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91579.9 (22)申请日 2018.06.28 (71)申请人 贵州大学 地址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 学北校区科学技术处 (72)发明人 龙友华 张承 吴小毛 王秋萍 冉飞 陈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李余江 程新敏 (51)Int.Cl. A01G 7/06(2006.01) A01D 46/00(2006.01) G01N 3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
2、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 的方法, 其是通过监测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质和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当干物质达16.5-17.5和 可溶性固形物达6.5-7.5间采收。 且贵长果实 采收的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均适用于膨 大剂浸果或未浸果果实。 本发明具有减缓贵长猕 猴桃果实的软化、 硬度降低、 质量和营养物质的 损失, 极显著地降低果实腐烂率。 且促使贵长猕 猴桃贮藏期内干物质的增加和维持, 延缓可溶性 固形物、 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维持 了总酚和黄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提高果实抗病 性, 进而也降低了腐烂率, 增加贵长果实贮藏性 能。 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108934547 A 2018.12.07 CN 108934547 A 1.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监测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质 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在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质达16.5-17.5、 可溶性固形物达6.5- 7.5间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贵长果实采收的 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均适用于膨大剂浸果或未浸果果实。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4547 A 2 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中猕猴桃栽培技术领域, 具。
4、体涉及一种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贵长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v.Guichang)系美味猕猴桃中的优良绿肉品 种, 果形品质好、 酸甜适中、 耐贮藏、 丰产性能高。 现已发展成贵州省特色精品 水果之一和 当地的支柱产业, 全省现有种植面积近30万亩; 修文县是贵长猕猴 桃的主产区, 于1989年 开始种植, 现有面积近20万亩。“修文猕猴桃” 先后获 “国 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省名 牌产品” 等多个称号, 深受消费者青睐而享誉 国内外。 近年来, 随着贵长猕猴桃在省内外栽 培面积逐年扩张, 果实品质参差不 齐、 栽培管理措施多样。
5、、 采收期差异化、 高品质或同质化 难实现等问题突出呈现。 而掌握贵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性能, 对制定贵长猕猴桃适宜的采收 期以及产业的持 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 当前, 对贵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性研究方面及生长调节剂(氯吡脲)的使用与否对果 实贮藏性的差异未曾报道。 氯吡脲(Forchlorfenuron), 可促进细胞分裂、 分化和扩大, 广泛 应用于猕猴桃、 葡萄和番茄等多种作物以提高产量。 其在提高猕猴桃果实产量的同时, 如何 保持果实风味和营养品质及其安全性受到消费者和研究者们广泛关注。 且果农无法掌握适 宜的采收期, 导致采收过早果实无法表现品种固有品质且不耐贮, 采收过。
6、晚成熟度高耐贮 性差且腐烂率高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的采收监控指标来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性的方法, 以提高贵长猕猴桃贮藏期内干物质的增加和维持, 延缓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总糖和可滴 定酸含量降低, 维持总酚和黄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提高果实抗病性, 进而降低了腐烂率, 增加了果实贮藏性能。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6 本发明是通过监测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当干物质达 16.5-17.5和可溶性固形物达6.5-7.5间即可采收。 0007 其中, 贵长果实采收的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均适用于膨大剂浸果或未浸果 果实。。
7、 0008 本发明具有减缓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软化、 硬度降低、 质量和营养物质的损失, 极显 著地(P0.01)降低果实腐烂率。 促使贵长猕猴桃贮藏期内干物质的增加和维持, 延缓可溶 性固形物、 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维持了总酚和黄酮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提高果 实抗病性, 进而也降低了腐烂率, 增加了果实贮藏性能。 实验证明, 本发明实施后, 对延长贵 长猕猴桃贮藏期和改善果实品质具有不可预料的极佳效果, 属于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 长期试验总结并且进行持续改进后得到的技术方案。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934547 A 3 附图说明 0009 图1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
8、长猕猴桃果实软化率变化的影响。 0010 图2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失重率变化的影响。 0011 图3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率变化的影响; 注: 柱上小写字母表示同 一时期未浸果和浸果间差异显著(P0.05),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0.01), 两个测 定结果的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T检验; 柱上括号内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采收时期间 差异显著(P0.05),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 0.01)。 0012 图4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长猕猴桃果实硬度和干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0013 图5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的 影响。 0。
9、014 图6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长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0015 图7展示了不同采收期对贵长猕猴桃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7 实施例: 0018 一、 试验两个不同处理的贵长猕猴桃果实: 试验设未浸果和浸果2个处理, 浸果采 用氯吡脲10mg/L处理(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规定氯吡脲在 猕猴桃生产中的推荐用量为5-20mg/L)。 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 每个重复2棵树, 授粉时间为 2017年5月11日-13日, 浸果时间为5月24 日(谢。
10、花时间), 共8个小区, 各小区及其周围设保 护行。 0019 二、 不同采收状态按下列进行: 试验调查2017年9月5日浸果(干物质 16.90、 可 固4.87), 未浸果(干物质13.51、 可固4.50)、 9月12日浸果 (干物质17.88、 可固 5.40), 未浸果(干物质14.48、 可固5.05)、 9月 19日浸果(干物质17.23、 可固 5.87), 未浸果(干物质16.87、 可固5.57)、 9月26日浸果(干物质17.50、 可固 6.97), 未浸果(干物质16.49、 可固6.50)、 10月3日浸果(干物质21.54、 可固 7.60), 未浸果(干物质16。
11、.45、 可固6.80)、 10月10日浸果(干物质19.34、 可固 8.80), 未浸果(干物质16.28、 可固7.80) 等6个不同采收期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贮藏 性能, 每个采收期采集每个处理8棵果树的东、 南、 西、 北、 中部位的3个果实混合, 每小区120 个果带回实验室随机分成 2组, 每组60个, 置于室温(251)条件下贮藏; 一组用于监测 果实软化率、 失重率和累计腐烂率变化, 另一组用于监测果实品质和抗病物质变化。 监测时 间为采收后每周测定调查, 连续调查5周, 品质和抗病物质指标测定参照1.3.1。 软化率() 100(软化果数/调查总果数), 失重率()100(贮前。
12、质量-贮后质量)/贮前质量, 腐烂率 ()100(腐烂果数/调查总果数)。 0020 三、 实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在贵州修文县龙场镇干坝村长兴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26 79 80.0 N, 106 56 58.2 E)猕猴桃园进行, 平均海拔1 267M,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气候, 年平均气温16.7, 年降雨量达1293MM, 雨热同期。 主栽品种为贵长猕猴桃,“T” 型架 栽培, 树龄4年, 株行距33M, 每667M2种植74株, 其中雌株67株, 田间管理按绿色食品管理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934547 A 4 标准进行。 供试果园土壤类型为黄壤, 试验前。
13、在果园内随机、 多点混合采集深060CM的土 样作为土壤背景值, 其有机质含量25.94G/KG, 全氮含量1.38G/KG, 全磷含量 1.65G/KG, 全 钾含量34 .41G/KG, 速效氮含量96 .15MG/KG, 速效磷含量42 .41 MG/KG, 速效钾含量 316.44MG/KG, 有效锌含量1.93MG/KG, 有效铁含量50.06 MG/KG, 有效铜含量0.55MG/KG, 有 效锰含量20.11MG/KG, PH值5.60。 0021 四、 果品品质测定方法: 干物质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 PAL-1 型折光仪测定, 可溶性总糖含量用硫酸蒽酮比色法。
14、测定, 可滴定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叶绿素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可溶性蛋白测定参照曹健康法测定, 总酚含量测定参 照吴峰华等法测定, 黄酮含量测定参照李琨等法测定。 0022 五、 实施例效果 0023 (1)贮藏期贵长果实软化率变化规律 0024 由图1可得,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贵长猕猴桃果实软化率逐渐升高。 浸果处理加 快了果实的软化进程, 不同采收期浸果果实在贮藏29d软化率达100, 未浸果果实软化率 均未达100。 未浸果处理果实贮藏36d时, 9月26日和10 月3日采样果实软化率仍未全部软 化, 其余4个采样时期的果实全部软化。 同一采收期内, 浸果处理的软化进程也。
15、较未浸果的 快; 不同采收期内, 早采和晚采均可加速果实的软化, 较为适宜的采收期为9月26日-10月3 日, 即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质约为16.5-17.5、 可溶性固形物约为6.5-7.5采收较佳。 0025 (2)贮藏期贵长果实失重率变化规律 0026 图2表明,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贵长猕猴桃果实失重率逐渐增加。 早采或晚采加 速了果实质量的损失, 如9月5日和9月12日采收果实失重速率明显高于其它采样时期, 而该 2个采收时期未浸果处理的失重速率较浸果处理快, 这可能是该时期未浸果果实未完全成 熟、 干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少引起的。 9月19 日-10月10日采收, 浸果处理的失重速率。
16、比未 浸果的快, 加速了果实质量损失; 较为适宜的采收期为9月26日-10月3日, 此时期果实失重 速率较慢, 有利于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贮藏。 0027 (3)贮藏期贵长果实腐烂率 0028 由图3可知, 浸果处理显著增加了贵长猕猴桃果实的腐烂率, 不同采收期间浸果处 理果实软化率均极显著地(P0.01)高于未浸果处理。 未浸果处理条件下, 早采或晚采均可 增加果实腐烂率, 腐烂率较低的采收期是9月26日和10月3 日, 其腐烂率控制在10以内。 浸果处理下, 腐烂率较低的采收期是10月3日, 其腐烂率为33.33。 0029 (4)贮藏期贵长果实硬度及干物质含量变化规律 0030 图4显示, 。
17、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贵长猕猴桃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与果实软化率相 一致, 浸果处理加快了果实的软化进程, 进而加速了果实硬度的损失。 同一采收期内, 未浸 果果实硬度在整个贮藏期内均比浸果处理高。 不同采收期间, 早采或晚采均加速了果实硬 度的降低; 较为适宜的采收期为9月26日-10月3 日, 较其它采收期其更有利于维持果实的 硬度, 延长了果实的贮藏时间, 增强了贮藏性。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贵长猕猴桃果实干物 质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浸果处理可提高果实干物质含量。 早采或晚采果实 干物质含量均较低, 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干物质提高量较低; 由图4亦可知, 适宜的采收期9 月。
18、26 日-10月3日采收果实较佳, 其即保证了采收时干物质含量的适宜水平, 也促使了贮藏 期内干物质的增加和维持。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934547 A 5 0031 (5)贮藏期贵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规律 0032 由图5可得,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未浸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 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浸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浸果处理在贮藏29d时达到了糖高峰, 之后开始下降, 其加速了糖分的损失和果实的软化, 降低了果实的贮藏性。 早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低且软化后期增加量也 降低, 适宜的。
19、采收期维持并延缓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及损失, 较佳的为9 月26日-10月3日。 0033 (6)贮藏期贵长果实可滴定酸和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 0034 图6表明, 浸果处理可降低贵长猕猴桃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且加速了可滴定酸 的损 失速率, 在贮藏29d时到达最低, 之后开始升高; 这与浸果处理果实在贮藏 29d时到达糖高 峰后开始下降相协调一致, 且和果实在贮藏后期开始腐烂酸败密 切相关, 也间接解释了浸 果处理降低了果实贮藏性的结果。 早采或晚采果实可滴 定酸含量降低速率较快, 而采收期 9月26日-10月3日在延缓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中效果较其它时期好。 由图6也可知, 随着贮藏。
20、 时间的延长, 贵长猕猴桃果实叶 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其中, 浸果处理降低速率较未浸果快, 其加快了果实的软化 成熟, 降低了果实的贮藏性。 不同采收期对延缓果实叶绿素含量损失 的差异不明 显。 0035 (7)贮藏期贵长果实总酚和黄酮含量变化规律 0036 总酚和类黄酮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既能作为病原物的拮抗剂且本身 具有抗病性, 又能作为木质素合成的前体使宿主细胞木质化产生抗病作用。 图7可得, 浸果 处理降低了果实总酚和黄酮含量, 且加速了果实总酚和黄酮的损失速率, 降低了果实的抗 病性, 间接解释了浸果处理果实腐烂率极显著地高于未浸果果实的现象。 不同采收期间, 早 采果实。
21、总酚和黄酮含量较低; 适宜的采收期为9月26日-10月3日, 其果实总酚和黄酮含量处 于较高水平, 提高了果实抗病性, 进而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 0037 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 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替换 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934547 A 6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108934547 A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108934547 A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108934547 A 9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108934547 A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108934547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