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87194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255518.X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204618939U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L15/24,A61L15/26,A61L15/28,A61L15/52,A61L15/42,A61F13/472

主分类号:

A61L15/24,A61L15/26,A61L15/28,A61L15/52,A61L15/42,A61F13/472

申请人:

中山市广茂生物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尹子原,缪国兴,童锋,穆范飞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长命水村三队“白石岗”

优先权:

CN20152025551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罗晓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该卫生巾包括:无纺布表层、底膜以及设置于无纺布表层和底膜之间的吸收芯体,所述的底膜由防水层和可分解材料层交替叠加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底膜由PP和PE混合构成的表层和可降解材料层复合构成,该可降解材料层由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或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该薄膜丢弃或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速度快且残留物破碎比较细小,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便可将其中所含的生物质完全分解,且分解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该卫生巾包括:无纺布表层(1)、底膜(3)以及设置于无纺布表层(1)和底膜(3)之间的吸收芯体(2),所述的底膜(3)由防水层(31)和可分解材料层(32)交替叠加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芯体(2)包括:蓝色芯片层(21)、绿色芯片层(22)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吸水纸(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纺布表层(1)、吸收芯体(2)和底膜(3)一体压合形成一主体,且主体高度从中间往四周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分解材料层(32)为由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制成的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分解材料层(32)为由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绿色芯片层(22)上设置有若干透孔(22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

背景技术:

卫生巾,是一种具吸收力的物质,一般由表层、吸收芯和底膜构成,现有技术中卫生巾的无纺布面层、吸收芯体和底膜一般都是采用热熔胶相粘结的,并且底膜一般采用流延膜,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卫生巾是女性月经期使用的一种女性用品,一般女性的从15岁至55岁之间,每个月都会产生月经,我国人口基数大,女性人口数以亿计,依次推算,卫生巾的使用量是非常庞大,现有技术中的卫生巾都是即抛式,不可循环使用,卫生巾的用完后即被抛弃为垃圾,有的被随处丢弃,有的被堆埋、或焚烧,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并且传统的卫生巾底膜一般为塑制品,其难以分解,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直接污染大气和水源,产生白色污染,众所周知,现在的白色污染正在不断的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我们急需采用污染少或者无污染的产品代替传统的塑制品,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提出一种应用生物材料底膜的卫生巾,该卫生巾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作为底膜,使其较传统流延膜更易分解,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生物材料底膜的卫生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该卫生巾包括:无纺布表层、底膜以及设置于无纺布表层和底膜之间的吸收芯体,所述的底膜由PP和PE混合构成的防水层和可分解材料层交替叠加构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E由LDPE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V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助剂和色母混合组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水层通过母料上色。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收芯体包括:蓝色芯片层、绿色芯片层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吸水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纺布表层、吸收芯体和底膜一体压合形成一主体,且主体高度从中间往四周递减。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分解材料层为由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制成的薄膜。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分解材料层为由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绿色芯片层上设置有若干透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底膜由PP和PE混合构成的表层和可降解材料层复合构成,该可降解材料层由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或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该薄膜丢弃或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速度快且残留物破碎比较细小,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便可将其中所含的生物质完全分解,且分解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底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该卫生巾包括:无纺布表层1、底膜3以及设置于无纺布表层1和底膜3之间的吸收芯体2,底膜3由PP和PE混合构成的防水层31和可分解材料层32交替叠加构成,所述的吸收芯体2包括:蓝色芯片层21、绿色芯片层22以及设置于两者间的吸水纸23,绿色芯片层22上设置有若干透孔,无纺布表层1、吸收芯体2和底膜3一体压合形成一主体,且主体高度从中间往四周递减,无纺布表层1可采用玉米纤维制成的无纺布,该无纺布可以快速分解,并且对环境污染低。

防水层31中还增添其他添加剂,该添加剂可为防水剂,所述的PE由LDPE低密度聚乙烯、HDPE高密度聚乙烯、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V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助剂和色母混合构成,色母用于上色,助剂为茂金属,茂金属是过渡金属与环戊二烯相连所形成的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

所述的可分解材料层32为由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或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可生物降解树脂颗粒是通过淀粉、聚乙烯醇、增塑剂、润滑剂、生物降解聚酯混合均匀后放入造粒机中进行混炼、熔融、挤出、冷却后切粒得到的,上述的淀粉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中的一 种;增塑剂为:甘油、多羟基聚酯、水的混合物;润滑剂为滑石粉、芥酸酰胺、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酸钙的一种或混合物;生物降解聚酯为聚羟基丁酸酯。运用上述材质制成的薄膜,在环境中分解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污染低。

实施例一:

见图2所示,底膜3上设计为三层,其中,表层和底层均为防水层层31,中间层为可分解材料层32。

实施例二:

见图3所示,底膜3上设计为五层,其中,表层和底层均为防水层31,其第二层为可分解材料层32,第三层为防水层31,第四层为可分解材料层32,防水层31和可分解材料层32间通过热溶剂粘结。

另外,底膜3还可根据需要设计为7层、九层等,底膜3抛弃于环境中,其分解速度较快,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便可将其中所含的生物质完全分解,且分解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相对于传统的由塑料底膜制成的卫生巾,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卫生巾的生物材料底膜,该卫生巾包括:无纺布表层、底膜以及设置于无纺布表层和底膜之间的吸收芯体,所述的底膜由防水层和可分解材料层交替叠加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底膜由PP和PE混合构成的表层和可降解材料层复合构成,该可降解材料层由生物降解树脂颗粒通过多层共吹吹膜机或多层共挤流延机制成的薄膜,该薄膜丢弃或填埋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速度快且残留物破碎比较细小,三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便可将其中所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