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892909.7 (22)申请日 2015.12.08 A61K 36/9064(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7/00(2006.01) A61P 39/00(2006.01) A61P 37/04(2006.01) A61H 39/08(2006.01) A61K 31/045(2006.01) A61K 35/60(2006.01) (71)申请人 赵银河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吉祥风临 国际中心 A605 (72)发明人 赵银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
2、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 艺和使用方法, 呈柱状, 其截面呈梅花状, 五瓣等 份均匀且相连, 在香灸外设置柱状包装盒, 该包装 盒内部中空, 外部具有神灸图装饰 ; 所述包装盒 还具有一盖部, 所述盖部套设于所述包装盒上部 ; 在所述盖部顶端铺设太极图形, 所述包装盒底部 同样铺设太极图形本发明发挥了艾绒和中药双重 治疗作用, 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携带方便, 使用方 法易于操作, 可在家庭中使用, 不局限于医生和医 疗场所, 同时价格远低于普。
3、通临床诊疗价格, 如果 得到普及使用, 可缓解当今社会 “看病难、 看病贵” 等社会问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396035 A 2016.03.16 CN 105396035 A 1/1 页 2 1.一种太极能量香灸, 呈柱状, 其截面呈梅花状, 五瓣等份均匀且相连, 在香灸外设 置柱状包装盒, 该包装盒内部中空, 外部具有神灸图装饰 ; 所述包装盒还具有一盖部, 所述 盖部套设于所述包装盒上部 ; 在所述盖部顶端铺设太极图形, 所述包装盒底部同样铺设太 极图形, 其特征在于太极能量香灸条。
4、成份的质量配比分数为 : 黄芪当归 20%30% ; 桂枝 15%25% ; 一条根15%25% ; 牛膝1%4% ; 没药2%5% ; 透骨草2%7% ; 千年健1%5% ; 高良姜 2%4% ; 降香 1%3% ; 冰片 2%6% ; 檀香 2%5% ; 白芷 1%5% ; 鱼骨 1%7% ; 千斤拔 1%5% ; 云香 1%4% ; 白芷粉 1%4% ; 豆蔻 1%5% ; 木香 1%3% ; 小茴 2%3% ; 大黄 1%4% ; 梢楠粉 1%4% 等种草成分研制而成的保健养生温通组合而成, 配合以上专业手法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养生调治功效。 2.一种太极能量香灸生产工艺方法, 将上述太极。
5、能量香灸配方打磨粉碎、 混合均匀、 压 制成型。 3.一种太极能量香灸使用方法, 将太极能量香灸点燃后通过独有的太极手法、 龙卷风 手法、 刮扫寒湿手法、 定点取穴灸法、 寻经走脉灸法及人体夹脊根反射疗法等为一体进行施 灸。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太极能量香灸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太极手法, 即将由 “松” 、“透” 、“空” , 以达到人香合一, 力到意到, 意到气到, 一阴一阳, 一呼一吸, 或补或泻, 圈 圈相叠, 环环相扣, 或循经走脉 : 将人体内之寒气、 邪气赶出体外, 或定点取穴, 将太极药香 之火力、 药力, 送达脏腑。 5.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太极能量香灸。
6、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定点取穴手法是 在掌握了人体基本的经络穴位的基础之上, 根据不同的身体需求选择不同的穴位配伍进行 施灸。 6.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太极能量香灸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循经走脉手法是 要经过健身气功的习修, 掌握太极能量香灸的温度渗透至表里上下的基础, 进行调理人体 健康活血化瘀的手法。 7.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太极能量香灸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刮扫寒湿手法是 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基础上运用两个灸条将身体寒气、 湿气重的地方疏导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396035 A 2 1/4 页 3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 。
7、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配方及其制造、 使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 工艺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所谓灸疗, 就是通过温度、 药物等刺激穴位来达到减轻疼痛、 治疗疾患的方法。灸 疗有温通经脉, 调和气血, 调理体素, 增强抵抗力, 以防治疾病的功能。灸疗, 作为中医里面 最古老及最重要的疗法之一, 也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 0003 在灸疗过程中, 药物的成分以及含量对于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香灸 通常采用纸张外包式进行固定, 传统香灸还有以下缺陷烟大、 熏眼、 火力不是特别大、 容易 掉灰。 0004 通过检索, 存在以下现有技术 :。
8、 对比文件 1 : 申请号 : 201210266803.2, 申请日 : 2012-07-31, 申请人 : 苗丽荣, 专利名称 : 一种香灸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香 灸条, 它有下列重量份的中药药材制成 : 肉桂 8-12、 干姜 8-12、 木香 6-8、 独活 8-12、 细辛 5-7、 白芷 5-6、 雄黄 1-3、 苍术 8-12、 没药 8-12、 乳香 3-5、 花椒 8-12、 艾绒 380-600。有益效 果是 : 燃烧时间长, 燃烧温度高, 易点燃且燃烧时不掉灰, 无烫伤病人之患, 体积小巧, 美观, 便于携带, 使用方便, 药性不易散失, 存放时间久。 00。
9、05 对比文件 2 : 申请号 : 201310223293.5, 申请日 : 2013-06-06, 申请人 : 蔡光正, 专 利名称 :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麝香灸条。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麝香 灸条, 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的 : 麝香 1g, 龙衣 2g, 蜈蚣 2g, 僵蚕 1g, 蜈蚣七 2g, 扣子七 1g, 三 角风 2g, 九节风 2g, 巴豆 1g, 麻黄 1g, 蝉蜕 1g, 艾叶 15g, 生川乌 1g, 生草乌 1g, 马钱子 2g。 治疗时, 方法如下 : 取穴 : 头部 : 头维、 四神聪。面部 : 阳白、 颧髎、 太阳、 攒竹、 地仓、 翳风、 迎 香。
10、、 人中、 颊车。方法 : 每次选 5 6 穴, 点燃麝香灸条, 将灸条隔纸点灸穴位, 停留 1 2 秒提起, 再点灸穴位再提起, 直至皮肤发热潮红。灸后给予面部按摩。每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一般治疗 10 20 天即可治愈。本发明针对面瘫、 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和各种风寒湿 引起的关节疼痛有独特疗效, 经多年应用, 治愈率达 92。 0006 对比文件 3 : 申请号 : 01119926.1, 申请日 : 2001-06-29, 申请人 : 陈龙, 专利名 称 : 用芳香灸治疗多种疾病的灸用药物。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芳香灸治疗多种疾病的灸用药 物, 其特征在于它由甘松、 薄荷、 木香、 乳香、 。
11、降香、 小茴香、 桂枝、 白芷、 丹参、 当归、 甘草、 紫 苏、 麝香、 藏香、 榆树皮、 木屑组成, 将上述原料粉碎至 80-100 目加工成条、 棒状体, 用该药 物可治疗多种疾病, 是一种集中药、 经络、 穴位、 热疗、 香气烟薰疗法于一体的自然疗法, 具 有治疗、 保健、 康复、 养生之功效。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力大、 烟小、 不易掉灰的太极能量香灸及其生产工艺 和使用方法。 说 明 书 CN 105396035 A 3 2/4 页 4 0008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 呈柱状, 其截面呈 梅花状, 五瓣等份均匀且相连。
12、, 在香灸外设置柱状包装盒, 该包装盒内部中空, 外部具有神 灸图装饰 ; 所述包装盒还具有一盖部, 所述盖部套设于所述包装盒上部 ; 在所述盖部顶端 铺设太极图形, 所述包装盒底部同样铺设太极图形。其特征在于太极能量香灸条成份的质 量配比分数为 : 黄芪当归 20%30% ; 桂枝 15%25% ; 一条根 15%25% ; 牛膝 1%4% ; 没药 2%5% ; 透骨草 2%7% ; 千年健 1%5% ; 高良姜 2%4% ; 降香 1%3% ; 冰片 2%6% ; 檀香 2% 5% ; 白芷 1%5% ; 鱼骨 1%7% ; 千斤拔 1%5% ; 云香 1%4% ; 白芷粉 1%4% ;。
13、 豆蔻 1%5% ; 木香1%3% ; 小茴香2%3% ; 大黄1%4% ; 梢楠粉1%4%等种草成分研制 而成的保健养生温通组合而成, 配合以上专业手法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养生调治功效。 0009 在较佳实施情况下, 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加或减少某味成份的含量。 0010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生产工艺方法, 将上述太极能量香灸配方打磨粉碎、 混合均匀、 压制成型。 0011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使用方法, 将太极能量香灸点燃后通过独有的太极手法、 龙卷 风手法、 刮扫寒湿手法、 定点取穴灸法、 寻经走脉灸法及人体夹脊根反射疗法等为一体进行 施灸。 0012 所述太极手法, 即将由 “松” 、“透” 、“空”。
14、 , 以达到人香合一。力到意到, 意到气到, 一 阴一阳, 一呼一吸, 或补或泻, 圈圈相叠, 环环相扣, 或循经走脉 : 将人体内之寒气、 邪气赶出 体外, 或定点取穴, 将太极药香之火力、 药力, 送达脏腑。 0013 所述定点取穴手法是在掌握了人体基本的经络穴位的基础之上, 根据不同的身体 需求选择不同的穴位配伍进行施灸。 0014 所述循经走脉手法是要经过健身气功的习修, 掌握太极能量香灸的温度渗透至表 里上下的基础, 进行调理人体健康活血化瘀的手法。 0015 所述刮扫寒湿手法是在习练健身气功的基础上运用两个灸条将身体寒气、 湿气重 的地方疏导开。 0016 本发明的原理为 : 水不。
15、顺则滞阻, 血不顺则瘀, 瘀则百病生。 人体也对应自然规律, 四肢五脏, 昼行夜寝, 呼吸精气, 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 卫气 ; 彰显于志则 显现于气色精神 ; 发于外则为音声。太极神灸将中药性离子化迅速渗透皮肤基底, 透至经 络, 调节人体络络通畅, 气血充足, 驱除六邪, 平衡脏腑。使人体与自然规律平衡, 达到养生 长寿的目的。 将寻诊、 保健、 治疗为一体, 具有不接触身体、 无毒副作用、 舒通经络、 打通气血 的独特功效。治疗过程中通过特殊的手法和功力而产生的热效应, 顺经入穴, 将内涵特殊 药性透皮吸收, 使身体病灶的风、 湿、 热、 邪气从毛孔排出, 消除病毒, 达。
16、到舒筋活络、 活血化 瘀、 消肿止痛、 软坚散结、 通关利窍的作用。 经常使用该技法能有效的激活干细胞组织, 改善 人体机能、 增强免疫功能。 0017 本发明优点在于 : 1、 本发明发挥了艾绒和中药双重治疗作用, 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 2、 本发明的直径大于普通清艾条, 火力持续、 渗透, 温热范围大, 适用于各种寒证、 虚 证、 痛证、 瘀证, 可用来治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如治疗顽固性面瘫、 面瘫后遗症、 关节炎、 慢性咽喉炎、 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并可以用日常保健 ; 说 明 书 CN 105396035 A 4 3/4 页 5 3、 携带方便, 使用方法易于操作, 可在家庭。
17、中使用, 不局限于医生和医疗场所, 同时价 格远低于普通临床诊疗价格, 如果得到普及使用, 可缓解当今社会 “看病难、 看病贵” 等社会 问题 ; 4. 本发明为消耗品, 因此临床的大力推广和家庭保健的广泛使用不仅可以给患者带 来福音, 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通过实施例,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9 一种太极能量香灸, 呈柱状, 其截面呈梅花状, 五瓣等份均匀且相连, 在香灸外设 置柱状包装盒, 该包装盒内部中空, 外部具有神灸图装饰 ; 所述包装盒还具有一盖部, 所述 盖部套设于所述包装盒上部 ; 在所述盖部顶端铺设太极图形, 所述包装盒底部同样铺设太。
18、 极图形。其特征在于太极能量香灸条成份的质量配比分数为 : 黄芪当归 20%30% ; 桂枝 15%25% ; 一条根 15%25% ; 牛膝 1%4% ; 没药 2%5% ; 透骨草 2%7% ; 千年健 1%5% ; 高良姜 2%4% ; 降香 1%3% ; 冰片 2%6% ; 檀香 2% 5% ; 白芷 1%5% ; 鱼骨 1%7% ; 千斤拔 1%5% ; 云香 1%4% ; 白芷粉 1%4% ; 豆蔻 1%5% ; 木香1%3% ; 小茴香2%3% ; 大黄1%4% ; 梢楠粉1%4%等种草成分研制 而成的保健养生温通组合而成, 配合以上专业手法以达到立竿见影的养生调治功效。 002。
19、0 实施例一 本发明对于肢体酸痛的施灸手法, 包括以下步骤 : 首先, 施灸者点燃香的一头, 面对侧卧患者背部, 持香距患者皮肤2到3公分, 香与皮肤 35 40 度夹角, 以患者皮肤感到温热适度为宜, 施灸者采用太极手法进行顺时针螺旋状旋 转灸疗, 手到力到, 气到意到, 气意结合, 功法结合开通经络 ; 然后再结合循经走脉手法, 施灸者由点到面从大椎穴顺脊椎自上而下到尾椎, 顺时针 立体圈疗, 皮肤颜色无变化, 再循经继续香疗。如中途发现病灶左右流窜, 在病灶周围寸余 顺时针缓缓圈疗, 则体内的病毒慢慢地被提出皮肤之上, 肉眼可见大小不规则的红块或圆 圈, 恶性的出现紫块红为阳, 紫为阴,。
20、 五花色为阴阳交织。 久做香疗则阴变阳, 红云消褪。 如香疗到真正的病灶患者则有剧痛难忍之感, 但香离去痛即止。 0021 实施例二 本发明对于感冒的调理 : 感冒大都是以身体本气的虚弱导致外邪入侵身体, 身体内正气与外邪之气相互抵制导 致的咳嗽、 发烧、 流鼻涕、 等一系列问题。通常感冒又分为热感和寒感。寒感我们取穴凤池、 大椎、 肺腧、 肾俞、 前肺点、 关元、 尺泽, 等穴位通常都可以快速去除寒气而得到舒适的康复。 热感我们就让施灸者寻经走脉将人体之火气调节平衡。 0022 实施例三 本发明对于脾胃腰肾保养 : 腰肾和脾胃是人体动力的主轴, 肾为先天之本, 若肾虚弱则腰酸脾虚五脏不和, 脾胃为 后天之本, 若脾胃虚弱则水谷不入, 身体得不到能量供养, 此两者相生相补是身体健康之根 本。 0023 施灸者通过定点取穴手法常灸肾俞穴, 膀胱腧穴, 八髎穴, 腰部膀胱经, 中脘穴, 天 说 明 书 CN 105396035 A 5 4/4 页 6 枢穴, 神阙穴, 关元穴, 足三里穴, 太溪穴等可使肾气充盛, 脾胃平和, 远离胃寒, 腰酸痛, 腹 痛等问题。 说 明 书 CN 105396035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