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缺的重要通讯工具,除了年龄太大
或太小的消费者之外,几乎是人手一机,如此广泛且携带方便的工具,
若能将其善加利用,相信移动电话将会是二十一世纪最个人化、最精
准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新传播媒介。
移动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是利用移动电话,通过
文字实时传递信息。利用数字化文字可大量传播、精确说明、易于保
存的种种特性,增加信息传达的可靠性。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电话进行
语音联络的方式,直接双向沟通、了解对方想法;但利用移动电话,
更可以用可靠性的数字化文字来传递信息,这可提升双方在沟通上的
效率,并满足大量传播的需要。
目前,提供移动电话的短信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的
系统处理端(Service Provider;SP)与内容供应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
种模式,说明如下:
(1)多个系统处理端10依附于单个内容供应端20:请参考图1所
示,为此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内容供应端20是用以接收使用者由手
机40所发送至系统服务商30的短信内容,而系统处理端10是真正
进行短信内容数据处理的地方。每个不同的系统处理端10皆连接于
同一个内容供应端20(每个不同的系统处理端10是分别提供客户端不
同的服务,例如:算命、股市分析、铃声下载、短信传送...等)。使用
者的手机40所发送出的短信是经由同一个内容供应端20接收,再交
由不同的系统处理端10进行短信内容的处理,而各个不同的系统处
理端10再将处理好的数据经由同一个内容供应端20回传至使用者的
手机40。虽然此系统中,可将向客户端提供服务及由客户端获取服务
的窗口单一化,但是并不利于系统处理端10的发展。
(2)单一系统处理端10向多个内容供应端20提供短信内容:请
参考图2所示,为此系统架构的示意图,每个系统处理端10需向多
个内容供应端20提供短信内容,然而,由于每个不同的内容供应端20
其接口与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不尽相同,因此,每个系统处理端10
对于每个内容供应端20都要有不同的信道,以便于传输不同数据格
式的数据,如此一来,便会增加系统传输数据时的复杂度,导致系统
的设计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信数据
格式转换系统及其方法,通过连接于系统处理端与内容供应端之间的
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将内容供应端要传送至系统处理端的数据,
以及系统处理端要传送至内容供应端的数据,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以将「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工作与「数据处理」的工作分离,可有效
简化系统处理端的工作负担。
每次当内容供应端向系统处理端发送请求时,皆会先经由短信数
据格式转换系统将内容供应端所发送出的短信信息的格式转换为标准
http格式,再将已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的数据传送至系统处理端,由
系统处理端进行短信信息内容的处理,例如:依据使用者所传送出的数
据进行股市分析、手机铃声的下载...等。
而每个系统处理端在向内容供应端回传处理过后的信息内容时,
亦需通过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将标准http格式的信息内容转换为欲
回传的内容供应端所需的数据格式,再进行数据的传递,使所有短信
信息数据内容格式转换的工作皆在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中完成,以
减少内容供应端及系统处理端的工作负担。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
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第1图为多个系统处理端依附于单个内容供应端的系统架构示意
图;
第2图为单一系统处理端连接于多个内容供应端的系统架构示意
图;
第3图为本发明的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系统处理端与内容供
应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第4图为本发明的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第5图为手机、系统服务商、内容供应端、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
统与系统处理端间的信息传递示意图;及
第6图为本发明的短信数据格式转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 系统处理端
20 内容供应端
30 系统服务商
40 手机
50 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
51 接收模块
52 数据库
53 数据格式转换模块
54 传送模块
步骤60接收内容供应端所发送的请求信息
步骤70由请求信息中撷取发送此请求信息的内容供应端的代号
步骤80由此内容供应端的代号得知其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
步骤90将此请求信息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
步骤100向系统处理端请求已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的请求信息,
并回传予内容供应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所示,为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系统处理端10
与内容供应端2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本发明所揭露的短信数据格式
转换系统50是应用于多个系统处理端10与多个内容供应端20之间
短信信息的传送及处理。
每次当内容供应端20向系统处理端10发送请求时,皆会先经由
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将内容供应端20所发送出的短信信息的格
式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再将其传送至系统处理端10进行短信信息
内容的处理,例如:依据使用者所传送出的数据进行股市分析、手机铃
声的下载...等。
而每个系统处理端10在向内容供应端20发送请求时,亦需通过
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将标准http格式的信息内容转换为欲回传
的内容供应端20所需的数据格式,再进行数据的传递。
当每增加一个新的内容供应端20时,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
中用以储存各个不同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及其数据处理规范的数据
库53,亦会相对应的增加此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及其数据处理的规
范,以便于日后进行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
通过此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进行系统处理端10与内容供应
端20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使「发送与接收」数据的工作与「数据
处理」的工作分离,以有效简化系统处理端10的工作内容。
请参考图4所示,为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的系统架构图,
其包含有下列几个主要的部分:接收模块51、数据库52、数据格式转
换模块53及传送模块54。
接收模块51是分别用以接收内容供应端20所欲传送至系统处理
端10的第一数据(此第一数据的格式一般为短信格式或是WAP格式的
数据),以及接收由系统处理端10处理好后欲回传至内容供应端20的
第二数据。
请参考图5所示,例如:当使用者欲通过手机传送短信的功能,进
行手机算命的功能时,使用者发送一数据格式内容为
「xgjm#19800101#1200#0」的信息至系统服务商30,系统服务商30再
将此信息传送至内容供应端20,由接收模块51进行数据内容的接收。
此信息中的「xgjm」是代表某一个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而
「19800101」则是用户的生日、「1200」为其出生的时辰、「0」则代
表其性别为男性,而各个数字及符号间的分隔符为「#」。
由于每个内容供应端20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皆有所不同,因此,
数据库52是用以储存各个不同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例如:「xgjm」)
及其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以作为日后信息传输格式转换的依据。
由接收模块51所接收到的第一数据中,可以撷取出传送此信息
的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并由数据库52中搜寻出此内容供应端20
的代号所相对应的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
而数据格式转换模块53是用以将接收模块51所接收到的第一数
据的格式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以产生一个标准http格式的数据。且
数据格式转换模块53会依据数据库52所储存的各个内容供应端20
的代号及其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将处理好的第二数据的数据格式转
换为欲回传的内容供应端20所需的数据格式,并产生一回传数据。
最后,传送模块54是用以将数据格式转换模块53所传送过来的
标准http格式的数据,传送至系统处理端10,以进行短信内容的处理,
例如:依据使用者所传送出的个人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的数据,进行命盘
的分析...等。且传送模块54亦需将转换好格式的回传数据传送至内
容供应端20,再由内容供应端20通过系统服务商30回传至使用者的
手机40,例如:将转换为内容供应端20可接收的数据格式的命盘分析
结果回传至使用者的手机40,以供使用者参考。
请参考图6所示,为此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首先,接收内容供应端所发送的请求信息(步骤60),短信数据格式转
换系统50的接收模块51接收由内容供应端20所发送的请求信息,
例如:算命、股市分析、铃声下载、短信传送...等。
接着,由请求信息中撷取发送此请求信息的内容供应端的代号(步
骤70),如图5中所示,使用者所发出的短信中的「xgjm」即代表某
一个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因此,可将请求信息中代表内容供应端20
代号的部份与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的数据库52中的数据相比
对,以撷取出发送此请求信息的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
然后,由此内容供应端的代号得知其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步骤
80),在数据库52中可找到发送请求信息的内容供应端20的代号及其
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
再将此请求信息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步骤90),将此
请求信息的数据格式由原本内容供应端20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
为标准http格式,以将数据传输的格式统一,有利于数据传输规格的
单一化。
最后,向系统处理端请求已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的请求信息,并
回传予内容供应端(步骤100),将已转换为标准http格式的请求信息传
送至系统处理端10,由系统处理端10进行请求信息数据内容的处理。
当系统处理端10将请求信息数据处理完毕的后,再将处理好的数
据回传至短信数据格式转换系统50,以将处理好的具有标准http格式
的数据转换为欲回传的内容供应端20的数据传输的数据格式,并传回
给内容供应端20。
而内容供应端20可再通过系统服务商30将处理好的信息传送至使
用者的手机40,让使用者可在手机40上接收到所需的请求信息。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其中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