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87195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14606.8

申请日:

20071122

公开号:

CN101156556A

公开日:

200804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李成林

发明人:

李成林,胡炜

地址:

266002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贵州路47号

优先权:

CN200710114606A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秉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包括在养参池内放人工海参礁、参苗的投放、养成期管理,其特征在于:在养参池内放置的人工海参礁是利用扇贝养殖弃用的扇贝笼制成,制作方法是将扇贝笼逐一连接,然后伸展、绷紧,固定在养参池底。固定在养参池底的扇贝笼呈纵向或横向铺设,扇贝笼铺设行间距为3~5米。充分利用重量轻、成本低的材料作为人工海参礁,降低了成本和劳动强度,便于日常检查,操作管理方便,有利于海泥的粘附和底栖生物饵料的生长以及海参的收获采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包括在养参池内放人工海参礁、参苗的投放、养成期管理,其特征在于:在养参池内放置的人工海参礁是利用扇贝养殖弃用的扇贝笼制成,制作方法是将扇贝笼逐一连接,然后伸展、绷紧,固定在养参池底。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养参池底的扇贝笼呈纵向或横向铺设,扇贝笼铺设行间距为3~5米。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参池设在中潮带或低潮带或近岸虾池,选择岩礁底质或沙质底或硬沙泥底,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池塘;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盐度不低于28‰,无河流注入;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池内海水的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量不低于30%,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苗的投放:采用直接投放法或网袋投放法;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300~500头/500克的苗种投放密度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规格在30~50头/500克的参苗,控制在5~10头/平方米。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成期管理中的饵料投喂:在春天3~5月份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要满足海参的生长需要,必须进行人工投喂,以弥补饵料不足,多采用海藻加工成藻粉并与海泥混合稀释均匀后撒入参池;养成期管理中的水质交换:池塘水日交换量要大于池水总量的30%,在换水时要带网以防水中敌害生物进入;养成期管理中的日常监测:养殖期间应注意加强水质、盐度、水温、海参生长情况、安全措施的监控;每天应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确保海参保持较好的生活状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摸,测量海参,观察海参生长情况;养成期管理中的清除敌害:在放苗前用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至少80目网过滤,以防鱼虾蟹卵及其幼体、水蚤等敌害进入;养成期内进水时选用40~50目网过滤;海星要检出池外晒干。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成期管理中的饵料投喂:在春天3~5月份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要满足海参的生长需要,必须进行人工投喂,以弥补饵料不足,多采用海藻加工成藻粉并与海泥混合稀释均匀后撒入参池;养成期管理中的水质交换:池塘水日交换量要大于池水总量的30%,在换水时要带网以防水中敌害生物进入;养成期管理中的日常监测:养殖期间应注意加强水质、盐度、水温、海参生长情况、安全措施的监控;每天应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情况,调节投饵量,确保海参保持较好的生活状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摸,测量海参,观察海参生长情况;养成期管理中的清除敌害:在放苗前用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至少80目网过滤,以防鱼虾蟹卵及其幼体、水蚤等敌害进入;养成期内进水时选用40~50目网过滤;海星要检出池外晒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涉及海参的养殖方法,具体说是一种 池塘海参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海参池塘养殖普遍采用建造人工海参礁的方法为海参 提供隐蔽场所,并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参栖息、摄食和夏眠。 人工海参礁的材料大部分以瓦片、砖头、碎石和水泥制品,甚至稍大、 形状不等的石块为主,这些材料成本高,使用过程中操作管理极为不 方便,尤其是池塘每用3年左右就要进行一次清池,工人劳动强度极 大。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研究一种能利用成本低、易清理的材料建 造人工海参礁,进行海参养殖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池塘 海参养殖方法,充分利用重量轻、成本低的材料作为人工海参礁,降 低了成本和劳动强度,便于日常检查,操作管理方便,有利于海泥的 粘附和底栖生物饵料的生长以及海参的收获采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池塘海参养殖方 法,包括在养参池内放人工海参礁、参苗的投放、养成期管理,其特 征在于:在养参池内放置的人工海参礁是利用扇贝养殖弃用的扇贝笼 制成,制作方法是将扇贝笼逐一连接,然后伸展、绷紧,固定在养参 池底。

对上述方法的改进:固定在养参池底的扇贝笼呈纵向或横向铺 设,扇贝笼铺设行间距为3~5米。

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养参池设在中潮带或低潮带,选择岩 礁底质,用混凝土和石块围城池塘或虾池改造的池塘;小潮时要保证 蓄水不低于1.5米,且不渗漏;盐度不低于28‰,无河流注入;养 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池内海水的更换依靠自然纳潮,每天换水 量不低于30%,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参苗的投放:采用直接投放法或 网袋投放法;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 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节,规格在300~500头/500克 的苗种投放密度控制在10~30头/平方米;规格在30~50头/500克 的参苗,控制在5~10头/平方米。

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成期管理中的饵料投喂:在春 天3~5月份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要满足海参的生长需要,必须进 行人工投喂,以弥补饵料不足,多采用海藻加工成藻粉并与海泥混合 稀释均匀后撒入参池;养成期管理中的水质交换:池塘水日交换量要 大于池水总量的30%,在换水时要带网以防水中敌害生物进入;养成 期管理中的日常监测:养殖期间应注意加强水质、盐度、水温、海参 生长情况、安全措施的监控;每天应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情况, 调节投饵量,确保海参保持较好的生活状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 摸,观察测量海参的生长情况;养成期管理中的敌害清除:在放苗前 用漂白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至少80目网过滤,以防鱼 虾蟹卵及其幼体、水蚤等敌害进入;养成期内进水时选用40~50目 网过滤;海星要检出池外晒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采用废弃扇贝笼作为人工海参礁每亩可节约成本600元 左右,将废弃的扇贝笼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扇贝笼更加便于观察,操作管理极为方便,极大的降低了劳 动强度。还有利于海泥的粘附和底栖生物饵料的生长以及海参的收获 采捕。本发明材料易得,实施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的具体方法为:

(1)建造养参池

在中潮带或低潮带利用当地地理优势,最好是岩礁底质,用混凝 土和石块围城形状、大小不等的池塘,风大的海区围墙要加厚加固; 或在岸边建池或利用养虾池的改造池塘。小潮时要保证蓄水不低于 1.5米,且不渗漏;所选海区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类污染;盐度不 低于28%,无河流注入;养殖池各留一进、排水闸门,该池海水最 好依靠自然纳潮,每天纳水量不低于30%,池内平均水深1.5米以上。

(2)投放人工海参礁

将若干扇贝笼逐一连接(连接的数量视池塘长度或宽度而定), 然后伸展、绷紧,固定在池底,呈纵向或横向铺设,行间距为3-5米。

(3)参苗的投放

参苗的投放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投放法,适合于大规格参苗的 投放,将运回的参苗均匀的洒放到参礁所在的水域;二是网袋投放法, 适合于体长1cm左右的小规格参苗的投放。将其装进网袋,让参苗慢 慢爬上人工海参礁附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参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据 参苗的规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则来调 节,通常300~500头/500克大小的苗种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 头/平方米;规格在30~50头/500克的参苗,可控制在5~10头/平 方米。

(4)养成期管理

A、饵料投喂:

在池塘中,养殖海参由于密度较大,天然饵料的缺少,尤其在春 天3~5月份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由于水温较低,水中微型动植物 较少,水显得很清,导致饵料严重不足,而这时又是海参生长的适温 期,因此,在此期间,要满足海参的生长需要,必须进行人工投喂, 以弥补饵料不足,多采用一些海藻进行简单的加工或用配合饲料撒入 参池。

B、水质交换

换水除了可以保证水质的清新外,还可以为海参提供部分天然饵 料,另外还可以在雨季避免池塘水盐度的变化,为海参提供相对稳定 的生活环境。池塘水日交换量要大于池水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值得注 意的是在换水时要带网以防水中敌害生物进入。

C、日常监测

养殖期间应注意加强水质、盐度、水温、海参生长情况、安全措 施的监控。夏季是池水变化最大的季节,如发现水温过高,水色异常 应立即换水,以免造成海参死亡;每天应注意观察海参的活动,摄食 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投饵量)确保海参保持较好的生活状 态,每隔10~15天下水探摸,测量海参,观察海参生长情况;池塘 堤坝的安全尤其是多雨季大风浪季节更应注意。

D、清除敌害

海参由于自身防卫能力很差,很容易遭到其他水生动物的攻击和 捕食,因此清除海参敌害工作也是养殖中的关键一环。海参的主要敌 害有虾蟹类、水蚤、肉食性鱼类、海星等。在放苗前可用20ppm漂白 粉彻底清塘,清除敌害,进水时用80目网过滤,以防鱼虾蟹卵及其 幼体、水蚤等敌害进入。虾蟹类在养成期间可采用“地笼”网诱捕; 肉食性鱼类可以用粘网,钩钓捕杀,养成期内进水时最好用40-50目 网过滤;海星要检出池外晒干。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举 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 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海参养殖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池塘海参养殖方法,包括在养参池内放人工海参礁、参苗的投放、养成期管理,其特征在于:在养参池内放置的人工海参礁是利用扇贝养殖弃用的扇贝笼制成,制作方法是将扇贝笼逐一连接,然后伸展、绷紧,固定在养参池底。固定在养参池底的扇贝笼呈纵向或横向铺设,扇贝笼铺设行间距为35米。充分利用重量轻、成本低的材料作为人工海参礁,降低了成本和劳动强度,便于日常检查,操作管理方便,有利于海泥的粘附和底栖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