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七氟菊酯与酰胺类的杀虫 组合物在作物害虫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七氟菊酯(Tefluthrin)化学名称:2,3,5,6-四氟-甲基苄基 (顺)-(1RS,RS)-3-(2-氯-2,3,3-三氟丙-1-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 酯,分子式:C17H14ClF7O2。七氟菊酯是作为第一个可用作土壤杀虫 剂的拟除虫菊酯,对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高效,可以颗粒剂、 土壤喷洒或种子处理的方式施用。它的挥发性好,可在气相中充分移 行以防治土壤害虫。在大田中半衰期约为一个月,因而它既能对害虫 保持较长残效,而不至于在土壤中造成长期残留。
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唑虫酰 胺均属酰胺类杀虫剂,酰胺类杀虫剂作用特点: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 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 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光谱 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 性的害虫的防治。
发明内容
七氟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 胺、唑虫酰胺单剂长期使用可能带来抗性发生、药效下降等问题,本 发明提出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以及适量的表 面活性剂和载体。
一种含七氟菊酯与酰胺类的杀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 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60~80∶1,所述的活 性成分A选自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选自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 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唑虫酰胺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 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40~60∶1;更优选为七氟菊酯与氯虫 苯甲酰胺的重量比为1∶10~30∶1;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的重量比 为1∶10~20∶1;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0~20∶1; 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10~20∶1;七氟菊酯与唑虫酰 胺的重量比为1∶20~2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 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 豆类植物、草坪上虫害的应用。
所述的害虫包括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 甜菜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 豆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 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 时也与目标害虫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 量的2%~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 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 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 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 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 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 冻剂等。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 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 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 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80%、活性成分B1%~60%、分散剂1%~12%、湿润剂1%~8%、 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80%、活性成分B1%~60%、分散剂1%~12%、湿润剂1%~8%、 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 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 溶剂0~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稳定 剂0~3%、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 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 稳定剂0~3%、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溶剂1%~20%、乳化剂1%~12%、 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 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 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 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 A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2%、分散剂 1%-12%、湿润剂1%-8%、溶剂1%~15%、乳化剂1%~8%、消泡剂 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 增效与持效作用,防效高于单剂;(2)农药用药量减少,降低农药在 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环境污染;(3)扩大了杀虫谱,对多种害虫如 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 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豆荚螟、蚜虫、蓟 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都有较高活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 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例1~15可湿性粉剂
将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 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 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例1~15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16~30水分散粒剂
将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崩解剂、 填料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 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 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例16~30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31~43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 均匀,加入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在球磨机 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 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例31~43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44~56悬乳剂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稳定剂、溶 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 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B悬浮剂,然后将 七氟菊酯、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 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与表5
表4实例44~49各组分及含量
表5实例50~56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57~61微乳剂
将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溶解在装有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 剂、抗冻剂、消泡剂、稳定剂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余量 用去离子水补足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 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例57~61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62~66水乳剂
将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 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 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 品。具体见表7
表7实例62~66各组分及含量
将表1-表7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 酰胺、唑虫酰胺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例67、68微囊悬浮剂
将七氟菊酯、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 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 分散剂、消泡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 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 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8
表8实例67、68各组分及含量
实例69、70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七氟菊酯、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 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 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经 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 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 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 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9。
表9实例69、70各组分及含量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 (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 >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时分别将各混配剂的母液稀释成五个系列浓度, 分别置于烧杯中备用。采用先浸叶后接虫的方法,将未接触任何药剂 的大小一致的叶片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泡5s后取出、自然晾干,放 入养虫盒中,然后接上供试幼虫,在25℃条件下饲养,每处理3次 重复,每重复所用试虫数为50头,同时设空白对照,于72h检查死 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值。 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计算公式如下: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 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 剂的值。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 七氟菊酯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七氟菊酯的TI×P七氟菊酯+有效活性成 分B的TI×P有效活性成分B
式中:M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有效活性成分B为有效活性成分B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P七氟菊酯为七氟菊酯在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
B选自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 唑虫酰胺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害虫:十字花科蔬菜跳甲。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及二 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0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对十字花科蔬菜跳甲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胺对十字花科蔬菜跳甲配 比在1∶60~8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0~80 ∶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 胺的配比在1∶10~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 220。当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胺重量比为3∶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 效作用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胺的配比 为30∶1、25∶1、20∶1、15∶1、10∶1、9∶1、8∶1、7∶1、6∶1、 5∶1、4∶1、3∶1、2∶1、1∶1、1∶2、1∶3、1∶4、1∶5、1∶10 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 甜菜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 豆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的防 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害虫:水稻二化螟。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原药及二者 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1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复配对水稻二化螟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对水稻二化螟配比在1∶ 60~8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 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的配比在1 ∶1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0。其中当七 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重量比为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 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七氟菊酯与氟虫双酰胺的配比为20∶1、15∶ 1、10∶1、9∶1、8∶1、7∶1、6∶1、5∶1、4∶1、3∶1、2∶1、1∶ 1、1∶2、1∶3、1∶4、1∶5、1∶6、1∶7、1∶8、1∶9、1∶10时, 对多种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甜菜 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豆 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的防治 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害虫:苹果桃小食心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原药及二者 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2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复配对苹果桃小食心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2可知,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对苹果桃小食心虫配比在 1∶60~8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0~80∶1范 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的配比 在1∶1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5。其中 当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重量比为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 最为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七氟菊酯与氟啶虫酰胺的配比为20∶ 1、15∶1、10∶1、9∶1、8∶1、7∶1、6∶1、5∶1、4∶1、3∶1、2∶ 1、1∶1、1∶2、1∶3、1∶4、1∶5、1∶6、1∶7、1∶8、1∶9、1∶ 10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 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 叶蛾、豆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 螟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害虫:柑橘潜叶蛾。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原药及二者 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3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复配对柑橘潜叶蛾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3可知,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对柑橘潜叶蛾配比在1∶ 60~80∶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 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的配比在1 ∶1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0。其中当七 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重量比为2∶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 明显。经申请人试验发现七氟菊酯与溴氰虫酰胺的配比为20∶1、15∶ 1、10∶1、9∶1、8∶1、7∶1、6∶1、5∶1、4∶1、3∶1、2∶1、1∶ 1、1∶2、1∶3、1∶4、1∶5、1∶6、1∶7、1∶8、1∶9、1∶10时, 对多种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甜菜 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豆 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的防治 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害虫:黄瓜蚜虫。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七氟菊酯与唑虫酰胺原药及二者不 同配比混剂的有效致死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4七氟菊酯与唑虫酰胺复配对黄瓜蚜虫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4可知,七氟菊酯与唑虫酰胺对黄瓜蚜虫配比在1∶60~80 ∶1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1∶60~80∶1范围内混配 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七氟菊酯与唑虫酰胺的配比在1∶ 20~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共毒系数均大于220。其中当七氟 菊酯与唑虫酰胺重量比为1∶1时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经申请人试验,发现七氟菊酯与唑虫酰胺的配比为20∶1、15∶1、 10∶1、9∶1、8∶1、7∶1、6∶1、5∶1、4∶1、3∶1、2∶1、1∶1、 1∶2、1∶3、1∶4、1∶5、1∶6、1∶7、1∶8、1∶9、1∶10、1∶15、 1∶20时,对多种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 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 潜叶蛾、豆荚螟、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 米螟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大于120。
应用实施例七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 跳甲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 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 15%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十字花科蔬菜跳甲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 药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跳甲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十 字花科蔬菜跳甲,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 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纵卷叶 螟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氯 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氟 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5% 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水稻稻纵卷叶螟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 后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6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由表16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 稻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 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金纹细蛾 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氯 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氟 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5% 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苹果金纹细蛾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 1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7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金纹细蛾药效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 果金纹细蛾,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 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蚜虫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氯 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氟 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5% 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黄瓜蚜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 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 瓜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 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玉米螟药效 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洛川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 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氯 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氟 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5% 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玉米螟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 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玉米螟药效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玉 米螟,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 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 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花卉蚜虫药 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 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 15%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花卉蚜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天、 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0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花卉蚜虫药效试验
由表20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花 卉蚜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 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 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 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10%七氟菊酯乳油(自配)、200g/L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市购)、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10% 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35%溴氰虫酰胺水分散粒剂(自配)、 15%唑虫酰胺乳油(自配)。
药前调查棉花棉铃虫虫害指数,在虫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 天、3天、7天调查虫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21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棉花棉铃虫药效试验
由表21可以看出,七氟菊酯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棉 花棉铃虫,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 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七氟菊酯与氯虫苯甲酰 胺、氟虫双酰胺、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唑虫酰胺复配后对多种 作物上的跳甲、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小菜蛾、甜菜夜蛾、 菜青虫、棉铃虫、食心虫、金纹细蛾、斜纹夜蛾、潜叶蛾、豆荚螟、 蚜虫、蓟马、茶小绿叶蝉、烟粉虱、小卷叶蛾、玉米螟等常见害虫的 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