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87152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43463.4

申请日:

20141230

公开号:

CN10454801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6

主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6

申请人:

陈满锦

发明人:

陈满锦,邹锦新

地址:

52333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寮中心路北街3号

优先权:

CN201410843463A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克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其是由三棱、荜澄茄、木香、大腹皮、莪术、川芎、补骨脂、吴茱萸、茴香、槟榔、白芷、荆芥、干姜、木瓜、陈皮、甘草中药材,经过现代制药技术,制成药效稳定、方便服用的成品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胆结石,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可以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成品制剂,克服了传统中药的个体差异大、不方便服用等缺陷,其制备工艺成本低、药效稳定、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可以惠及更多患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加工而成:三棱10-28份      荜澄茄10-24份       木香12-30份      大腹皮20-32份 莪术18-30份     川芎10-20份       补骨脂14-26份     吴茱萸19-35份 茴香13-22份     槟榔8-26份        白芷5-15份         荆芥8-18份干姜4-12份        木瓜8-18份      陈皮4-16份     甘草2-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加工而成:三棱18份       荜澄茄16份           木香20份        大腹皮25份  莪术22份       川芎14份           补骨脂16份       吴茱萸26份 茴香16份      槟榔15份       白芷10份        荆芥12份干姜8份        木瓜12份       陈皮8份        甘草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工艺步骤制成:步骤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荜澄茄、吴茱萸,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步骤2、按配比,称取三棱、茴香、补骨脂、莪术,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步骤3、按配比,称取木香、大腹皮、陈皮、川芎、木瓜、白芷、荆芥、干姜、甘草等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步骤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步骤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成品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丸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或凝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肝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发生于肝胆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复合部位结石等。按结石的化学成分,肝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的原因是胆道感染、胆汁排出减缓和胆固醇等代谢失常,可促使胆石形成。同时胆道蛔虫病、胆道感染、肝硬变等疾病,比较肥胖的中年以上的人、胃切除术后等,也可继发胆结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

肝胆结石患者会形成一系列的危害:会形成胆汁性梗硬变与门脉高压症,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可逐步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会形成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肝胆管结石并发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时,不论结石梗阻在哪个部位,都会出现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并导致肝、肾、肺、心等多脏器功能衰竭;会形成肝脓肿及支气管瘘,由于反复发作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基础上可形成肝脓肿,其临床症状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相似,当脓肿穿破至肺,则形成支气管瘘,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会形成肝胆管狭窄,肝胆管结石常导致胆管壁反复的炎症损伤及修复,最终使胆管纤维化性狭窄;甚至会形成胆道出血,当反复的炎症侵蚀导致胆管与相邻血管相通时可发生胆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周期性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热等等,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肝胆结石一般是采用西医治疗,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解除梗阻、引流脓性胆汁等等,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残余结石排出困难和复发性高的问题,从而加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现有中西成药中用于治疗肝结石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有:胆康、利胆排石片、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多是作用于胆囊体及胆道的炎症改变。经临床观察,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低,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治愈。所以,寻找一种新型有效的肝胆结石治疗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公开一种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并且,为其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方便服用,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发明一套制备工艺将其做成中药制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依据祖传验方和自身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人的患病特点和制药工业技术,发明了一个中药组方,以及配套的制备工艺。中药组方为以下中药材按重量份计:

三棱10-28份     荜澄茄10-24份       香12-30份       大腹皮20-32份

  莪术18-30份     川芎10-20份       补骨脂14-26份     吴茱萸19-35份

 茴香13-22份     槟榔8-26份        白芷5-15份         荆芥8-18份

干姜4-12份        木瓜8-18份      陈皮4-16份     甘草2-18份。

在该配比范围内,优选了1个疗效最为显著的配比:

三棱18份       荜澄茄16份           木香20份        大腹皮25份

  莪术22份       川芎14份           补骨脂16份       吴茱萸26份

 茴香16份      槟榔15份       白芷10份        荆芥12份

干姜8份        木瓜12份       陈皮8份        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做成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步骤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荜澄茄、吴茱萸,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

步骤2、按配比,称取三棱、茴香、补骨脂、莪术,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

步骤3、按配比,称取木香、大腹皮、陈皮、川芎、木瓜、白芷、荆芥、干姜、甘草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

步骤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步骤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丸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或凝胶剂等剂型。

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质和功效:

三棱: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荜澄茄: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归脾、胃、肾、膀胱经;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木香: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疏肝行气利胆。

大腹皮: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莪术: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补骨脂: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温肾助阳,纳气,止泻。

吴茱萸: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辛、苦,性热; 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槟榔: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

白芷: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消肿,止痛。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抗炎,解热镇痛,透疹。

干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木瓜: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组方分析:

依据传统验方和中药配伍原理,科学搭配药材,本发明中药组方是以三棱、茴香、大腹皮、吴茱萸、木香为君药,破血行气、疏肝行气利胆、清热解毒、行水消肿;以莪术、槟榔、荜澄茄、补骨脂为臣药,行气止痛、消积止痛;以陈皮、川芎、木瓜、白芷为佐药,活血行气、平肝舒筋、消炎利胆、通窍消肿;以荆芥、干姜为使药,解表散风、消炎清热、回阳通脉、燥湿消炎;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君臣佐使诸药搭配,相辅相成,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消积止痛、清热解毒、消炎利胆、利胆排石、行水消肿的功效,临床实践中,其对肝胆结石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胆结石,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可以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成品制剂,克服了传统中药的个体差异大、不方便服用等缺陷,其制备工艺成本低、药效稳定、简便易行、易于推广,可以惠及更多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26kg、荜澄茄10kg、吴茱萸19kg,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

(2)、按配比,称取三棱10kg、茴香22kg、补骨脂14kg、莪术18kg,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

(3)、按配比,称取木香12kg、大腹皮20kg、陈皮16kg、川芎10kg、木瓜18kg、白芷15kg、荆芥18kg、干姜12kg、甘草18kg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

(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15kg、荜澄茄16kg、吴茱萸26kg,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

(2)、按配比,称取三棱18kg、茴香16kg、补骨脂16kg、莪术22kg,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

(3)、按配比,称取木香20kg、大腹皮25kg、陈皮8kg、川芎14kg、木瓜12kg、白芷10kg、荆芥12kg、干姜8kg、甘草10kg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

(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片剂制备

(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8kg、荜澄茄24kg、吴茱萸35kg,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

(2)、按配比,称取三棱28kg、茴香13kg、补骨脂26kg、莪术30kg,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

(3)、按配比,称取木香30kg、大腹皮32kg、陈皮4kg、川芎20kg、木瓜8kg、白芷5kg、荆芥8kg、干姜4kg、甘草2kg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

(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片剂。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凝胶剂制备

(1)、按本发明配比,称取槟榔16kg、荜澄茄15kg、吴茱萸22kg,加8倍药材重量的15%的乙酸溶液,浸泡18小时,过滤,烘干,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A,备用;

(2)、按配比,称取三棱25kg、茴香16kg、补骨脂14kg、莪术20kg,文火翻炒,冷却,磨细,过100目筛,获得混合细粉B,备用;

(3)、按配比,称取木香14kg、大腹皮20kg、陈皮12kg、川芎13kg、木瓜13kg、白芷12kg、荆芥10kg、干姜8kg、甘草18kg各味剩余药材,加7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加入初始药材5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在80℃测),烘干,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C;

(4)、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原料粉;

(5)、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凝胶剂。

实施例 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的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动物:选用健康豚鼠150只,雄性,体重280-320g,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采用笼养方式。

1.2 造模方法:采用食饵诱发法,成石饲料自配,配方为玉米粉15%,黄豆粉10%,面粉10%,鱼粉3%,麸皮10%,食盐1%,酵母粉1%,苜蓿粉40%,酪蛋白2%,猪油2%,蔗糖5%,胆固醇1%。正常豚鼠投以普通饲料11 周,造模豚鼠先投以成石饲料7 周,后投以普通饲料4 周。成石饲料以每笼每日投200g,自由饮水,并喂适量胡萝卜。

1.3 试验方法: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剂。阳性对照组采用鹅脱氧胆酸。将造模豚鼠分为5组,模型组、鹅脱氧胆酸阳性组,每组15只,以15只正常豚鼠作为对照组。

上述所述的给分组的给药量,每日上午8 时一次性给药:

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

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蒸馏水灌胃;

鹅脱氧胆酸阳性组:给予相同体积鹅脱氧胆酸30mg/kg.d灌胃;

低剂量组:给予实施例2制备胶囊剂1g/kg.d灌胃;

中剂量组:给予实施例2制备胶囊剂3g/kg.d灌胃;

高剂量组:给予实施例2制备胶囊剂6g/kg.d灌胃。

1.4 标本采集方法动物禁食( 不禁水)24h,从眼眶处注射空气致死,迅速剖开胸腹,露出心脏,用注射器取心脏血约3ml,然后露出胆囊,用血管钳阻断胆囊管,取下胆囊,先肉眼观察成石情况,并用注射器吸出全部胆汁。胆汁及血液在常温下放置40min,而后2000r/pm 离心10min,取胆汁上清液及血清,放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

1.5 测定指标方法:各种指标测试均采用临床检验试剂盒,于北京市化学试剂公司购买。其中总胆固醇和胆汁酸为酶比色法;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为化学比色法;钙离子为乙二胺四乙酸钠法。

1.6 统计方法:本实验所得数据利用SPSS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卡方分析及t 检验。

1.7实验结果

模型制作结果:模型组15只豚鼠中12只形成结石,该结石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灰褐色薄片状,质地松软,易碎。模型组成石率与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胆汁中各项成分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胆汁中各项成分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与鹅脱氧胆酸阳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和鹅脱氧胆酸阳性组具有显著降低胆汁中Ca、TBIL、DBIL水平的作用和升高BA水平的作用。其中鹅脱氧胆酸阳性组的调节作用与本发明低剂量组接近。本发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鹅脱氧胆酸阳性组相比在降低胆汁中Ca、TBIL、DBIL水平和升高BA水平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实施例 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肝胆结石的临床试验

1、受试者资料:

受试者均来自某市治疗医院,为该医院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从中遴选出适合临床试验患者120名,年龄25-40岁,所有患者均分成3个组,分别编号为A、B、C组,每组40名,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30岁、32岁。

2、试验药物

试验药物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

3、试验方法

A、B、C三个组分别口服实施例2制备的胶囊剂,15g/次,每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疗程后检查患者病状。

4、试验评价标准

(1)治愈:肝胆结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结石消失。

(2)有效:肝胆结石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石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

(3)无效:肝胆结石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不明显,结石的体积和数量无变化。

5、试验结果

所有病例试验完毕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A、B、C组对治疗肝胆结石患者的效果,3个组的平均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6.67%,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给广大肝胆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胆结石药物中的用途,其是由三棱、荜澄茄、木香、大腹皮、莪术、川芎、补骨脂、吴茱萸、茴香、槟榔、白芷、荆芥、干姜、木瓜、陈皮、甘草中药材,经过现代制药技术,制成药效稳定、方便服用的成品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胆结石,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无任何毒副作用等技术优势,并且其可以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制成成品制剂,克服了传统中药的个体差异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