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343857.8 (22)申请日 2018.11.13 (71)申请人 西昌学院 地址 61501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 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 (72)发明人 刘铭 尹福强 袁颖 张文友 蔡光泽 罗樊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1241 代理人 李鹏 (51)Int.Cl. A01B 79/02(2006.01) A01B 7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
2、开了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 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翻耕地块; 开填埋沟; 填埋 秸秆; 灌水泡田; 敞棚晾地; 高温闷棚; 开沟撒施 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耙土开厢; 定植穴增施生物 菌肥; 打通气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增加根系周 边环境有益微生物数量, 减轻病害和虫害, 减少 农药施用量, 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降低 生产成本, 增加综合效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9156112 A 2019.01.08 CN 109156112 A 1.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翻耕地块: 夏季高温阶7月中、 下旬或8月份, 前茬蔬菜收。
3、获后, 将地表残枝枯叶清理 干净, 用旋耕机或人工将地块进翻耕,土块不需敲细耙平; 2.开填埋沟: 土地翻耕后开秸秆填埋沟, 要求填埋沟相间60-70厘米, 沟深50-55厘米, 沟宽60-70厘米; 3.填埋秸秆: 沟底均匀铺25-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 用土覆平, 秸秆无需粉碎; 4.灌水泡田: 筑好田埂, 向田间灌水, 要求灌水深度超过地块3-5厘米, 泡田时间15-20 天; 5.敞棚晾地: 放干积水, 卷起大棚四周的薄膜, 将地块晾干至能进地劳作; 6.高温闷棚: 待地块晾干至能进地劳作时, 密闭大棚18-20天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棚室 内土壤南北向开挖深30厘米左右相间的垄沟, 在。
4、垄沟上面覆盖地膜, 然后密闭大棚8-10天 进行高温消毒; 7.开沟撒施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闷棚结束后, 在秸秆填埋沟上方中央位置开秸秆分解 复合菌群施用沟, 要求沟宽25-30厘米, 沟深至秸秆层, 秸秆先用水浇湿, 秸秆分解复合菌 群按市场所售产品说明书提前活化, 按每亩70-80公斤的用量均匀地撒施于秸秆表面, 并用 土覆平; 8.耙土开厢: 耙细耙平田块, 在秸秆填埋区正上方按60-70厘米宽、 25-30厘米高开厢种 植蔬菜; 9.定植穴增施生物菌肥: 在定植前向定植穴中穴施入市面所售生物菌肥, 按每亩80- 100公斤的用量均匀地施入; 定植穴深度不要超过15cm, 以确保蔬菜根系。
5、与秸秆有30-40厘 米的隔离区, 避免定植后因秸秆分解产生高温而烧苗; 10.打通气孔: 在厢面中央每隔80-100厘米用钢钎打一个深度达到秸秆填埋区域、 直径 4-5厘米的通气孔通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 翻耕深度深为20-2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 隔年可在填埋沟之间重新开填埋 沟填埋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 高温闷棚消毒的棚内温度为55 至6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156112 A 2 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
6、发明涉及大棚蔬菜耕作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蔬菜产业发展迅猛, 特别是利用温室大棚种 植, 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对露天种植, 大棚环境更适宜病虫害的发 生与发展, 生产管理不到位, 极易造成蔬菜严重减产, 品质降低, 效益下降。 0003 二氧化碳是影响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冬春季节时, 温室大棚环境相对 封闭, 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低, 导致棚内蔬菜出现根弱、 苗瘦、 风味淡、 口感差和产量低等情 况。 因此需要通过补充二氧化碳, 来实现有效增产, 并能够增加糖分积累, 提高蔬菜。
7、品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了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能有效的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翻耕地块: 夏季高温阶段(7月中、 下旬或8月份), 前茬蔬菜收获后, 将地表残枝 枯叶清理干净, 用旋耕机或人工将地块进翻耕,土块不需敲细耙平。 0008 2.开填埋沟: 土地翻耕后开秸秆填埋沟, 要求填埋沟相间60-70厘米, 沟深50-55厘 米, 沟宽60-70厘米。 0009 3.填埋秸秆: 沟底均匀铺25-30厘米厚的。
8、植物秸秆(1000-1200公斤干草/亩), 用土 覆平, 秸秆无需粉碎。 0010 4.灌水泡田: 筑好田埂, 向田间灌水, 要求灌水深度超过地块3-5厘米, 泡田时间 15-20天。 0011 5.敞棚晾地: 放干积水, 卷起大棚四周的薄膜, 将地块晾干至能进地劳作。 0012 6.高温闷棚: 待地块晾干至能进地劳作时, 密闭大棚18-20天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棚室内土壤南北向开挖深30厘米左右相间的垄沟, 在垄沟上面覆盖地膜, 然后密闭大棚8- 10天进行高温消毒。 0013 7.开沟撒施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闷棚结束后, 在秸秆填埋沟上方中央位置开秸秆 分解复合菌群施用沟, 要求沟宽25。
9、-30厘米, 沟深至秸秆层, 秸秆先用水浇湿, 秸秆分解复 合菌群按市场所售产品说明书提前活化, 按每亩70-80公斤的用量均匀地撒施于秸秆表面, 并用土覆平。 0014 8.耙土开厢: 耙细耙平田块, 在秸秆填埋区正上方按60-70厘米宽、 25-30厘米高开 厢种植蔬菜。 0015 9.定植穴增施生物菌肥: 在定植前向定植穴中穴施入市面所售生物菌肥, 按每亩 80-100公斤的用量均匀地施入。 定植穴深度不要超过15cm, 以确保蔬菜根系与秸秆有30-40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9156112 A 3 厘米的隔离区, 避免定植后因秸秆分解产生高温而烧苗。 0016 10.打。
10、通气孔: 在厢面中央每隔80-100厘米用钢钎打一个深度达到秸秆填埋区域、 直径4-5厘米的通气孔通气。 0017 作为优选, 步骤1中, 翻耕深度深为20-25厘米。 0018 作为优选, 步骤2中, 隔年可在填埋沟之间重新开填埋沟填埋秸秆。 0019 作为优选, 步骤6中, 高温闷棚消毒的棚内温度为55至65。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1 1.本套耕作体系通过灌水泡田、 高温闷棚和定植穴增施生物菌肥等措施, 可有效 杀灭蔬菜病害病原菌尤其是土传病害病原菌及虫卵, 增加根系周边环境有益微生物数量, 从而有效减轻大棚蔬菜整个生育期的病害和虫害, 减少农药施用量, 提高。
11、蔬菜品质, 降低生 产成本, 增加综合效益。 0022 2.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在冬春大棚蔬菜生产中, 室外温度较低, 为了 保温, 大棚常处于密闭状态, 造成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二氧化碳处于亏缺状态, 接近甚 至低于补偿点。 本套耕作体系在厢面下填埋秸秆并撒施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秸秆在分解腐 熟过程中持续释放二氧化碳, 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从 而显著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0023 3.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酶的催化活性, 从而影响光合作 用的强度。 据研究, 温度在035之间时, 每增加10光合强度增加一倍。 在冬。
12、春大棚蔬 菜生产中, 虽然大棚常处于密闭状态, 但棚内温度仍较低。 本套耕作体系在厢面下填埋秸秆 并撒施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秸秆在分解腐熟过程中持续释放热量, 棚内温度升高, 光合作用 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大棚蔬菜产量增加, 品质更好。 0024 4.本耕作体系增加了棚内温度,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光合作用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 多, 蔬菜生长更健壮, 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更强, 整个生育期病害和虫害危害情况减轻, 农 药用量减少, 产品品质提升, 综合效益增加。 0025 5.本耕作体系秸秆还田, 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水、 肥、 气、 热的协调能力, 提 高土壤保水、 保肥、 供肥的能。
13、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另一方面, 大量秸秆还田, 可有效减少 因采取燃烧处理造成的空气污染。 此外, 秸秆不经粉碎直接还田, 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0026 6.本耕作体系秸秆填埋较深, 蔬菜根系密集范围不在秸秆填埋区域, 可以有效避 免秸秆分解腐熟引起的高温烧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列举实施例, 对本发明做 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一种大棚蔬菜提质增产耕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9 1.翻耕地块: 夏季高温阶段(7月中、 下旬或8月份), 前茬蔬菜收获后, 将地表残枝 枯叶清理干净, 用旋耕机或人工将地块进翻耕,要求。
14、翻耕深度深20-25厘米, 土块不需敲细 耙平。 0030 2.开填埋沟: 土地翻耕后开秸秆填埋沟, 要求填埋沟相间60-70厘米, 沟深50-55厘 米, 沟宽60-70厘米。 隔年可在填埋沟之间重新开填埋沟填埋秸秆。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156112 A 4 0031 3.填埋秸秆: 沟底均匀铺25-30厘米厚的植物秸秆(1000-1200公斤干草/亩), 用土 覆平。 秸秆无需粉碎。 0032 4.灌水泡田: 筑好田埂, 向田间灌水, 要求灌水深度超过地块3-5厘米, 泡田时间 15-20天。 0033 5.敞棚晾地: 放干积水, 卷起大棚四周的薄膜, 将地块晾干至能。
15、进地劳作。 0034 6.高温闷棚: 待地块晾干至能进地劳作时, 密闭大棚18-20天进行高温闷棚消毒 (棚内温度达55以上, 高者可以达到65)。 棚室内土壤南北向开挖深30厘米左右相间的 垄沟, 在垄沟上面覆盖地膜, 然后密闭大棚8-10天进行高温消毒此方法对根结线虫病防治 效果可达到100, 同时能有效地防治多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 0035 7.开沟撒施秸秆分解复合菌群: 闷棚结束后, 在秸秆填埋沟上方中央位置开秸秆 分解复合菌群施用沟, 要求沟宽25-30厘米, 沟深至秸秆层, 秸秆先用水浇湿(秸秆仍潮湿 可不浇水), 秸秆分解复合菌群按市场所售产品说明书提前活化, 按每亩70-80。
16、公斤的用量 均匀地撒施于秸秆表面, 并用土覆平。 0036 8.耙土开厢: 耙细耙平田块, 在秸秆填埋区正上方按60-70厘米宽、 25-30厘米高开 厢种植蔬菜。 0037 9.定植穴增施生物菌肥: 由于高温闷棚后土壤有害病原菌和有益菌减少, 蔬菜定 植后若遇病菌侵袭, 则无有益菌缓冲或控制病害发展, 容易大面积发生病害, 特别是根部病 害。 因此必须在定植前向定植穴中穴施入市面所售生物菌肥, 一般按每亩80-100公斤的用 量均匀地施入。 注意定植穴深度不要超过15cm, 以确保蔬菜根系与秸秆有30-40厘米的隔离 区, 避免定植后因秸秆分解产生高温而烧苗。 0038 10.打通气孔: 在厢面中央每隔80-100厘米用钢钎打一个深度达到秸秆填埋区域、 直径4-5厘米的通气孔通气。 0039 11.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相应蔬菜栽培技术要点操作。 004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 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 明的实施方法, 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 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 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 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156112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