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872713.5 (22)申请日 2018.08.02 (71)申请人 钟山县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 地址 542699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 县兴钟中路36号 (72)发明人 杨瑞巍 (74)专利代理机构 贺州市鸿瑞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4 代理人 杨如增 (51)Int.Cl. A01G 22/25(2018.01) A01G 7/06(2006.01) A01G 13/00(2006.01) A01C 21/00(2006.01) (54。
2、)发明名称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包括如 下的步骤: 步骤S1, 品种选择; 步骤S2, 播期确定; 步骤S3, 地块选择; 步骤S4, 播前准备; 步骤S5, 播 种; 步骤S6, 播后管理; 步骤S7, 病虫害的防治; 步 骤S8, 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确保了马铃薯 生长过程中供养量, 避免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被压 迫性, 促进了马铃薯的快速生长, 提高了马铃薯 的产量, 降低了马铃薯种植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9076909 A 2018.12.25 CN 109076909 A 1.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其特。
3、征在于, 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期较短、 耐寒性较强、 春季栽培不易抽薹的品种; 步骤S2, 播期确定: 选择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步骤S3, 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 土层深厚、 排灌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进 行马铃薯栽培, 对土壤进行深耕3050厘米, 并结合深耕施入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 熟好的圈肥30005000公斤, 磷酸二铵20公斤, 尿素15公斤; 步骤S4, 播前准备: 播前应进行浸种催芽, 方法为用3035温水浸种34小时, 捞出 后用湿毛巾或袋子装好保湿, 置于2530温度下催芽34天, 定期搅拌冲洗。
4、, 待80%90% 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拌湿沙播种; 步骤S5, 播种: 选择起垄条播或平畦撒播, 在播种当天或第二天, 每667平方米用50%扑 草净450g, 兑水75公斤喷洒畦面, 春播马铃薯播后在面上盖一层地膜; 步骤S6, 播后管理: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 马铃薯苗期进行间苗和中耕, 进行23次间 苗, 第1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 去掉劣苗、 弱苗与过密苗; 第2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 间苗 后即定苗, 定苗株距10厘米, 行距1012厘米, 间苗时采用断苗的方法; 在地上部旺盛生长期控制水分, 进行中耕蹲苗; 肉质根膨大期充分补充水分, 浇水在早 晚进行; 马铃薯在生长期追肥23次, 。
5、第1次在定苗后57天进行, 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 硫酸铵3公斤, 磷钾肥各3公斤, 或者冲施腐熟的人类尿500公斤, 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第 二或第三次肥; 在栽培中防止裂根、 糠心和叉根的出现; 步骤S7, 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蛴螬用敌百虫、 辛硫磷与麦麸配制成毒饵, 于傍晚前撒于 田间; 步骤S8, 采收: 马铃薯从播种到收约90天, 在6月底至7月初收获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5中平畦撒播马铃薯的 株行距以10厘米10厘米或12厘米12厘米为宜; 起垄条播马铃薯的垄距6厘米, 垄宽6厘米, 株 距10厘米, 覆土厚1.5厘米左右, 种。
6、子上部浮土要细碎, 播后轻镇压畦面, 使种子与土壤结合 紧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6中防治裂根、 糠心和 叉根的方法分别为:(1) 裂根的防止方法: 在肉质根膨大期均匀供水, 并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2) 糠心的防止方法: 前后期均衡供水, 均衡施肥;(3) 叉根的防止方法: 精细整地, 捡出石 块、 砖头和其他硬物; 避免选择过于粘重的土壤种植; 耕地时要深; 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避免烧根; 中耕除草要避免损伤根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76909 A 2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
7、种植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学名: Solanum tuberosum L., 英文: Potato)又名土豆、 山药蛋、 地蛋、 洋 芋、 荷兰薯等, 属茄科茄属块茎作物, 是我国重要 的粮菜兼用型农作物, 其适应性强, 产量 高, 营养丰富, 素有 “地下 苹果” 、“第二面包” 、 农民致富的 “金蛋蛋” 之称, 是世界粮食市场 上一种主要食品, 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传统的种植技术栽种出来 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亩在3000公斤左右, 加之用现有种植方法栽种的马铃薯存在病虫害 多、 质量不佳等问题, 致使马铃薯产量难以得到。
8、新的突破。 发明内容 0003 综上所述,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铃 薯的种植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包括如下的 步骤: 步骤S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期较短、 耐寒性较强、 春季栽培不易抽薹的品种; 步骤S2, 播期确定: 选择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步骤S3, 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 土层深厚、 排灌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进 行马铃薯栽培, 对土壤进行深耕3050厘米, 并结合深耕施入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 熟好的圈肥30005000公斤, 磷酸二。
9、铵20公斤, 尿素15公斤; 步骤S4, 播前准备: 播前应进行浸种催芽, 方法为用3035温水浸种34小时, 捞出 后用湿毛巾或袋子装好保湿, 置于2530温度下催芽34天, 定期搅拌冲洗, 待80%90% 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拌湿沙播种; 步骤S5, 播种: 选择起垄条播或平畦撒播, 在播种当天或第二天, 每667平方米用50%扑 草净450g, 兑水75公斤喷洒畦面, 春播马铃薯播后在面上盖一层地膜; 步骤S6, 播后管理: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 马铃薯苗期进行间苗和中耕, 进行23次间 苗, 第1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 去掉劣苗、 弱苗与过密苗; 第2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 间苗 后即定苗。
10、, 定苗株距10厘米, 行距1012厘米, 间苗时采用断苗的方法; 在地上部旺盛生长 期控制水分, 进行中耕蹲苗; 肉质根膨大期充分补充水分, 浇水在早晚进行; 马铃薯在生长 期追肥23次, 第1次在定苗后57天进行, 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公斤, 磷钾肥 各3公斤, 或者冲施腐熟的人类尿500公斤, 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第二或第三次肥; 在栽培 中防止裂根、 糠心和叉根的出现; 步骤S7, 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蛴螬用敌百虫、 辛硫磷与麦麸配制成毒饵, 于傍晚前撒于 田间; 步骤S8, 采收: 马铃薯从播种到收约90天, 在6月底至7月初收获即可。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 109076909 A 3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确保了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供养量, 避免马铃薯生长过程中 被压迫性, 促进了马铃薯的快速生长, 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 降低了马铃薯种植成本。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 步骤S5中平畦撒播马铃薯的株行距以10厘米10厘米或12厘米12厘米为宜; 起 垄条播马铃薯的垄距6厘米, 垄宽6厘米, 株距10厘米, 覆土厚1.5厘米左右, 种子上部浮土要 细碎, 播后轻镇压畦面, 使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密; 进一步, 步骤S6中防治裂根、 糠心和叉根的方法分别为:(1) 裂根的防止方法: 在肉质根 膨大期均。
12、匀供水, 并及时防治地下害虫;(2) 糠心的防止方法: 前后期均衡供水, 均衡施肥; (3) 叉根的防止方法: 精细整地, 捡出石块、 砖头和其他硬物; 避免选择过于粘重的土壤种 植; 耕地时要深; 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 避免烧根; 中耕除草要避免损伤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以下结合具体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08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期较短、 耐寒性较强、 春季栽培不易抽薹的品种; 步骤S2, 播期确定: 马铃薯的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度, 马铃薯肉质根膨大的适宜。
13、温度在 1825, 其播期可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 (小拱棚覆盖栽培) ,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不 用小拱棚覆盖栽培) 。 如播种过早则易发生先期抽薹, 播种的过晚则在生长后期遇夏季雨 期, 如果排水不良则会造成马铃薯沤根导致死苗; 步骤S3, 地块选择: 由于马铃薯肉质根入土较深, 选择土质疏松、 土层深厚、 排灌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进行马铃薯栽培,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如耕土层太浅, 或者瓦 棱杂物较多, 则肉质根易于弯曲, 短小, 叉根较多, 商品率较低。 因此要求对土壤进行深耕30 50厘米, 并结合深耕施入底肥, 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好的圈肥30005000公。
14、斤, 磷酸 二铵20公斤, 尿素15公斤; 步骤S4, 播前准备: 为促进早发芽、 出苗, 播前应进行浸种催芽, 方法为用3035温水 浸种34小时, 捞出后用湿毛巾或袋子装好保湿, 置于2530温度下催芽34天, 定期搅 拌冲洗, 待80%9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拌湿沙播种, 可以适当多掺一些沙土, 以便撒种均 匀; 步骤S5, 播种: 栽培的方式有起垄条播和平畦撒播两种。 起垄条播有点是排灌良好, 产 出的马铃薯商品性好, 产量高; 缺点是操作较为繁琐, 不便机械化操作。 在肥水条件较好的 情况下, 平畦撒播马铃薯的株行距以10厘米10厘米或12厘米12厘米为宜; 起垄条播马铃薯 的垄距6厘。
15、米, 垄宽6厘米, 株距10厘米, 覆土厚1.5厘米左右, 种子上部浮土要细碎, 播后轻 镇压畦面, 使种子与土壤结合紧密。 在播种当天或第二天, 每667平方米用50%扑草净450g, 兑水75公斤喷洒畦面, 除草效果较好。 春播马铃薯播后在面上盖一层地膜 (或小拱棚) , 达到 增温保墒的作用, 还可防止下雨使土壤板结造成出苗困难; 步骤S6, 播后管理: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 创造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条件, 马铃 薯苗期进行间苗和中耕, 进行23次间苗, 第1次在12片真叶时进行, 去掉劣苗、 弱苗与过 密苗; 第2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 间苗后即定苗, 定苗株距10厘米, 行距10。
16、12厘米。 间苗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076909 A 4 时采用断苗的方法, 以防止间苗时松动土壤, 造成根系损伤, 引起死苗, 叉根, 影响产量及品 质; 在地上部旺盛生长期要适当控制水分, 进行中耕蹲苗, 防止因苗叶部徒长而影响肉质根 生长。 肉质根膨大期是马铃薯生长最快的时期, 也是对水分需求最多的时期, 必须充分的补 充水分, 浇水最好在早晚进行。 马铃薯喜磷、 钾肥, 不宜过多施氮肥, 在生长期追肥23次。 第1次在定苗后57天进行, 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公斤, 磷钾肥各3公斤, 或者冲 施腐熟的人类尿500公斤。 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施第二或第三次。
17、肥。 马铃薯耐旱, 除配合追 肥浇水后, 不再浇水。 在栽培中要尽量防止劣质根的出现: (1) 裂根是指肉质根开裂, 不易贮运。 其原因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 忽干忽湿, 或连续阴 天, 突降暴雨; 外皮受到损伤 (冻害、 药害、 病虫害等) 。 防止方法: 在肉质根膨大期必须注意 均匀供水, 并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2) 糠心又叫空心, 指肉质根中心部分干枯失水, 严重影响食用品质。 其原因是生长期 的前后水分供应不均, 如前期过湿, 后期干旱; 偏重施氮肥; 早期抽薹; 贮运时高温干燥引起 的。 防止方法: 前后期注意均衡供水; 均衡施肥; 选择好春栽品种; 创造适宜的贮存环境; (3) 叉。
18、根指马铃薯的侧根异常膨大, 形成分叉的肉质根。 原因是种子发芽时胚根受到破 坏; 土壤中有硬物, 耕层浅, 土壤粘重, 使肉质根向下生长受到阻碍; 施肥时不均匀, 或肥料 未完全腐熟, 使主根受到伤害; 田间管理时, 除草或中耕损伤了根尖。 防止方法: 精细整地, 捡出石块、 砖头等硬物; 选择不要过于粘重的土壤种植; 耕地时要尽量深些; 施用完全腐熟 的有机肥, 避免烧根; 中耕除草要小心慎重, 以免损伤根部; 步骤S7, 病虫害的防治: 早春马铃薯病虫害较少, 据观察除了苗期有蛴螬危害以外, 基 本无其他病虫危害。 防治蛴螬用敌百虫、 辛硫磷与麦麸配制成毒饵, 于傍晚前撒于田间; 步骤S8, 采收: 早春马铃薯从播种到收约90天, 在6月底至7月初收获, 成熟时表现为叶 片不再生长, 不见新叶, 下部叶片变黄。 采收的过早过晚, 都会影响马铃薯的商品性状, 从而 影响产量。 如果不急于上市, 可将马铃薯放入03的室内阴凉通风处保存, 延长上市时 间。 000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076909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