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使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特别是浸润效果、治疗效果显著增强的方法,以及使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和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植物病原菌通过病原菌主体侵入到寄生的植物的细胞内部,并进行增殖来引起病害。因此,在防除发病后的病害时,如果不是具有对植物细胞的渗透移动性、浸润性那样的化合物,则得不到浸润效果、治疗效果等。
此外,具有对植物的渗透移动性、浸润性的化合物有时在作为植物体新陈代谢变得活跃、生长明显的温度范围的生长适宜温度(例如,黄瓜、茄子、甜椒、西瓜、甜瓜等为25~30℃,小麦、大麦等为10~25℃,甘蓝、白菜、草莓、莴苣、胡萝卜等为15~20℃,番茄等为15~25℃)下易于渗透到植物体,而显示高防除效果,另一方面,即使是具有高渗透移动性、浸润性的化合物,有时在低于生长适宜温度的温度下,渗透移动性、浸润性也降低,在实用上不显示充分的防除效果。
白粉病的病原菌(16属约900种)的大多数是仅寄生于植物表面的“表皮寄生菌”,其采用病原菌主体留在细胞外部,仅使吸器侵入到植物的细胞内进行营养吸收的形态。因此,即使是不具有对植物的渗透移动性、浸润性的化合物(例如,硫黄、百菌清、醚菌酯等)、和不具有在植物细胞内部显示充分杀菌活性程度的渗透移动性、浸润性的化合物(例如,碳酸氢钾、双胍辛胺(iminoctadine)等),对大多数的白粉病也显示治疗效果。然而,一部分白粉病菌例如甜椒白粉病、梨白粉病等是寄生在植物体内部的“内部寄生菌”,对于由该病原菌引起的白粉病,如果不是具有高渗透移动性、浸润性的化合物,则得不到充分的治疗效果、浸润效果等。
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代表性化合物可举出pyriofenone和苯菌酮(metrafenone),已知两化合物对各种植物病害是有效的,特别是对白粉病显示优异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芳基苯基酮系化合物具有渗透移动性和浸润性,对内部寄生性白粉病也是有效的。然而,根据在比生长适宜温度低的温度条件下的施用等、植物的生长阶段、气温、湿度、日照量等生长环境不同,有时在实用上不显示充分的防除效果。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含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pyriofenone的苯甲酰吡啶衍生物作为杀菌剂是有用的,还记载了:根据需要能够与各种辅助剂混合而制剂成各种形态来使用。然而,没有具体记载关于对pyriofenone组合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来增强防除效果的方法,也完全没有记载关于使苯菌酮的防除效果增强的方法。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杀菌剂组合物能够使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效果和蒸汽效果(vapor effect)提高,上述杀菌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含有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pyriofenone的苯甲酰吡啶衍生物或其盐、以及选自8种效力增强成分中的至少1种。然而,没有具体记载关于对pyriofenone组合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来增强对除了小麦白粉病以外的白粉病的浸润效果、治疗效果、残效性等的方法,完全没有与使苯菌酮的防除效果增强的方法有关的记载。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含有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苯菌酮的杀菌性2-甲氧基二苯甲酮化合物、以及对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除效果。然而,完全没有与使苯菌酮的防除效果增强的方法有关的记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WO 2002/002527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公报WO 2008/004596
专利文献3:欧洲专利公开公报第89790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对各种植物病害具有效果。然而,有时浸润效果、治疗效果、残效性、和在比植物的生长适宜温度低的温度下的杀菌效果不充分,而不显示充分的防除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组合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而使用,从而使浸润效果、治疗效果等增强,使对各种植物病害的防除效果显著增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了下述认识:在施用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时,如果添加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则与单独使用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情况相比,可获得不能预料那样的优异的浸润效果、治疗效果等,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使用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链烷属烃类(paraffin)、树脂类和萜烯类中的至少1种的成分(以下,简称为(b)成分)来增强(a)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以下,简称为(a)成分)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的方法、以及以将(a)成分和(b)成分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的栽培土壤作为特征的植物病害防除方法。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由于对植物病害发挥稳定的高防除效果,因此对于植物病害的防除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a)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pyriofenone和苯菌酮(metrafenone)分别为The Pesticide Manual(第17版;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的983~984页和767~768页所记载的化合物。
(a)成分可以为盐的形态。作为盐,只要是农业上容许的盐,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钠盐、钾盐那样的碱金属盐;镁盐、钙盐那样的碱土金属盐;单甲基铵盐、二甲基铵盐、三乙基铵盐那样的铵盐;盐酸盐、高氯酸盐、硫酸盐、硝酸盐那样的无机酸盐;乙酸盐、富马酸盐、甲磺酸盐那样的有机酸盐等。
作为(b)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聚氧乙烯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亚烷基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乙烯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乙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硅氧烷、聚醚三硅氧烷、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醚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等。
其中,优选为聚醚硅氧烷、聚醚三硅氧烷、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或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
此外,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下文所述的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等混合使用。其中,作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化烯、烷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等,作为植物油,优选为乙基化菜籽油、甲基化种子油、甲基化菜籽油等。
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醚硅氧烷(商品名Break-Thru OE441;Evonic社制)、聚醚三硅氧烷(商品名Break-Thru S240、Break-Thru S233;Deussa社制)、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商品名Dyne-Amic(与甲基化种子油的混合物);Helena Chemical社制)、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商品名KF-640;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商品名まくぴか;石原产业社制)、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商品名Kinetic;Helena Chemical社制)、聚氧乙烯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Masil SF19;Emerald社制)、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商品名Quark(与烷基苯酚乙氧基化物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Silglow(与乙氧基化乙酸酯、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乙酸酯和聚乙二醇二乙酸酯的混合物);Britiz社制,商品名SYL-TAC(与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和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Silwet L77;Helena Chemical社制,商品名Slippa(与直链醇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Interagro社制)、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商品名Syl-Coat;Wilbur-Ellis社制)、聚氧乙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商品名Xiameter;Dow社制)、聚氧亚烷基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ブレイクスルー(与聚氧化烯丙烯基醚的混合物);サンケイ化学社制)、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商品名Vestis(与聚氧化烯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聚醚硅氧烷(商品名Break-Thru OE441;Evonic社制)、聚醚三硅氧烷(商品名Break-Thru S240、Break-Thru S233;Deussa社制)、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商品名Dyne-Amic(与甲基化种子油的混合物);Helena Chemical社制)、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商品名Kinetic;Helena Chemical社制)、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商品名Quark(与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Silglow(与乙氧基化乙酸酯、聚乙二醇单烯丙基醚乙酸酯和聚乙二醇二乙酸酯的混合物);Britiz社制,商品名SYL-TAC(与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和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商品名Silwet L77;Helena Chemical社制)、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商品名Syl-Coat;Wilbur-Ellis社制)或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商品名Vestis(与聚氧化烯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
作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苄基苯基醚、聚氧丙烯(单、二或三)苄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乙烯基苯基醚、聚氧丙烯(单、二或三)苯乙烯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乙烯基苯基醚的聚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烷基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醚、聚氧乙烯双苯基醚、聚氧乙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烷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氧乙烯壬基苯氧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胺或聚氧乙烯松香酯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或聚氧乙烯烷基醚。
此外,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先前所述的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下文所述的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磺酸系表面活性剂、链烷属烃类、植物油等混合使用。其中,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等,作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作为磺酸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二甲基苯磺酸钠等,作为链烷属烃类,优选为石蜡油等,作为植物油,优选为松浆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酯、甲基化菜籽油、乙基化菜籽油、甲基化芥花油(Methylated canola oil)、甘油等。
作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商品名アルソープ30;住友化学社制,商品名Agral 90;Syngenta制)、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商品名ADwet90(与二甘醇和松浆油脂肪酸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Persist Ultra(与甲基化芥花油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Ad-Max 90(与甘油和二甲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Prime Oil(与松浆油和石蜡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聚氧乙烯壬基苯氧基醚(商品名Agral;Syngenta社制)、4-壬基苯基-聚乙二醇(商品名Arkopal N100;Clariant社制)、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商品名Citowett;BASF社制)、聚氧乙烯壬基苯酚(商品名R-11;Wilbur-Ellis社制)、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商品名クサリノー;日本农药社制,商品名SYL-TAC(与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和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商品名ノイゲンEA110;第一工业制药社制)、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商品名ミックスパワー(与聚氧乙烯烷基醚的混合物);Synjenta社制)等。
作为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具体例,可举出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商品名ラミゲンES-70;第一工业制药社制)、聚氧乙烯C16~C18脂肪酸酯(商品名Emulan PS700;BASF社制)、聚氧乙烯树脂酸酯(商品名KKステッカー;アグロカネショウ社制,商品名スカッシュ(与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的混合物);花王社制)、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ノイゲンET-120E;第一工业制药社制)等。
作为聚氧乙烯烷基胺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油基胺(商品名パイオニンD-3605;竹本油脂社制)。
作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商品名ノイゲンTDS-70;第一工业制药社制)、烷基芳基聚氧基烯烃醚(商品名Induce;Helena社制)、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商品名Entry(与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商品名ADwet90(与二甘醇和松浆油脂肪酸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Persist Ultra(与甲基化芥花油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Ad-Max 90(与甘油和二甲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商品名Prime Oil(与松浆油和石蜡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聚氧乙烯壬基苯酚(商品名R-11;Wilbur-Ellis社制)、烷基芳基聚氧基烯烃醚(商品名Induce;Helena社制)、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商品名SYL-TAC(与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和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或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商品名Entry(与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
作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己糖醇酐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其氧化乙烯加成物、蔗糖脂肪酸酯、蓖麻油氧化乙烯加成物、氢化蓖麻油氧化乙烯加成物、烷基胺氧化乙烯加成物或脂肪酸酰胺氧化乙烯加成物等。
其中,优选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或多元醇脂肪酸酯或其氧化乙烯加成物。
此外,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先前所述的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下文所述的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链烷属烃类、植物油混合使用。其中,作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氧乙烯树脂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作为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萘基甲磺酸二烷基二甲基铵等,作为链烷属烃类,优选为石蜡基石油等,作为植物油,优选为甲基化大豆油等。
作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己糖醇酐脂肪酸酯(商品名アプローチBI;丸和バイオケミカル社制)、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商品名Tween20;和光纯药社制)、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商品名Destiny、商品名DestinyHC(与甲基化大豆油和异构化糖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商品名スカッシュ(与聚氧乙烯树脂酸酯的混合物);花王社制,商品名ソルゲン40;第一工业制药社制,商品名ブラボー(与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和聚萘基甲磺酸二烷基二甲基铵的混合物);アグロカネショウ社制)、蓖麻油氧化乙烯加成物(商品名D-230;竹本油脂社制)、氢化蓖麻油氧化乙烯加成物(商品名D-230kz;竹本油脂社制)、聚乙二醇异十三烷基酯(商品名Genapol X-80;Clariant社制)、聚乙二醇单油酸酯(商品名Nikkol MYO-10V;日光ケミカルズ社制)、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商品名Nikkol MYS-55V;日光ケミカルズ社制)、多元醇脂肪酸酯与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商品名Agridex(与石蜡基石油的混合物);Bayer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商品名Destiny、商品名DestinyHC(与甲基化大豆油和异构化糖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或多元醇脂肪酸酯与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商品名Agridex(与石蜡基石油的混合物);Bayer社制)。
作为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乙醇胺、三乙醇胺、烷基烷醇酰胺、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其中,优选为乙醇胺、三乙醇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此外,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先前所述的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或下文所述的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其中,作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丙二醇等,作为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等。
作为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烷醇胺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商品名Cohere(与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和丙二醇的混合物);Helena社制)、烷基烷醇酰胺(商品名アミノーンPK-02S;花王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烷醇胺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商品名Cohere(与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和丙二醇的混合物);Helena社制)。
作为(b)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磺酸系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等,优选为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磺酸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烷基苯磺酸、α-烯烃磺酸、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磺酸、聚氧乙烯烷基醚磺基琥珀酸半酯、萘磺酸和烷基萘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乙醇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磺酸、聚萘基甲磺酸二烷基二甲基铵或它们的盐等。
作为磺酸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商品名ニューカルゲンEP-70G;竹本油脂社制,商品名ニューカルゲンEX-70;竹本油脂社制)等。
作为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高级醇硫酸酯盐、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硫酸酯、聚氧乙烯苄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硫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硫酸酯、硫酸化烯烃或它们的盐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
此外,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先前所述的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烷醇系表面活性剂等混合使用。其中作为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乙醇胺、三乙醇胺等。
作为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商品名Cohere(与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和丙二醇的混合物);Helena社制)、月桂基硫酸钠(商品名モノゲンY-100;第一工业制药社制)、烷基硫酸盐(商品名TRADER Pro(与硫酸镁的混合物);Comtorir Commercial Des Lubrifiants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商品名Cohere(与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和丙二醇的混合物);Helena社制)。
作为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磷酸酯、聚氧乙烯苄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磷酸酯、或这些磷酸酯的盐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
作为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C12~C15烷基醚磷酸酯(商品名Phospholan PS-222;AkzoNobel社制)、聚氧乙烯月桂基醚二磷酸酯(商品名フォスファノールML-220;东邦化学社制)、聚氧乙烯月桂基醚四磷酸酯(商品名フォスファノールRD-510Y;东邦化学社制)、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磷酸酯(商品名プライサーフA212C;第一工业制药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聚氧乙烯十三烷基醚磷酸酯(商品名プライサーフA212C;第一工业制药社制)。
进一步,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作为该方案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与聚萘基甲磺酸钠的混合物(商品名グラミンS;三共化学社制)等。
作为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乙氧基化脂肪胺;牛脂烷基胺乙氧基化物;牛脂胺乙氧基化物等。
作为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乙氧基化脂肪胺(商品名Ethylan TT-15;Akcros chemicals社制)、牛脂烷基胺乙氧基化物(商品名Genamin T-150;Clariant社制)、牛脂胺乙氧基化物(商品名Genamin T-200;Clariant社制,商品名Ethomeen T/25;AkzoNobel社制)等。
作为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萘基甲磺酸二烷基二甲基铵、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
作为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萘基甲磺酸二烷基二甲基铵(商品名ニーズ(与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花王社制)、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商品名カチオーゲンTML;第一工业制药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商品名カチオーゲンTML;第一工业制药社制)。
作为植物油,可举出松浆油、椰子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亚麻子油、葵花油、棉籽油、酯化菜籽油、橄榄油、蓖麻油、棕榈油、鳄梨油、芥花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等。此外,植物油中也包含来自植物油的提取物(甘油、脂肪酸等)、烷基化植物油(甲基化大豆油、甲基化菜籽油、甲基化种子油、乙基化菜籽油、甲基化芥花油等)。
其中,优选为松浆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甲基化大豆油、甲基化种子油、甲基化菜籽油和乙基化菜籽油。
此外,植物油可以与先前所述的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下文所述的链烷属烃类混合使用。其中,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作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作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作为植物油的具体例,可举出松浆油(商品名Prime Oil(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石蜡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松浆油脂肪酸(商品名ADwet90(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二甘醇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商品名Entry(与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甲基化菜籽油(商品名Tipo;Belchim社制)、精制大豆油(商品名Soy Oil Spray;UNITED SUPPLIERS社制)、甲基化大豆油(商品名Destiny、商品名DestinyHC(与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异构化糖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甲基化种子油(商品名Dyne-Amic(与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的混合物);Helena Chemical社制)、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商品名SYL-TAC(与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和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甲基化芥花油(商品名Persist Ultra(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松浆油(商品名Prime Oil(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石蜡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松浆油脂肪酸(商品名ADwet90(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二甘醇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商品名Entry(与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甲基化大豆油(商品名Destiny、商品名DestinyHC(与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异构化糖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甲基化种子油(商品名Dyne-Amic(与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的混合物);Helena Chemical社制)或乙基化菜籽油与甲基化菜籽油的混合物(商品名SYL-TAC(与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和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的混合物);Wilbur-Ellis社制)、甲基化芥花油(商品名Persist Ultra(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的混合物);Simplot社制)。
作为(b)链烷属烃类,可举出石蜡、石油、矿物油、石蜡基石油、石蜡基矿物油、石蜡油、机械油、锭子油、石脑油、液体石蜡、煤油等。
其中,优选为石蜡基石油、石蜡基矿物油或石蜡油。
作为链烷属烃类的具体例,可举出石蜡基石油(商品名Agridex(与多元醇脂肪酸酯和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Bayer社制)、石蜡基矿物油(商品名Assist(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BASF社制)、石蜡油(商品名Prime Oil(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松浆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石蜡(商品名ペタンV;アグロカネショウ社制)、机械油(商品名ラビサンスプレー;日本曹达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石蜡基石油(商品名Agridex(与多元醇脂肪酸酯和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Bayer社制)、石蜡基矿物油(商品名Assist(与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BASF社制)或石蜡油(商品名Prime Oil(与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和松浆油的混合物);WinField社制)。
进一步,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与链烷属烃类的混合物。作为该方案的具体例,可举出石蜡基石油、多元醇脂肪酸酯与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商品名Agridex;Bayer社制)等。
作为(b)树脂类,可举出醇酸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
其中,优选为醇酸树脂。
作为树脂类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二甲酸改性甘油醇酸树脂(商品名Latron B-1956;Simplot社制)、乙酸乙烯酯树脂乳液(商品名ビニブラン1035F;日信化学工业社制)、丙烯酸系树脂(商品名ビニブランADH7102;日信化学工业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苯二甲酸改性甘油醇酸树脂(商品名Latron B-1956;Simplot社制)。
作为(b)萜烯类,可举出α-蒎烯、β-蒎烯、β-蒎烯聚合物、蒎烯(二萜)聚合物、蒎烯(多萜)聚合物、二-1-烯、苧烯等。
其中,优选为β-蒎烯聚合物,蒎烯(二萜)聚合物或蒎烯(多萜)聚合物。
作为萜烯的具体例,可举出β-蒎烯聚合物(商品名SURFIX;Helena社制)、蒎烯(二萜)聚合物(商品名NU FILM 17(与烃树脂和矿脂聚烷基氧基化合物的混合物);Miller社制)、蒎烯(多萜)聚合物(商品名NU FILM P(与聚烷基氧基化合物的混合物);Miller社制)、二-1-烯(商品名LASTICK;Helena社制)等。
其中,优选为β-蒎烯聚合物(商品名SURFIX;Helena社制)、蒎烯(二萜)聚合物(商品名NU FILM 17(与烃树脂和矿脂聚烷基氧基化合物的混合物);Miller社制)或蒎烯(多萜)聚合物(商品名NU FILM P(与聚烷基氧基化合物的混合物);Miller社制)。
作为(b)成分,优选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链烷属烃类、树脂类和萜烯类,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链烷属烃类、醇酸树脂和萜烯类。
其中,更优选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和链烷属烃类。
作为优选的(b)成分的具体例,可举出选自聚醚硅氧烷、聚醚三硅氧烷、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乙醇胺、三乙醇胺、N,N-Bis2-Ω-羟基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松浆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甲基化大豆油、甲基化菜籽油、乙基化菜籽油、甲基化种子油、甲基化芥花油、石蜡基石油、石蜡基矿物油、石蜡油、苯二甲酸改性甘油醇酸树脂、β-蒎烯聚合物、蒎烯(二萜)聚合物和蒎烯(多萜)聚合物中的1种以上,
作为更优选的(b)成分的具体例,可举出选自多元醇脂肪酸酯、多元醇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乙醇胺、三乙醇胺、聚氧乙烯烷基芳基硫酸酯、聚醚三硅氧烷、聚氧乙烯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聚甲基硅氧烷、羟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聚氧化烯改性七甲基三硅氧烷、聚醚聚甲基硅氧烷共聚物、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酚、硅氧烷聚氧化烯共聚物、烷基芳基聚氧基烯烃醚、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松浆油、甲基化大豆油、甲基化种子油、甲基化芥花油、石蜡基石油、石蜡基矿物油和石蜡油中的1种以上。
本发明的增强方法对于各种植物病害的防除有效。
例如,对由夏季斑枯病致病菌导致的稻热病、由旋孢腔菌(Cochliobolus)导致的芝麻黑斑病、由丝核菌(Rhizoctoni fungus)导致的纹枯病等稻子的病害;由白粉菌(Erysiphe fungus)导致的白粉病、由镰刀菌(Fusarium)导致的赤霉病、由锈病菌(Puccinia)导致的锈病、由腐霉病菌(Pythium)导致的褐色雪腐病、由黑粉菌(Ustilago)导致的散黑穗病、由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导致的眼纹病、由壳针孢菌(Septoria)导致的叶枯病或稃枯病等麦类的病害;由Phaosphaelia(ファエオスフェリア)菌导致的斑点病、由锈病菌导致的锈病、由大斑病菌(Setosphaeria)导致的煤烟纹病、由旋孢腔菌导致的芝麻叶枯病、由腐霉病菌导致的根腐病、由黑粉菌导致的黑穗病等玉米的病害;由黑粉菌导致的黑穗病、由壳多胞菌导致的胡麻叶斑病、由锈病菌导致的锈病、由赤霉菌导致的梢头腐败病、由烟温霉菌导致的煤烟病、由假尾孢菌导致的叶枯病等甘蔗的病害等禾本科作物的病害;
由粉孢菌(Oidium)导致的白粉病、由层锈菌(Phakopsora)导致的锈病、由霜霉菌(Peronospora)导致的霉病、由疫霉菌(phytophthora)导致的疫病、由毛盘孢菌(Colletotrichum)导致的炭疽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导致的菌核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等豆科作物的病害;
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
由乳杆菌导致的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由Asteraceae(アエシジウム)菌导致的锈病等菊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轮纹病、由褐孢霉菌(Fulvia)导致的叶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粉孢菌导致的白粉病等番茄的病害;由链格孢菌导致的夏疫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等马铃薯的病害等茄科作物的病害;
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单丝壳菌(Sphaerotheca)导致的白粉病、由亚隔孢壳菌(Didymella)导致的蔓枯病、由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导致的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褐斑菌(Corynespora)导致的褐斑病等葫芦科作物的病害;
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由锈病菌导致的锈病等葱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叶枯病或黑斑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由白粉菌导致的白粉病、由斑病菌(Corynespora)导致的斑点病等伞形科作物的病害;
由贵腐菌导致的叶枯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拟茎点菌(Phonpsis)导致的茎枯病等百合科作物的病害;
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白粉菌导致的白粉病、由丝核菌(Rhizoctonia)导致的立枯病等蓼科作物的病害;
由镰刀菌导致的萎黄病(Fusarium oxysporum)、由喙壳菌(Ceratocystis)导致的黑斑病、由链丝菌导致的立枯病等旋花科作物的病害;
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由粉孢菌导致的白粉病、由斑病菌导致的褐斑病等藜科作物的病害;
由痂囊腔菌(Elsinoaceae)导致的黑痘病、由毛盘孢菌导致的晚腐病、由白粉菌导致的白粉病、由轴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假尾孢菌导致的褐斑病、由间座壳菌(Diaporthales)导致的枝膨病等葡萄科作物的病害;
由单丝壳菌(Sphaerotheca)导致的白粉病、由贵腐菌导致的灰霉病、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导致的炭疽病等草莓的病害;由褐腐菌(Monilinia)导致的褐腐病、由叉丝单囊壳菌(Podosphaera)导致的白粉病、由链格孢菌导致的斑点落叶病、由黑星菌(Venturia)导致的黑星病、由围小丛壳菌导致的炭疽病、由Diplomat car Pong(ディプロカーポン)菌导致的褐斑病、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ceae)导致的轮纹病、由Chigofiara(チゴフィアラ)菌导致的煤烟点病、由煤污菌(Gloeodes)导致的煤烟斑病、由球腔菌(Mycosphaerella)导致的黑点病等苹果的病害;由黑星菌导致的黑星病、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由Firakuchinia(フィラクチニア)菌导致的白粉病、由疫霉菌导致的疫病等梨类的病害;由褐腐菌导致的灰星病、由枝孢菌导致的黑星病、由拟茎点菌导致的拟茎点腐败病等桃的病害等蔷薇科作物的病害;
由间座壳菌导致的黑点病、由痂囊腔菌导致的疮痂病等芸香科作物的病害;
由盘长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斑病菌导致的落叶病、由球针壳菌导致的白粉病、由Chigofiara菌导致的煤烟点病等柿树科作物的病害;
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pestaro punch line opsys(ペスタロオチオプシス)菌导致的轮斑病、由假单胞菌导致的红烧病、由Camelia(カメリア)菌导致的杜鹃花饼病菌病(Exobasidium japonicum)等山茶科作物的病害;
等植物病害的防除有效。
从可获得充分的治疗效果、浸润效果等这样的方面考虑,上述的植物病害之中,优选对于白粉病,更优选对于内部寄生性白粉病,特别优选对于由单丝壳菌、粉孢菌或Firakuchinia菌引起的白粉病的防除有效。
此外,对由镰刀菌导致的赤霉病、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黑穗菌(Tilletia)导致的小麦网腥黑穗菌病、由黑粉菌导致的散黑穗病、由头孢菌导致的条斑病、由壳针孢菌导致的稃枯病等麦类的病害;由双孔孢菌导致的芝麻叶枯病、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镰刀菌导致的苗立枯病等玉米的病害;由围小丛壳菌导致的红腐病、由青变菌导致的黑腐病、由梗霜霉菌(Sclerospora)导致的霉病等甘蔗的病害等禾本科作物的病害;
由斑病菌导致的紫斑病、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镰刀菌导致的立枯病、由壳针孢菌导致的褐纹病、由间座壳菌导致的黑点病、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由壳针孢菌导致的昏睡病(ねむり病)等大豆的病害等豆科作物的病害;
由白菜黑斑病菌导致的黑斑病、由Alternaria Burashikora(アルタナリアブラシコラ)菌导致的黑煤烟病、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假单胞菌导致的黑斑细菌病、由黄单胞菌(Xanthomonas)导致的黑腐病、由forma(フォーマ)菌导致的根朽病等甘蓝的病害;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由镰刀菌导致的萎黄病、由黄单胞菌导致的黑腐病等萝卜的病害;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由黄单胞菌导致的黑腐病、由大丽轮枝菌导致的黄化病等白菜的病害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轮纹病、由棍状杆菌导致的白叶枯病(Xanthomonas)、由黄单胞菌导致的斑点细菌病等番茄的病害;由链格孢菌导致的褐斑病、由拟茎点菌导致的褐纹病等茄子的病害;由链丝菌导致的疮痂病、由长蠕孢菌导致的银腐病、由粉痂菌导致的粉状疮痂病等马铃薯的病害等茄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由假单胞菌导致的斑点细菌病、由黄单胞菌导致的褐斑细菌病等黄瓜的病害等葫芦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斑病、由葡萄孢菌(Botrytis)导致的灰色腐败病或菌丝性腐败病、由镰刀菌导致的干腐病、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等洋葱的病害等葱科作物的病害;
由链格孢菌导致的黑叶枯病或黑斑病、由黄单胞菌导致的斑点细菌病;芹菜的、由壳针孢菌导致的叶枯病、由核盘菌导致的菌核病、由假单胞菌导致的叶枯细菌病等胡萝卜的病害等伞形科作物的病害;
由霜霉菌导致的霉病、由镰刀菌导致的萎凋病、由毛盘孢菌导致的炭疽病等菠菜的病害等藜科作物的病害;
等种子传染性病害也有效。
进一步,对于由镰刀菌、腐霉病菌、丝核菌、大丽轮枝菌、根肿菌、根串霉菌等植物病原菌引起的土壤病害的防除也有效。
作为可以通过本发明来保护不受各种植物病原菌侵害的植物,只要是农业上有用的植物,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例如,禾本科作物(稻子、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甘蔗等)、豆科作物(大豆、菜豆、红豆等)、十字花科作物(甘蓝、大白菜、萝卜、芜青、西兰花、花椰菜、油菜花(nabana)、欧洲油菜等)、菊科作物(莴苣、牛蒡、茼蒿等)、茄科作物(马铃薯、茄子、番茄、甜椒、烟草等)、葫芦科作物(黄瓜、南瓜、甜瓜、西瓜等)、葱科作物(葱、韭菜、薤、大蒜等)、伞形科作物(芹菜、胡萝卜、荷兰芹等)、百合科作物(百合、郁金香、芦笋等)、蓼科(荞麦等)、旋花科(甘薯等)、藜科作物(菠菜、甜菜等)、葡萄科作物(葡萄等)、蔷薇科作物(蔷薇、草莓、苹果、梨、桃、枇杷、扁桃等)、芸香科作物(柑橘、柠檬、橙等)、柿树科作物(柿等)、山茶科作物(茶等)、木犀科作物(橄榄、茉莉等)、锦葵科作物(棉、可可、秋葵等)、芭蕉科作物(香蕉等)、姜科作物(姜等)、茜草科作物(小粒咖啡等)或凤梨科作物(凤梨、菠萝等)。它们之中,优选为茄科作物或葫芦科作物,其中特别优选为黄瓜或甜椒。
关于本发明的(a)成分和(b)成分,只要适合于本发明的目的,就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将一种成分添加到另一种成分中使用。此外,与以往的农药制剂同样地,可以与各种辅助剂混合而制成粉剂、颗粒剂、水分散性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性悬浮剂、油性悬浮剂、水溶剂、乳剂、液剂、糊剂、气雾剂、微量撒布剂等通常的该领域中使用的所有制剂形态而使用。
在调制制剂时,可以将本发明的(a)成分和(b)成分一起混合而进行制剂调制,也可以将它们分别进行制剂调制。
作为制剂所使用的辅助剂,可举出硅藻土、消石灰、碳酸钙、滑石、白炭墨、高岭土、膨润土、高岭石和绢云母的混合物、粘土、碳酸钠、碳酸氢钠、芒硝、沸石、淀粉等固体载体;水、甲苯、二甲苯、溶剂石脑油、二烷、丙酮、异佛尔酮、甲基异丁基酮、氯苯、环己烷、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醇等溶剂等。这些辅助剂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目的,就可以从该领域已知的辅助剂中选择使用。此外,也可以使用增量剂、增稠剂、沉降防止剂、防冻剂、分散稳定剂、药害减轻剂、防霉剂等通常使用的各种辅助剂。各种辅助剂相对于本发明的(a)成分和(b)成分的总量的配合比以重量比计一般为0.005:99.995~95:5,优选为0.2:99.8~90:10。在这些制剂的实际使用时,可以直接使用,或用水等稀释剂稀释成规定浓度,根据需要添加各种展着剂而使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进一步并用其它农药,例如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土壤害虫剂、抗病毒剂、引诱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制剂、微生物制剂等,在该情况下,有时显示出更优异的效果。
作为上述其它农药中的、杀菌剂的有效成分化合物(通用名或日本植物防疫协会试验代码),例如,可以从下述化合物组中适当选择。即使在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在这些化合物中存在盐、烷基酯、光学异构体那样的各种结构异构体等的情况下,当然也包含它们。
嘧菌胺(mepanipyrim)、嘧霉胺(pyrimethanil)、嘧菌环胺(cyprodinil)那样的苯胺基嘧啶系化合物;
氟啶胺(fluazinam)那样的氨基吡啶系化合物;
5-氯-7-(4-甲基哌啶-1-基)-6-(2,4,6-三氟苯基)[1,2,4]三唑并[1,5-a]嘧啶那样的三唑并嘧啶系化合物;
三唑酮(triadimefon)、联苯三唑醇(bitertanol)、氟菌唑(triflumizole)、乙环唑(etaconazole)、丙环唑(propiconazole)、戊菌唑(pe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呋醚唑(furconazole-cis)、咪鲜胺(prochloraz)、叶菌唑(met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四氟醚唑(tetraconazole)、咪唑富马酸盐(oxpoconazole fumarat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三唑醇(triadimenol)、粉唑醇(flutriafol)、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腈苯唑(fenbuconazole)、糠菌唑(bromu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三环唑(tricyclazole)、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硅氟唑(simeconazole)、稻瘟酯(pefurazoate)、种菌唑(ipconazole)、亚胺唑(imibenconazole)、氧环唑(azaconazole)、灭菌唑(triticonazole)、抑霉唑(imazalil)、イプフェントリフルコナゾール(ipfentrifluconazole)、メフェントリフルコナゾール(mefentrifluconazole)那样的唑系化合物;
灭螨猛(quinomethionate)那样的喹喔啉系化合物;
代森锰(maneb)、代森锌(zineb)、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福美锌(polycarbamate)、代森联(metiram)、丙森锌(propineb)、福美双(thiram)那样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
四氯苯酞(fthalide)、百菌清(chlorothalonil)、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那样的有机氯系化合物;
苯菌灵(benomyl)、多菌灵(carbendazim)、噻菌灵(thiabendazole)、麦穗宁(fuberiazole)那样的咪唑系化合物;
霜脲氰(cymoxanil)那样的氰基乙酰胺系化合物;
甲霜灵(metalaxyl)、甲霜灵-M(metalaxyl-M;别名精甲霜灵(mefenoxam))、恶霜灵(oxadixyl)、呋酰胺(ofurace)、苯霜灵(benalaxyl)、苯霜灵-M(benalaxyl-M;别名精苯霜灵(kiralaxyl、chiralaxyl))、呋霜灵(furalaxyl)、酯菌胺(cyprofuram)、萎锈灵(carboxin)、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啶酰菌胺(boscalid)、联苯吡菌胺(bixafen)、异噻菌胺(isotianil)、噻酰菌胺(tiadinil)、セダキサン(sedaxane)、ピラジフルミド(pyraziflumid)那样的酰苯胺系化合物;
苯氟磺胺(dichlofluanid)那样的磺酰胺系化合物;
氢氧化铜(cupric hydroxide)、有机铜(oxine copper)、无水硫酸铜、壬基苯酚磺酸铜、8-羟基喹啉铜、十二烷基苯磺酸双乙二胺铜配盐(II)、(别名DBEDC)那样的铜系化合物;
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敌瘟磷(edifenphos)、异稻瘟净(iprobenfos)那样的有机磷系化合物;
克菌丹(captan)、敌菌丹(captafol)、灭菌丹(folpet)那样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系化合物;
腐霉利(procymidone)、异菌脲(iprodione)、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那样的二甲酰亚胺系化合物;
氟酰胺(flutolanil)、灭锈胺(mepronil)、麦锈灵(benodanil)那样的苯甲酰苯胺系化合物;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呋吡菌胺(furametpyr)、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硅噻菌胺(silthiopham)、稻瘟酰胺(fenoxanil)、甲呋酰胺(fenfuram)、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ピジフルメトフェン(pydiflumetofen)那样的酰胺系化合物;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苯酰菌胺(zoxamide)那样的苯甲酰胺系化合物;
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那样的チオフェンアミド系化合物;
嗪氨灵(triforine)那样的哌嗪系化合物;
啶斑肟(pyrifenox)、啶菌唑(pyrisoxazole)那样的吡啶系化合物;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麦粉清(nuarimol)那样的甲醇系化合物;
苯锈啶(fenpropidin)那样的哌啶系化合物;
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十三吗啉(tridemorph)那样的吗啉系化合物;
三苯基氢氧化锡(fentin hydroxide)、三苯基乙酸锡(fentin acetate)那样的有机锡系化合物;
戊菌隆(pencycuron)那样的尿素系化合物;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氟吗啉(flumorph)、丁吡吗啉(pyrimorph)、异丙菌胺(iprovalicarb)、苯噻菌胺酯(benthiavalicarb-isopropyl)、バリフェナレート(valifenalate)、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那样的羧酸酰胺系化合物;
乙霉威(diethofencarb)那样的苯基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
咯菌腈(fludioxonil)、拌种咯(fenpiclonil)那样的氰基吡咯系化合物;
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肟醚菌胺(oryza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烯肟菌酯(Enestrobur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烯肟菌酯(enoxastrobin)、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マンデストロビン(mandestrobin)那样的嗜球果伞素系化合物;
唑菌酮(famoxadone)那样的唑烷酮系化合物;
噻唑菌胺(ethaboxam)那样的噻唑甲酰胺系化合物;
咪唑菌酮(fenamidone)那样的咪唑啉酮系化合物;
环酰菌胺(fenhexamid)那样的羟基酰苯胺系化合物;
磺菌胺(flusulfamide)、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氰霜唑(cyazofamiid)那样的磺酰胺系化合物;
环氟菌胺(cyflufenamid)那样的肟醚系化合物;
二氰蒽醌(dithianon)那样的蒽醌系化合物;
消螨多(meptyldinocap)那样的巴豆酸系化合物;
有效霉素(validamycin)、春雷霉素(kasugamycin)、多氧霉素(polyoxins)、フェンピコキサミド(fenpicoxamid)那样的抗生素;
双胍辛胺(iminoctadine)、多果定(dodine)那样的胍系化合物;
异丁乙氧喹啉(tebufloquin)、苯氧喹啉(quinoxyfen)、キノフメリン(quinofumelin)那样的喹啉系化合物;
氟噻菌净(flutianil)那样的噻唑烷系化合物;
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吡菌苯威(pyribencarb)、托普罗卡布(tolprocarb)、ピカルブトラゾクス(picarbutrazox)那样的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
硫黄(Sulfur)、石灰硫黄剂那样的硫系化合物;
作为其它化合物,可举出稻瘟灵(isoprothiolane)、咯喹酮(pyroquilon)、哒菌清(diclomezine)、氯化苦(chloropicrin)、棉隆(dazomet)、威百亩(metam-sodium)、啶酰菌胺(nicobifen)、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丙氧喹啉(proquinazid)、氟吡菌胺(fluopicolide)、环丙酰菌胺(carpropamid)、嘧菌腙(ferimzone)、螺环菌胺(spiroxamine)、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唑嘧菌胺(ametoctradin)、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ジピメチトロン(dipymetitrone)、甲噻活素(acibenzolar-s-methyl)、ジクロベンチアゾクス(dichlobentiazox)、SB-4303、BAF-1107、MIF-1002、KUF-1411、BAF-1120、BAF-1510、BAF-1511、NF-180、S-2399、SYJ-259、AKD-5195、BYF-1303、S-2367、S-2190、BAF-1401、KF-37、KYIF-1402等。
作为微生物杀菌剂,可举出解淀粉芽孢杆菌株(Bacillus amyloliqefaciens strain)QST713、解淀粉芽孢杆菌株FZB24、解淀粉芽孢杆菌株MBI600、解淀粉芽孢杆菌株D7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SKT-1等。
作为植物提取物,可举出茶树油(Tea tree oil)等。
作为上述其它农药中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或杀土壤害虫剂、即杀害虫剂的有效成分化合物(通用名或日本植物防疫协会试验代码),可以从例如,下述化合物组中适当选择。即使在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在这些化合物中存在盐、烷基酯、光学异构体等各种结构异构体等的情况下,当然也包含它们。
可举出丙溴磷(profenofos)、敌敌畏(dichlorvos)、苯线磷(fenamiphos)、杀螟硫磷(fenitrothion)、EPN((RS)-(O-乙基-O-4-硝基苯基苯基硫代膦酸酯))、二嗪磷(diazinon)、毒死蜱(chlorpyrifos)、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乙酰甲胺磷(acephate)、丙硫磷(prothiofos)、噻唑膦(fosthiazate)、硫线磷(cadusafos)、乙拌磷(disulfoton)、唑磷(isoxathion)、异柳磷(isofenphos)、乙硫磷(ethion)、乙嘧硫磷(etrimfos)、喹硫磷(quinalphos)、甲基毒虫畏(dimethylvinphos)、乐果(dimethoate)、硫丙磷(sulprofos)、甲基乙拌磷(thiometon)、蚜灭磷(vamidothion)、吡唑硫磷(pyraclofos)、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丙虫磷(propaphos)、伏杀硫磷(phosalone)、安硫磷(formothion)、马拉硫磷(malathion)、杀虫畏(tetrachlorvinph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杀螟腈(cyanophos)、敌百虫(trichlorfon)、杀扑磷(methidathion)、稻丰散(phenthoate)、异亚砜磷(oxydeprofos;别名ESP)、保棉磷(azinphos-methyl)、倍硫磷(fenthion)、庚烯磷(heptenophos)、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对硫磷(parathion)、磷虫威(phosphocarb)、甲基内吸磷(demeton-S-methyl)、久效磷(monocrotophos)、甲胺磷(methamidophos)、新烟碱类(imicya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磷胺(phosphamidon)、亚胺硫磷(phosmet)、甲拌磷(phorate)那样的有机磷酸酯系化合物;
甲萘威(carbaryl)、残杀威(propoxur)、涕灭威(aldicarb)、克百威(carbofuran)、硫双威(thiodicarb)、灭多威(methomyl)、杀线威(oxamyl)、乙硫苯威(ethiofencarb)、抗蚜威(pirimicarb)、仲丁威(fenobucarb)、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恶虫威(bendiocarb)、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速灭威(metolcarb)、灭杀威(xylylcarb)、XMC(3,5-xylyl methylcarbamate)、苯硫威(fenothiocarb)那样的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
杀螟丹(cartap)、杀虫环(thiocyclam)、草酸氢杀虫环(thiocyclam oxalate)、杀虫环盐酸盐(thiocyclam hydrochloride)、杀虫磺(bensultap)、杀虫双(thiosultap)、杀虫单(monosultap;别名チオスルタップモノナトリウム(thiosultap-monosodium))、杀虫双(bisultap;别名チオスルタップジナトリウム(thiosultap-disodium))、多噻烷(polythialan)那样的沙蚕毒素衍生物;
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三环锡(cyhexatin)那样的有机金属系化合物;
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氯菊酯(perme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α-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ζ-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θ-氯氰菊酯(theta-cypermethrin)、β-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γ-氯氟氰菊酯(gamma-cyhalo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七氟菊酯(tefluthrin)、κ-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醚菊酯(ethofenprox)、三氟醚菊酯(flufenprox)、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β-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氟胺氰菊酯(fluvalinate)、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除虫菊素(pyrethrins)、顺式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胺菊酯(tetramethrin)、苄呋菊酯(resmethrin)、拟除虫菊酯醚类杀虫剂(protrifenbute)、联苯菊酯(bifenthrin)、κ-联苯菊酯(kappa-bifenthrin)、氟丙菊酯(acrinathrin)、烯丙菊酯(allethrin)、τ-氟胺氰菊酯(tau-fluvalinate)、四溴菊酯(tralomethrin)、丙氟菊酯(profluthrin)、甲氧苄氟菊酯(metofluthrin)、ε-甲氧苄氟菊酯(epsilon-metofluthrin)、ヘプタフルトリン(heptafluthrin)、苯醚菊酯(phenothrin)、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モムフルオロトリン(momfluorothrin)、ε-氟氯氰菊酯(epsilon-momfluorothrin)、氟硅菊酯(silafluofen)、クロロパレトリン(chloroprallethrin)那样的拟除虫菊酯系化合物;
除虫脲(diflubenzuron)、氟啶脲(chlorfluazuron)、氟苯脲(teflubenzuron)、氟虫脲(flufenoxuron)、虱螨脲(lufenuron)、双苯氟脲(novaluron)、杀铃脲(triflum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多氟脲(noviflumuron)、啶蜱脲(fluazuron)那样的苯甲酰脲系化合物;
烯虫酯(methoprene)、吡丙醚(pyriproxyfen)、苯氧威(fenoxycarb)、苯虫醚(diofenolan)那样的保幼激素样化合物;
哒螨灵(pyridaben)那样的哒嗪酮系化合物;
唑螨酯(fenpyroximate)、氟虫腈(fipronil)、吡螨胺(tebufenpyrad)、乙虫腈(ethiprole)、唑虫酰胺(tolfenpyrad)、乙酰虫腈(acetoprole)、吡嗪氟虫腈(pyrafluprole)、吡啶氟虫腈(pyriprole)、腈吡螨酯(cyenopyrafen)、ピフルブミド(pyflubumide)、丁烯氟虫腈(flufiprole)那样的吡唑系化合物;
吡虫啉(imidacloprid)、烯啶虫胺(nitenpyram)、啶虫脒(acetamiprid)、噻虫啉(thiaclo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胺(clothianidin)、呋虫胺(nidinotefuran)、呋虫胺(dinotefuran)、噻虫醛(nithiazine)那样的新烟碱系化合物;
虫酰肼(tebufenozide)、甲氧基虫酰肼(methoxyfenozide)、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氯虫酰肼(halofenozide)那样的肼系化合物;
啶虫醚(pyridalyl)、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那样的吡啶系化合物;
螺螨酯(spirodiclofen)、螺甲螨酯(spiromesifen)、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那样的环状酮烯醇系化合物;
嘧螨酯(fluacrypyrim)、嘧螨胺(pyriminostrobin)那样的嗜球果伞素系化合物;
嘧虫胺(flufenerim)、嘧螨醚(pyrimidifen)那样的氨基嘧啶系化合物;
马拉硫磷(malathion)那样的有机硫化合物;
灭蝇胺(cyromazine)那样的三嗪系化合物;
氟蚁腙(hydramethylnon)那样的腙系化合物;
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氯虫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氟氰虫酰胺(tetraniliprole)、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氯氟氰虫酰胺(cyhalodiamide)那样的二酰胺系化合物;
丁醚脲(diafenthiuron)、氯氟氰虫酰胺(chloromethiuron)那样的硫代脲系化合物;
双甲脒(amitraz)、杀虫脒(chlordimeform)、伊托明(chloromebuform)那样的甲脒系化合物;
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那样的丁烯酸内酯系化合物;
此外,作为其它化合物,可举出噻嗪酮(buprofezin)、噻螨酮(hexythiazox)、唑蚜威(triazamate)、吡蚜酮(pymetrozine)、溴虫腈(chlorfenapyr)、茚虫威(indoxacarb)、灭螨醌(acequinocyl)、乙螨唑(etoxazole)、1,3-二氯丙烯(1,3-dichloropropene)、ベンクロチアズ(benclothiaz)、联苯肼酯(bifenazate)、快螨特(propargite)、四螨嗪(clofentezine)、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丁氟螨酯(cyflumetofen)、新喹唑啉(间二氮杂苯)类杀虫剂(pyrifluquinazone)、喹螨醚(fenazaquin)、磺胺螨酯(amidoflumet)、氟虫胺(sulfluramid)、氟蚁腙(hydramethylnon)、四聚乙醛(metaldehyde)、砜虫啶(sulfoxaflor)、氟噻虫砜(fluensulfone)、增效炔醚(verbutin)、ジクロロメゾチアズ(dicloromezotiaz)、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フルヘキサホン(fluhexafon)、チオキサザフェン(tioxazafen)、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氟麦托醌(flometoquin)、三氟咪啶酰胺(fluazaindolizine)、氟醚嘧啶(fluxametamide)。
进一步,也可以与苏云金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aizawai)、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kurstaki)、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raelensis)、苏云金杆菌日本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japonensis)、苏云金杆菌拟步行甲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tenebrionis)或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所生成的结晶蛋白毒素、昆虫病原病毒剂、昆虫病原丝状菌剂、线虫病原丝状菌剂等那样的微生物农药;
阿维菌素(avermectin)、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弥拜菌素(milbemectin)、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多杀霉素(spinosad)、伊维菌素(ivermectin)、雷皮菌素(lepimectin)、阿巴菌素(abamectin)、埃玛菌素(emamectin)、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那样的抗生素或半合成抗生素;
印楝素(azadirachtin)、鱼藤酮(rotenone)、兰尼碱(ryanodine)那样的天然物;
避蚊胺(deet)那样的驱避剂等混用、并用。
本发明中的各种制剂或其稀释物的施用可以通过通常一般进行的施用方法,即,撒布(例如撒布、喷雾、雾化(misting)、雾化(atomizing)、散粒、水面施用等)、土壤施用(混合、浇灌等)、表面施用(涂布、粉衣、涂抹、被覆等)、种子处理等来进行。此外,也可以通过所谓超高浓度少量撒布法(ultra low volume)来施用。在该方法中,可以含有100%的活性成分。
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a)成分与(b)成分的施用量,根据对象植物、处理方法、制剂形态、处理量、处理时期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笼统地规定。例如,在植物的茎叶处理的情况下,每1公顷,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合计通常为5g~10000g,优选为10g~5000g,进一步优选为100g~2500g。在种子处理的情况下,相对于种子重量100kg,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的合计通常为1g~2000g,优选为1g~1000g,进一步优选为1g~500g。在对土壤施用的情况下,每1公顷,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施用量的合计通常为5g~10000g,优选为10g~5000g,进一步优选为100g~1000g。
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浓度根据对象植物、处理方法、制剂形态、处理量、处理时期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能笼统地规定,例如,在对植物的茎叶或土壤施用的情况下,通常为0.01ppm~100000ppm,优选为0.1ppm~10000ppm,进一步优选为1ppm~1000ppm。在种子处理的情况下,通常为0.25~500g/种子100kg,优选为10~200g/种子100kg。
(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比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施用场合、施用方法,在相对宽的范围变化。
(a)成分与(b)成分的重量比通常为1:10000~10000:1,优选为1:5000~500:1,进一步优选为1:500~50:1。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优选方案。
(1)一种增强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作为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a)成分一起,使用(b)成分,上述(b)成分为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链烷属烃类、树脂类和萜烯类中的至少1种。
(2)根据(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选自pyriofenone和苯菌酮中的至少1种。
(3)根据(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pyriofenone。
(4)根据(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苯菌酮。
(5)根据(1)~(4)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链烷属烃类和植物油中的至少1种成分。
(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9)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10)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
(11)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12)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13)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14)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和链烷属烃类。
(1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和磺酸系表面活性剂。
(16)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
(17)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18)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链烷属烃类。
(19)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和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20)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和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21)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
(22)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和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
(23)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24)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2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植物油。
(26)根据(1)~(4)或(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植物油为选自松浆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椰子油、大豆油、甲基化大豆油、菜籽油、甲基化菜籽油和乙基化菜籽油中的至少1种。
(27)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链烷属烃类。
(28)根据(1)~(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1:5000~500:1。
(29)根据(1)~(3)、(5)~(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pyriofenone,(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15:1~1:400。
(30)根据(1)、(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苯菌酮,(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50:1~1:150。
(31)一种植物病害防除方法,其特征在于,与作为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a)成分一起,将(b)成分施用于植物或植物的栽培土壤,上述(b)成分为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链烷属烃类、树脂类和萜烯类中的至少1种。
(32)根据(3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选自pyriofenone和苯菌酮中的至少1种。
(33)根据(3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pyriofenone。
(34)根据(31)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苯菌酮。
(35)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选自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链烷属烃类和植物油中的至少1种的成分。
(36)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37)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烷醇酰胺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38)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39)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
(40)根据(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
(41)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42)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43)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44)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和链烷属烃类。
(45)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聚氧乙烯系表面活性剂、植物油和磺酸系表面活性剂。
(46)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
(47)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
(48)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为多元醇系表面活性剂和链烷属烃类。
(49)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硫酸酯系表面活性剂和磷酸酯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50)根据(31)或(35)所述的方法,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51)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阳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为选自乙氧基化脂肪族胺系表面活性剂、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和烷基铵盐系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1种。
(52)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植物油。
(53)根据(31)~(34)或(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上述植物油为选自松浆油、松浆油脂肪酸、松浆油脂肪酸甲基酯、椰子油、大豆油、甲基化大豆油、菜籽油、甲基化菜籽油和乙基化菜籽油中的至少1种。
(54)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b)成分为链烷属烃类。
(55)根据(3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1:5000~500:1。
(56)根据(31)~(33)、(35)~(5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pyriofenone,(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15:1~1:400。
(57)根据(31)、(32)、(34)~(5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a)成分为苯菌酮,(a)成分与(b)成分的混合重量比为50:1~1:150。
(58)根据(1)~(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保护的作物为黄瓜。
(59)根据(1)~(5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保护的作物为甜椒。
(60)根据(1)~(5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植物病害为白粉病。
实施例
接下来记载本发明涉及的试验例,但其不限定本发明。
试验例1(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温度差别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和28℃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调制pyriofenone的撒布液(投放药量90g ai/ha,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和28℃室内,在照明下育苗6天。调查第1叶的叶正面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1表
温度 防除价 20℃ 53 28℃ 80
这样,在没有(b)成分的情况下,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与温度高时相比,有时防除价降低。然而,如以下的试验例那样通过加入(b)成分,从而即使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芳基苯基酮系杀菌剂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增强。
试验例2(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5v/v%),调制pyriofenone的撒布液(投放药量90g ai/ha,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6天。调查第1叶的叶正面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表中,所谓“无加用”,是不加入(b)成分而进行上述处理的情况(以下,同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2-1表
第2-2表
试验例3(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5~0.25v/v%),调制pyriofenone的撒布液(投放药量90g ai/ha,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6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3表
试验例4(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25~0.25v/v%),调制pyriofenone的撒布液(投放药量90g ai/ha,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温室内育苗4天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5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4表
试验例5(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25~4.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或苯菌酮(30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7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5表
试验例6(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1~5.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或苯菌酮(30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6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6表
试验例7(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2~0.07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或苯菌酮(30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5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7表
试验例8(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01~5.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或苯菌酮(30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7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8表
试验例9(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05~1.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或苯菌酮(30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7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9表
试验例10(黄瓜白粉病·浸润性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15~4.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4天,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背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8天。调查第1叶的叶背面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10表
试验例11(甜椒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甜椒(品种:京波),在达到8.5叶期时,将甜椒白粉病菌(Oidiopsis sicula Scalia)的分生孢子进行撒布接种(振り掛け接種),在温室内,在照明下育苗3天后,用包含各使用制品的水溶液(0.07~4.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110g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6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温室内,在照明下育苗17天后,从下部叶到上部8叶每叶都利用下述指数进行调查并算出发病度。此外,由发病度算出防除价。
调查指数:
0:未形成孢子
1:在叶背面观察到小于10%的病斑形成(孢子、脚胞(foot cells)、产分生孢子细胞)
2:在叶背面观察到10%~25%的病斑形成(孢子、脚胞、产分生孢子细胞)
3:在叶背面观察到26%~50%的病斑形成(孢子、脚胞、产分生孢子细胞)
4:在叶背面观察到51%~75%的病斑形成(孢子、脚胞、产分生孢子细胞)
5:在叶背面观察到76%~100%的病斑形成(孢子、脚胞、产分生孢子细胞)
发病度={Σ(程度级别发病叶数×指数)}×100/(发病叶数×5)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发病度,b:无处理区的发病度
第11表
试验例12(黄瓜白粉病、治疗效果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正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4天育苗后,用包含各制品的水溶液(0.015~0.5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6天。调查第1叶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12表
试验例13(黄瓜白粉病、浸润性试验)
用直径7.5cm的塑料钵栽培黄瓜(品种:相模半白节成),在达到1.5叶期时,用包含各制品的水溶液(0.015~1.0v/v%),调制pyriofenone(药量90g ai/ha)的撒布液(撒布液量800L/ha),利用喷枪撒布于叶正面。在药液干燥后,在20℃室内照明下育苗3天,将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背面,在20℃室内,在照明下育苗7天。调查第1叶的叶背面的病斑面积率,由下述式算出防除价。
防除价=(1-a/b)×100
a: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b:无处理区的病斑面积率
第13表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植物病害防除效果的增强方法由于对植物病害发挥稳定的高防除效果,因此对于植物病害的防除是有用的。
另外,将2016年4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8169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引用到文本中,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被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