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纳米含铟化合物用于生产碱性电池的工
艺,能使纳米含铟化合物含量更低、节约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抑制
电池里氢气析出和锌粉上枝晶产生、提高电池放电性能和贮存能力。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将纳米含铟化合物用于生产碱性电池的工艺
是在生产碱性电池制作负极锌膏时,其内加入一定比例的纳米含铟化合
物作为添加剂,加入纳米含铟化合物的步骤是:先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
温度为70℃~9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并搅拌30分钟到60分钟,使之
形成溶液和悬乳液混合在一起的混合体电解液,然后将一定比例的锌粉
和增稠剂与之混合形成负极锌膏。
上述混合体电解液的配份按以下比例组成:1千克40%的氢氧化钾溶
液里加入50~100毫克的纳米含铟化合物,即纳米含铟化合物的含量是
50~100ppm。
用含纳米含铟化合物的混合体电解液制备负极锌膏的原料重量配比
是:锌粉67.6%、混合体电解液31.6%、增稠剂0.8%,即纳米含铟化合
物在负极锌膏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015%~0.00316%。
所述的纳米含铟化合物是氧化铟,该氧化铟的颗粒度在15~150纳米
之间。
所述的纳米含铟化合物也可以是氢氧化铟,其颗粒度在15~150纳米
之间。
本发明的特点是:在制备锌膏时,先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入热的氢
氧化钾溶液里,由于纳米含铟化合物能微溶于碱液里,并且纳米含铟化
合物颗粒是纳米级的,使其形成一种溶液和悬乳液混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电解液,所以当加入锌粉后搅拌过程中,纳米含铟化合物能更加均匀地
与锌粉混合和反应,产生如下置换反应:,置换出
的铟就更加均匀地沉积在锌表面,能更好地包裹锌粉颗粒表面,最大限
度地抑制了电池里氢气析出和锌粉上枝晶产生,且纳米含铟化合物在负
极锌膏中的重量百分比仅为0.0015%~0.00316%,其成本大大降低,并
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和达到贮存时间长的目的,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
不同实验的测试结果数据来说明本发明技术效果。
实验1:将纳米含铟化合物纳米氧化铟或纳米氢氧化铟加入氢氧化钾
溶液,先制成混合体电解液,再制锌膏。
第一步配混合体电解液,可以利用固体氢氧化钾溶解配制40%的氢
氧化钾溶液所产生热量或直接将40%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到75℃,按每
1千克氢氧化钾溶液加入80毫克的纳米含铟化合物的量加入纳米氧化铟
或纳米氢氧化铟搅拌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制成混合体电解液;
第二步配制锌膏,按以下比例配份:
成分 重量百分比
锌粉 67.6%
混合体电解液 31.6%
增稠剂 0.8%
将锌粉与增稠剂等干粉搅拌混合3~4分钟,然后边搅拌边喷洒混合
体电解液,再搅拌3~4分钟,即成为锌膏。
第三步将以上锌膏与制作电池的正极环及配件和一种厚度
0.08mm~0.1mm的隔膜纸制成规格为LR6和6LR61电池。
实验2:将纳米含铟化合物纳米氧化铟或纳米氢氧化铟与锌粉混合
后,再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制锌膏。
用实验1方法配制锌膏,但不是用混合体电解液,按以下比例配份:
成分 重量百分比
锌粉 67.6%
纳米含铟化合物 0.03%
40%的氢氧化钾溶液 31.6%
增稠剂 0.77%
将以上锌膏与制作电池的正极环及配件和一种厚度0.08mm~0.1mm
的隔膜纸制成规格为LR6和6LR61电池。
实验3: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物。
用实验1方法配制锌膏,但不添加含铟化合物,按以下比例配份:
成分 重量百分比
锌粉 67.6%
40%的氢氧化钾溶液 31.6%
增稠剂 0.8%
将以上锌膏与制作电池的正极环及配件和一种厚度0.08mm~0.1mm
的隔膜纸制成规格为LR6和6LR61电池。
实验1中的纳米含铟化合物占锌膏的量是0.002528%,比实验2中的
纳米含铟化合物的用量少91.57%。
将以上三个实验所制成的电池分别进行高温高湿贮存测试及放电性
能测试,同时也进行锌膏析气量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
表一:锌膏析气量测试结果
锌膏
锌膏特点
45℃、5天的析气量
实验
1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入氢氧化钾溶
液,先制成混合体电解液,再制锌膏。
0.024ml/6g
2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锌粉混合后,再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制锌膏。
0.038ml/6g
|
3
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物。
0.065ml/6g
从上表一分析,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先制成混合体电
解液,制出的锌膏析气量最低,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锌粉混合后,再加
入氢氧化钾溶液制出的锌膏次之,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物的析气量最高。
表二:高温耐漏性能测试结果
电
池
锌膏特点
60℃贮存5天的
析气量(LR6)
100只LR6电池60℃90%RH
储存100天耐漏性
100只6LR61电池60℃
90%RH储存100天耐漏性
实
验
1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
入氢氧化钾溶液,先制
成混合体电解液,再制
锌膏。
0.13
0
0
|
2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
锌粉混合后,再加入氢
氧化钾溶液制锌膏。
0.19
0
1
|
3
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
物。
0.25
4
5
|
由表二分析,高温下实验1的电池析气量比实验2的电池析气量低,实
验3的电池析气量最高,同时实验1的电池耐漏性能比实验2的电池耐
漏性能高,实验3的电池耐漏性能最差。
表三:LR6综合放电性能测试结果
电
池
锌膏特点
放电时间
15秒/分,24
小时/天,
epv=0.9v
负载3.9欧
姆,1小时/
天,epv=0.8v
负载10欧姆,
1小时/天,
epv=0.9v
负载43欧姆,
4小时/天,
epv=0.9v
实
验
1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
入氢氧化钾溶液,先
制成混合体电解液,
再制锌膏。
685cycle
460
1140
5500
2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
锌粉混合后,再加入
氢氧化钾溶液制锌
膏。
680cycle
458
1110
4700
|
3
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
物。
680cycle
457.5
1070
2800
|
由上表三分析,实验1的电池LR6综合放电性能均比实验2的电池LR6
综合放电性能好,实验3的电池LR6综合放电性能最差。
表四:6LR61综合放电性能测试结果
电
池
锌膏特点
放电时间
负载180欧
姆,24小时/
天,epv=5.4v
负载180欧
姆,30分钟/
天,epv=4.8v
负载270欧
姆,1小时/
天,epv=5.4v
负载620欧
姆,2小时/
天,epv=5.4v
实
验
1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加
入氢氧化钾溶液,先
制成混合体电解液,
再制锌膏。
850.2
854
1282.7
2984.5
2
将纳米含铟化合物与
锌粉混合后,再加入
氢氧化钾溶液制锌
膏。
832
703
1198
2610
|
3
锌膏里不加含铟化合
物
820
614
1151
2308
|
由上表四分析,实验1的电池6LR61综合放电性能均比实验2的电池6LR61
综合放电性能好,实验3的电池6LR61综合放电性能最差。
由此可见,实验1中的纳米含铟化合物占锌膏的量是0.002528%,比
实验2中的纳米含铟化合物的用量少91.57%,但实验1的电池耐漏性能
和综合放电性能均优于实验2的电池,结果说明本发明不但降低了纳米
含铟化合物的用量,节约成本,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电池里氢气析
出和锌粉上枝晶产生,达到了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和贮存时间长的目的。
技术方案的实施
利用本发明生产的碱性电池,其结构和主要工艺基本上与现有技术
相同,但在制作锌膏时加入纳米含铟化合物纳米氧化铟或纳米氢氧化铟
作为添加剂,将纳米含铟化合物纳米氧化铟或纳米氢氧化铟加入氢氧化
钾溶液,先制成混合体电解液,再制锌膏。
第一步配混合体电解液,可以利用固体氢氧化钾溶解配制40%的氢
氧化钾溶液所产生热量或直接将40%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到75℃,按每
1千克氢氧化钾溶液加入80毫克的纳米含铟化合物的量加入纳米氧化铟
或纳米氢氧化铟搅拌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制成混合体电解液;
第二步配制锌膏,按以下比例配份:
成分 重量百分比
锌粉 67.6%
混合体电解液 31.6%
增稠剂 0.8%
将锌粉与增稠剂等干粉搅拌混合3~4分钟,然后边搅拌边喷洒混合
体电解液,再搅拌3~4分钟,即成为锌膏,电池的其它部分的实施与现
有技术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