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 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pinal cerebella ataxias,SCA)、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ALS)及脊髓 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和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等多种疾病的药酒,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类技术领 域。
二、背景技术
蜚蠊科大蠊属昆虫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也称“蜚蠊”,俗称“蟑螂”, 一直被人们视为害虫,尽管被人类用各种手段进行灭杀,但任然顽强地生存至今。经考证美 洲大蠊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亿多年,随着地壳的运动变迁,气候环境的变化,许多物种已 经灭绝了,但是蟑螂的生存适应性越来越强,足以见其生命力之顽强。作为药物应用,美洲 大蠊被收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该 书将其列为中品,谓“味咸、寒,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1]。《本 草纲目》曰:“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 香娘子也。”(意思是:蜚蠊、气蠜(步行虫)、蝗虫,汉中与西南地带皆可取之食用,统称为 负盘,并戏称为香娘子)。《本草纲目拾遗》写到:小儿疳疾,不论何等疳,垂死者皆效,取 灶上蟑螂,焙干予之食,患者但闻其香,不知有腥臭之气。有患此症,治之无不效,只须食 一二次即愈,愈后体更肥白,且屡试屡验。由此可见,蜚蠊作药用和食用已有较长历史,临 床证明美洲大蠊具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
在美洲大蠊的配伍使用中,我国本草史书中记载了蜚蠊与人参、茯苓为使(中药配伍中 的君、臣、佐、使),可增加药效。现代研究证明:美洲大蠊具有抗肝炎、抗肿瘤、抗菌、抗 人免疫缺陷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2]。由于近年来临床用 量的增多,人工养殖美洲大蠊在我国南北方各地逐渐兴起,而且有了GAP标准饲养厂房,可 生产出符合药品和食品标准的美洲大蠊药材、药品和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以美洲大蠊药材为原料开发出的中药有“康复新”(抗溃疡和外伤修复)、“心脉 龙注射液”(治疗心衰)、“肝龙胶囊”(治疗乙肝)等系列新药,有美洲大蠊精粉等新型中药 饮片,可直接口服,也可配药使用。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 总称,其发病机理至今并不十分清楚,初步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包括神经元营养供应不足,轴突传递功能受损、谷氨酸受体活性过高、活性氧水平过高、代谢 通路受损、线粒体功能障碍、错误折叠蛋白质聚集、炎症、病毒感染、细胞核或线粒体DNA 突变等因素。虽然诱发这些疾病的病因和病变部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发生神 经元退行性病变和凋亡。从林肯家族的小脑共济失调、里根的老年痴呆,到拳王阿里的帕金 森病,再到霍金的运动神经元病,这种严重的神经性疾病,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而呈加 重趋势,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等受损,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其致残、致 死率极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国内外已开始从抑制神经细胞纤 维化或保护神经元等普通治疗方法入手,寻找更好的靶向治疗药物来医治该类疾病。
随着神经病理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神经系统退行性脑病的研究更加深入。已开 展了神经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在临床试验研究中,胎脑黑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已获初 步成功,移植表达乙酰胆碱的神经元可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及其基因修 饰的非神经细胞)移植在神经损伤和变性病治疗中已展现出较好应用前景。
祖国医学认为: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属中医痿证,痿证是肢体筋 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证,其与肾的 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 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 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等肌肉神 经疾病、痿证,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美洲大蠊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及用其制作的多种中药制剂,除了用以抗菌、抗炎、 抗病毒、抗肿瘤、创伤修复和调节免疫力之外[2],并未发现具有美洲大蠊治疗“痿症”的专 利报道,尽管何正春等报道美洲大蠊含有50多种神经肽[3],其中有2神经肽对改善心跳有明 显作用,但也没有提到美洲大蠊对受损人体神经有营养和修复作用,其他人或文章也均未提 到用美洲大蠊治疗痿症。因此本发明专利所涉及的用美洲大蠊治疗“痿症”是一种新方法。 其原理是美洲大蠊体内多种神经因子类活性肽,如磺胺激肽等对激活修复人体受损神经细胞 以及改善人体脊髓的营养匮乏有明显的作用,只要保证美洲大蠊在药材加工中的生物活性不 被破坏,美洲大蠊就能在治疗痿症中发挥良好的临床作用。
中医所说的痿症包括现代医学概念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重症肌无力(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椎管内肿瘤压迫症和其他 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利用本专利治疗上述症状,主要是利用美洲大蠊 体内的脊髓神经修复因子修补损伤的神经细胞,并且美洲大蠊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达到 以下3个目标:
①激活处于休眠或进入半衰期的神经细胞,并高效促进自身神经细胞的再生,诱导分化大 量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网络系统,获取反射信息,以取得支配功能。
②神经修复因子可以将蛋白质营养分子直接导入受伤的组织深处,定向改善脊髓、骨骼、 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骨膜及韧带组织的柔韧性,强筋壮骨,消除炎性水肿、大小便失 禁、吞咽肌困难、呼吸肌麻痹等症状,
③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和肢体术梢神经的微循环,保障周身经络和气血的通畅,疏通联 结神经和肌肉通道,改善肌无力,扫除运动障碍,最终恢复患者自理、独立行走的能力。
本发明专利,包括用美洲大蠊单味药以及复方药物加入30度~50度白酒中浸泡,20~ 30天后即可饮用,不善饮白酒者可用米酒或黄酒代替,效果也非常好,可将美洲大蠊粉碎后 与米酒或黄酒适量共煎煮15分钟后饮用,以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氏病(AD)、 帕金森病(PD)、舞蹈病(HD)、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脊髓肌萎缩症(SMA)、脊髓空洞症(SM)和重症肌无力(MG)等多种疾病,临床效果良好,长 期饮用可达到预防效果。
所述的米酒或黄酒如果是用糙米和红曲酿制的,则其中会含有更多的γ-氨基丁酸成分 (GABA),这是一种神经递质,属于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为数不多有效成分之一,γ-氨基丁 酸对于营养神经和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对于帕金森病的颤 抖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90
[2]]何正春,彭芳,宋丽艳,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07, 32(21):,2326-2331
[3]何正春,刘光明,王晓雨,等.美洲大蠊神经肽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 (1):180-186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空洞症和重症肌无力等症的单味美洲大蠊 药酒,并提供上述药品或保健品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美洲大蠊药酒,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溶剂辅料制成的治疗性的药酒。
美洲大蠊 5-10份
30度-50度白酒 90-95份
本发明的美洲大蠊药酒,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和溶剂辅料制成保健或预防性药酒。
美洲大蠊 3-10份
5度-18度米酒或黄酒 90-95份
本发明的美洲大蠊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并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1)称取美洲大蠊药材,粉碎,60-80目即可,备用;
(2)按上述比例加入白酒或黄酒中,室温浸泡20-30天,过滤;如用米酒浸制最好 煎煮15分钟,放凉后过滤,去渣后配以桂花酱或蜂蜜少量,当天饮用。如不当 天饮用,则过滤后进入下一步骤。
(3)装瓶,巴氏消毒或钴60辐射灭菌,即可饮用。保质期6个月以上。
本发明的美洲大蠊药酒对治疗中医所说的痿症包括现代医学概念所指的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空洞症、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周期性麻痹、椎管内肿瘤压迫症和其他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有良好的 治疗效果,对于阿尔兹海默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专利以美洲大蠊为基础配酒,生活中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配以人参、枸杞、薏米仁、 山药、白首乌、桂花等药食两用品,配制成营养保健酒平时饮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当然,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取干燥洁净的美洲大蠊药材,粉碎,过80目筛,称取80克,投入900毫升42度白酒中, 室温浸泡20天,过滤去渣,装瓶,巴氏消毒或钴60辐射灭菌,即可饮用。
实施例2:
取干燥洁净的美洲大蠊药材,粉碎,过80目筛,称取600克,投入9500毫升15度黄酒 中,室温浸泡20天,过滤去渣,装瓶,巴氏消毒或钴60辐射灭菌,即可饮用。
上述实施例制作完毕后,也可根据自己的口感在服用时,加适量的桂花酱或蜂蜜兑服。
白酒浸制的每天饮用量为25-50毫升,黄酒浸制的每天饮用量25-100毫升,每天可分数 次饮用。
五、临床实验结果
(一)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年龄在14~71岁的痿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 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2岁;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典型的横 纹肌无力及易疲劳表现,休息后减轻或朝轻暮重。(2)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重复 神经电刺激动作电位呈衰减效应。(3)血清抗乙酰胆碱抗体阳性。有三项之一即可入选临床 病例。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实施例1的美洲大蠊药酒,对照组服参龟培元冲剂,(购买北 京三联制药厂生产的参龟培元冲剂,或按照其生产工艺和有关质量标准质量将制首乌、制龟 板、人参、山萸肉与糊精等辅料自制成参龟培元冲剂颗粒,)10~15克/次,3次/d,疗程60d。
1.4观察项目及方法: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3 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恢复部分学习或轻工作。有效:临床症状 和体征有改善,一般生活可自理,但不能恢复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见表1
表1 美洲大蠊药酒对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属于痿症中 最多见的病症,发病率为万分之一。临床根据累及肌肉部位的不同将本病分为眼肌型、延髓 型及全身型3种,但各型之间并非决然分隔,往往存在混杂而以某类症状较为突出。
美洲大蠊药酒不限于治疗痿症中重症肌无力,也可治疗痿症的其他病症。
(二)治疗阿尔兹海默氏病临床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年龄在65~80岁的阿尔兹海默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80岁以上不作为试验对象)。治疗组中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4岁;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列的标准选择, 并采用其中辨证分型方法。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实施例2的美洲大蠊药酒,6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服石杉碱甲, (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服用方法按照其产品说明书。
1.4观察项目及方法: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3个月无 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改善,一般生活可自理,但不能恢复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 结果:见表2。
表2 美洲大蠊药酒对老年痴呆症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三)预防阿尔兹海默氏病临床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年龄在65~80岁的老年人,其中能够确认其父母至少有一方为老 年痴呆患者的老年人14例,另外12例为能够确认其兄弟姐妹中至少有一人为老年痴呆症患 者。该预防试验组中男女各13例,平均年龄70.2岁。研究发现,父母或兄弟中有阿尔兹海 默氏病症患者,患阿尔兹海默氏病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因此,我们选择父母 或兄弟中行阿尔兹海默氏病患者的正常老人作为预防试验组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列的标准选择, 无阿尔兹海默氏病症的老人,但其可以是轻度的高血压病患者、轻度的高脂血症患者、轻度 的糖尿病患者、轻度或中度脂肪肝患者,具有其他重度疾病者均不列入本次试验范围。
1.3服用方法:试验组服用实施例2的美洲大蠊药酒,30天为一疗程,服用期需大于3 个疗程,即3-5个疗程。
1.4观察项目及记录方法:观察项目为预防组老人有无出现:①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情况、 推理判断与计划不足的情况、以及注意力是否缺失;②在人格方面是否出现兴趣与始动性丧 失、情绪迟钝或难以抑制、或有无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等情况;③在记忆方面是否出现 遗忘,不能学习,或者是否出现对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④在言语与认知功能 方面出现说话不流利,综合能力缺失。在每一项目中,有任何一种情况即记录“+”,没有则 记录“-”。观察期为开始服用药酒直到服用期满3个疗程以及停药后的3个月,即半年为一 个完整的试验期,该试验期结束后根据所记录的情况进行统计,计算预防有效率。
2 结果:见表3。
表3 美洲大蠊药酒对阿尔兹海默氏病的预防效果观察
例数 项目① 项目② 项目③ 项目④ 预防有效率 26 - - - - 100%
临床试验证明: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美洲大蠊药酒,长期饮用可防治老年痴呆。
我国老年人口中,阿尔兹海默氏病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4%-5%,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占 17%-20%其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渐进性的、持续的损害,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会给 本人和家属带来无尽的痛苦,美洲大蠊酒能够为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解除痛苦,造福社会,造 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