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794998.0 (22)申请日 2018.05.25 (73)专利权人 河北乐寿鸭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062250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城南工业 区106国道东单桥村 (72)发明人 刘丙青 李宗刚 冯山山 (51)Int.Cl. A01K 5/02(2006.01) A01K 39/0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 料机, 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包括: 竖直输料系统, 所述竖直输料。
2、系统包括竖直输料筒, 竖直输料筒 一端的进料口深入料仓内, 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摆 线针轮减速机, 竖直输料筒上靠近第一摆线针轮 减速机处设置有出料口; 水平输料系统, 所述水 平孰料系统包括水平输料筒, 水平输料筒一端的 进料口位于出料口的下方, 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摆 线针轮减速机, 水平输料筒上连接有多个分料导 管, 分料导管的出口位于料斗的上方, 料斗的底 端固定有重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为: 自动称量上料量, 省时省力, 可大大降低劳动 强度和人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273866 U 2018.12.25 CN 208273866 U 1.一。
3、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竖直输料系统, 所述竖直输料系统包括竖直输料筒, 竖直输料筒一端的进料口深入料 仓内, 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 竖直输料筒上靠近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处设置 有出料口; 水平输料系统, 所述水平孰料系统包括水平输料筒, 水平输料筒一端的进料口位于出 料口的下方, 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 水平输料筒上连接有多个分料导管, 分料 导管的出口位于料斗的上方, 料斗的底端固定有重力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直输料筒和 水平输料筒的内部都设置有转轴, 两个转轴与对应的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
4、和第一摆线针轮 减速机转动连接, 转轴轴向固定有螺旋扇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料导管的数 目为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料导管的出 口处设置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PLC, 所述 PLC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 PLC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 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 阀门、 重力传感器相连, PLC接收重力传感器称量出其上料斗内饲料的克数信号, PLC根据收 到的克数信号输出关闭命令给阀门, 阀门接收到关闭命令关闭停止饲料输出。
5、, PLC输出工作 命令分别传输给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和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阀门, 第一摆线针轮减速 机和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接收到工作命令后带动转轴转动, 阀门接收到工作命令打开。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273866 U 2 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养殖业中, 投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如果投料不及时, 会造成畜禽营养不良, 影响畜禽的发育。 同时, 投料量的数值需要人工乘凉, 分别投入个饲料小区内, 需要养殖人 员多册浸出棚舍, 容易是出勤养殖人员工作强度大、 。
6、费时费工。 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称量上料量, 省时省力, 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和人工成本的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包括: 0006 竖直输料系统, 所述竖直输料系统包括竖直输料筒, 竖直输料筒一端的进料口深 入料仓内, 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 竖直输料筒上靠近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处 设置有出料口; 0007 水平输料系统, 所述水平孰料系统包括水平输料筒, 水平输料筒一端的进料口位 于出料口的下方, 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
7、, 水平输料筒上连接有多个分料导管, 分料导管的出口位于料斗的上方, 料斗的底端固定有重力传感器。 0008 所述竖直输料筒和水平输料筒的内部都设置有转轴, 两个转轴与对应的第一摆线 针轮减速机和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转动连接, 转轴轴向固定有螺旋扇叶。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分料导管的数目为四个。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分料导管的出口处设置有阀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还包括PLC, 所述PLC的正面设置有触 摸屏, PLC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 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 阀门、 重力传感器相 连, PLC接收重力传感器称量出其上料斗内饲料的克数信号。
8、, PLC根据收到的克数信号输出 关闭命令给阀门, 阀门接收到关闭命令关闭停止饲料输出, PLC输出工作命令分别传输给第 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和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阀门, 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和第二摆线针轮 减速机接收到工作命令后带动转轴转动, 阀门接收到工作命令打开。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的有益效果 为: 0013 1、 工作时, 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和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分别带动对应的螺旋扇叶 转动, 竖直输料筒的进料口深入料仓, 通过螺旋扇叶的转动沿着转动轴的轴向带动饲料向 上输送, 并通过出料口输送给水平输料筒, 水平输料筒内的螺旋扇叶的转动,。
9、 带动饲料沿其 内部的转轴轴向输送饲料, 再经过相应的分料导管输送至指定的料斗。 0014 2、 料斗下方的重力传感器能够称出其内部的饲料的重量, 达到预计重量后, 控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273866 U 3 整体停机。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 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
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控制系统远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19 参见图1-2所示;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的一种分段式自动定量上料机, 包括: 0021 竖直输料系统, 所述竖直输料系统包括竖直输料筒1, 竖直输料筒1一端的进料口2 深入料仓3内, 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4, 竖直输料筒1上靠近第一摆线针轮减速 机4处设置有出料口5; 0022 水平输料系统, 所述水平孰料系统包括水平输料筒6, 水平输料筒6一端的进料口7 位于出料。
11、口5的下方, 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8, 水平输料筒6上连接有四个分料 导管9, 分料导管9的出口位于料斗10的上方, 料斗10的底端固定有重力传感器11, 所述分料 导管9的出口处设置有阀门14。 0023 所述竖直输料筒1和水平输料筒6的内部都设置有转轴12, 两个转轴12与对应的第 一摆线针轮减速机4和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8转动连接, 转轴12轴向固定有螺旋扇叶13。 0024 还包括PLC15, 所述PLC15的正面设置有触摸屏16, PLC15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摆线 针轮减速机4、 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8、 阀门14、 重力传感器11相连, PLC15接收重力传感器11 称量出其。
12、上料斗10内饲料的克数信号, PLC15根据收到的克数信号输出关闭命令给阀门14, 阀门14接收到关闭命令关闭停止饲料输出, 使用者通过触摸屏16输入工作命令, PLC15接收 输入命令并分别传输给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4和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8以及阀门14, 第一摆 线针轮减速机4和第二摆线针轮减速机8接收到工作命令后带动转轴12转动, 阀门14接收到 工作命令打开。 0025 工作时, 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4和第一摆线针轮减速机8分别带动对应的螺旋扇叶 13转动, 竖直输料筒1的进料口2深入料仓3, 通过螺旋扇叶13的转动沿着转动轴12的轴向带 动饲料向上输送, 并通过出料口5输送给水平输料筒6,。
13、 水平输料筒6内的螺旋扇叶13的转 动, 带动饲料沿其内部的转轴12轴向输送饲料, 再经过相应的分料导管9输送至指定的料斗 10。 料斗10下方的重力传感器11能够称出其内部的饲料的重量并显示, 达到预计重量后, 控 制整体停机。 0026 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16分别设定各个料斗的用料克数, 料斗10加料完成供料克数 后, 由料斗10下方的重力传感器11反馈信号给PLC15, 然后PLC15输出信号关闭相应的料斗 10的阀门14, 完成供料(重量误差可在触摸屏16设置的修正程序任意修正)。 各个料斗10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273866 U 4 部加至规定克数, 既满足停机条件, 给PLC15反馈信号, 自动停机。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 出若干改进和变型, 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27386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273866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27386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