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杆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830696.5 (22)申请日 2015.11.2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47503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4.13 (73)专利权人 俞斌 地址 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海游 镇悬渚村路西片270号 (72)发明人 黄巧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1403 代理人 于晓霞 于洁 (51)Int.Cl. A01G 9/12(2006.01) (56)对比文件 JP H07147。
2、847 A,1995.06.13, CN 205454924 U,2016.08.17, JP S5765134 A,1982.04.20, CN 85109407 A,1986.07.23, JP S62107109 A,1987.05.18, NL 1019268 C2,2003.05.08, KR 200478400 Y1,2015.10.13, 审查员 樊丽 (54)发明名称 插杆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 特别是涉及插杆 装置, 其包括机体、 设置于机体两侧的一对移动 装置、 设置于机体上的插杆装置、 邻近插杆装置 的送杆装置; 机体包括机板和扶手, 扶手设置于 机。
3、板上, 且扶手背离一对移动装置设置; 机板开 设有缺口, 插杆装置邻近缺口设置, 插杆装置包 括伸缩装置及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 伸缩装 置与机板连接, 且与夹具连接, 以使夹具沿重力 方向移动, 送杆装置包括集料箱及推动件, 集料 箱及推动件均与机板连接。 上述插杆装置, 通过 机体并设置在机体的移动装置、 插杆装置以及送 杆装置, 可将待插杆料由机体插设在田垄上, 实 现了机械化插设杆料, 代替人工的方式, 极大地 提高了插杆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0页 CN 105475034 B 2018.12.21 CN 105475034 B 1.一种插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4、包括机体、 设置于所述机体两侧的一对移动装置、 设置 于所述机体上的插杆装置、 邻近所述插杆装置的送杆装置; 所述机体包括机板和扶手, 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机板上, 且所述扶手背离所述一对移 动装置设置; 所述机板开设有缺口, 所述插杆装置邻近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插杆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及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 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机板连 接, 且与所述夹具连接, 以使所述夹具沿重力方向移动, 所述送杆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插杆料的集料箱及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的 推动件, 所述集料箱及所述推动件均与所述机板连接; 所述机体开设有缺口, 所述缺口开设于所述机体的中部区域, 所述机体开设有与所述 缺。
5、口连通的引导口, 所述引导口开设于所述机体的侧边, 所述缺口与所述引导口之间开设 有收容通道; 所述插杆装置还包括座体, 所述机体两侧设置有一对安装架, 所述座体包括插设部及 安装轴, 所述安装轴的数量为两个, 分别设置于所述插设部的两个端面上, 用于将所述座体 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机板上, 所述插设部具有长方形截面, 所述插设 部开设有插设槽及插设口, 所述插设槽开设于所述插设部的中部位置, 所述插设口开设于 所述插设槽的槽底, 所述插设口贯穿所述插设部; 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 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 件, 所述第一夹持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伸。
6、缩件上, 所述第一夹持体通过第一电机与所述 第一伸缩件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伸缩件上, 所述第二夹持体通过第 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伸缩件连接, 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 所述夹持空间呈圆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具有弧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为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呈C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呈L字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75034 B 2 插杆装置 。
7、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 特别是涉及插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农村农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传统的耕作方式不能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急需寻求创新农业发展途径。 0003 目前, 导致传统农业生产周期长, 农产品收获率低的很大原因在于农田耕作方式 落后, 人工耕作的比重较大, 且缺乏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的干预, 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遇 到较多的障碍, 使得生长周期长, 结果率低。 0004 传统的, 辅助农作物生长的杆子采用的是竹子, 该竹子在新型采摘后经晒干或者 不经晒干, 然后稍微修整剪切竹子上的枝叶后, 插入田垄上, 即可辅助农作物生长,。
8、 例如辅 助苦瓜、 丝瓜、 豆角等农作物生长。 0005 然而, 采用自然生长的竹子, 往往在采摘竹子的过程会对竹子园造成毁坏。 并且, 在将竹子插入田垄上时, 往往需要人工的方式进行插入, 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6 基于此, 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插杆效率的问题, 提供一种插杆装置。 0007 一种插杆装置, 包括机体、 设置于所述机体两侧的一对移动装置、 设置于所述机体 上的插杆装置、 邻近所述插杆装置的送杆装置; 所述机体包括机板和扶手, 所述扶手设置于 所述机板上, 且所述扶手背离所述一对移动装置设置; 所述机板开设有缺口, 所述插杆装置 邻近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插杆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及。
9、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 所述伸缩装 置与所述机板连接, 且与所述夹具连接, 以使所述夹具沿重力方向移动, 所述送杆装置包括 用于放置待插杆料的集料箱及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的推动件, 所述集料箱及所 述推动件均与所述机板连接。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扶手具有弧形截面。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扶手为棒状结构。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扶手呈C字型。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扶手呈L字型。 0012 上述插杆装置, 通过机体并设置在机体的移动装置、 插杆装置以及送杆装置, 可将 待插杆料由机体插设在田垄上, 实现了机械化插设杆料, 代替人。
10、工的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插 杆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插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机板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5475034 B 3 0016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机与机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插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11、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伸缩装置与夹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推动件与机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集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扶手与机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农业生长控制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
12、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 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 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度” 、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顺时 针” 、“逆时针” 、“轴向” 、“径向” 、“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
13、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2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至少两个, 例如两个, 三 个等,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定” 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
14、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 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在本发明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 或 “下” 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 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 “之上” 、“上方” 和 “上面” 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 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第。
15、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之下” 、“下方” 和 “下面” 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 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5475034 B 4 0035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设置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 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 的” 、“左”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6 请参阅图1, 其为本发。
16、明一实施例插杆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插杆装置10包括机体 100、 一对移动装置200、 插杆装置300、 送杆装置400。 例如, 一对移动装置200、 插杆装置300、 送杆装置400均与机体100连接。 0037 例如, 机体100用于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 以将一对移动装置200、 插杆装置300、 送 杆装置400设置在一起。 同时, 也用于放置外部的待插杆料, 以便于后续的插杆操作。 0038 例如, 移动装置200用于为机体100的移动提供便利条件, 以使机体100可平滑移 动, 实现本发明的机械式插杆的目的, 从而减轻了插杆的劳动量。 0039 例如, 插杆装置300用于夹持外。
17、部的待插杆料, 并将外部的待插杆料插入田垄上, 以实现机械方式插杆代替人工插杆的方式。 0040 例如, 送杆装置400用于收容外部的待插杆料, 并将外部的待插杆料送至插杆装置 300, 以便于插杆装置300后续的插杆操作。 0041 请参阅图2, 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机体100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 机体100具有机板 110和一对安装架120。 例如, 安装架120垂直设置于机板110上。 在一实施例中, 安装架120与 机板110为可拆卸连接。 例如, 安装架120与机板110螺接。 或者, 安装架120与机板110卡接。 或者, 安装架120与机板110铆接。 这样, 可以方便地拆装安装。
18、架。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安装架120与所述机板110滑动连接, 每一所述移动装置200 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安装架120上。 0043 为提高强度, 本实施例中, 机板110和安装架12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又如, 机板 110和安装架120焊接固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 机板110和安装架120一体成型, 即采用一次冲 压成型工艺制成。 如此, 提高机板110和安装架120的强度, 以便于更好地起到支撑的作用。 0044 请参阅图3, 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机板110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 机板110整体上为 方块形状结构, 或者可理解为机板110具有方块形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 机板。
19、110呈U字型结 构。 例如, 机板110设置有连接区103。 例如, 安装架120与该连接区103连接。 0045 为便于插设待插杆料, 例如, 机体100开设有缺口111。 例如, 缺口111开设于机体 100的中部区域。 例如, 机体100开设有与缺口111连通的引导口112。 例如, 引导口112开设于 机体100的侧边。 例如, 缺口111与引导口112之间开设有收容通道113, 以收容待插杆料。 0046 如此, 可预先将待插杆料由引导口112放入收容通道113, 再由收容通道113转移到 缺口111后, 从缺口111插设至田垄上。 0047 为提高收容通道的收容能力, 例如, 收。
20、容通道113采用弯曲结构, 以增加收容通道 113的行程。 本实施例中, 收容通道113具有U型截面。 0048 如此, 通过弯曲结构的收容通道113, 有效地提高了收容通道113的收容能力, 便于 一次性插设较多的待插杆料。 0049 请参阅图3, 例如, 机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 例如, 第一板体114和 第二板体115之间形成有该缺口111。 例如, 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通过安装架120连 接。 也就是说, 第一板体114与安装架120连接, 第二板体115与安装架120连接, 保持第一板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5475034 B 5 体1。
21、14和第二板体115之间相对静止。 0050 为形成收容通道113, 如图4所示, 例如, 第一板体114呈L字型。 例如, 第一板体114 包括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 例如, 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相互连 接。 0051 例如, 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一体成型。 例如, 第一固定部1141的长度 大于第一连接部1142的长度。 例如, 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 1143, 用于收容所述第二连接部1152。 0052 如图5所示, 例如, 第二板体115呈一字型或类似于一字型。 例如, 第二板体115包括 第二固定。
22、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 例如, 第二固定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相互连接。 优 选的, 第二固定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一体成型。 0053 例如, 第二固定部115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52的长度方向相同。 例如, 第二 固定部115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部1152的截面积。 0054 结合图3、 图4和图5, 例如, 第二连接部1152收容于第一凹槽1143的中部区域, 且其 端部邻近第一凹槽1143的底部, 以使得第二连接部1152与第一凹槽1143形成所述收容通道 113。 例如, 第一固定部1141与第二固定部1151之间形成所述缺口111。 0055 如。
23、此, 通过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的配合, 即可形成收容通道113, 以便于插 设待插杆料。 0056 请参阅图6, 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 安装架120包括第一架 体121、 第二架体122和连接框123。 例如, 第一架体121通过连接框123与第二架体122连接。 0057 请再次参阅图2, 例如, 第一架体121包括第一安装部1211、 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 轴接部1213。 例如, 第一安装部1211、 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轴接部1213依次连接。 例如, 第 一安装部1211、 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轴接部1213一体成型。 0058 例如, 。
24、第一安装部1211设置于所述连接区103上。 例如, 第一安装部1211可拆卸地 设置于所述连接区103。 例如, 第一安装部1211螺接于连接区103。 例如, 第一安装部1211卡 接于连接区103。 例如, 第一安装部1211铆接于连接区103。 如此, 可方便地拆装第一安装部。 0059 为便于安装移动装置200, 例如, 第一轴接部1213开设有转轴口1214。 例如, 移动装 置200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转轴口1214中。 如此, 可方便快捷地安装移动装置200, 省时省 力。 0060 本实施例中, 例如, 机体100两侧设置有一对安装架120, 安装架120与机体100滑动 连接。
25、, 每一移动装置200对应设置于一安装架120上, 即, 两个移动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安装在 一个安装架上。 0061 请再次参阅图3, 例如, 插杆装置包括一对移动装置200。 例如, 一对移动装置200设 置于机体100的两侧。 结合图2和图7, 具体的, 移动装置20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120的第一轴 接部1213。 0062 为便于通过移动装置200, 带动插杆装置整体移动, 例如, 移动装置200为滚轮。 又 如, 移动装置200为履带。 如图2和图3所示, 例如, 安装架120的数量为四个, 机板110设置有 四个连接区103, 每一个安装架120对应设置于一个连接区103上。 优选的,。
26、 安装架120与滑动 设置于连接区103。 例如, 四个连接区103分布于机板110的四周转角处。 0063 如此, 在机板110的四周转角处设置有一个连接区103, 以使得四个安装架120支撑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5475034 B 6 整个机板110, 并将机板110和四个安装架120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每一个移动装置200上, 使 得移动装置200在移动时更加平稳顺滑。 0064 请参阅图8, 为实现外力驱动移动装置200移动, 例如, 机体100设置有安装座130。 例如, 安装座130与机体100的机板110连接。 例如, 安装座130可拆卸地安装于机板110上。 例 。
27、如, 安装座130螺接于所述机板110上。 例如, 安装座130邻近机板110的侧边。 例如, 安装座 130设置有一电机131。 例如, 电机131与一个移动装置200连接。 0065 为驱动移动装置200, 例如, 电机131的转轴通过第一皮带132与移动装置200连接。 同时, 同一侧边的两个移动装置200之间通过第二皮带133连接。 如此, 在电机131驱动一个 移动装置200时, 可带动同一侧边的两个移动装置200同时转动, 从而实现驱动移动装置200 进行移动或转动或平移。 0066 为进一步提高移动装置200的驱动能力, 例如, 两侧边的移动装置200通过传动轴 134连接。 优。
28、选的, 传动轴13与直接连接第一皮带132的移动装置200连接。 如此, 易于驱动, 进一步地提高了移动装置200的移动能力。 0067 请参阅图9, 例如, 插杆装置包括插杆装置300。 结合图1, 例如, 插杆装置300设置于 机体100上。 又如, 插杆装置300邻近缺口111设置。 为提高机械强度, 例如, 插杆装置300采用 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 插杆装置30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68 例如, 插杆装置300包括伸缩装置310及夹具320。 例如, 伸缩装置310设置于机体 100上。 例如, 伸缩装置310与夹具320连接以使夹具320沿重力方向移动。 例如, 夹具3。
29、20用于 夹持待插杆料。 例如, 伸缩装置310与所述机板110连接。 0069 为使插杆装置300稳定牢固, 例如, 插杆装置300还包括座体330。 结合图1, 例如, 座 体330设置于机体100上。 具体的, 座体330设置于机板110上且与安装架120抵接。 在另一实 施例中, 座体330与安装架120连接。 例如, 座体330焊接机体100上。 又如, 座体330可拆卸地 安装于机体100上。 如此, 使得插杆装置300相对于机体100稳定牢固。 0070 请参阅图10, 例如, 座体330包括插设部331及安装轴332。 例如, 安装轴332的数量 为两个, 分别设置于插设部33。
30、1的两个端面上, 用于将座体330安装在安装架120上。 例如, 所 述座体330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 0071 为便于插设待插杆料, 例如, 插设部331具有长方形截面。 例如, 插设部331开设有 插设槽333及插设口334。 例如, 插设槽333开设于插设部331的中部位置。 例如, 插设口334开 设于插设槽333的槽底。 例如, 插设口334贯穿插设部331。 如此, 待插杆料经过插设槽333沿 插设口334即可在夹具320的夹持作用下插入田垄中, 方便快捷。 0072 请参阅图11, 例如, 伸缩装置310包括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 例如, 第一 伸缩件311和第。
31、二伸缩件312均设置于座体330上。 例如, 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邻 近插设口334设置。 例如, 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用于在伸缩时, 带动夹具320作往 复运动, 从而带动夹具320夹持的待插杆料插入泥土中。 0073 本实施例中, 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均为气缸, 两者均通过外部发动机 带动下, 沿竖起方向同步地做往复运动。 0074 为便于夹起待插杆料, 如图11所示, 例如, 夹具320包括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 体322。 例如, 第一夹持体321转动设置于第一伸缩件311上。 例如, 第一夹持体321通过第一 电机与第一伸缩件311连接。。
32、 例如, 第二夹持体322转动设置于第二伸缩件312上。 例如, 第二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5475034 B 7 夹持体322通过第二电机与第二伸缩件312连接。 例如, 请参阅图9, 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 持体322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340。 例如, 该夹持空间340呈圆形状。 0075 如此, 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相互靠近时, 可将待插杆料夹持在夹持空 间340中, 并在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竖直向下运动时, 将待插杆料插设入田垄 上, 从而完成机械插设。 0076 为防止待插杆料滑动, 例如, 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于夹持空间。
33、340的内 侧壁设置有防滑件。 例如, 防滑件为若干凸起。 例如, 若干凸起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持体321和 第二夹持体322于夹持空间340的内侧壁上。 例如, 防滑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如此, 有效地 提高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夹持待插杆料时的摩擦系数, 防止在插设过程待插杆 料滑动。 0077 请参阅图12, 插杆装置包括送杆装置400。 结合图1, 例如, 送杆装置400邻近引导口 112设置, 又如, 送杆装置400邻近插杆装置300。 提高机械强度, 例如, 送杆装置400采用金属 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 送杆装置40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78 例如, 请参阅图12。
34、, 送杆装置400包括推动件410及集料箱420, 推动件410上设有第 一滑轨430。 例如, 集料箱420用于放置待插杆料。 例如, 推动件410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 述夹具320。 例如, 推动件410设置于所述机体100上。 0079 为便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320, 例如, 如图13所示, 推动件410包括第一推 动部411及第二推动部412。 例如, 第一推动部411及第二推动部412分别设置于所述缺口111 的两侧。 0080 例如, 第一推动部411包括第一气缸4111和第一连接块4112。 第一连接块4112设置 于所述机体100上, 具体的, 第一连接块4112设置。
35、于所述机板110上。 第一气缸4111与第一连 接块4112垂直连接, 其沿垂直于第一连接块4112的方向可做往复运动。 0081 同样的, 第二推动部412包括第二气缸4121和第二连接块4122。 第二连接块4122对 应设置于所述机体100上, 具体的, 第二连接块4122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 第二气缸4121与 第二连接块4122垂直连接, 其沿垂直于第二连接块4122的方向可做往复运动。 0082 结合图12与图13, 例如, 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均开设有第一滑轨 430。 例如, 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均可沿第一滑轨430平移。 例如, , 第。
36、一连接块 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通过第三电机沿第一滑轨430平移。 0083 如此, 当第一气缸4111和第二气缸4121相互靠近时, 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 块4122的朝向平移所述夹具320时, 可将位于集料箱420的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320, 以 便于所述夹具320后续的插杆操作。 0084 例如, 所述集料箱420及所述推动件410均与所述机板110连接。 0085 请参阅图14, 例如, 集料箱420包括箱体421及收容槽422。 例如, 箱体421设置有第 一安装轴4211, 以通过第一安装轴4211连接机体100。 为配合收容通道113, 请一并参阅图3 和图14。
37、, 例如, 收容槽422的形状匹配收容通道113, 以便于将放置在收容槽422的待插杆料 沿收容通道113进入推动件410。 0086 为便于将放置在收容槽422的待插杆料沿收容通道113进入推动件410, 例如, 收容 槽422设置有弹性件, 该弹性件的形变方向朝向推动件410, 且弹性件与待插杆料抵接。 0087 如此, 在弹性件的作用下, 使得待插杆料有朝向推动件410移动的趋势, 以便于当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5475034 B 8 在先的待插杆料被所述夹具320插设入田垄时, 在后的待插杆料及时地被推送至推动件 410, 并在推动件410的作用下推动至所述夹具320。
38、上, 如此循环, 实现自动送料。 0088 请参阅图15, 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扶手500与机体100连接结构示意图, 例如, 插杆 装置包括扶手500。 例如, 机体100包括机板110和扶手500, 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 例如, 扶手500背离一对移动装置200设置。 0089 例如, 扶手500具有弧形截面。 例如, 扶手500为棒状结构。 例如, 扶手500呈C字型。 例如, 扶手500呈L字型。 例如, 扶手500一端设置于机体100上, 另一端远离机体100。 例如, 扶 手500设置于机体100上。 例如, 扶手500为圆条结构。 0090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15, 例。
39、如, 插杆装置包括转动装置600。 例如, 转动装置600设置 于一对移动装置200之间。 例如, 转动装置600设置于安装架120上。 例如, 所述机体100包括 机板110和转动装置600, 所述转动装置600设置于所述机板110, 且位于所述一对移动装置 200之间 0091 例如, 转动装置600与机体100为可拆卸连接。 例如, 转动装置600螺接于机体100。 或者, 转动装置600卡接于机体100。 或者, 转动装置600插接于机体100。 又如, 转动装置600 与安装架120为可拆卸连接。 0092 为便于通过转动装置600实现对插杆装置整体的转动, 如图16所示, 例如, 。
40、转动装 置600包括连接座610、 第三气缸620及滚珠630。 例如, 连接座610、 第三气缸620及滚珠630依 次连接。 例如, 连接座610设置于安装架120上。 例如, 第三气缸620设置于连接座610上。 例 如, 滚珠630与第三气缸620滚动连接。 如此, 通过第三气缸620将滚珠630伸展至地面时, 通 过滚珠630即可实现对插杆装置整体的转动, 方便快捷。 0093 值得一提的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农业生长控制室90, 请参阅图17, 例如, 该农业 生长控制室90包括温室大棚900、 设置于温室大棚900内的若干垄体901、 以及设置于垄体 901上的插杆装置10。 例。
41、如, 所述插杆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插杆装置。 0094 例如, 温室大棚900包括底板910、 墙体920及棚顶930。 例如, 墙体920围绕底板910 设置, 棚顶930盖设于墙体920, 底板910、 墙体920及棚顶930之间形成有生长空间940。 0095 例如, 若干垄体901呈矩阵分布设置于底板910上, 且垄体901开设有用于放置泥土 的生长槽911。 例如, 插杆装置10设置于垄体901上。 例如, 每一插杆装置10对应设置于一个 垄体901上。 例如, 若干垄体901均匀分布设置于底板910上。 0096 例如, 插杆装置10与垄体901活动连接。 例如, 插杆装置10。
42、与垄体901可拆卸连接。 例如, 插杆装置10沿垄体90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 以将待插杆料990插设在生长槽911内的泥 土中。 0097 为使农作物具有充足的生长环境, 例如, 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 料990高度的1.52倍。 优选的, 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5 倍。 0098 优选的, 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2倍。 优选的, 温室大 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8倍。 优选的, 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 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9倍。 0099 如此, 较高的墙体920。
43、可使得棚顶930与待插杆料990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以存在 较充足的空间, 该空间可以使得整个温室大棚900保持含量较高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氧气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5475034 B 9 和二氧化碳, 以及生长空间。 0100 为使阳光进入温室大棚900, 例如, 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例如, 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例如, 棚顶930具有三角形截面。 如此, 可使得 外部的阳光穿过墙体920及棚顶930, 射入待插杆料990的农作物上, 以便于农作物的光合作 用。 010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
44、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5475034 B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0 页 11 CN 105475。
45、034 B 1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10 页 12 CN 105475034 B 12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10 页 13 CN 105475034 B 13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10 页 14 CN 105475034 B 14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10 页 15 CN 105475034 B 15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6/10 页 16 CN 105475034 B 16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7/10 页 17 CN 105475034 B 17 图14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8/10 页 18 CN 105475034 B 18 图16 说 明 书 附 图 9/10 页 19 CN 105475034 B 19 图17 说 明 书 附 图 10/10 页 20 CN 105475034 B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