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是由于腹腔内粘连 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见的致病原 因为腹部手术、创伤、炎症等。西医治疗痛苦大,医药费、手术费高;易反复发 作;易留后遗症。尤其在乡镇,特别是一些远离乡镇、较边远的村落,患有粘连 性肠梗阻的疾病时,由于家庭收入低,生活贫穷,当地缺少医疗条件,如果想要 治病需要花费很多的路费去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城市去求医,加之医院的治疗费用 及医药费用昂贵,人们往往不去看病治疗,任其自然痊愈,有些病痪者因此延误 了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治疗粘连 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由原料和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原料包括皂荚 子15-22份,翻白叶15-22份,柏树果15-22份,玫瑰花4-8份,苦参4-8份,高粱21-36 份,韭菜子4-8份,白头翁9-15份,川楝子9-15份,酒饼叶根10-20份。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所述的原料包括皂荚子17-20 份,翻白叶17-20份,柏树果17-20份,玫瑰花5-7份,苦参5-7份,高粱26-30份, 韭菜子5-7份,白头翁11-13份,川楝子11-13份,酒饼叶根13-17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最优选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其 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制备而成:皂荚子20份,翻白叶18份,柏树果15份,玫 瑰花5份,苦参8份,高粱21份,韭菜子8份,白头翁9份,川楝子15份,酒饼叶根 10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材原料具有如下来源:皂荚子选用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种子。翻白叶选用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干燥根。柏 树果选用柏科植物柏木的干燥果实。玫瑰花选用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 的干燥花蕾。苦参选用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高粱选用禾 本科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的干燥种子。韭菜子选用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的干燥成熟种子。白头翁选用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川楝子选用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酒饼叶根选用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是口服制剂。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制剂是口服液、颗粒剂、片剂和 胶囊剂。其中,制备上述口服制剂所采用药剂学上可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粘 合剂、矫味剂、润滑剂等等。
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试验研究发现,由上述中药材制备而成的药物制剂具有明 显的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能明显减少肠粘连。因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医药新用途,即上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具有明显的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同时能明显减 少肠粘连,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高、痛苦小、不易反复发作、不留后遗症。另外, 由于本发明的药物由采用价格较低的传统中药材制备而成,治疗费用低,基本无毒副作 用,患者用药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制剂的具体制备实施例和动物试验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 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和阐述。
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称取皂荚子1.8kg,翻白叶1.8kg,柏树果1.8kg,玫瑰花0.6kg,苦参0.6kg,高 粱2.8kg,韭菜子0.6kg,白头翁1.2kg,川楝子1.2kg,酒饼叶根1.5kg,合并,加水 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 量,煎煮1.5h,合并煎液,0.08MPa、70℃下减压浓缩至每1mL含有4g生药量,得中 药口服液。
实施例2中药颗粒剂的制备
称取皂荚子1.5kg,翻白叶1.8kg,柏树果2.0kg,玫瑰花0.8kg,苦参0.5kg,高 粱3.5kg,韭菜子0.8kg,白头翁1.5kg,川楝子0.9kg,酒饼叶根2.0kg,合并,加水煎 煮两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10倍量,煎煮2h,第二次加水为药材重量的8倍量, 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浸膏,浸膏置不锈钢盘中,真空干燥(60℃以下)成干膏 粉碎,加2倍量的蔗糖粉,干法制成40目颗粒剂并包装,每包10g。
实施例3中药口服液对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
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50只,6周龄,体质量180-200g。所有大鼠均禁食不 禁水12h,以10%水合氯醛按0.1mL/k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后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 板上,腹部脱毛,经2%碘酊、75%乙醇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约2cm, 找出十二指肠,自幽门而下,每隔lcm处用有齿镊夹伤肠管约0.5cm长,以局部渗血为 度,将肠管送回腹腔,逐层缝合,成功复制粘连性肠梗阻模型大鼠。
造模5d后随机分为如下两组:治疗组25只,其中15只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 中药口服液灌胃,剂量按2mL/100g体质量计,每日1次;对照组25只,其中15只用 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治疗组的剩余10只与对照组的剩余10只再分别于 上述各自受试物药液中加10%活性炭后按2mL/lOOg体质量灌胃,30min后处死。处死 加10%活性炭灌胃的大鼠,剪下小肠,量取炭末推进距离和小肠全长,二者比值即为小 肠推进率,试验结果参见表1。造模后治疗14d,其余30只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 麻醉(0.1ml/kg),取下腹部正中切口开腹,肉眼观察肠粘连情况,试验结果参见表2。
通过表1的试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小肠推进率得到了显 著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有明显 的促进肠蠕动的作用。通过表2的试验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肠粘连程度明显低于 对照组,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有明显减少肠粘连的作用。
表1 两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两组大鼠小肠肠粘连程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