内投入4ml/kg的25%的carbomic acid ethyl estyer溶液,然后在麻醉了 的状态下提取背部的皮肤,并在使其安乐死之后,用手术刀对肌层、血管进行整形, 以获得1.5cm×1.5cm的皮肤组织切片。

将皮肤组织切片放在网状的特氟隆(注册商标)上后,使其浮在注入了2ml的培地 MCDB153(Sigma公司制)的培养皿中,并在CO2孵化器(37℃、5%的CO2、95%的湿 度)中进行2个小时的培养。接下来,用添加了10μm的DAF-2(第一化学药品公司制) 的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与培地进行交换,然后再进行1个小时的培养。

这里,BSS由NaCl(150mM)、KCl(5mM)、CaCl2(1.8mM)、MgCl2(1.2mM)、 HEPES(25mM)、NaH2PO4(1.2mM)、及D-Glucose(10mM)组成,pH为7.4。之后,回 收400μL的此时所得到的培养液,并对其进行离心分离,以回收上清夜,作为刺激 前的试料。

接下来,在进行了培养的皮肤组织切片上,铺上尿烷合成橡胶片,并在其上使用 圆柱形状的小锤(直径2cm、高2cm、53g)按后述的条件下进行按压刺激。另外,为了 进行比较,在CO2孵化器(37℃、5%的CO2、95%的湿度)内的10分钟的不进行按压 刺激(无刺激)的情况下也进行了实施。对所得到的400μL的培养液进行回收并进行离 心分离后,回收上清夜,作为刺激后的试料。对所得到的刺激前后的试料在室温(23℃) 下进行1个小时的孵化后,移至萤光测定专用96孔盘,使用酶标仪(microplate reader) 进行萤光测定。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对上述(a)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a)的试验中,通过在小 锤上设置多个突起,使按压点数增加。具体而言,使用了按压点数为每平方厘米4.5、 12.5、30、或81个的小锤。从试验结果可知,按压点数越多,NO的生成量越大。因 此可知,按压点数较多时,可使血管扩张增大,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接下来,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对上述(b)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b)的试验中, 施加刺激时的环境温度设为37℃、33℃、以及23℃(室温)。从试验结果可知,与施 加刺激时的环境温度为23℃(室温)时相比,37℃或33℃时的NO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 因此可知,施加刺激(即:实施按摩)的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使血管扩张增大,进而可 提高按摩效果。

接下来,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对上述(c)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c)的试验中, 将施加刺激的小锤的转动速度设定为1分钟8.5个来回、1分钟23.5个来回、1分钟 38.5个来回。从试验结果可知,与1分钟8.5个来回时相比,1分钟23.5个来回时的 NO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另外,与1分钟8.5个来回时相比,1分钟38.5个来回时 的NO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因此可知,施加刺激的速度较大时,可使血管扩张增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接下来,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对上述(d)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d)的试验中, 作为施加刺激的小锤,使用了重量为53g和重量为18g的两个种类的小锤。从试验结 果可知,与无刺激时相比,小锤的重量为17g时的NO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另外, 与小锤的重量为17g时相比,小锤的重量为53g时的NO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因此 可知,施加至皮肤的重量(即:按摩强度)较大时,可使血管扩张增大,进而可提高按 摩效果。

下面,本发明人进行了为了使上述试验结果应用至作为本发明对象的按摩装置的 考察。

上述(a)的试验结果可适用于构成按摩装置10A的振动体12的接触部17。即:可 将接触部的形状设计成如图5(A)所示的仅为球形状的接触部17a、或者如图5所示的 平面形状的接触部17b。但是,对仅为球形状的接触部17a或平面形状的接触部17b 而言,由于针对皮肤的按压点数较少,所以不能期望其可增大血管扩张(即:提高按 摩效果)。

但是,如图5(C)及图5(D)所示,通过设计成在平面形状接触部的主体部分上设 置了多个突起18的接触部17C~17e、或者在球面状接触部的主体部分上设置了多个 突起18的17f,则接触部17c~17f与皮肤AA接触时的按压点数会增加,这样,就 可使血管扩张增大,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上述(b)的试验结果通过在接触部17上设置加热器等可适用于按摩装置。 上述(c)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提供至振动马达15的电压进行调整,以对振动马达15所发 生的振动的强弱进行调整,可适用于按摩装置。

接下来,上述(d)的试验结果可适用于构成按摩装置10A的振动体12的螺旋弹簧 14。即:通过使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增大,可使实施振动(即:实施刺激)的接触 部17较强地按压至皮肤AA,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大血管扩张(即:提高按摩效果)的目 的。

但是,在本发明人的试验中,在将配设在基部11A上的多个振动体12的螺旋弹 簧14的弹簧常数都进行了增大的情况下,并不能期待其可增大血管扩张(即:提高 按摩效果)。

关于其理由,参照图6进行说明。图6是将振动体12和皮肤AA作为弹性体时 所表示的模型图。使用者A的皮肤AA例如以脸部为例在骨骼上具有由真皮、表皮 等的层叠构造,另外,该真皮、表皮等可弹性变形,所以,其可被认为与一种具有弹 簧常数(K2)的弹簧相等价。因此,将其描绘成弹簧的模型后,如图6所示,形成了振 动马达15(接触部17)的一侧与弹簧常数为K1的螺旋弹簧14相连,另一侧与作为弹 簧(弹簧常数为K2)的皮肤AA相连的模型。

这里,在图6所示的模型中,假定皮肤AA的弹簧常数为预定值(K2=一定),并 在此条件下,使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进行变化。首先,假定螺旋弹簧14的弹 簧常数K1大于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K1>K2)。图7(A)示出了这种状态。

在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大于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K1>K2)的情况下, 振动马达15可以向皮肤AA进行较强的按压。另外,振动马达15所发生的振动会不 被螺旋弹簧14衰减地传播至皮肤AA,所以,振动可被施加至皮肤AA的里面。因 此,振动马达15的振动可作用至皮肤AA的深层,这样,就可以实现使血管扩张增 大并提高按摩效果的目的。

另外,在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小于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K1<k2)的情况 下,振动马达15的针对皮肤AA的按压力较小。图7(B)示出了这种状态。另外,在 这种状态下,因为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较小,所以振动马达15所发生的振动 会被螺旋弹簧14衰减,至皮肤AA的传播变弱。所以,振动弹簧15的振动仅能作用 至皮肤AA的表层,不能作用至皮肤AA的深层。因此,不能期望其可使皮肤AA的 深层的血管扩张增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近年的研究(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otology 2009 Ikeyama等)中,已经清楚了以下事项,即:通过对皮肤AA的表皮进行按压刺激,皮 肤AA的表皮会产生血管扩张因子(NO),并会使真皮内存在的血管和淋巴管等扩张。 因此,通过将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设定为小于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可促 进血流等以增进美容效果。

上面尽管对假定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为一定时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使 用者A的皮肤AA的状态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并且其物理特性(也包含上述弹簧常 数)也不相同。鉴于此,本发明人进行了以下尝试,即:对使用按摩装置10A的使 用者A的皮肤AA的物理特性进行测定,并根据该测定结果,计算出螺旋弹簧14的 弹簧常数K1。

如果根据图6和图7所示的模型图,则希望能够对使用者A的皮肤AA的弹簧 常数K2进行直接测定。但是,实际上却难以进行使用者A的皮肤AA的弹簧常数 K2的直接测定。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作为皮肤AA的物理特性的皮肤AA的应力(以 下称“皮肤应力”)进行了测定,并根据该皮肤应力,对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进 行了设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在1秒钟按下10mm的皮肤时所得到的应 力定义为皮肤应力。

一般而言,皮肤AA较软的部位其皮肤应力较小,所以,此处的皮肤AA的弹性 常数K2也较小。相反,皮肤AA较硬的部位其皮肤应力较大,所以,此处的皮肤 AA的弹性常数K2也较大。这样,因为皮肤AA的皮肤应力与皮肤AA的弹簧常数 K2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所以,根据皮肤AA的皮肤应力,就可以设定螺旋弹簧14的 弹簧常数K1。

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是用于安装在使用者A的脸部以对脸部进行按摩的 装置,所以,本发明人对图8(A)至图13(A)所示的参验者进行脸部皮肤应力的测定。 作为测定脸部皮肤应力的具体方法,其为:使用测力仪(force gauge)作为测定装置, 将其设定在脸部的由眼、鼻、嘴、耳所围成的区域(大致脸颊的位置)内的纵7个点、 横4个点的合计28个点的测定位置,然后在各测定点按压测力仪,进行皮肤应力的 测定。具体而言,将测力仪以1秒钟压下10mm的皮肤的方式按压至各部位时所获得 的应力测定为皮肤应力。

其结果如图8(B)至图13(B)所示。各图所示的数值表示测力仪所测得的测定值(单 位为g)。另外,将测定值区分为以下4个种类,即:测定值小于0.1g(软)、0.1g 以上且小于0.2g(较软)、0.2g以上且小于0.3g(较硬)、及0.3g以上(硬),并通过附加 浓淡色分别对其进行了表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A)至图13(A)所示的参验者的脸部中,通过附加与图 8(B)至图13(B)所示浓淡色相同的浓淡色,对作为图8(B)至图13(B)所示试验结果的皮 肤应力的分布进行了表示。

由该皮肤应力测定的试验结果可知,尽管存在着个体偏差,但是,各参验者大致 上都具有相同的皮肤应力。图14通过附加与图8(B)至图13(B)所示浓淡色相同的浓 淡色,在头盖骨上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进行了表示。由同图可知,下颚骨和上颚 骨之间为“柔”区域,下颚骨周边为“较柔”区域,上颚骨周边为“较硬”区域,颊骨周边 为“硬”区域。

图15表示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线径之间的关系、及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弹 簧常数之间的关系。

本发明人为了求出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线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试验。关 于皮肤应力,如上所述,将测力仪抵压至预定的脸部的测定点,进行了皮肤应力的测 定。鉴于此,在将外径和自由长保持一定值的条件下,准备了线径不同的各种螺旋弹 簧,然后采用与测定皮肤应力相同的方法,使用测力仪对按压各种螺旋弹簧时所发生 的应力进行了测定。具体而言,对各种螺旋弹簧进行了1秒钟10mm的按压,并获得 此时测力仪所测定的应力。此时,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螺旋弹簧的外径设为10mm、 自由长设为20mm的条件下,进行了应力测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中,皮肤应力被区分为测定值小于0.1g(软)、0.1g 以上且小于0.2g(较软)、0.2g以上且小于0.3g(较硬)、及0.3g以上(硬)的四个种类。 鉴于此,螺旋弹簧的线径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也与皮肤应力的4个种类相对应地按所测 定的螺旋弹簧的应力进行了分类,即线径如图15所示被进行了分类。

也就是说,与皮肤应力小于0.1g(软)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小于0.53mm。 与皮肤应力0.1g以上且小于0.2g(较软)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0.53mm以上且小 于0.65mm。与皮肤应力0.2g以上且小于0.3g(较硬)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 0.65mm以上且小于0.75mm。另外,与皮肤应力0.3g以上(硬)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 径为0.75mm以上。

然而,在上述的皮肤应力与弹簧线径的相关关系中,螺旋弹簧的外径和自由长被 规定为一定的值,因此,对螺旋弹簧进行选定时,由于没有被进行一般化,所以在使 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性。为此,本发明人对螺旋弹簧的线径和弹簧常数之间的相关 也进行了确定。众所周知,弹簧常数和线径是相关的,所以,根据该相关关系,可以 由线径求出弹簧常数。在图15中,将这样求得的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的分类相对应 地进行了记载。

其结果为,与皮肤应力小于0.1g(软)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小于 0.2N/mm。与皮肤应力0.1g以上且小于0.2g(较软)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 0.2N/mm以上且小于0.4N/mm。与皮肤应力0.2g以上且小于0.3g(较硬)相对应的螺旋 弹簧的弹簧常数为0.4N/mm以上且小于1.0N/mm。另外,与皮肤应力0.3g以上(硬)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1.0N/mm以上。

这样,通过使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建立了相关,可以使螺旋弹簧的线径、外径、 自由长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以容易地进行螺旋弹簧的选定。具体而言,在图 15中,因为参考例1所示的线径为0.9mm、外径为12mm、自由长为17mm的螺旋 弹簧的弹簧常数为1.37N/mm,所以,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0.3g以上的 硬的情形。另外,因为参考例2所示的线径为0.29mm、外径为3.5mm、自由长为6.5mm 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0.46N/mm,所以,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0.2g 以上且小于0.3g的较硬的情形。

另外,在图15中,因为参考例3所示的线径为0.32mm、外径为3.2mm、自由长 为14.0mm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0.33N/mm,所以,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 应力为0.1g以上且小于0.2g的较软的情形。再有,因为参考例4所示的线径为 0.35mm、外径为6.0mm、自由长为14.0mm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0.14N/mm,所 以,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小于0.1g的软的情形。

下面,对利用图15来设定配设在按摩装置10A的各振动体12A至12D的螺旋 弹簧14A~14B的线径(弹簧常数K2)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按摩装置 10A用于使血管扩张增大、按摩效果提高的情形进行说明。

图16是从内侧观看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的图。使用者A安装上按摩装置 10A时,振动体12A与使用者A的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的位置的皮肤AA相接触。 即:振动体12A将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的位置作为施疗部。该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 位置的皮肤应力为小于0.1g(柔)。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图15,适用于振动体 12A的螺旋弹簧14A的线径可被设定为小于0.53mm(本实施形态中为0.5mm),弹簧 常数可被设定为小于0.2N/mm。

另外,振动体12B将下颚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下颚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 较柔即0.1g以上且小于0.2g。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图15,适用于振动体12B 的螺旋弹簧14B的线径可被设定为0.53mm以上且小于0.65mm(本实施形态中为 0.6mm),弹簧常数可被设定为0.2N/mm以上且小于0.4N/mm。

另外,振动体12C将上颚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上颚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 较硬即0.2g以上且小于0.3g。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图15,适用于振动体12C 的螺旋弹簧14C的线径可被设定为0.65mm以上且小于0.75mm(本实施形态中为 0.7mm),弹簧常数可被设定为0.4N/mm以上且小于1.0N/mm。

再有,振动体12D将颊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颊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0.3g 以上(硬)。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图15,适用于振动体12D的螺旋弹簧14D 的线径可被设定为0.75mm以上(本实施形态中为0.8mm),弹簧常数可被设定为 1.0N/mm以上。

如上所述,通过对配设于按摩装置10A的螺旋弹簧14A至14D的线径、弹簧常 数进行设定,在与所有振动体12A至12D相对应的施疗部上,都可使振动马达15的 振动作用至皮肤AA的深层,以实现使血管扩张增大、提高按摩效果的目的。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B。

上述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主要是以使用者A的脸颊附近为施疗部。而 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B是以图18所示的使用者A的眼睛E的下部区域(称为“眼 下区域EK”)为施疗部。一般而言,该眼下区域EK为易发生眼袋的区域。这里需要 说明的是,在图17至图24中,与图1至图16所示构成相对应的构成被赋予了相同 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了适当的省略。

按摩装置10B由与使用者A的眼睛附近的脸部形状相对应的基部11B、振动体 12E、12F构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振动体12E、12F尽管相对于基部11B的中心位置(使用者A 进行了安装时的两个眼睛的中间位置)被配置为称左右对称,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 为了便于说明和图示,仅对单侧(图中右侧)的振动体12E、12F进行了说明。

在制成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B时,对眼下区域EK的皮肤应力进行了测定。 测定位置如图18所示,在眼睛E的下部的、眼头与眼中心位置之间的中心位置(图中 P1所示的位置)、及眼尾的下面(图中P2所示的位置)进行了测定。皮肤应力的测定方 法为,对图19(A)至图24(A)所示的参验者进行了用于测定眼下区域EK的皮肤应力的 试验。该皮肤应力的测定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地使用了测力仪。

其结果示于图19(B)至图24(B)中。各图所示的数值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被区 分为测定值小于0.1g(软)、0.1g以上且小于0.2g(较软)、0.2g以上且小于0.3g(较硬)、 及0.3g以上(硬)的四个种类,并通过附加浓淡色分别对其进行了表示。

在本实施形态中,以与图24所示参验者相对应的按摩装置10B为例进行说明。 图24所示参验者(以下称“使用者A”)的位置P1的皮肤应力为0.25g,位置P2的皮肤 应力为0.30g。另外,由于图15所示的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线径和弹簧常数之间的 相关图是以脸部为对象,所以,也可以将其应用于本实施形态。

鉴于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将位置P1作为施疗部的振动体12E的螺旋弹簧14E 的线径被设定为与0.2g以上且小于0.3g的较硬区域相对应的0.65mm以上且小于 0.75mm(本实施形态中为0.7mm),弹簧常数被设定为0.4N/mm以上且小于1.0N/mm。 另外,将位置P2作为施疗部的振动体12F的螺旋弹簧14F的线径被设定为与0.3g以 上的硬区域相对应的0.75mm以上(本实施形态中为0.8mm),弹簧常数被设定为 1.0N/mm以上。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实现对眼下区域EK的表皮附近的血流进行促进的目的, 这样,即使出现了眼袋,也可以对其进行确实的疗养。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 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亦可采用其他变化形式代替,但那些变化形式仍 属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范围。

本国际申请主张2009年12月22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9-290418号的 优先权,并在本文中引用了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符号说明:

10A、10B        按摩装置

11A、11B        基部

12、12A~12F    振动体

13              固定部

14、14A至14F    螺旋弹簧

15              振动马达

17              接触部

A               被安装者

AA              皮肤

E               眼睛

EK              眼下区域

按摩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按摩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按摩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装置.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5583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26 CN 102655836 B (21)申请号 201080057249.6 (22)申请日 2010.12.15 2009-290418 2009.12.22 JP A61H 23/02(2006.01) A61H 39/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资生堂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池山和幸 那须美惠子 福井宽 才胁卓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王小东 US 4846158 ,1989.07.11, US 50884。

2、74 A,1992.02.18, JP 特开平 5-184639 A,1993.07.27, JP 昭 59-14854 A,1984.01.25, JP 特开 2005-230399 A,2005.09.02, CN 101530370 A,2009.09.16, JP 特开平 10-28709 A,1998.02.03, US 2005/0203446 A1,2005.09.15, JP 特开 2005-296378 A,2005.10.27, (54) 发明名称 按摩装置 (57) 摘要 一种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基部 ; 振 动子, 抵接于使用者的施疗部, 通过使该施疗部。

3、振 动以进行按摩 ; 以及弹簧部件, 一端被固定至所 述基部, 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其 中, 根据所述施疗部的皮肤应力, 对所述弹簧部件 的弹簧常数进行设定。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6.15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0/072574 2010.12.15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78034 JA 2011.06.30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孔祥云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2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

4、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655836 B CN 102655836 B 1/1 页 2 1. 一种按摩装置, 所述按摩装置包含 : 基部 ; 多个振动子, 抵接于使用者的施疗部, 通过使该施疗部振动以进行按摩 ; 以及 多个弹簧部件, 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基部, 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 所述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弹簧部件具有不同的弹簧常数, 所述不同的弹簧常数根据按压所述施疗部的 皮肤时所得到的所述皮肤的应力进行设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与一个所述施疗部相对应的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被设定为, 。

5、大于与具有比按压皮 肤时所得到的所述一个施疗部的皮肤应力小的皮肤应力的其他所述施疗部相对应的所述 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装置用于脸部按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振动子的与所述施疗部抵接的位置, 形成了邻接的间隔为 5mm 以下且 1mm 以上 的多个突起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55836 B 2 1/9 页 3 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 特别地, 涉及一种将振动子抵压至施疗部进行按摩的 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而言,。

6、 对肩部、 腰部、 足部等的僵硬进行解除的按摩装置是众所周知的。 另外, 近年, 作为对脸部进行美容的一种方法, 还存在一种通过对脸部穴位进行指压来进行按摩 的方式。作为该按摩的方法, 按摩者或本人用手指对穴位或发僵的部位 ( 以下称 “施疗部” ) 进行指压、 使其振动以进行按摩的方式是较为普通的。 据此, 可以实现施疗部血流的增进以 及代谢的提高等目的, 进而可以实现该施疗部的适应症的改善的目的。 0003 但是, 在按摩者或本人等进行基于手指的指压时, 一次并不能对多个穴位同时进 行指压。另外, 基于手指的指压也会给按摩者或本人带来很大的负担。鉴于此, 为了改善这 种状况, 已经提出了一。

7、种在多个部位设置振动子的按摩装置 (专利文献1、 2) 。 通过使用该按 摩装置, 因为可以同时对多个施疗部进行按摩, 所以, 与基于手指的指压方法相比, 可以减 轻实施按摩的人的负担。 0004 专利文献 1 : 特开 2001 000503 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 2 : 特开 2001 346845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 0007 但是, 在现有的按摩装置中, 尽管振动子所发生的振动的强弱可调, 然而将振动子 按压至施疗部的按压力却被设定为均等。具体而言, 在专利文献 1 开示的按摩装置中, 突向 施疗部的突起的长度被设定为均等。 所以, 不论使用。

8、者的施疗部的皮肤物理特性如何, 突起 相对于施疗部的按压力都是均等的。 这样, 施疗部就是在均等力按压的状态下被实施按摩。 0008 另外, 在专利文献 2 开示的按摩器中, 尽管多个安装于压缩螺旋弹簧的振动突起 被配置在框体上, 然而多个压缩螺旋弹簧都被设定了相同的弹簧常数。 这样, 当将按摩器抵 压至施疗部时, 因为压缩螺旋弹簧随着施疗部的形态而变形, 所以, 所有振动突起都可以确 实地抵压至施疗部。但是, 因为各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都相同, 所以在专利文献 2 的按 摩器中, 施疗部的振动突起相对于施疗部的按压力也与使用者的施疗部的皮肤物理特性无 关, 都是以均等力被按压的。 0009。

9、 但是, 实际上人的皮肤物理特性并不均等, 并且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所以, 在 对这样的具有不同皮肤物理特性的施疗部采用均等按压力实施按摩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按 摩效果较强的施疗部和按摩效果较弱的施疗部。这样, 就不能得到所要的按摩效果, 另外, 对使用着来说, 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即 : 感到较强按摩的施疗部和感到较弱按摩的施疗部 并存, 使用感不良。 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确实地得到按摩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3 2/9 页 4 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使用感的按摩装置。 0011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 : 0012 根。

10、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一个侧面, 提供一种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 : 基部 ; 振动子, 抵接至使用者的施疗部, 通过使该施疗部振动以进行按摩 ; 以及弹簧部件, 一端被 固定至所述基部, 同时在另一端部上安装所述振动子。其中, 根据所述施疗部的皮肤应力, 对所述弹簧部件的弹簧常数进行设定。 0013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因为可以进行与施疗部的皮肤应力相适应的按摩, 所以 能够提供一种可提高按摩效果的按摩装置。 附图说明 0015 通过参照附图和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特征、 以及优点将更加 明确。 0016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 1。

11、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0017 图 2 是表示安装上了本发明的第 1 实施形态的按摩用口罩的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0018 图 3 是对振动体接触到了被安装者皮肤的状态进行扩大并表示的图。 0019 图4对使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按摩用口罩的振动体进行扩大并表示的立 体图。 0020 图 5 是表示接触部的各种构成例的图。 0021 图 6 是将振动体和皮肤作为弹性体来表示的模型图。 0022 图 7 是用于说明按摩真皮时和按摩表皮时的弹簧常数的选定的图。 0023 图 8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1) 。 0024 图 9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

12、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2) 。 0025 图 10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3) 。 0026 图 11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4) 。 0027 图 12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5) 。 0028 图 13 是表示脸颊附近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6) 。 0029 图 14 是表示头骨和皮肤应力的关系的图。 0030 图 15 是表示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和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的相关关系的图。 0031 图 16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 1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内侧的图。 00。

13、32 图 17 是本发明的第 2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0033 图 18 是表示眼下区域 ( 即 : 眼睛下部区域 ) 的皮肤应力的测定位置的图。 0034 图 19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1) 。 0035 图 20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2) 。 0036 图 21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3) 。 0037 图 22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4) 。 0038 图 23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5) 。 0039 图。

14、 24 是表示眼下区域的皮肤应力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其 6) 。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4 3/9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参照图 1 至图 24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1 图 1 至图 4 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 1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A 进行说明的图。图 1 是按摩装置 10A 的立体图, 图 2 是表示按摩装置 10A 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 3 是对接触部 17 与皮肤 AA 接触了的状态进行放大并表示的图, 图 4 是对振动体 12 进行放大并表示的立体 图。 0042 按摩装置 10A 被构成为具有基部 11A 和振动体 12A 。

15、12D (对各振动体 12A 12D 进行总称时, 称为 “振动体 12” )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A 使用时被安装至 使用者 A 的脸部。 004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振动体 12A 振动体 12D 相对于基部 11A 的中心位置 ( 与使 用者 A 进行了安装时的鼻子的位置相对应 ) 被配置为呈左右对称 ; 然而, 在以下的说明中, 为了便于说明和图示, 仅对一侧 (图中右侧) 的振动体 12A 12D 进行了说明。 0044 基部 11A 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 ABS) 共聚 体、 聚碳酸酯。

16、 (Polycarbonate : PC)、 聚丙烯 (Polypropylene : PP) 等树脂所形成。另外, 本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A 的形状被构成为基部 11A 的内面 10a 与使用者 A 的脸部形状相对 应的形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基部 11A 的与使用者 A 的鼻和嘴相对应的位置上还可以 设置通气孔, 这样, 安装上按摩装置 10A 时, 使用者 A 就不会感到呼吸困难。 0045 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多个振动体 12( 振动体 12A 12D) 被配设在按摩装置 10A 的 内面 10a 上。该振动体 12 具有通过接触部 17 的振动使施疗部 ( 例如, 。

17、脸部的穴位 ) 振动 以进行按摩的功能。振动体 12 通过让使用者 A 脸部的施疗部振动以实施按摩, 可以实现使 用者 A 的血流的增进和代谢的提高等目的。 0046 该振动体 12 被构成为具有固定部 13、 螺旋弹簧 14A 14D(对各螺旋弹簧进行总 称时, 称为 “螺旋弹簧 14” ) 、 振动马达 15、 及接触部 17 等。固定部 13 由树脂形成, 并被固定 至基部11A。 基部11A的配设了振动体12的部位上形成有凹陷为有底筒状的安装部11a, 固 定部 13 被固定在该安装部 11a 的底部上 ( 参照图 3)。据此, 振动体 12 被固定至基部 11A。 0047 螺旋弹簧。

18、 14 被构成为使弹簧材所构成的线材卷曲成线圈状。在本实施例中, 作为 配设在固定部13与接触部17之间的弹簧部件, 使用了螺旋弹簧14。 但是, 弹簧常数是可变 的, 并且只要是能够对接触部17施加按压力以使其按压至皮肤AA的弹簧部件, 也可以使用 具有其他构成的弹簧。 0048 螺旋弹簧 14 的基部 11A 侧的端部被固定至固定部 13, 另一端部被安装至接触部 17。在本实施形态中, 设置于振动体 12A 12D 的各螺旋弹簧 14A 14D 的弹簧常数可根 据振动体 12A 12D(接触部 17) 所接触的皮肤 AA 的皮肤应力来进行设定。这里需要说明 的是, 有关其详细叙述, 为了。

19、说明的方便, 将在后面进行。 0049 接触部 17 的球形状的主体部上具有多个突起部 18。使用者 A 安装上了按摩装置 10A 时, 如图 3 所示, 接触部 17( 突起部 18) 与使用者 A 的皮肤抵接。另外, 接触部 17 的侧 部上形成有安装沟 19, 振动马达 15 被安装在该安装沟 19 内。振动马达 15 具有小型圆盘形 状, 通过使内设的、 被设成偏重心的旋转子旋转, 以产生振动。所以, 通过振动马达 15 进行 工作, 接触部 17 进行振动。另外, 弹簧可使该振动增幅。 0050 振动体 12 的配设位置被设定为接触部 17 可与使用者 A 希望的施疗部抵接。一般 说。

20、 明 书 CN 102655836 B 5 4/9 页 6 而言, 脸部存在着 30 个以上的穴位, 各穴位的按摩效果因各穴位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鉴 于此, 振动体 12 的配设位置被设定在使用者 A 想要得到疗养效果的皮肤的位置上 (该位置 称为 “施疗部” ) 。 0051 这里, 本申请的发明人 ( 以下称 “本发明人” ) 对其先前提出的按压刺激条件与 作为血管扩张因子的一氧化氮 (NO) 的生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叙述 ( 参照日本特开 2009 204452 号公报 )。 0052 为了发现一氧化氮 (NO) 的生成量的增大, 进行了各种试验, 以对基于按压刺激条 件的一氧化氮 。

21、(NO) 的生成量进行了调查。作为向皮肤施加的具体的刺激条件, 实施了以下 的 (a) (d)。 0053 (a) 对按压皮肤的按压点数进行增减 0054 (b) 对施加至皮肤的温度进行变化 0055 (c) 对施加至皮肤的刺激的速度进行变化 0056 (d) 对施加至皮肤的重量进行变化 0057 在上述 (a) (d) 的条件下, 根据下述条件进行了试验。即 : 首先向 10 13 周龄 的无毛鼠的腹腔内投入 4ml/kg 的 25% 的 carbomic acid ethyl estyer 溶液, 然后在麻醉 了的状态下提取背部的皮肤, 并在使其安乐死之后, 用手术刀对肌层、 血管进行整形。

22、, 以获 得 1.5cm1.5cm 的皮肤组织切片。 0058 将皮肤组织切片放在网状的特氟隆 ( 注册商标 ) 上后, 使其浮在注入了 2ml 的培 地MCDB153(Sigma公司制)的培养皿中, 并在CO2孵化器(37、 5%的CO2、 95%的湿度)中进 行 2 个小时的培养。接下来, 用添加了 10m 的 DAF-2( 第一化学药品公司制 ) 的 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 与培地进行交换, 然后再进行 1 个小时的培养。 0059 这里,BSS 由 NaCl(150mM)、KCl(5mM)、CaCl2(1.8mM)、MgCl2(1.2mM)、 HEPES。

23、(25mM)、 NaH2PO4(1.2mM)、 及 D-Glucose(10mM) 组成, pH 为 7.4。之后, 回收 400L 的 此时所得到的培养液, 并对其进行离心分离, 以回收上清夜, 作为刺激前的试料。 0060 接下来, 在进行了培养的皮肤组织切片上, 铺上尿烷合成橡胶片, 并在其上使用圆 柱形状的小锤 ( 直径 2cm、 高 2cm、 53g) 按后述的条件下进行按压刺激。另外, 为了进行比 较, 在 CO2 孵化器 (37、 5% 的 CO2、 95% 的湿度 ) 内的 10 分钟的不进行按压刺激 ( 无刺激 ) 的情况下也进行了实施。对所得到的 400L 的培养液进行回收。

24、并进行离心分离后, 回收上 清夜, 作为刺激后的试料。 对所得到的刺激前后的试料在室温(23)下进行1个小时的孵 化后, 移至萤光测定专用 96 孔盘, 使用酶标仪 (microplate reader) 进行萤光测定。 0061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 对上述 (a) 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 (a) 的试验中, 通过在小 锤上设置多个突起, 使按压点数增加。具体而言, 使用了按压点数为每平方厘米 4.5、 12.5、 30、 或 81 个的小锤。从试验结果可知, 按压点数越多, NO 的生成量越大。因此可知, 按压点 数较多时, 可使血管扩张增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0062 接下来, 在上。

25、述试验条件下, 对上述(b)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 在(b)的试验中, 施 加刺激时的环境温度设为 37、 33、 以及 23 ( 室温 )。从试验结果可知, 与施加刺激时 的环境温度为 23 ( 室温 ) 时相比, 37或 33时的 NO 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因此可知, 施加刺激 ( 即 : 实施按摩 ) 的环境温度较高时, 可使血管扩张增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0063 接下来,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 对上述 (c) 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 (c) 的试验中,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6 5/9 页 7 将施加刺激的小锤的转动速度设定为 1 分钟 8.5 个来回、 1 分。

26、钟 23.5 个来回、 1 分钟 38.5 个来回。从试验结果可知, 与 1 分钟 8.5 个来回时相比, 1 分钟 23.5 个来回时的 NO 生成量 的增加率较大。另外, 与 1 分钟 8.5 个来回时相比, 1 分钟 38.5 个来回时的 NO 生成量的增 加率较大。因此可知, 施加刺激的速度较大时, 可使血管扩张增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0064 接下来, 在上述试验条件下, 对上述 (d) 的试验结果进行叙述。在 (d) 的试验中, 作为施加刺激的小锤, 使用了重量为 53g 和重量为 18g 的两个种类的小锤。从试验结果可 知, 与无刺激时相比, 小锤的重量为 17g 时的 N。

27、O 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 另外, 与小锤的重量 为 17g 时相比, 小锤的重量为 53g 时的 NO 生成量的增加率较大。因此可知, 施加至皮肤的 重量 ( 即 : 按摩强度 ) 较大时, 可使血管扩张增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0065 下面, 本发明人进行了为了使上述试验结果应用至作为本发明对象的按摩装置的 考察。 0066 上述 (a) 的试验结果可适用于构成按摩装置 10A 的振动体 12 的接触部 17。即 : 可将接触部的形状设计成如图 5(A) 所示的仅为球形状的接触部 17a、 或者如图 5 所示的平 面形状的接触部 17b。但是, 对仅为球形状的接触部 17a 或平面形状。

28、的接触部 17b 而言, 由 于针对皮肤的按压点数较少, 所以不能期望其可增大血管扩张 (即 : 提高按摩效果) 。 0067 但是, 如图5(C)及图5(D)所示, 通过设计成在平面形状接触部的主体部分上设置 了多个突起 18 的接触部 17C 17e、 或者在球面状接触部的主体部分上设置了多个突起 18 的 17f, 则接触部 17c 17f 与皮肤 AA 接触时的按压点数会增加, 这样, 就可使血管扩张增 大, 进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0068 另外, 上述 (b) 的试验结果通过在接触部 17 上设置加热器等可适用于按摩装置。 上述 (c) 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提供至振动马达 15 的电压进。

29、行调整, 以对振动马达 15 所发生 的振动的强弱进行调整, 可适用于按摩装置。 0069 接下来, 上述 (d) 的试验结果可适用于构成按摩装置 10A 的振动体 12 的螺旋弹簧 14。即 : 通过使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增大, 可使实施振动 ( 即 : 实施刺激 ) 的接触部 17 较强地按压至皮肤 AA, 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大血管扩张 ( 即 : 提高按摩效果 ) 的目的。 0070 但是, 在本发明人的试验中, 在将配设在基部 11A 上的多个振动体 12 的螺旋弹簧 14的弹簧常数都进行了增大的情况下, 并不能期待其可增大血管扩张 (即 : 提高按摩效果) 。 0071 关于其理。

30、由, 参照图 6 进行说明。图 6 是将振动体 12 和皮肤 AA 作为弹性体时所 表示的模型图。使用者 A 的皮肤 AA 例如以脸部为例在骨骼上具有由真皮、 表皮等的层叠构 造, 另外, 该真皮、 表皮等可弹性变形, 所以, 其可被认为与一种具有弹簧常数 (K2) 的弹簧 相等价。因此, 将其描绘成弹簧的模型后, 如图 6 所示, 形成了振动马达 15( 接触部 17) 的 一侧与弹簧常数为 K1 的螺旋弹簧 14 相连, 另一侧与作为弹簧 ( 弹簧常数为 K2) 的皮肤 AA 相连的模型。 0072 这里, 在图6所示的模型中, 假定皮肤AA的弹簧常数为预定值(K2=一定), 并在此 条件。

31、下, 使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进行变化。首先, 假定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大于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K1 K2)。图 7(A) 示出了这种状态。 0073 在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大于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K1 K2) 的情况下, 振 动马达 15 可以向皮肤 AA 进行较强的按压。另外, 振动马达 15 所发生的振动会不被螺旋弹 簧 14 衰减地传播至皮肤 AA, 所以, 振动可被施加至皮肤 AA 的里面。因此, 振动马达 15 的振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7 6/9 页 8 动可作用至皮肤 AA 的深层, 这样, 。

32、就可以实现使血管扩张增大并提高按摩效果的目的。 0074 另外, 在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小于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K1k2) 的情况 下, 振动马达 15 的针对皮肤 AA 的按压力较小。图 7(B) 示出了这种状态。另外, 在这种状 态下, 因为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较小, 所以振动马达 15 所发生的振动会被螺旋弹簧 14 衰减, 至皮肤 AA 的传播变弱。所以, 振动弹簧 15 的振动仅能作用至皮肤 AA 的表层, 不能 作用至皮肤 AA 的深层。因此, 不能期望其可使皮肤 AA 的深层的血管扩张增大。 007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近年的研究 (Jo。

33、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otology 2009Ikeyama 等 ) 中, 已经清楚了以下事项, 即 : 通过对皮肤 AA 的表皮进行按压刺激, 皮肤 AA 的表皮会产生血管扩张因子 (NO), 并会使真皮内存在的血管和淋巴管等扩张。因此, 通 过将螺旋弹簧14的弹簧常数K1设定为小于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 可促进血流等以增进美 容效果。 0076 上面尽管对假定皮肤AA的弹簧常数K2为一定时进行了说明, 但是, 实际上使用者 A 的皮肤 AA 的状态因部位不同而不同, 并且其物理特性 (也包含上述弹簧常数) 也不相同。 鉴于此, 本发明人进行了以下尝试, 即。

34、 : 对使用按摩装置10A的使用者A的皮肤AA的物理特 性进行测定, 并根据该测定结果, 计算出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0077 如果根据图 6 和图 7 所示的模型图, 则希望能够对使用者 A 的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 进行直接测定。但是, 实际上却难以进行使用者 A 的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 的直接测定。 鉴于此, 本发明人对作为皮肤 AA 的物理特性的皮肤 AA 的应力 ( 以下称 “皮肤应力” ) 进行 了测定, 并根据该皮肤应力, 对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进行了设定。具体而言, 在本实 施形态中, 将在 1 秒钟按下 10mm 的皮肤时所得到的应力。

35、定义为皮肤应力。 0078 一般而言, 皮肤 AA 较软的部位其皮肤应力较小, 所以, 此处的皮肤 AA 的弹性常数 K2 也较小。相反, 皮肤 AA 较硬的部位其皮肤应力较大, 所以, 此处的皮肤 AA 的弹性常数 K2 也较大。这样, 因为皮肤 AA 的皮肤应力与皮肤 AA 的弹簧常数 K2 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所以, 根据皮肤 AA 的皮肤应力, 就可以设定螺旋弹簧 14 的弹簧常数 K1。 0079 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10A是用于安装在使用者A的脸部以对脸部进行按摩的装 置, 所以, 本发明人对图 8(A) 至图 13(A) 所示的参验者进行脸部皮肤应力的测定。作为测 定脸部皮肤应力。

36、的具体方法, 其为 : 使用测力仪 (force gauge) 作为测定装置, 将其设定在 脸部的由眼、 鼻、 嘴、 耳所围成的区域(大致脸颊的位置)内的纵7个点、 横4个点的合计28 个点的测定位置, 然后在各测定点按压测力仪, 进行皮肤应力的测定。具体而言, 将测力仪 以 1 秒钟压下 10mm 的皮肤的方式按压至各部位时所获得的应力测定为皮肤应力。 0080 其结果如图 8(B) 至图 13(B) 所示。各图所示的数值表示测力仪所测得的测定值 ( 单位为 g)。另外, 将测定值区分为以下 4 个种类, 即 : 测定值小于 0.1g(软) 、 0.1g 以上且 小于 0.2g( 较软 )、。

37、 0.2g 以上且小于 0.3g( 较硬 )、 及 0.3g 以上 ( 硬 ), 并通过附加浓淡色 分别对其进行了表示。 008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8(A) 至图 13(A) 所示的参验者的脸部中, 通过附加与图 8(B)至图13(B)所示浓淡色相同的浓淡色, 对作为图8(B)至图13(B)所示试验结果的皮肤 应力的分布进行了表示。 0082 由该皮肤应力测定的试验结果可知, 尽管存在着个体偏差, 但是, 各参验者大致上 都具有相同的皮肤应力。 图14通过附加与图8(B)至图13(B)所示浓淡色相同的浓淡色, 在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8 7/9 页 9 头盖骨上。

38、对上述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进行了表示。由同图可知, 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为 “柔” 区域, 下颚骨周边为 “较柔” 区域, 上颚骨周边为 “较硬” 区域, 颊骨周边为 “硬” 区域。 0083 图 15 表示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线径之间的关系、 及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弹 簧常数之间的关系。 0084 本发明人为了求出皮肤应力与螺旋弹簧的线径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如下试验。关 于皮肤应力, 如上所述, 将测力仪抵压至预定的脸部的测定点, 进行了皮肤应力的测定。鉴 于此, 在将外径和自由长保持一定值的条件下, 准备了线径不同的各种螺旋弹簧, 然后采用 与测定皮肤应力相同的方法, 使用测力仪对按压各种螺旋弹。

39、簧时所发生的应力进行了测 定。具体而言, 对各种螺旋弹簧进行了 1 秒钟 10mm 的按压, 并获得此时测力仪所测定的应 力。此时, 在本实施形态中, 在螺旋弹簧的外径设为 10mm、 自由长设为 20mm 的条件下, 进行 了应力测定。 0085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形态中, 皮肤应力被区分为测定值小于 0.1g(软) 、 0.1g 以上 且小于 0.2g( 较软 )、 0.2g 以上且小于 0.3g( 较硬 )、 及 0.3g 以上 ( 硬 ) 的四个种类。鉴于 此, 螺旋弹簧的线径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也与皮肤应力的 4 个种类相对应地按所测定的螺旋 弹簧的应力进行了分类, 即线径如图 15 。

40、所示被进行了分类。 0086 也就是说, 与皮肤应力小于 0.1g( 软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小于 0.53mm。 与皮肤应力 0.1g 以上且小于 0.2g( 较软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 0.53mm 以上且小于 0.65mm。与皮肤应力 0.2g 以上且小于 0.3g( 较硬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 0.65mm 以 上且小于 0.75mm。另外, 与皮肤应力 0.3g 以上 ( 硬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线径为 0.75mm 以上。 0087 然而, 在上述的皮肤应力与弹簧线径的相关关系中, 螺旋弹簧的外径和自由长被 规定为一定的值, 因此, 对螺旋弹簧进行选定时,。

41、 由于没有被进行一般化, 所以在使用上存 在着一定的困难性。为此, 本发明人对螺旋弹簧的线径和弹簧常数之间的相关也进行了确 定。众所周知, 弹簧常数和线径是相关的, 所以, 根据该相关关系, 可以由线径求出弹簧常 数。在图 15 中, 将这样求得的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的分类相对应地进行了记载。 0088 其结果为, 与皮肤应力小于0.1g(软)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小于0.2N/ mm。与皮肤应力 0.1g 以上且小于 0.2g( 较软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 0.2N/mm 以上且小于 0.4N/mm。与皮肤应力 0.2g 以上且小于 0.3g( 较硬 ) 相对应的螺旋弹簧的弹。

42、簧 常数为 0.4N/mm 以上且小于 1.0N/mm。另外, 与皮肤应力 0.3g 以上 ( 硬 ) 相对应的螺旋弹 簧的弹簧常数为 1.0N/mm 以上。 0089 这样, 通过使弹簧常数与皮肤应力建立了相关, 可以使螺旋弹簧的线径、 外径、 自 由长的设定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以容易地进行螺旋弹簧的选定。具体而言, 在图 15 中, 因 为参考例 1 所示的线径为 0.9mm、 外径为 12mm、 自由长为 17mm 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 1.37N/mm, 所以, 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 0.3g 以上的硬的情形。另外, 因为参考 例2所示的线径为0.29mm、 外径为3.5m。

43、m、 自由长为6.5mm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0.46N/ mm, 所以, 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 0.2g 以上且小于 0.3g 的较硬的情形。 0090 另外, 在图 15 中, 因为参考例 3 所示的线径为 0.32mm、 外径为 3.2mm、 自由长为 14.0mm 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 0.33N/mm, 所以, 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力为 0.1g 以上且小于 0.2g 的较软的情形。再有, 因为参考例 4 所示的线径为 0.35mm、 外径为 6.0mm、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9 8/9 页 10 自由长为 14.0mm 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为。

44、 0.14N/mm, 所以, 该螺旋弹簧可以适用于皮肤应 力为小于 0.1g 的软的情形。 0091 下面, 对利用图 15 来设定配设在按摩装置 10A 的各振动体 12A 至 12D 的螺旋弹簧 14A 14B 的线径 ( 弹簧常数 K2) 的方法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 对按摩装置 10A 用于 使血管扩张增大、 按摩效果提高的情形进行说明。 0092 图 16 是从内侧观看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A 的图。使用者 A 安装上按摩装置 10A时, 振动体12A与使用者A的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的位置的皮肤AA相接触。 即 : 振动体 12A 将下颚骨和上颚骨之间的位置作为施疗部。该下颚骨。

45、和上颚骨之间位置的皮肤应力为 小于 0.1g( 柔 )。因此, 在本实施形态中, 根据图 15, 适用于振动体 12A 的螺旋弹簧 14A 的 线径可被设定为小于0.53mm(本实施形态中为0.5mm), 弹簧常数可被设定为小于0.2N/mm。 0093 另外, 振动体 12B 将下颚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下颚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较 柔即 0.1g 以上且小于 0.2g。因此, 在本实施形态中, 根据图 15, 适用于振动体 12B 的螺旋 弹簧14B的线径可被设定为0.53mm以上且小于0.65mm(本实施形态中为0.6mm), 弹簧常数 可被设定为 0.2N/mm 以上且小于 0.4N/m。

46、m。 0094 另外, 振动体 12C 将上颚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上颚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较 硬即 0.2g 以上且小于 0.3g。因此, 在本实施形态中, 根据图 15, 适用于振动体 12C 的螺旋 弹簧14C的线径可被设定为0.65mm以上且小于0.75mm(本实施形态中为0.7mm), 弹簧常数 可被设定为 0.4N/mm 以上且小于 1.0N/mm。 0095 再有, 振动体 12D 将颊骨周边作为施疗部。该颊骨周边位置的皮肤应力为 0.3g 以 上 ( 硬 )。因此, 在本实施形态中, 根据图 15, 适用于振动体 12D 的螺旋弹簧 14D 的线径可 被设定为 0.75mm 以。

47、上 ( 本实施形态中为 0.8mm), 弹簧常数可被设定为 1.0N/mm 以上。 0096 如上所述, 通过对配设于按摩装置 10A 的螺旋弹簧 14A 至 14D 的线径、 弹簧常数进 行设定, 在与所有振动体 12A 至 12D 相对应的施疗部上, 都可使振动马达 15 的振动作用至 皮肤 AA 的深层, 以实现使血管扩张增大、 提高按摩效果的目的。 0097 图 17 表示本发明的第 2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B。 0098 上述第 1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A 主要是以使用者 A 的脸颊附近为施疗部。而本 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B 是以图 18 所示的使用者 A 的眼睛 E 的。

48、下部区域 ( 称为 “眼下区域 EK” ) 为施疗部。一般而言, 该眼下区域 EK 为易发生眼袋的区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17至图24中, 与图1至图16所示构成相对应的构成被赋予了相同的符号, 并对其说明进行 了适当的省略。 0099 按摩装置 10B 由与使用者 A 的眼睛附近的脸部形状相对应的基部 11B、 振动体 12E、 12F 构成。 010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振动体 12E、 12F 尽管相对于基部 11B 的中心位置 ( 使用者 A 进行了安装时的两个眼睛的中间位置 ) 被配置为称左右对称, 但是, 在以下的说明中, 为了 便于说明和图示, 仅对单侧 ( 图中右侧 。

49、) 的振动体 12E、 12F 进行了说明。 0101 在制成本实施形态的按摩装置 10B 时, 对眼下区域 EK 的皮肤应力进行了测定。测 定位置如图 18 所示, 在眼睛 E 的下部的、 眼头与眼中心位置之间的中心位置 ( 图中 P1 所示 的位置 )、 及眼尾的下面 ( 图中 P2 所示的位置 ) 进行了测定。皮肤应力的测定方法为, 对 图 19(A) 至图 24(A) 所示的参验者进行了用于测定眼下区域 EK 的皮肤应力的试验。该皮 说 明 书 CN 102655836 B 10 9/9 页 11 肤应力的测定与第 1 实施形态同样地使用了测力仪。 0102 其结果示于图 19(B) 至图 24(B) 中。各图所示的数值与第 1 实施形态相同, 被区 分为测定值小于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