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6873031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17595.3

申请日:

20180615

公开号:

CN108934314A

公开日:

2018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7/02,A01C5/02

主分类号:

A01C7/02,A01C5/02

申请人:

安永强

发明人:

安永强

地址:

037000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郊城141号

优先权:

CN201810617595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包括手持壳体、插坑装置、播种装置;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填种子;步骤2,选定位置;步骤3,播种;步骤4,微抬装置;还包括步骤5,复位。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使用者手握所述手持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动到需要播种的位置,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以播种的种坑。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手持筒杆,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包括手持壳体(1)、插坑装置(2)、播种装置(3);所述手持壳体(11)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所述手持壳体(1)包括:上置隔板(11),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上半部分,所述上置隔板(11)中部设有隔板中孔(11a);种子上腔(12),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上方的部分,所述种子上腔(12)上端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动作下腔(13),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下方的部分,所述动作下腔(13)下端设有下腔底孔(13a),所述动作下腔(13)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13b),所述动作下腔(13)内壁位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13c);第一侧腔(14),设在所述动作下腔(13)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13)连通设置,所述第一侧腔(14)内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14a);第二侧腔(15),设在所述第一侧腔(14)上方,所述第二侧腔(15)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右转轴(15a);手持筒杆(16),设在所述第二侧腔(15)上端面右侧,呈空心圆柱杆状;撑地挡板(17),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地挡板(17)上端通过撑地连杆(17a)固定在手持外壳(1)下端面左侧;所述插坑装置(2)包括:中置插管(21),设在所述上置隔板(11)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11a)对应,所述中置插管(21)下端左侧设有限位凸块(21a);外螺纹管(2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21)上,所述外螺纹管(22)内壁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21a)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22a);内螺纹管(23),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22)上,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环(23a),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位于弹簧挡块(13c)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23b);主动齿轮(24),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14a)上,所述主动齿轮(24)与所述从动齿轮(23b)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4)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15)内的主动圆柱(24a),所述主动圆柱(24a)上端成型有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24b);横轴齿轮(25),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15a)上,所述横轴齿轮(25)左侧设有与所述纵轴锥齿轮(24b)啮合的横轴锥齿轮(25a);纵向齿条(26),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16)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15)设置,所述纵向齿条(26)与所述横轴齿轮(25)啮合;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升降装置(31),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外壁上的升降圆环(31a),所述升降圆环(31a)内壁设有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31b),所述限位内杆(31b)挡止在螺管下环(23a)上方,所述升降圆环(31a)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31c),所述连接凸块(31c)右侧下方设有驱动齿条(31d);复位压簧(32),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所述复位压簧(32)下端与限位内杆(31b)抵接,所述复位压簧(32)上端与弹簧挡块(13c)抵接;传动装置(33),所述传动装置(33)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1)右下方的前后转轴(33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前半部分并与驱动齿条(31d)啮合的小径齿轮(33b)、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33c);从动装置(34),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34a)、设在所述下置纵杆(34a)下端右侧的第一滑杆(34b)、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34b)上并与所述大径齿轮(33c)传动连接的从动齿条(34c)、设在所述从动齿条(34c)前端面的驱动套环(34d);开闭装置(35),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22)右端面下方的第二滑杆(35a)、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35a)上的从动滑套(35b)、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上方并插设在所述驱动套环(34d)内的从动插杆(35c)、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外螺纹管(22)下端的开闭挡板(35d);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填种子:将种子上腔(12)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12)内放置种子,然后将塞子复位;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11a)、中置插管(21)落入外螺纹管(22)内,并被开闭挡板(35d)挡止;步骤2,选定位置: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将所述撑地挡板(17)抵接在土地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步骤3,播种:步骤3.1,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26),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横轴锥齿轮(25a)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主动圆柱(24a)、主动齿轮(24)转动,所述主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内螺纹管(23)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步骤3.2,插入土壤: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螺管下环(23a),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所述内螺纹管(23)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下移动;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下插入土壤内;步骤3.3,播撒种子:所述外螺纹管(22)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22a)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21a)卡止,所述外螺纹管(22)停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23)克服复位压簧(32)作用力上行;所述螺管下环(23a)带动所述限位内杆(31b)、升降圆环(31a)、连接凸块(31c)、驱动齿条(31d)上行;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大径齿轮(33c)转动;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驱动套环(34d)向右移动;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从动滑套(35b)、开闭挡板(35d)向右移动;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打开;步骤4,微抬装置: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m-10mm;所述外螺纹管(22)上升,种子从外螺纹管(22)下端进入土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复位:步骤5.1,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26),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横轴锥齿轮(25a)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主动圆柱(24a)、主动齿轮(24)转动,所述主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内螺纹管(23)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步骤5.2,结束撒种:所述内螺纹管(23)旋转下行,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圆环(31a)、连接凸块(31c)、驱动齿条(31d)下行;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大径齿轮(33c)转动;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驱动套环(34d)向左移动;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从动滑套(35b)、开闭挡板(35d)向左移动;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封闭,结束撒种;步骤5.3,拔出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上移动,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上拔出至土壤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筒杆(16)高度为1000mm-150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园林内进行播种。现有技术还不具备针对园林软质土壤进行少量播种的专门设备,大多是用铲子挖坑然后撒种,最后翻土埋上。操作者需要弯腰躬身操作,对腰椎劳损极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直立状态下即可轻松撒种的装置,轻松实现播种,增加劳动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使用者手握所述手持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动到需要播种的位置,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以播种的种坑。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手持筒杆,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包括手持壳体、插坑装置、播种装置;

所述手持壳体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手持壳体包括:

上置隔板,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上半部分,所述上置隔板中部设有隔板中孔;

种子上腔,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位于上置隔板上方的部分,所述种子上腔上端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

动作下腔,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位于上置隔板下方的部分,所述动作下腔下端设有下腔底孔,所述动作下腔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所述动作下腔内壁位于对应的下腔侧孔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

第一侧腔,设在所述动作下腔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侧腔内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

第二侧腔,设在所述第一侧腔上方,所述第二侧腔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右转轴;

手持筒杆,设在所述第二侧腔上端面右侧,呈空心圆柱杆状;

撑地挡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地挡板上端通过撑地连杆固定在手持外壳下端面左侧;

所述插坑装置包括:

中置插管,设在所述上置隔板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对应,所述中置插管下端左侧设有限位凸块;

外螺纹管,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上,所述外螺纹管内壁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

内螺纹管,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上,所述内螺纹管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环,所述内螺纹管外壁位于弹簧挡块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内的主动圆柱,所述主动圆柱上端成型有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

横轴齿轮,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上,所述横轴齿轮左侧设有与所述纵轴锥齿轮啮合的横轴锥齿轮;

纵向齿条,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设置,所述纵向齿条与所述横轴齿轮啮合;

所述播种装置包括:

升降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外壁上的升降圆环,所述升降圆环内壁设有与对应的下腔侧孔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所述限位内杆挡止在螺管下环上方,所述升降圆环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右侧下方设有驱动齿条;

复位压簧,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外壁,所述复位压簧下端与限位内杆抵接,所述复位压簧上端与弹簧挡块抵接;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右下方的前后转轴、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前半部分并与驱动齿条啮合的小径齿轮、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

从动装置,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设在所述下置纵杆下端右侧的第一滑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上并与所述大径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齿条、设在所述从动齿条前端面的驱动套环;

开闭装置,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右端面下方的第二滑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上的从动滑套、设在所述从动滑套上方并插设在所述驱动套环内的从动插杆、设在所述从动滑套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外螺纹管下端的开闭挡板。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填种子:

将种子上腔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内放置种子,然后将塞子复位;

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中置插管落入外螺纹管内,并被开闭挡板挡止;

步骤2,选定位置:

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将所述撑地挡板抵接在土地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

步骤3,播种:

步骤3.1,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上行:

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进而带动横轴齿轮、横轴锥齿轮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带动纵轴锥齿轮、主动圆柱、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内螺纹管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由于所述限位滑槽与限位凸块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上行;

步骤3.2,插入土壤:

所述复位压簧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螺管下环,使得所述内螺纹管抵靠在手持壳体内腔下端,所述内螺纹管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向下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带动开闭装置向下插入土壤内;

步骤3.3,播撒种子:

所述外螺纹管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卡止,所述外螺纹管停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克服复位压簧作用力上行;

所述螺管下环带动所述限位内杆、升降圆环、连接凸块、驱动齿条上行;

所述驱动齿条带动小径齿轮、大径齿轮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带动从动齿条、驱动套环向右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拉动所述从动插杆、从动滑套、开闭挡板向右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打开;

步骤4,微抬装置:

手持所述手持筒杆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m-10mm;

所述外螺纹管上升,种子从外螺纹管下端进入土壤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复位:

步骤5.1,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下行:

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进而带动横轴齿轮、横轴锥齿轮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带动纵轴锥齿轮、主动圆柱、主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内螺纹管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由于所述限位滑槽与限位凸块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下行;

步骤5.2,结束撒种:

所述内螺纹管旋转下行,所述复位压簧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圆环、连接凸块、驱动齿条下行;

所述驱动齿条带动小径齿轮、大径齿轮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带动从动齿条、驱动套环向左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拉动所述从动插杆、从动滑套、开闭挡板向左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封闭,结束撒种;

步骤5.3,拔出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抵靠在手持壳体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

所述外螺纹管向上移动,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带动开闭装置向上拔出至土壤上方。

再进一步的,所述手持筒杆高度为1000mm-15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使用者手握所述手持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动到需要播种的位置,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以播种的种坑;进一步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播种装置使得开闭挡板向右行进,种子从外螺纹管内下落在种坑内。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手持筒杆,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所述撒种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

首先,由于手持筒杆的高度优势,允许使用者直立身体对手持筒杆和纵向齿条进行操作,实现插坑和撒种操作,避免现有技术蹲下来用小铲子挖坑或者弯腰用铁锨挖坑的姿态,极大的降低了操作难度。

其次,由于整个播种装置水平方向占用空间少而且操作时保持直立,因此可以适应水平方向空间狭小的工况环境,例如在周围有树木或者围栏遮挡导致不方便蹲下或者弯腰操作的情况下,本发明所述的插坑播种装置尤其适用。

再次,由于所述种子上腔可以存放相当数量的种子,使用者可以手持本发明所述的插坑播种装置连续的进行插坑播种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挖一个坑撒几粒种子,然后再挖一个坑就需要另外抓取种子的操作来讲节省了时间。

最后,本发明所述的插坑播种装置尤其适用于软质土壤环境,所述开闭装置可以克服较小的阻力即可顺利完成开闭动作。所述第二滑杆、从动滑套、从动滑杆在前后方向上可以设计呈扁平样式,所述开闭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设计为扁平样式,减少在土壤中移动时的阻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再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中:

1.手持壳体,11.上置隔板,11a.隔板中孔,12.种子上腔,13.动作下腔,13a.下腔底孔,13b.下腔侧孔,13c.弹簧挡块,14.第一侧腔,14a.上下转轴,15.第二侧腔,15a.左右转轴,16.手持筒杆,17.撑地挡板;

2.插坑装置,21.中置插管,21a.限位凸块,22.外螺纹管,22a.限位滑槽,23.内螺纹管,23a.螺管下环,23b.从动齿轮,24.主动齿轮,24a.主动圆柱,24b.纵轴锥齿轮,25.横轴齿轮,25a.横轴锥齿轮,26.纵向齿条;

3.播种装置,31.升降装置,31a.升降圆环,31b.限位内杆,31c.连接凸块,31d.驱动齿条,32.复位压簧,33.传动装置,33a.前后转轴,33b.小径齿轮,33c.大径齿轮,34.从动装置,34a.下置纵杆,34b.第一滑杆,34c.从动齿条,34d.驱动套环,35.开闭装置,35a.第二滑杆,35b.从动滑套,35c.从动滑杆,35d.开闭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包括手持壳体1、插坑装置2、播种装置3;

所述手持壳体1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手持壳体1包括:

上置隔板11,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上半部分,所述上置隔板11中部设有隔板中孔11a;

种子上腔12,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上方的部分,所述种子上腔12上端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

动作下腔13,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下方的部分,所述动作下腔13下端设有下腔底孔13a,所述动作下腔13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13b,所述动作下腔13内壁位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13c;

第一侧腔14,设在所述动作下腔13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13连通设置,所述第一侧腔14内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14a;

第二侧腔15,设在所述第一侧腔14上方,所述第二侧腔15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右转轴15a;

手持筒杆16,设在所述第二侧腔15上端面右侧,呈空心圆柱杆状;

撑地挡板17,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地挡板17上端通过撑地连杆17a固定在手持外壳1下端面左侧;

所述插坑装置2包括:

中置插管21,设在所述上置隔板11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11a对应,所述中置插管21下端左侧设有限位凸块21a;

外螺纹管2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21上,所述外螺纹管22内壁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21a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22a;

内螺纹管23,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22上,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环23a,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位于弹簧挡块13c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23b;

主动齿轮24,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14a上,所述主动齿轮24与所述从动齿轮23b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4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15内的主动圆柱24a,所述主动圆柱24a上端成型有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24b;

横轴齿轮25,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15a上,所述横轴齿轮25左侧设有与所述纵轴锥齿轮24b啮合的横轴锥齿轮25a;

纵向齿条26,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16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15设置,所述纵向齿条26与所述横轴齿轮25啮合;

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

升降装置31,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外壁上的升降圆环31a,所述升降圆环31a内壁设有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31b,所述限位内杆31b挡止在螺管下环23a上方,所述升降圆环31a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31c,所述连接凸块31c右侧下方设有驱动齿条31d;

复位压簧32,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所述复位压簧32下端与限位内杆31b抵接,所述复位压簧32上端与弹簧挡块13c抵接;

传动装置33,所述传动装置33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1右下方的前后转轴33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前半部分并与驱动齿条31d啮合的小径齿轮33b、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33c;

从动装置34,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34a、设在所述下置纵杆34a下端右侧的第一滑杆34b、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34b上并与所述大径齿轮33c传动连接的从动齿条34c、设在所述从动齿条34c前端面的驱动套环34d;

开闭装置35,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22右端面下方的第二滑杆35a、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35a上的从动滑套35b、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上方并插设在所述驱动套环34d内的从动插杆35c、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外螺纹管22下端的开闭挡板35d;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填种子:

将种子上腔12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12内放置种子,然后将塞子复位;

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11a、中置插管21落入外螺纹管22内,并被开闭挡板35d挡止;

步骤2,选定位置:

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将所述撑地挡板17抵接在土地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

步骤3,播种:

步骤3.1,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

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26,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横轴锥齿轮25a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主动圆柱24a、主动齿轮24转动,所述主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内螺纹管23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

步骤3.2,插入土壤:

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螺管下环23a,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所述内螺纹管23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下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下插入土壤内;

步骤3.3,播撒种子:

所述外螺纹管22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22a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21a卡止,所述外螺纹管22停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23克服复位压簧32作用力上行;

所述螺管下环23a带动所述限位内杆31b、升降圆环31a、连接凸块31c、驱动齿条31d上行;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大径齿轮33c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驱动套环34d向右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从动滑套35b、开闭挡板35d向右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打开;

步骤4,微抬装置:

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m-10mm;

所述外螺纹管22上升,种子从外螺纹管22下端进入土壤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复位:

步骤5.1,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26,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横轴锥齿轮25a转动,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主动圆柱24a、主动齿轮24转动,所述主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内螺纹管23转动,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步骤5.2,结束撒种:

所述内螺纹管23旋转下行,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进而带动所述升降圆环31a、连接凸块31c、驱动齿条31d下行;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大径齿轮33c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驱动套环34d向左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从动滑套35b、开闭挡板35d向左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封闭,结束撒种;

步骤5.3,拔出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

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上移动,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上拔出至土壤上方。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17595.3 (22)申请日 2018.06.15 (71)申请人 安永强 地址 037000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 郊城141号 (72)发明人 安永强 (51)Int.Cl. A01C 7/02(2006.01) A01C 5/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 插坑播种方法, 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 面插坑播种装置, 包括手持壳体、 插坑装置、 播种。

2、 装置;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预填种子; 步骤2, 选定位置; 步骤3, 播种; 步骤4, 微抬装置; 还包括步骤5, 复位。 本发明提供一种 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使用者 手握所述手持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 动到需要播种的位置, 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 条即可驱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 以播种的种坑。 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手持筒杆, 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 结构合 理, 操作简单。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6页 CN 108934314 A 2018.12.07 CN 108934314 A 1.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

3、面插坑播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 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 包括手持壳体(1)、 插坑装置(2)、 播种装置(3); 所述手持壳体(11)为空心圆柱体状, 所述所述手持壳体(1)包括: 上置隔板(11),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上半部分, 所述上置隔板(11)中部设有隔板 中孔(11a); 种子上腔(12),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上方的部分, 所述种子上 腔(12)上端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 动作下腔(13),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下方的部分, 所述动作下 腔(13)下端设有下腔底孔(13a), 所述动作下腔(13)。

4、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 (13b), 所述动作下腔(13)内壁位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13c); 第一侧腔(14), 设在所述动作下腔(13)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13)连通设置, 所述第 一侧腔(14)内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14a); 第二侧腔(15), 设在所述第一侧腔(14)上方, 所述第二侧腔(15)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 的左右转轴(15a); 手持筒杆(16), 设在所述第二侧腔(15)上端面右侧, 呈空心圆柱杆状; 撑地挡板(17), 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撑地挡板(17)上端通过撑地连杆(17a)固定在手 持外壳(1)下端面左侧; 所述插坑。

5、装置(2)包括: 中置插管(21), 设在所述上置隔板(11)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11a)对应, 所述中置插管 (21)下端左侧设有限位凸块(21a); 外螺纹管(22), 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21)上, 所述外螺纹管(22)内壁沿其轴 向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21a)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22a); 内螺纹管(23), 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22)上, 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 环(23a), 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位于弹簧挡块(13c)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23b); 主动齿轮(24),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14a)上, 所述主动齿轮(24)与所述从动齿 轮(23。

6、b)传动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24)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15)内的主动圆柱 (24a), 所述主动圆柱(24a)上端成型有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24b); 横轴齿轮(25),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15a)上, 所述横轴齿轮(25)左侧设有与所 述纵轴锥齿轮(24b)啮合的横轴锥齿轮(25a); 纵向齿条(26), 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16)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15)设置, 所 述纵向齿条(26)与所述横轴齿轮(25)啮合; 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 升降装置(31), 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外壁上的升降圆环(31a), 所述升降圆环 (31a)内壁设有与对应的。

7、下腔侧孔(13b)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31b), 所述限位内杆(31b)挡 止在螺管下环(23a)上方, 所述升降圆环(31a)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31c), 所述连接凸块 (31c)右侧下方设有驱动齿条(31d); 复位压簧(32), 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 所述复位压簧(32)下端与限位内杆 (31b)抵接, 所述复位压簧(32)上端与弹簧挡块(13c)抵接; 传动装置(33), 所述传动装置(33)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1)右下方的前后转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08934314 A 2 轴(33a)、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前半部分并与。

8、驱动齿条(31d)啮合的小径齿轮 (33b)、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33c); 从动装置(34), 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34a)、 设在所述下 置纵杆(34a)下端右侧的第一滑杆(34b)、 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34b)上并与所述 大径齿轮(33c)传动连接的从动齿条(34c)、 设在所述从动齿条(34c)前端面的驱动套环 (34d); 开闭装置(35), 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22)右端面下方的第二滑杆(35a)、 可滑 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35a)上的从动滑套(35b)、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上方并插设 。

9、在所述驱动套环(34d)内的从动插杆(35c)、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 外螺纹管(22)下端的开闭挡板(35d);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预填种子: 将种子上腔(12)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12)内放置种子, 然后将 塞子复位; 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11a)、 中置插管(21)落入外螺纹管(22)内, 并被开闭挡板 (35d)挡止; 步骤2, 选定位置: 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 将所述撑地挡板(17)抵接在 土地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 步骤3, 播种: 步骤3.1, 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

10、纹管(22)旋转上行: 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26),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 横轴锥齿轮(25a)转动, 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 主动圆柱(24a)、 主动齿轮(24)转动, 所述主 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 内螺纹管(23)转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 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 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 步骤3.2, 插入土壤: 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 螺管下环(23a),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 (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

11、下端, 所述内螺纹管(23)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下 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下插入土壤内; 步骤3.3, 播撒种子: 所述外螺纹管(22)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22a)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21a)卡止, 所述 外螺纹管(22)停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23)克服复位压簧(32)作用力上行; 所述螺管下环(23a)带动所述限位内杆(31b)、 升降圆环(31a)、 连接凸块(31c)、 驱动齿 条(31d)上行;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 大径齿轮(33c)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 驱动套环(34d)向右。

12、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 从动滑套(35b)、 开闭挡板(35d)向右移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08934314 A 3 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打开; 步骤4, 微抬装置: 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m-10mm; 所述外螺纹管(22)上升, 种子从外螺纹管(22)下端进入土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 包括步骤5, 复位: 步骤5.1, 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26),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

13、)、 横轴锥齿轮(25a)转动, 所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 主动圆柱(24a)、 主动齿轮(24)转动, 所述主 动齿轮(24)带动从动齿轮(23b)、 内螺纹管(23)转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 限位滑槽(22a)与限位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 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步骤5.2, 结束撒种: 所述内螺纹管(23)旋转下行, 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进而带动 所述升降圆环(31a)、 连接凸块(31c)、 驱动齿条(31d)下行;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

14、、 大径齿轮(33c)转动;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 驱动套环(34d)向左移动;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 从动滑套(35b)、 开闭挡板(35d)向左移 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封闭, 结束撒种; 步骤5.3, 拔出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 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上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上拔出至土 壤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手持筒杆(16)高度为1000mm-1500mm。 权 利 要 求 。

15、书 3/3 页 4 CN 108934314 A 4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园林施工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经常需要对园林内进行播种。 现有技术还不具备针对园林软 质土壤进行少量播种的专门设备, 大多是用铲子挖坑然后撒种, 最后翻土埋上。 操作者需要 弯腰躬身操作, 对腰椎劳损极大,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直立状态下即可轻松撒种的装置, 轻 松实现播种, 增加劳动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 插坑播种。

16、方法, 使用者手握所述手持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动到需要播种的位 置, 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以播种的种 坑。 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手持筒杆, 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 结构合理, 操 作简单。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 插坑播种装置, 包括手持壳体、 插坑装置、 播种装置; 0006 所述手持壳体为空心圆柱体状, 所述手持壳体包括: 0007 上置隔板,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上半部分, 所述上置隔板中部设有隔板中孔; 0008 。

17、种子上腔,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位于上置隔板上方的部分, 所述种子上腔上端 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 0009 动作下腔,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内腔位于上置隔板下方的部分, 所述动作下腔下端 设有下腔底孔, 所述动作下腔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 所述动作下腔内壁位于对 应的下腔侧孔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 0010 第一侧腔, 设在所述动作下腔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连通设置, 所述第一侧腔内 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 0011 第二侧腔, 设在所述第一侧腔上方, 所述第二侧腔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右转 轴; 0012 手持筒杆, 设在所述第二侧腔上端面右侧, 呈空心圆柱杆状; 0013 撑。

18、地挡板, 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撑地挡板上端通过撑地连杆固定在手持外壳下 端面左侧; 0014 所述插坑装置包括: 0015 中置插管, 设在所述上置隔板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对应, 所述中置插管下端左侧 设有限位凸块; 说 明 书 1/7 页 5 CN 108934314 A 5 0016 外螺纹管, 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上, 所述外螺纹管内壁沿其轴向设有与 所述限位凸块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 0017 内螺纹管, 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上, 所述内螺纹管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环, 所述内 螺纹管外壁位于弹簧挡块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 0018 主动齿轮,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上, 所述主动齿。

19、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传动连 接, 所述主动齿轮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内的主动圆柱, 所述主动圆柱上端成型有 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 0019 横轴齿轮,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上, 所述横轴齿轮左侧设有与所述纵轴锥 齿轮啮合的横轴锥齿轮; 0020 纵向齿条, 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设置, 所述纵向齿 条与所述横轴齿轮啮合; 0021 所述播种装置包括: 0022 升降装置, 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外壁上的升降圆环, 所述升降圆环内壁设有 与对应的下腔侧孔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 所述限位内杆挡止在螺管下环上方, 所述升降圆 环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 所述连接凸块右侧。

20、下方设有驱动齿条; 0023 复位压簧, 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外壁, 所述复位压簧下端与限位内杆抵接, 所述复 位压簧上端与弹簧挡块抵接; 0024 传动装置,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右下方的前后转轴、 可转 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前半部分并与驱动齿条啮合的小径齿轮、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 轴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 0025 从动装置, 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 设在所述下置纵杆下 端右侧的第一滑杆、 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上并与所述大径齿轮传动连接的从动齿 条、 设在所述从动齿条前端面的驱动套环; 0026 开闭装置, 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右端面下方的。

21、第二滑杆、 可滑动的套设 在所述第二滑杆上的从动滑套、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上方并插设在所述驱动套环内的从动插 杆、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外螺纹管下端的开闭挡板。 0027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 步骤1, 预填种子: 0029 将种子上腔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内放置种子, 然后将塞子 复位; 0030 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 中置插管落入外螺纹管内, 并被开闭挡板挡止; 0031 步骤2, 选定位置: 0032 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 将所述撑地挡板抵接在土地 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 0033 步骤3, 播种: 0034 。

22、步骤3.1, 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上行: 0035 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 横轴锥齿轮转动, 所述横轴锥 齿轮带动纵轴锥齿轮、 主动圆柱、 主动齿轮转动, 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 内螺纹管转 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由于所述限位滑槽与限位凸块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 说 明 书 2/7 页 6 CN 108934314 A 6 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上行; 0036 步骤3.2, 插入土壤: 0037 所述复位压簧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 螺管下环,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抵靠在手持壳 体内腔下端, 所述内螺纹管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向下移动; 0。

23、038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带动开闭装置向下插入土壤内; 0039 步骤3.3, 播撒种子: 0040 所述外螺纹管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卡止, 所述外螺纹管停 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克服复位压簧作用力上行; 0041 所述螺管下环带动所述限位内杆、 升降圆环、 连接凸块、 驱动齿条上行; 0042 所述驱动齿条带动小径齿轮、 大径齿轮转动; 0043 所述大径齿轮带动从动齿条、 驱动套环向右移动; 0044 所述驱动套环拉动所述从动插杆、 从动滑套、 开闭挡板向右移动; 0045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打开; 0046 步骤4, 微抬装置: 0047 手持所述手持筒杆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

24、m-10mm; 0048 所述外螺纹管上升, 种子从外螺纹管下端进入土壤内。 0049 进一步的, 还包括步骤5, 复位: 0050 步骤5.1, 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下行: 0051 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 横轴锥齿轮转动, 所述横轴锥 齿轮带动纵轴锥齿轮、 主动圆柱、 主动齿轮转动, 所述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 内螺纹管转 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由于所述限位滑槽与限位凸块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 所述内螺纹管相对于外螺纹管旋转下行; 0052 步骤5.2, 结束撒种: 0053 所述内螺纹管旋转下行, 所述复位压簧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进而带动所述。

25、升降圆 环、 连接凸块、 驱动齿条下行; 0054 所述驱动齿条带动小径齿轮、 大径齿轮转动; 0055 所述大径齿轮带动从动齿条、 驱动套环向左移动; 0056 所述驱动套环拉动所述从动插杆、 从动滑套、 开闭挡板向左移动; 0057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封闭, 结束撒种; 0058 步骤5.3, 拔出 0059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抵靠在手持壳体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 0060 所述外螺纹管向上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下端带动开闭装置向上拔出至土壤上方。 0061 再进一步的, 所述手持筒杆高度为1000mm-1500mm。 006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6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

26、面插坑播种方法, 使用者手握所述手持 筒杆即可将所述插坑播种装置移动到需要播种的位置, 然后通过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 动所述插坑装置在软质土壤上插出用以播种的种坑; 进一步下推所述纵向齿条即可驱动播 种装置使得开闭挡板向右行进, 种子从外螺纹管内下落在种坑内。 0064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只需要一手握住所述 说 明 书 3/7 页 7 CN 108934314 A 7 手持筒杆, 另一手操作纵向齿条即可实现播种操作, 所述撒种装置结构合理, 操作简单: 0065 首先, 由于手持筒杆的高度优势, 允许使用者直立身体对手持筒杆和纵向齿条进 行操作, 实现插坑。

27、和撒种操作, 避免现有技术蹲下来用小铲子挖坑或者弯腰用铁锨挖坑的 姿态, 极大的降低了操作难度。 0066 其次, 由于整个播种装置水平方向占用空间少而且操作时保持直立, 因此可以适 应水平方向空间狭小的工况环境, 例如在周围有树木或者围栏遮挡导致不方便蹲下或者弯 腰操作的情况下, 本发明所述的插坑播种装置尤其适用。 0067 再次, 由于所述种子上腔可以存放相当数量的种子, 使用者可以手持本发明所述 的插坑播种装置连续的进行插坑播种操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挖一个坑撒几粒种子, 然后 再挖一个坑就需要另外抓取种子的操作来讲节省了时间。 0068 最后, 本发明所述的插坑播种装置尤其适用于软质土。

28、壤环境, 所述开闭装置可以 克服较小的阻力即可顺利完成开闭动作。 所述第二滑杆、 从动滑套、 从动滑杆在前后方向上 可以设计呈扁平样式, 所述开闭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设计为扁平样式, 减少在土壤中移动时 的阻力。 附图说明 006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70 图1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0071 图2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0072 图3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73 图4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74 图5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再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0075 图6是所述插坑播种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

29、 0076 图中: 0077 1.手持壳体, 11.上置隔板, 11a.隔板中孔,12.种子上腔,13.动作下腔,13a.下腔 底孔,13b.下腔侧孔,13c.弹簧挡块,14.第一侧腔, 14a.上下转轴,15.第二侧腔,15a.左右 转轴,16.手持筒杆, 17.撑地挡板; 0078 2.插坑装置, 21.中置插管, 21a.限位凸块,22.外螺纹管,22a.限位滑槽,23.内螺 纹管,23a.螺管下环,23b.从动齿轮,24.主动齿轮, 24a.主动圆柱,24b.纵轴锥齿轮,25.横 轴齿轮, 25a.横轴锥齿轮, 26.纵向齿条; 0079 3.播种装置, 31.升降装置, 31a.升降。

30、圆环,31b.限位内杆,31c.连接凸块,31d.驱 动齿条,32.复位压簧,33.传动装置,33a.前后转轴,33b.小径齿轮,33c.大径齿轮,34.从动 装置,34a.下置纵杆,34b.第一滑杆,34c.从动齿条,34d.驱动套环, 35.开闭装置, 35a.第二 滑杆,35b.从动滑套,35c.从动滑杆,35d.开闭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8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81 一种便携精密式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方法, 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种便携精密式 松软园林地面插坑播种装置, 包括手持壳体1、 插坑装置2、 播种装置3; 说 明 书 4/7 页 8 CN 108。

31、934314 A 8 0082 所述手持壳体1为空心圆柱体状, 所述手持壳体1包括: 0083 上置隔板11,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上半部分, 所述上置隔板11中部设有隔板中 孔11a; 0084 种子上腔12,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上方的部分, 所述种子上腔 12上端设有上腔上口并设有塞子; 0085 动作下腔13, 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内腔位于上置隔板11下方的部分, 所述动作下腔 13下端设有下腔底孔13a, 所述动作下腔13下半部分设有至少一只下腔侧孔13b, 所述动作 下腔13内壁位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上方处还设有弹簧挡块13c; 0086 第一侧腔14, 设在所。

32、述动作下腔13右侧并与所述动作下腔13连通设置, 所述第一 侧腔14内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上下转轴14a; 0087 第二侧腔15, 设在所述第一侧腔14上方, 所述第二侧腔15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 左右转轴15a; 0088 手持筒杆16, 设在所述第二侧腔15上端面右侧, 呈空心圆柱杆状; 0089 撑地挡板17, 沿水平方向设置, 所述撑地挡板17上端通过撑地连杆17a固定在手持 外壳1下端面左侧; 0090 所述插坑装置2包括: 0091 中置插管21, 设在所述上置隔板11下端面并与隔板中孔11a对应, 所述中置插管21 下端左侧设有限位凸块21a; 0092 外螺纹管22, 可滑动。

33、的套设在所述中置插管21上, 所述外螺纹管22内壁沿其轴向 设有与所述限位凸块21a插接配合的限位滑槽22a; 0093 内螺纹管23, 螺接在所述外螺纹管22上, 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下沿设有螺管下环 23a, 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位于弹簧挡块13c上方的部分设有从动齿轮23b; 0094 主动齿轮24,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上下转轴14a上, 所述主动齿轮24与所述从动齿轮 23b传动连接, 所述主动齿轮24上端面中心设有插入第二侧腔15内的主动圆柱24a, 所述主 动圆柱24a上端成型有轴向沿纵向设置的纵轴锥齿轮24b; 0095 横轴齿轮25,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左右转轴15a上, 所述横轴。

34、齿轮25左侧设有与所述 纵轴锥齿轮24b啮合的横轴锥齿轮25a; 0096 纵向齿条26, 由上而下穿过所述手持筒杆16后并贯穿所述第二侧腔15设置, 所述 纵向齿条26与所述横轴齿轮25啮合; 0097 所述播种装置3包括: 0098 升降装置31, 包括套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外壁上的升降圆环31a, 所述升降圆环31a 内壁设有与对应的下腔侧孔13b插接配合的限位内杆31b, 所述限位内杆31b挡止在螺管下 环23a上方, 所述升降圆环31a外壁右侧设有连接凸块31c, 所述连接凸块31c右侧下方设有 驱动齿条31d; 0099 复位压簧32, 绕接在所述内螺纹管23外壁, 所述复位压簧32。

35、下端与限位内杆31b抵 接, 所述复位压簧32上端与弹簧挡块13c抵接; 0100 传动装置33, 所述传动装置33包括通过连接杆设在手持壳体1右下方的前后转轴 33a、 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前半部分并与驱动齿条31d啮合的小径齿轮33b、 可转 动的设在所述前后转轴33a后半部分的大径齿轮33c; 说 明 书 5/7 页 9 CN 108934314 A 9 0101 从动装置34, 包括设在所述手持壳体1下端面右侧的下置纵杆34a、 设在所述下置 纵杆34a下端右侧的第一滑杆34b、 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34b上并与所述大径齿轮 33c传动连接的从动齿条34c、 设在所述从。

36、动齿条34c前端面的驱动套环34d; 0102 开闭装置35, 包括沿左右方向设在外螺纹管22右端面下方的第二滑杆35a、 可滑动 的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35a上的从动滑套35b、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上方并插设在所述驱 动套环34d内的从动插杆35c、 设在所述从动滑套35b下端左侧的用以遮蔽外螺纹管22下端 的开闭挡板35d; 0103 所述插坑播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04 步骤1, 预填种子: 0105 将种子上腔12上端的塞子拔出并经由上腔上口向种子上腔12内放置种子, 然后将 塞子复位; 0106 部分种子经由隔板中孔11a、 中置插管21落入外螺纹管22内, 并被开闭挡板35d。

37、挡 止; 0107 步骤2, 选定位置: 0108 操作者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并保持身体基本直立姿态, 将所述撑地挡板17抵接在 土地表面需要插坑播种的位置; 0109 步骤3, 播种: 0110 步骤3.1, 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 0111 操作者用手向下推动纵向齿条26,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 横轴锥齿轮25a转动, 所 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 主动圆柱24a、 主动齿轮24转动, 所述主动齿轮24带 动从动齿轮23b、 内螺纹管23转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 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

38、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上行; 0112 步骤3.2, 插入土壤: 0113 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 螺管下环23a,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 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 所述内螺纹管23无法上行而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下移动; 0114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下插入土壤内; 0115 步骤3.3, 播撒种子: 0116 所述外螺纹管22继续下行直至限位滑槽22a上沿被所述限位凸块21a卡止, 所述外 螺纹管22停止下行而所述内螺纹管23克服复位压簧32作用力上行; 0117 所述螺管下环23a带动所述限位内杆31b、 升降圆环31a、 连接凸块31c、 驱动齿。

39、条 31d上行; 0118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 大径齿轮33c转动; 0119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 驱动套环34d向右移动; 0120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 从动滑套35b、 开闭挡板35d向右移动; 0121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打开; 0122 步骤4, 微抬装置: 0123 手持所述手持筒杆16将本装置向上抬起1mm-10mm; 0124 所述外螺纹管22上升, 种子从外螺纹管22下端进入土壤内。 0125 进一步的, 还包括步骤5, 复位: 说 明 书 6/7 页 10 CN 108934314 A 10 0126 步骤5.。

40、1, 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0127 操作者用手向上拉动纵向齿条26, 进而带动横轴齿轮25、 横轴锥齿轮25a转动, 所 述横轴锥齿轮25a带动纵轴锥齿轮24b、 主动圆柱24a、 主动齿轮24转动, 所述主动齿轮24带 动从动齿轮23b、 内螺纹管23转动, 并且由于所述外螺纹管22由于所述限位滑槽22a与限位 凸块21a的作用而只能沿纵向移动,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相对于外螺纹管22旋转下行; 0128 步骤5.2, 结束撒种: 0129 所述内螺纹管23旋转下行, 所述复位压簧32作用于所述限位内杆31b进而带动所 述升降圆环31a、 连接凸块31c、 驱动齿条。

41、31d下行; 0130 所述驱动齿条31d带动小径齿轮33b、 大径齿轮33c转动; 0131 所述大径齿轮33c带动从动齿条34c、 驱动套环34d向左移动; 0132 所述驱动套环34d拉动所述从动插杆35c、 从动滑套35b、 开闭挡板35d向左移动; 0133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封闭, 结束撒种; 0134 步骤5.3, 拔出 0135 使得所述内螺纹管23抵靠在手持壳体1内腔下端无法继续下行; 0136 所述外螺纹管22向上移动, 所述外螺纹管22下端带动开闭装置35向上拔出至土壤 上方。 0137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 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

42、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11 CN 108934314 A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2 CN 108934314 A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3 CN 108934314 A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4 CN 108934314 A 14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5 CN 108934314 A 15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6 CN 108934314 A 16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7 CN 108934314 A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