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87890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9033.2

申请日:

2003.05.07

公开号:

CN1549569A

公开日:

2004.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M11/04

主分类号:

H04M11/04

申请人:

方智源;

发明人:

方智源

地址:

443301湖北省宜都市国营三八八厂企化处(方旭东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汉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包括一对无线近距离双向报警装置,其一部分为随身携带的由超高频发送器12和超高频接收器13组成的控制器,另一部分则安装于移动通讯设备中,它们由本机超高频接收器1和本机超高频发送器2组成;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为防止此移动通讯设备离身后因电池遭破坏使报警功能失效而设置的内置电池14;当移动通讯设备离开随身携带控制器设定距离时,各自均发出报警信号;将此装置中的控制器和/或移动通讯设备本身与需要保护的便携式贵重物品联系于一体,可利用所述装置的分离报警、隐形拨号和定位搜寻功能对该贵重物品予以保护。使这些物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得到现代高技术的有力保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 置及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一对无线近距离双向报警 装置,其一部分为随身携带的由超高频发送器12和超高频接 收器13组成的控制器,另一部分则安装于移动通讯设备中, 它们由本机超高频接收器1和本机超高频发送器2组成;所 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为防止此移动通讯设备离身后因电池遭破坏 使报警功能失效而设置的内置电池1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当 移动通讯设备离开随身携带控制器设定距离时,因收不到对方 信号,各自均发出报警信号,在限定时间内未解除报警,移动 通讯设备则自动锁机,使非法使用者不能使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在 移动通讯设备内设置自动报警求救模块,一旦移动通讯设备丢 失,其主人申请停机,同时向警方报案,如他人得此移动通讯 设备后插入新的SIM卡,但如不输入原主人密码,则启动自 动报警求救模块功能,每次开机时都会在使用者不知道的情况 下,向原设备主人预设的两个号码拨号(可选110报警)报 警,或发送短信息报警信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装置及方法,其特征是:利 用公共陆地移动通讯网中心基站对移动通讯设备实时进行初步 定位功能,确定被盗、抢、遗失的移动通讯设备的最短距离半 径,再配以“便携式移动信号探测仪”追寻该被盗设备。
5: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的方 法,其特征是:将此配有无线近距离双向报警装置的移动通讯 设备中的控制器和/或移动通讯设备本身与需要保护的便携式 贵重物品联系于一体,利用所述装置的分离报警、隐形拨号和 定位搜寻功能对该贵重物品予以保护。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含有报警装 置的移动通讯设备与需要保护的便携式贵重物品联系于一体, 既可通话又可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装置的报警功能对该贵重便携 物品予以保护。

说明书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报警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器多采用近距离分离式报警器,虽然它们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也可设密码编码,发出和接收报警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保护作用,但都不能及时自动与警方取得联系,给警方破案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移动通讯设备在我国已相当普及,功能各异的新潮移动通讯设备不断涌现,但大都在其被盗、被抡、被遗失时不仅缺少报警提示,也不能及时自动与警方取得联系,增加了破案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短距离传感控制器与移动通讯设备可构成双向报警系统以及公共陆地移动通讯网中心基站对移动通讯设备可实时进行初步定位的功能,提供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采用微功耗集成电路器件构成无线近距离双向报警装置,该装置一部分为随身携带的超小型控制器,另一部分则安装于移动通讯设备中,当移动通讯设备离开随身携带控制器一定距离后,则因收不到对方信号,各自均会发出报警信号,在限定的时间内未解除报警(须用密码解除报警),移动通讯设备会自动锁机,使非法使用者不能使用。

    2、在移动通讯设备内设置自动报警求救功能,一旦移动通讯设备丢失,其主人会申请停机,同时向警方报案,如他人得此移动通讯设备后插入新的SIM卡,此时移动通讯设备虽能继续使用,但如不输入原主人密码,“自动报警求救”功能会被启动,每次开机时都会在使用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向原设备主人预设的两个号码拨号(可选110报警),对于其中可接受短信息的号码,它还可发送“请查看此短信息来源,您地设备正在被该号码使用”的信息。

    由于公共陆地移动通讯网中心基站具有对移动通讯设备实时进行初步定位的功能,所以警方可在电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即时确定其被盗、抢、遗失的移动通讯设备的最短距离半径,再配以“便携式移动信号探测仪”即可快速地追寻到其被盗设备。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移动通讯设备中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利用软件来实现移动通讯设备中的各种功能,再与警方密切配合,定会使本发明的成果得以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报警控制工作原理及程序框图;

    附图2:分离双向报警移动通讯设备部分原理框图;

    附图3:分离双向报警随身携带控制器原理框图;

    附图4:分离双向报警移动通讯设备部分电路图;

    附图5:分离双向报警随身携带控制器电路图。

    图中:1-本机超高频接收,2-本机超高频发送,3-防盗报警设定,4-开机触发,5-高频报警,6-延时设定,7-关机锁定,8-密码解警,9-隐蔽拨号,10-110报警,11-原主人设定号码,12-超高频发送,13-超高频接收,14-内置电池,15-语音报警,22-解调单元,23-放大单元,24-检波单元,25-延时单元,26-电平转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图1中,超高频发送12与本机超高频接收1的工作频率为F1,本机超高频发送2与超高频接收13的工作频率为F2,本机超高频接收和本机超高频发送安装于移动通讯设备上,超高频发送和超高频接收安装在随身携带控制器内。正常工作状态时,超高频接收1和13分别收到超高频发送12和2所发送的频率为F1和F2的信号,两接收器件内的微型天线将收到的信号分别经各自的解调、放大、检波、延时、电平转换单元,使随身携带控制器内的语音报警不工作,移动通讯设备内不报警;当移动通讯设备与随身携带控制器分离超过设定距离后,超高频接收13和1均收不到信号,随身携带控制器内语音报警电路被触发,扬声器报警,移动通讯设备内的本机超高频接收1的输出端与开机触发4输入端连接,此时开机触发成功,与其相连的高频报警5被启动。在延时设定6规定的时间内,如未输入密码,则关机锁定7启动,移动通讯设备不能使用。如此时在移动通讯设备上更换SIM卡后设备虽可以使用,但未输入原主人密码时每次开机使用时,移动通讯设备都会在使用者不知道的情况下隐蔽拨号(1次/20秒),分别向预先设定的两个号码拨号(可选110报警),对其中可接受短信息的移动通讯设备还可发送“请查看此短信息来源,您的设备正在被该号码使用”的信息。

    本发明中的分离双向报警部分的特点是:微功耗、体积小、无外接天线、无调试、性能稳定、抗干扰、可靠性强。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移动通讯设备中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利用软件来实现移动通讯设备中的各种功能,再与警方密切配合,使各种便携式贵重物品的防盗、防抢、防遗失具有了无线通讯追踪层面的保护,使这些物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得到现代高技术的有力保证。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的防盗、防抢、防遗失报警装置及方法,包括一对无线近距离双向报警装置,其一部分为随身携带的由超高频发送器12和超高频接收器13组成的控制器,另一部分则安装于移动通讯设备中,它们由本机超高频接收器1和本机超高频发送器2组成;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为防止此移动通讯设备离身后因电池遭破坏使报警功能失效而设置的内置电池14;当移动通讯设备离开随身携带控制器设定距离时,各自均发出报警信号;将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