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37443.X (22)申请日 2018.06.20 (71)申请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地址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胜利东路1966 号 (72)发明人 宋凯 王玉波 李和平 李积铭 方美娟 何晓庆 刘冬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代理人 赵俊娇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
2、棉铃虫的 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 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包括: 制作混合长效蜂 卡阶段: 制作保护性蜂卡, 保护性蜂卡用一面 毛面一面光面的牛皮纸制作, 每张保护性蜂卡包 含10100个单蜂卡。 以麦蛾卵为寄主分别繁 殖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 制备蜂卡, 分 两批制备蜂卡; 制备蜂卡时将混合均匀的寄生蜂 均匀撒在卡上。 放蜂阶段: 放蜂时间, 第一批 在夏玉米穗期为: 夏玉米穗期, 玉米螟羽化开始 盛兴时; 第二批与第一批蜂卡间隔5天释放。 放 蜂方法, 每公顷夏玉米田挂150个单蜂卡, 放蜂点 距离地头45m, 放蜂点之间距离79m米。 本发 明能减少放。
3、蜂次数, 有效提高了赤眼蜂在田间的 存活时间和防治玉米螟与棉铃虫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8935333 A 2018.12.07 CN 108935333 A 1.一种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方法包括制备 混合长效蜂卡和放蜂两个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 制备混合长效蜂卡 (1)制作保护性蜂卡, 所述保护性蜂卡用一面毛面, 另一面光面的牛皮纸制作, 每张保 护性蜂卡包含10100个单蜂卡(3); 所述牛皮纸的光面印制模板和切卡, 所述模板包括涂 胶位(1)、 折叠线(4)、 切口(2)、 梯形开口(6)和齿孔线(5), 所述保护。
4、性蜂卡的中部模切压出 宽23mm折叠线(4), 单蜂卡(3)之间模切出齿孔线(5), 单蜂卡靠近顶部一端切出距离两边 各0.51.0cm的切口(2), 单蜂卡底部两角各有一个梯形开口(6); 在单蜂卡折叠线下的毛 面上涂胶, 涂胶位置居中, 每卡涂胶50.5cm2, 涂胶面用离型纸覆盖; (2)用散卵繁蜂法以麦蛾卵为寄主分别繁殖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 (3)制备蜂卡, 分两批制备蜂卡, 第一批蜂卡(3)每个单蜂卡含玉米螟赤眼蜂1000200 头, 螟黄赤眼蜂500100头, 第二批蜂卡每个卡含玉米螟赤眼蜂500100头, 螟黄赤眼蜂 1000200头; 每批使用的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包。
5、括寄生后在2528下发育2 3天, 34天, 45天和56天的寄生蜂分别占30, 20, 20和30; 制备蜂卡时取下蜂 卡纸上的离型纸, 将混合均匀的寄生蜂均匀撒在卡纸上, 用软毛刷扫去未粘在胶面上的寄 生蜂; 放蜂 (1)放蜂时间, 第一批蜂在夏玉米穗期为: 夏玉米穗期, 玉米螟羽化开始盛兴时; 第二批 蜂卡的释放时间与第一批单蜂卡间隔5天。 (2)放蜂地点和数量, 按每公顷夏玉米田挂150个单蜂卡的量放蜂, 放蜂点距离地头4 5m, 放蜂点之间距离为79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 述长效性保护性蜂所用牛皮纸的规格为35cm14。
6、cm, 每个保护性蜂卡包含20个单蜂卡(3), 所述单蜂卡尺寸为3.5cm7cm; 所述切口(2)靠近顶部一端0.6cm, 切口距离两边各0.7cm, 梯形开口(6)的上底边长0.6cm, 下底边长0.8cm, 高0.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 述涂胶的胶水为油性丙烯酸酯胶为主要成份的油性不干胶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其特征是: 所 述保护性蜂卡的使用方法为: 放蜂时将单蜂卡(3)撕下来, 单蜂卡从折叠线位置折叠, 将蜂 卡底部的梯形突起(7)部分插入顶部切口(2), 使寄生蜂置。
7、于两层卡纸之间, 将蜂卡挂在靠 近玉米穗轴位置的叶片下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5333 A 2 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 和棉铃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玉米螟和棉铃虫是我国重要粮棉害虫, 在我国黄淮海区域常年在玉米、 棉花上造 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 随着我国棉花主产区转移, 棉铃虫在玉米田危害日趋严重, 在黄淮海 夏玉米种植区, 玉米螟和棉铃虫已成为夏玉米穗期最重要的害虫。 在多年的害虫防治过程 中, 我国研发了多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技术方法。
8、, 其中在害虫产卵期释放其寄生性天 敌赤眼蜂是诸多方法中较为有效且最为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法。 我国黄淮海区域重要粮食作 物夏玉米上主要害虫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0003 目前, 我国已成功实现了用中间寄主规模化饲养多种赤眼蜂, 其中, 玉米螟赤眼蜂 和螟黄赤眼蜂分别是黄淮海区玉米螟和棉铃虫的优势种寄生蜂。 由于赤眼蜂对目标害虫卵 的寄生具有一定专性, 释放单一蜂种对另一非靶标害虫的控制效果有限, 加上黄淮海区域 棉铃虫常年较玉米螟高峰期滞后, 因此常规方法防治两种害虫需要分别释放两种赤眼蜂, 造成田间释放次数、 放蜂用工量增加, 增加了害虫防治成本。 蜂卡上未羽化蜂容易被瓢虫、 草蛉等。
9、捕食性天敌取食, 减少蜂的数量, 影响了防止害虫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解决黄 淮海区域夏玉米穗期玉米螟和棉铃虫的虫害难题, 以减少放蜂次数, 保护蜂卡上的蜂不被 天敌捕食, 提高混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效果。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包括制备 混合长效蜂卡和放蜂两个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 0006 制作混合长效蜂卡 0007 (1)制作保护性蜂卡, 保护性蜂卡用一面毛面, 另一面光面的牛皮纸制作, 每张保 护性蜂卡包含10100个单蜂卡, 纸张质量为150200g。
10、/m2。 牛皮纸的光面进行印制模板和 切卡, 模板包括涂胶位、 折叠线、 切口、 梯形开口和齿孔线。 保护性蜂卡的中部模切压出宽2 3mm折叠线, 方便折叠。 单蜂卡之间模切出齿孔线, 以方便撕开。 单蜂卡靠近顶部一端切出 距离两边各0.51.0cm的切口, 单蜂卡底部两角各有一个梯形开口, 形成的梯形凸起用于 插入切口。 在蜂卡折叠线下的毛面上涂胶, 涂胶位置居中, 每卡涂胶50.5cm2, 涂胶面用离 型纸覆盖; 0008 (2)用散卵繁蜂法以麦蛾卵为寄主分别繁殖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 0009 (3)制备蜂卡, 分两批制备蜂卡, 第一批蜂卡每个单蜂卡含玉米螟赤眼蜂1000 200头,。
11、 螟黄赤眼蜂500100头, 第二批蜂卡每卡含玉米螟赤眼蜂500100头, 螟黄赤眼蜂 1000200头。 每批使用的玉米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包括寄生后在2528下发育2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935333 A 3 3天, 34天, 45天和56天的寄生蜂分别占30, 20, 20和30; 制备蜂卡时取下蜂 卡上的离型纸, 将混合均匀的寄生蜂均匀撒在卡上, 用软毛刷扫去未粘在胶面上的寄生蜂。 0010 放蜂 0011 (1)放蜂时间, 第一批蜂卡的田间释放时间为: 夏玉米穗期, 玉米螟羽化开始盛兴 时; 第二批蜂卡的释放时间与第一批蜂卡间隔5天, 即在第一批蜂卡释放后第6天释。
12、放; 0012 (2)放蜂地点和数量, 按每公顷夏玉米田挂150个蜂卡的量放蜂, 放蜂点距离地头4 5m, 放蜂点之间距离为79m。 0013 作为选择, 长效性保护性蜂所用牛皮纸的规格为35cm14cm, 每个保护性蜂卡包 含20个蜂卡, 单蜂卡尺寸为3.5cm7cm。 切口靠近顶部一端0.6cm, 切口距离两边各0.7cm, 梯形开口的上底边长0.6cm, 下底边长0.8cm, 高0.6cm。 涂胶的胶水为油性丙烯酸酯胶为主 要成份的油性不干胶水。 保护性蜂卡的使用方法为: 放蜂时将单个蜂卡撕下来, 蜂卡从折叠 线位置折叠, 将蜂卡底部的梯形突起部分插入顶部切口, 使寄生蜂置于两层卡纸之间。
13、, 将蜂 卡挂(插)在靠近玉米穗轴位置的叶片下部。 0014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两种对目标害虫效能不同的蜂种加以释放, 同时防治夏玉米穗 期玉米螟和棉铃虫。 在应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田玉米螟、 应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棉铃虫 的基础上, 结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穗期玉米螟与棉铃虫的卵发生期临近, 而高峰期有所区 别的实际情况, 通过混合蜂种同时释放以减少田间放蜂次数, 通过明确每次放蜂时不同蜂 种的释放量满足田间不同目标害虫防治的需求。 本发明使用的赤眼蜂包括用麦蛾卵繁殖的 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
14、lonis Ishii, 可用于黄淮海区域玉米螟、 棉铃虫混合发生的夏玉米田。 0015 本发明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根据黄淮海区夏玉米穗期 玉米螟和棉铃虫发生时间特点和赤眼蜂发育规律, 对赤眼蜂的蜂卡和释放方法进行了改 进, 能减少放蜂次数, 同时保护蜂卡上的蜂不被天敌捕食, 提高了混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 棉铃虫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保护性蜂卡的展开示意图; 0017 图2为赤眼蜂对玉米螟危害的抑制作用效果图; 0018 图3为赤眼蜂对棉铃虫危害的抑制作用效果图; 0019 其中: 1涂胶位、 2切口、 3单蜂卡、 4折叠线、 5齿孔线、 6梯形开口、 7 梯。
15、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本发明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 包括制备混合长效蜂卡和 放蜂两个阶段, 具体步骤如下: 0022 制备混合长效蜂卡 0023 (1)制作保护性蜂卡, 保护性蜂卡用一面毛面, 另一面光面的牛皮纸制作, 每个保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935333 A 4 护性蜂卡包含10个单蜂卡3, 所用纸张的质量规格为150g/m2, 牛皮纸的光面进行印制模板 和切卡, 模板包括涂胶位1。
16、、 折叠线4、 切口2、 梯形开口6和齿孔线5。 保护性蜂卡所用牛皮纸 的规格为35cm14cm(含20个单卡), 每个保护性蜂卡包含20个单蜂卡, 单蜂卡尺寸为3.5cm 7cm。 保护性蜂卡的中部模切压出宽23mm折叠线4, 方便折叠, 单蜂卡3之间模切出齿孔 线5以方便撕开。 单蜂卡靠近顶部一端切出距离两边各0.7cm的切口2, 切口2靠近顶部一端 0.6cm。 单蜂卡底部两角各有一个梯形开口, 梯形开口6的上底边长0.6cm, 下底边长0.8cm, 高0.6cm, 形成的梯形凸起用于插入切口。 在单蜂卡折叠线下的毛面上涂胶, 涂胶位置居中, 每卡涂胶51cm2, 涂胶面用离型纸覆盖。 。
17、涂胶的胶水为油性丙烯酸酯胶为主要成份的油性 不干胶水; 0024 (2)用散卵繁蜂法以麦蛾卵为寄主分别繁殖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 0025 (3)制备蜂卡, 分两批制备蜂卡。 制作第一批释放的蜂卡, 制卡时取发育23d, 3 4d, 45d和56d的玉米螟赤眼蜂各450万, 300万, 300万和450万, 螟黄赤眼蜂各225万, 150万, 150万和225万。 将两种蜂混合均匀后制作到保护性蜂卡上, 每个单蜂卡3含1500蜂。 制作好的蜂卡在温度2025, 相对湿度7585的条件下存放或分发。 第二批释 放的蜂卡, 制卡时取发育23d, 34d, 45d和56d的玉米螟赤眼蜂各225万。
18、, 150万, 150 万和225万, 螟黄赤眼蜂各450万, 300万, 300万和450万。 将两种蜂混合均匀后制作到保护性 蜂卡上, 每单蜂卡含1500蜂。 制作好的蜂卡在温度2025, 相对湿度7585条件下 存放或分发。 制备单蜂卡时取下单蜂卡上的离型纸, 将混合均匀的寄生蜂均匀撒在卡上, 用 软毛刷扫去未粘在胶面上的多余寄生蜂。 0026 放蜂 0027 (1)放蜂时将单蜂卡3撕下来, 单蜂卡从折叠线位置折叠, 将蜂卡底部的梯形突起7 部分插入顶部切口2, 使寄生蜂置于两层卡纸之间, 放蜂当日的傍晚前, 将蜂卡挂(插)在靠 近玉米穗轴位置的叶片下部。 0028 (2)放蜂时间, 第。
19、一批单蜂卡的田间释放时间为: 夏玉米穗期, 玉米螟羽化开始盛 兴时; 第二批单蜂卡的释放时间与第一批单蜂卡间隔5天, 即在第一批单蜂卡释放后第6天 释放; 0029 (3)放蜂数量及地点, 按每公顷夏玉米田挂150个单蜂卡的量放蜂, 放蜂点距离地 头45m, 放蜂点之间距离为8.2m。 0030 实施效果: 0031 2017年在故城县堤口村、 景县津龙现代农业园区和景县志清农业合作社, 采用本 发明释放混合赤眼蜂种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方法防治玉米螟和棉铃虫。 表1结果表明, 通 过释放赤眼蜂, 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寄生率达到90以上, 显著高于现有技术(对照CK)的 55, 卵粒寄生率均达到8。
20、0以上, 害虫减退率达到70以上。 对田间玉米螟危害的调查结 果如图2所示, 表明释放赤眼蜂对玉米螟抑制作用显著,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被害比(对 照CK)降低70以上。 0032 表1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寄生率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935333 A 5 0033 0034 表2结果表明, 在棉田释放赤眼蜂后, 放蜂区赤眼蜂对棉铃虫卵寄生率达到80以 上, 显著高于(对照CK)的34.78,防效达到75以上。 对田间棉铃虫危害的调查结果如图3 所示, 表明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抑制作用明显, 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田间被害比(对照CK)降 低65以上。 0035 表2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寄生。
21、率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935333 A 6 0036 0037 与常规方法相比, 本发明减少防治棉铃虫放蜂2次, 赤眼蜂总用量减少1万头/亩, 降低了防止虫害及农业生产成本。 0038 本发明使用的胶水为油性丙烯酸酯胶, 对麦蛾卵有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 固卵效 果好, 且无毒、 无味, 不存在淀粉材料吸水失水快, 影响卵内蜂的问题。 蜂卡在使用前可以提 前大量制作备用, 能避免赤眼蜂生产期间集中大量人工制卡带来的场地和用工问题。 保护 性蜂卡在田间释放过程中完成最后一步折叠插卡工作, 无需额外增加胶粘工艺。 赤眼蜂在 两层卡纸之间, 由于模切时已在卡上压出折痕位, 折叠后的两层卡之间存在预留缝隙, 能阻 挡瓢虫、 草蛉等捕食性昆虫进入取食赤眼蜂, 又足够赤眼蜂成虫出入, 无需在蜂卡上打孔。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935333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108935333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108935333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