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本地交换机正常工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公共电话接入网FXS用户板端口无过流过热保护问题的处理方法,保证本地交换机正常工作。
背景技术
一般地说,现有固定电话的通信网包含核心网(Core Network)和接入网(Access Network)两大部分。例如一个大城市,必须有市内通信网(常称市内电话网,Local Telephone Network),它分若干地区设立若干交换局(CO,Central Office)(也即Exchange)作为网的结点。这些交换局经过局间线路(interoffice line)相互连接,传输成群的信号,构成市内通信的核心网。
与此同时,每一通信用户终端各自经过这样或那样的有线传输线路(接入线,Access line),连接在该地区的交换局。用户叫话时,信号通过这种接入线接至交换局;用户被叫时,信号从交换局通过接入线接至该用户的电话终端。这种接入线既是整个通信网的最后一英里(last mile),又是最初一英里(first mile)。这样,一个市内通信网范围内众多用户的接入线就构成接入网。
从整个通信网来看,核心网承担全市通信的任务,关系重大,而接入网的每一对接入线只涉及一个用户,影响较小。但是,由于用户数众多,相应地接入线地线对数酚庞大,因此对通信网投资企业来说,接入网需要花去比核心网更多的资金。
在过去的几年内,基于V5的公共电话接入网产品在电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接入网设备通过ITU-T G.703/G.704标准2.048Mbps E1接口和ITU-T G.964/G.965(V5.1/V5.2)信令接口与本地交换机LE(LocalExchange)相连,同时通过FXS(Foreign Exchange Subscriber,远端用户板)板与话机的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普通电话业务)接口连接,将来自用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本地交换机,实现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数/模转换,此外还转换和再生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振铃、摘机、挂机等信令信号。从而完成用户的呼叫业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FXS板上包括用户环路接口电路(SLIC),这些芯片有的具有过热保护指示功能,而大部分芯片不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如Lucent的SLIC芯片L7554AP,该芯片没有过热保护。当器件老化或外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SLIC芯片会过热,并将导致正常用户使用的电话产生大量频繁的摘挂机信号。而此信号又会导致大量假用户摘挂机消息通过V5接口送到本地交换机,致使本地交换机接口消息处理堵塞甚至V5接口中断,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电信业务。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重新设计SLIC芯片,使其具有过热保护指示功能,并消除异常的摘挂机脉冲。但由于装有该芯片的用户板已在全国广泛使用中。重新设计用户板修改硬件会带来很大的成本,比如,需要较长时间的集成及测试,大量的现场硬件更换,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现场又不能给我们太多时间。因此需要一种在可在不改变现有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对通信系统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软件方法实现对异常摘机挂机信号的控制,避免频繁异常的摘挂机误信号对通信系统产生影响,从而起到解决接入网用户板端口无过流过热保护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正常用户使用的电话不会产生大量频繁的摘挂机信号的原理,用软件判断在一定时间内高频率的摘挂机信号为芯片异常输出信号,认定该芯片处于过热过流等异常状态,此时将该发出异常摘挂机信号的端口锁死而将异常消息过滤掉,使上层软件不会发送大量的假用户摘挂机消息;在一定时间内较低频率的摘挂机判定为芯片正常摘挂机输出信号并退出端口锁死状态,这样端口又恢复原来的功能。
本发明用软件方法解决问题,不需要改动硬件,时间短速度快,现场升级维护容易,可以解决现场问题而又不增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状态迁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根据正常用户使用的电话不会产生大量频繁的摘挂机信号的原理,用软件判断在一定时间内高频率的摘挂机为SLIC芯片异常输出信号,认定该芯片处于过流过热或其它异常状态,此时将发出异常摘挂消息的端口锁死而将异常消息过滤掉,使上层软件不会发送大量的假用户摘挂机消息;在一定时间内较低频率的摘挂机判为芯片正常摘挂机输出信号并退出端口锁死状态,这样端口又恢复原来的功能。
即在FXS用户板中,通过软件判断:
当端口在A秒内(16秒内)摘机次数大于B(通常设为10),就锁住此端口;
当端口在A秒内(16秒内)摘机次数小于C(假设为4),就将此端开锁。
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A,B,C参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请参阅图1的状态迁移图,ST0~ST9表示通信过程中系统的不同状态,正常情况下,系统启动后,进入状态ST0,即系统进入空闲状态;若有摘机信号产生,则系统进入ST1状态,此时摘机的信息并未得到确认;若系统确认此摘机信号不存在,则重新返回空闲状态ST0;若系统确认此摘机信号是真实的,则系统发送摘机消息,进入ST2摘机状态,用户在该状态下拔打电话;用户拔打电话完毕后,系统进入挂机状态ST3;之后发送挂机消息并进入空闲状态ST0。ST4,ST5是系统进行脉冲拔号的状态迁移图,与本发明无关,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当话机摘机后,SLIC芯片处在正常馈电状态,上报它的摘/挂机信息。
当系统接收到摘机信号并进入状态ST1后,若系统确认摘机次数在一定时间内大于正常摘机次数很多时,本实施例确定为10次/16秒,系统进入异常摘机状态ST8,而不进入真正的摘机状态ST2,此时摘机信息并未得到确认;若系统此时又收到挂机信息,则进入异常挂机状态ST9;系统又收到摘机信息后,返回状态ST8;若系统在异常挂机状态ST9后继续收到挂机信息,则进入异常挂机状态ST6;若此是系统又收到摘机信息后进入状态ST7,当系统收到挂机消息后返回挂机状态ST6;若ST6与ST7之间的状态转移超过一次后,系统返回状态ST8。此时SLIC芯片处在节电状态,不上报它的摘/挂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若系统发现在一定时间内摘挂机次数小于一定的值,本实施例确定为4次/16秒,则系统在ST8,ST9,ST6,ST7任何一种状态下均返回空闲状态ST0,表示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简言之,解决办法就是在接入网设备系统软件中增加下列判断:
当摘机次数大于等于10次/16秒时:
如发现摘机,状态迁移过程为ST0→ST1→ST8,不发送摘机信息。
如发现挂机,状态迁移过程为ST8→ST9→ST6,不发送挂机信息。
当摘机次数小于10次/16秒时:
如发现摘机,状态迁移过程为ST0→ST1→ST2,发送摘机信息。
如发现挂机,状态迁移过程为ST2→ST3→ST0,发送挂机信息。
这样,当SLIC芯片因过流或过热等异常情况而产生大量摘挂机消息后,系统会将该用户的FXS端口锁住,从而使本地交换机接收不到上述异常摘挂机消息,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但此时,该端口的电话已不可用,只有当SLIC芯片恢复正常时,该端口的电话才可以恢复使用。
本发明的构思也可用于其它原因引起的异常摘挂机信号的情况,只需要重新设定判定异常摘挂机消息的标准。本发明还可用于解决其它类似领域的设备在异常情况下会发出高频率的异常信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