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873798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93204.7

申请日:

20170626

公开号:

CN109104963A

公开日:

201901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C21/00

申请人:

董延超

发明人:

董延超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蓝村镇崇文路18号

优先权:

CN20171049320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旨在解决花生根、茎腐病在连作地块上发病重;土层浅、砂质地、低肥力地,花生生长弱,抗病力差发病重;春播花生,尤其是播种早的地块上根腐病发病重;苗期多阴雨、湿度大的年份根腐病发病重。地膜花生根、茎、果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株率达到3%~15%,严重的达到80%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解决土壤带菌、种子带菌、粪肥带菌的病害传播蔓延途径,提高花生长势,增强抗病力。

权利要求书

1.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其特征在于:肥料品种要适宜;喷洒浓度要适当:根外追肥要根据不同的肥料采用相应的浓度进行喷施,不同肥料喷洒的浓度分别是:尿素1%-3%,磷酸二氢钾0.3%-0.5%,硼砂0.1%-0.2%,硫酸锌0.2%-0.4%,过磷酸钙浸出液2%-4%,硫酸铵0.2%-0.3%;要有针对性地喷施:根据作物和土壤缺肥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喷施;要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期喷施:不同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肥时期不同,要灵活掌握,如水稻、小麦应在齐穗后喷施,大豆、花生、油菜应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别喷施,玉米、高粱应在灌浆期喷施,甘薯、马铃薯应在果实膨大期喷;喷施的部位要得当:叶的吸收能力新叶强于老叶,单子叶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叶面叶背气孔都差不多,但叶面易于沾上肥液,所以应以喷叶的正面为主;而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花,叶背的气孔多于叶面,而且叶背的海绵组织吸肥能力较强,所以叶子的正反面都应喷到;喷洒液量要充足:具体用量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时期来确定,总的要求以肥液将要从叶面上流下但又未流下时为最好,一般每亩用肥液量50-70公斤,同时在整个生育期以喷洒2-3次为宜,相隔时间以7-10天为宜;要选好喷肥时间:根外追肥以在比较潮湿的天气里进行最好,晴天要在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喷,在阴且无风的天气里,可全天喷施;一喷多效:将2种或2种以上的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施,可提高工效,且具有节肥省药的优点;肥液喷洒要均匀周到:一般肥料大多是以固体形态存在,使用时,应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喷洒要均匀周到,不要漏喷,但也不能重复喷,以免造成肥害,若叶片上出现黄斑和焦边,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要添加活性剂:肥料中加入少量的活性剂(如中性肥皂、洗衣粉),可降低肥液的表面张力,利于肥液的布展和深入,可提高喷施效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具体的说是一种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根外追肥具有肥效快、利用率高、节省肥料、效果显著、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浪费和引起肥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施肥存在的技术问题,发明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其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肥料品种要适宜:肥料的种类很多,但有的适于叶面喷施,有的不适于叶面喷施。如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浸出液、硫酸钾、硼砂、硫酸锌等均可叶面喷施,而一些含氯离子、易挥发及难溶性肥料(如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就不可叶面喷施。

2、喷洒浓度要适当:根外追肥要根据不同的肥料采用相应的浓度进行喷施。不同肥料喷洒的浓度分别是:尿素1%-3%,磷酸二氢钾0.3%-0.5%,硼砂0.1%-0.2%,硫酸锌0.2%-0.4%,过磷酸钙浸出液2%-4%,硫酸铵0.2%-0.3%。

3、要有针对性地喷施:根据作物和土壤缺肥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喷施。如禾苗瘦弱发黄,说明缺氮,应以喷氮肥为主;如禾苗长相一般,应以喷施氮、磷混合液为主;如禾苗长相嫩绿,应以喷施磷、钾混合液为主。

4、要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期喷施:不同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肥时期不同,要灵活掌握,如水稻、小麦应在齐穗后喷施,大豆、花生、油菜应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别喷施,玉米、高粱应在灌浆期喷施,甘薯、马铃薯应在果实膨大期喷。

5、喷施的部位要得当:叶的吸收能力新叶强于老叶,单子叶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叶面叶背气孔都差不多,但叶面易于沾上肥液,所以应以喷叶的正面为主;而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花,叶背的气孔多于叶面,而且叶背的海绵组织吸肥能力较强,所以叶子的正反面都应喷到。

6、喷洒液量要充足:具体用量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时期来确定。总的要求以肥液将要从叶面上流下但又未流下时为最好,一般每亩用肥液量50-70公斤。同时在整个生育期以喷洒2-3次为宜,相隔时间以7-10天为宜。

7、要选好喷肥时间:根外追肥以在比较潮湿的天气里进行最好。晴天要在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喷,在阴且无风的天气里,可全天喷施。

8、一喷多效:将2种或2种以上的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施,可提高工效,且具有节肥省药的优点。但是在混合时应注意,不能将酸性和碱性以及发生拮抗作用的肥料和农药混在一起。

9、肥液喷洒要均匀周到:一般肥料大多是以固体形态存在,使用时,应充分搅拌,让其完全溶解,喷洒要均匀周到,不要漏喷,但也不能重复喷,以免造成肥害。若叶片上出现黄斑和焦边,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10、要添加活性剂:肥料中加入少量的活性剂(如中性肥皂、洗衣粉),可降低肥液的表面张力,利于肥液的布展和深入,可提高喷施效果。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方便、实用,而且可以达到科学施肥,层次分明,节能减排,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于后期大田管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93204.7 (22)申请日 2017.06.26 (71)申请人 董延超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蓝村镇 崇文路18号 (72)发明人 董延超 (51)Int.Cl. A01C 2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 (57)摘要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 旨在解决花 生根、 茎腐病在连作地块上发病重; 土层浅、 砂质 地、 低肥力地, 花生生长弱, 抗病力差发病重; 春 播花生, 尤其是播种早的地块上根腐病。

2、发病重; 苗期多阴雨、 湿度大的年份根腐病发病重。 地膜 花生根、 茎、 果病普遍发生, 一般病株率达到3% 15%, 严重的达到80%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是解决土壤带菌、 种子带菌、 粪肥带菌的病害传 播蔓延途径, 提高花生长势, 增强抗病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9104963 A 2019.01.01 CN 109104963 A 1.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 其特征在于: 肥料品种要适宜; 喷洒浓度要适当: 根 外追肥要根据不同的肥料采用相应的浓度进行喷施, 不同肥料喷洒的浓度分别是: 尿素1%- 3%, 磷酸二氢钾0.3%-0.5%, 硼砂0.1%-0.。

3、2%, 硫酸锌0.2%-0.4%, 过磷酸钙浸出液2%-4%, 硫酸 铵0.2%-0.3%; 要有针对性地喷施: 根据作物和土壤缺肥情况,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 喷施; 要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期喷施: 不同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肥时期不同, 要灵活掌握, 如 水稻、 小麦应在齐穗后喷施, 大豆、 花生、 油菜应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别喷施, 玉米、 高粱应在 灌浆期喷施, 甘薯、 马铃薯应在果实膨大期喷; 喷施的部位要得当: 叶的吸收能力新叶强于 老叶, 单子叶作物, 如水稻、 小麦等, 叶面叶背气孔都差不多, 但叶面易于沾上肥液, 所以应 以喷叶的正面为主; 而双子叶植物, 如大豆、 棉花, 叶背的气。

4、孔多于叶面, 而且叶背的海绵组 织吸肥能力较强, 所以叶子的正反面都应喷到; 喷洒液量要充足: 具体用量要根据作物种 类、 生育时期来确定, 总的要求以肥液将要从叶面上流下但又未流下时为最好, 一般每亩用 肥液量50-70公斤, 同时在整个生育期以喷洒2-3次为宜, 相隔时间以7-10天为宜; 要选好喷 肥时间: 根外追肥以在比较潮湿的天气里进行最好, 晴天要在上午10点前及下午4点后喷, 在阴且无风的天气里, 可全天喷施; 一喷多效: 将2种或2种以上的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施, 可 提高工效, 且具有节肥省药的优点; 肥液喷洒要均匀周到: 一般肥料大多是以固体形态存 在, 使用时, 应充分搅拌,。

5、 让其完全溶解, 喷洒要均匀周到, 不要漏喷, 但也不能重复喷, 以免 造成肥害, 若叶片上出现黄斑和焦边, 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要添加活性剂: 肥料中加入少 量的活性剂 (如中性肥皂、 洗衣粉) , 可降低肥液的表面张力, 利于肥液的布展和深入, 可提 高喷施效果。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104963 A 2 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 具体的说是一种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农作物根外追肥具有肥效快、 利用率高、 节省肥料、 效果显著、 简便易行等优点。 但 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避免浪费和引起。

6、肥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施肥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农作物根外追肥的一种新技术, 其 特殊之处是包括以下过程: 1、 肥料品种要适宜: 肥料的种类很多, 但有的适于叶面喷施, 有的不适于叶面喷施。 如 尿素、 磷酸二氢钾、 过磷酸钙浸出液、 硫酸钾、 硼砂、 硫酸锌等均可叶面喷施, 而一些含氯离 子、 易挥发及难溶性肥料 (如氯化铵、 碳酸氢铵、 钙镁磷肥等) 就不可叶面喷施。 0005 2、 喷洒浓度要适当: 根外追肥要根据不同的肥料采用相应的浓度进行喷施。 不同 肥料喷洒的浓度分别是: 尿素1%-3%, 磷酸二氢钾0.3%-0.5%, 硼砂0.1%-0.2%, 硫酸锌0.。

7、2%- 0.4%, 过磷酸钙浸出液2%-4%, 硫酸铵0.2%-0.3%。 0006 3、 要有针对性地喷施: 根据作物和土壤缺肥情况,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喷 施。 如禾苗瘦弱发黄, 说明缺氮, 应以喷氮肥为主; 如禾苗长相一般, 应以喷施氮、 磷混合液 为主; 如禾苗长相嫩绿, 应以喷施磷、 钾混合液为主。 0007 4、 要在作物需肥的关键期喷施: 不同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肥时期不同, 要灵活掌 握, 如水稻、 小麦应在齐穗后喷施, 大豆、 花生、 油菜应在始花和盛花期分别喷施, 玉米、 高粱 应在灌浆期喷施, 甘薯、 马铃薯应在果实膨大期喷。 0008 5、 喷施的部位要得当: 叶的。

8、吸收能力新叶强于老叶, 单子叶作物, 如水稻、 小麦等, 叶面叶背气孔都差不多, 但叶面易于沾上肥液, 所以应以喷叶的正面为主; 而双子叶植物, 如大豆、 棉花, 叶背的气孔多于叶面, 而且叶背的海绵组织吸肥能力较强, 所以叶子的正反 面都应喷到。 0009 6、 喷洒液量要充足: 具体用量要根据作物种类、 生育时期来确定。 总的要求以肥液 将要从叶面上流下但又未流下时为最好, 一般每亩用肥液量50-70公斤。 同时在整个生育期 以喷洒2-3次为宜, 相隔时间以7-10天为宜。 0010 7、 要选好喷肥时间: 根外追肥以在比较潮湿的天气里进行最好。 晴天要在上午10 点前及下午4点后喷, 在。

9、阴且无风的天气里, 可全天喷施。 0011 8、 一喷多效: 将2种或2种以上的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施, 可提高工效, 且具有节肥省 药的优点。 但是在混合时应注意, 不能将酸性和碱性以及发生拮抗作用的肥料和农药混在 一起。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9104963 A 3 0012 9、 肥液喷洒要均匀周到: 一般肥料大多是以固体形态存在, 使用时, 应充分搅拌, 让其完全溶解, 喷洒要均匀周到, 不要漏喷, 但也不能重复喷, 以免造成肥害。 若叶片上出现 黄斑和焦边, 将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0013 10、 要添加活性剂: 肥料中加入少量的活性剂 (如中性肥皂、 洗衣粉) , 可降低肥液 的表面张力, 利于肥液的布展和深入, 可提高喷施效果。 0014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不仅方便、 实用, 而且可以达到科学施肥, 层 次分明, 节能减排,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对于后期大田管理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9104963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