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87145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4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752305.3

申请日:

20171215

公开号:

CN208191928U

公开日:

2018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77/00,E02B15/10

主分类号:

A01K77/00,E02B15/10

申请人:

佛山市同济小学

发明人:

罗诗涵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路48号

优先权:

CN201721752305U

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梁永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包括支撑架、网兜、多个浮子、进气管、输气管、浮标、气泵、推进组件、水压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架、下方架和侧方架;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形;所述上方架设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所述上方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第六管、第七管和第八管。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采用该捕鱼打捞装置捕鱼时对鱼的惊吓小,且打捞漂浮物的成本低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网兜、多个浮子、进气管、输气管、浮标、气泵、推进组件、水压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架、下方架和侧方架;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形;所述上方架设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所述上方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所述第四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所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第六管、第七管和第八管,所述第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所述第八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之间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中部;所述侧方架包括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所述第一侧管的另一端和第二侧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所述浮标绑定于所述进气管上,且靠近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上方架上,所述水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所述水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和推进组件的动作;所述推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所述网兜设置于上方架和下方架形成的空间中,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架还包括第三侧管和第四侧管;所述第三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所述第三侧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所述第四侧管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网组件;所述收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且两组收网组件相对设置;所述收网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顶起板和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起板的中部,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第二管,且可沿所述第二管上下移动,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顶起板和第二管之间或顶起板和第三管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的另一端上;所述在所述浮子未涨大时,所述第一弹簧的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移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杆上;所述网兜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网组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电机和螺旋桨;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带动螺旋桨转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由多根PVC管或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均为正方形,其边长范围40-50c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当期人们都比较注重饮食健康,因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但是脂肪的含量低,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餐桌首选。活鱼在池塘中被捕捞之前,要对鱼类进行一定的抽检,抽检活鱼体内的毒素含量,判断合格之后才会进行大面积的捕捞。当前,当前对池塘的活鱼抽检一般采用人工钓或人工捞,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含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鱼类会受到很大的惊吓,捕捞上来之后都会受伤,不利于进行抽检。另外,池塘中的水质比外面江河的水质营养物质含量要高,所以很容易就滋生出浮萍或水草等漂浮等零星散落的植物,当前一般采用人工驾船去捞,但是这就无形中耗费体力且开船的成本较高,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捕鱼时对鱼的惊吓小,且打捞成本低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网兜、多个浮子、进气管、输气管、浮标、气泵、推进组件、水压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架、下方架和侧方架;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形;所述上方架设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所述上方架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和第四管,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所述第四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所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第六管、第七管和第八管,所述第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所述第八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之间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中部;

所述侧方架包括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所述第一侧管的另一端和第二侧管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所述浮标绑定于所述进气管上,且靠近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上方架上,所述水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所述水压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和推进组件的动作;

所述推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

所述网兜设置于上方架和下方架形成的空间中,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侧方架还包括第三侧管和第四侧管;

所述第三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所述第三侧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所述第四侧管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优选的,还包括收网组件;

所述收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且两组收网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收网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顶起板和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起板的中部,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第二管,且可沿所述第二管上下移动,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顶起板和第二管之间或顶起板和第三管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的另一端上;所述在所述浮子未涨大时,所述第一弹簧的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移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杆上;

所述网兜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网组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电机和螺旋桨;

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带动螺旋桨转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由多根PVC管或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均为正方形,其边长范围40-5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捕鱼打捞装置捕鱼时,因为其动作幅度小,活鱼直接掉落至网兜中,活鱼挣扎的动作小,不易产生惊吓。也可以用捕鱼打捞装置直接去打捞漂浮物,而不用人工驾船去捕捞,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网组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支撑架1,上方架11,下方架12,侧方架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一管111,第二管112,第三管113,第四管114,第五管121,第六管122,第七管123,第八管124,第一侧管131,第二侧管132,第三侧管133,第四侧管134,网兜2,浮子3,进气管4,输气管5,浮标6,气泵7,推进组件8,水压传感器9,控制器91,收网组件92,第一弹簧921,第二弹簧922,第一限位件923,第二限位件924,顶起板9231,移动杆9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包括支撑架1、网兜2、多个浮子3、进气管4、输气管5、浮标6、气泵7、推进组件8、水压传感器9和控制器91;

所述支撑架1包括上方架11、下方架12和侧方架13;所述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呈方形;所述上方架11设置于所述下方架12的上方;所述上方架11包括第一管111、第二管112、第三管113和第四管114,所述第一管1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一端,所述第一管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一端,所述第四管1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管1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另一端;所述下方架12包括第五管121、第六管122、第七管123和第八管124,所述第五管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一端,所述第五管1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123的一端,所述第八管12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管1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123的另一端;

所述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之间用第一连接管14和第二连接管1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管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管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中部;

所述侧方架13包括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所述第一侧管1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所述第二侧管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所述第一侧管131的另一端和第二侧管13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所述浮子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的上方;所述气泵7安装于所述第四管114上,所述气泵7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5的进气口,所述输气管5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3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7的进气口,所述浮标6绑定于所述进气管4上,且靠近所述进气管4的进气口;

所述控制器91设置于所述上方架11上,所述水压传感器9安装于所述第一管111,所述水压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1,所述气泵7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1,所述控制器91用于控制所述气泵7和推进组件8的动作;

所述推进组件8设置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

所述网兜2设置于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形成的空间中,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11的中部。

当需要捕鱼或者对漂浮物进行打捞时,将捕鱼打捞装置放在池塘中,受到重力作用,所述捕鱼打捞装置自然下层到水中,使所推进组件8动作,在移动的过程中,捕鱼打捞装置也是不断下降至水中的,直至到达鱼群下方或漂浮物下方,因为鱼塘一般不大,所以移动的速度是可以快于捕鱼打捞装置下降的速度的,到达目标位置之后,所述控制器91控制所述推进组件8停止动作,捕鱼打捞装置继续下沉,所述水压传感器9一种检测当前所处深度的水压,当达到设定的深度之后,所述水压传感器9将信号传导至所述控制器91,所述控制器91控制所述气泵7动作,所述气泵7通过所述进气管4将水面以上的空气泵7进气泵7中,然后由所述输气管5泵出到浮子3上,相当于给多个浮子3打气,浮子3的体积不断变大,就会带动所述捕鱼打捞装置浮起来,当有鱼处于所述网兜2上方时,就能够抓到鱼,或也能够打捞起漂浮物。因为所述浮标6的作用,所述浮标6能够托起所述输气管5的进气口,使得输气管5不会进水,只能够进入空气,也就能够保证气泵7可以泵进空气。当所述捕鱼打捞装置,所述水压传感器9也就露出水面,这时水压传感器9检测到大气压,将信号传导至所述控制器91,所述控制器91控制所述推进组件8动作,带动捕鱼打捞装置移动至岸边,完成整个捕鱼或打捞的动作。若池塘的水并不深时,所述捕鱼打捞装置下沉后,也能够得到所述下方架12的支撑,而不会直接掉落在污泥中,而所述气泵7、水压传感器9、控制器91和推进组件8也就不会埋在污泥中,避免损坏。采用捕鱼打捞装置捕鱼时,因为其动作幅度小,活鱼直接掉落至网兜2中,活鱼挣扎的动作小,不易产生惊吓。也可以用捕鱼打捞装置直接去打捞漂浮物,而不用人工驾船去捕捞,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方架13还包括第三侧管133和第四侧管134;

所述第三侧管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一端,所述第三侧管13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侧管13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123的一端,所述第四侧管134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的连接处。

在鱼塘捕鱼打捞装置的移动过程中,所述侧方架13能够隔开一些阻挡物,如未被打捞的漂浮物等,也防止这些漂浮物直接撞击到网兜2,避免引起活鱼的挣脱欲望,同时也方便所述鱼塘捕鱼打捞装置的移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收网组件92;

所述收网组件9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上,且两组收网组件92相对设置;

所述收网组件92包括第一弹簧921、第二弹簧922、第一限位件923和第二限位件924;

所述第一限位件923和第二限位件924均包括顶起板9231和移动杆9232,所述移动杆9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起板9231的中部,所述移动杆9232穿过所述第二管112,且可沿所述第二管112上下移动,所述浮子3设置于所述顶起板9231和第二管112之间或顶起板9231和第三管113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9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簧92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112的另一端上;所述在所述浮子3未涨大时,所述第一弹簧921的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923的移动杆9232上,所述第二弹簧922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924的移动杆9232上;

所述网兜2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网组件92的第一弹簧921和第二弹簧922的另一端。

当所述气泵7往所述浮子3中泵进空气后,浮子3涨大,能够顶起所述顶起板9231,从而使得所述移动杆9232往上伸,上伸至一定的程度之后,使得所述移动杆9232脱离对第一弹簧921和第二弹簧922的阻挡,所述第一弹簧921的另一端和第二弹簧922的另一端相互靠近,从而使得网兜2开口处闭合,这样活鱼就不能蹦出网兜2了。而且,这个关闭网兜2开口的过程是随着浮子3的涨大的过程实现的,实现简单,操作便捷。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进组件8包括推进电机和螺旋桨;

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上,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带动螺旋桨转动,所述控制器91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上述的推进组件8容易实现,操作简便。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由多根PVC管或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支撑架1的成本低,且容易拼接,从而容易组装或者替换,方便生产实施。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均为正方形,其边长范围40-50cm。

为了使得所述捕鱼打捞装置不至于太重,而且其装载的鱼也不会太多,方便所述浮子3将其抬升。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52305.3 (22)申请日 2017.12.15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同济小学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同济路 48号 (72)发明人 罗诗涵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379 代理人 梁永健 (51)Int.Cl. A01K 77/00(2006.01) E02B 15/1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57)摘要 一种鱼塘捕鱼打。

2、捞装置, 包括支撑架、 网兜、 多个浮子、 进气管、 输气管、 浮标、 气泵、 推进组 件、 水压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 架、 下方架和侧方架;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 形; 所述上方架设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 所述 上方架包括第一管、 第二管、 第三管和第四管; 所 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 第六管、 第七管和第八管。 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 所 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 所述气泵的出气口 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 所述输气管的出气 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口, 所述进气管的出气 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 采用该捕鱼打捞装 置捕鱼时对鱼的惊吓小, 且打捞漂浮物。

3、的成本低 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8191928 U 2018.12.07 CN 208191928 U 1.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架、 网兜、 多个浮子、 进气管、 输气管、 浮标、 气泵、 推进组件、 水压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架、 下方架和侧方架;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形; 所述上方架设 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 所述上方架包括第一管、 第二管、 第三管和第四管, 所述第一管的 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 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 所述第四 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 所述第四。

4、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 所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 第六管、 第七管和第八管, 所述第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 一端, 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 所述第八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 管的另一端, 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之间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 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中部,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中部, 所述第二连 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中部,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中 部; 所述侧方架包括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 所述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 所述 第。

5、二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 所述第一侧管的另一端和第二侧管的另一端相互连 接; 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 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 所述气 泵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 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口, 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 所述浮标绑定于所述进气管上, 且靠近所 述进气管的进气口;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上方架上, 所述水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管, 所述水压传感 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和推进 组件的动作; 所述推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 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 所述网兜。

6、设置于上方架和下方架形成的空间中, 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方架还包括第三侧管 和第四侧管; 所述第三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 所述第三侧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 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所述第四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 所述第四侧 管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收网组件; 所述收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 且两组收网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收网组件包括第一弹簧、 第二弹簧、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

7、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顶起板和移动杆, 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 顶起板的中部, 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第二管, 且可沿所述第二管上下移动, 所述浮子设置于 所述顶起板和第二管之间或顶起板和第三管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管 的另一端上; 所述在所述浮子未涨大时, 所述第一弹簧的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移动杆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杆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191928 U 2 所述网兜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网组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

8、特征在于: 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电机 和螺旋桨; 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 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 带动 螺旋桨转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由多根PVC管或 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均为正 方形, 其边长范围40-50cm。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191928 U 3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00。

9、02 当期人们都比较注重饮食健康, 因鱼类的营养价值高但是脂肪的含量低, 成为了 许多家庭的餐桌首选。 活鱼在池塘中被捕捞之前, 要对鱼类进行一定的抽检, 抽检活鱼体内 的毒素含量, 判断合格之后才会进行大面积的捕捞。 当前, 当前对池塘的活鱼抽检一般采用 人工钓或人工捞,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含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鱼类会受到很大的惊吓, 捕捞 上来之后都会受伤, 不利于进行抽检。 另外, 池塘中的水质比外面江河的水质营养物质含量 要高, 所以很容易就滋生出浮萍或水草等漂浮等零星散落的植物, 当前一般采用人工驾船 去捞, 但是这就无形中耗费体力且开船的成本较高, 不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

10、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捕鱼时对鱼的惊吓 小, 且打捞成本低的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0004 为达此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其特征在 于: 包括支撑架、 网兜、 多个浮子、 进气管、 输气管、 浮标、 气泵、 推进组件、 水压传感器和控制 器; 0005 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方架、 下方架和侧方架;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呈方形; 所述上方 架设置于所述下方架的上方; 所述上方架包括第一管、 第二管、 第三管和第四管, 所述第一 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 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 所述 第四管的。

1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 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 端; 所述下方架包括第五管、 第六管、 第七管和第八管, 所述第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 管的一端, 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 所述第八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 第六管的另一端, 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 0006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之间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 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的中部,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连接管的中部, 所 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中部,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 管的中部; 0007 所述侧方架包括第。

12、一侧管和第二侧管, 所述第一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 所述第二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 所述第一侧管的另一端和第二侧管的另一端相互 连接; 0008 所述浮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的上方; 所述气泵安装于所述第四管上, 所 述气泵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进气口, 所述输气管的出气管连接于所述浮子的进气 口, 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的进气口, 所述浮标绑定于所述进气管上, 且靠近 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208191928 U 4 0009 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上方架上, 所述水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管, 所述水压 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

13、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气泵和 推进组件的动作; 0010 所述推进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 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 0011 所述网兜设置于上方架和下方架形成的空间中, 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的中 部。 0012 优选的, 所述侧方架还包括第三侧管和第四侧管; 0013 所述第三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的一端, 所述第三侧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 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所述第四侧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 所述第 四侧管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的连接处。 0014 优选的, 还包括收网组件; 0015 所述收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和第。

14、三管上, 且两组收网组件相对设置; 0016 所述收网组件包括第一弹簧、 第二弹簧、 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0017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包括顶起板和移动杆, 所述移动杆的一端连接于 所述顶起板的中部, 所述移动杆穿过所述第二管, 且可沿所述第二管上下移动, 所述浮子设 置于所述顶起板和第二管之间或顶起板和第三管之间; 0018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第 二管的另一端上; 所述在所述浮子未涨大时, 所述第一弹簧的顶在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移动 杆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移动杆上; 0019 所述网兜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

15、网组件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 0020 优选的, 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推进电机和螺旋桨; 0021 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和第三管上, 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旋桨, 带动螺旋桨转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0022 优选的, 所述支撑架由多根PVC管或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0023 优选的, 所述上方架和下方架均为正方形, 其边长范围40-50cm。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采用捕鱼打捞装置捕鱼时, 因为其动作幅度小, 活鱼直接 掉落至网兜中, 活鱼挣扎的动作小, 不易产生惊吓。 也可以用捕鱼打捞装置直接去打捞漂浮 物, 而不用人工驾船去捕捞, 有效节约生产。

16、成本。 附图说明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网组件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其中: 支撑架1, 上方架11, 下方架12, 侧方架13, 第一连接管14, 第二连接管15, 第 一管111, 第二管112, 第三管113, 第四管114, 第五管121, 第六管122, 第七管123, 第八管 124, 第一侧管131, 第二侧管132, 第三侧管133, 第四侧管134, 网兜2, 浮子3, 进气。

17、管4, 输气 管5, 浮标6, 气泵7, 推进组件8, 水压传感器9, 控制器91, 收网组件92, 第一弹簧921, 第二弹 簧922, 第一限位件923, 第二限位件924, 顶起板9231, 移动杆9232。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208191928 U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1 一种鱼塘捕鱼打捞装置, 包括支撑架1、 网兜2、 多个浮子3、 进气管4、 输气管5、 浮标 6、 气泵7、 推进组件8、 水压传感器9和控制器91; 0032 所述支撑架1包括上方架11、 下方架12和侧方架13; 所述。

18、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呈方 形; 所述上方架11设置于所述下方架12的上方; 所述上方架11包括第一管111、 第二管112、 第三管113和第四管114, 所述第一管1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一端, 所述第一管 11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一端, 所述第四管1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 另一端, 所述第四管1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另一端; 所述下方架12包括第五 管121、 第六管122、 第七管123和第八管124, 所述第五管1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 一端, 所述第五管1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123的一端, 所述第八管124的一。

19、端连接于 所述第六管122的另一端, 所述第八管1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管123的另一端; 0033 所述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之间用第一连接管14和第二连接管15连接, 所述第一连 接管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的中部, 所述第一连接管1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七 连接管的中部, 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中部, 所述第二连接管15 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中部; 0034 所述侧方架13包括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 所述第一侧管131的一端连接于 所述第二管112, 所述第二侧管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管113, 所述第一侧管131的另一 端。

20、和第二侧管13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0035 所述浮子3设置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的上方; 所述气泵7安装于所述第四 管114上, 所述气泵7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输气管5的进气口, 所述输气管5的出气管连接于 所述浮子3的进气口, 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口连接于所述气泵7的进气口, 所述浮标6绑定于 所述进气管4上, 且靠近所述进气管4的进气口; 0036 所述控制器91设置于所述上方架11上, 所述水压传感器9安装于所述第一管111, 所述水压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1, 所述气泵7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1, 所述控制器91用 于控制所述气泵7和推进组件8的动作; 0037 所述推进组件8。

2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 用于推动捕鱼打捞装置; 0038 所述网兜2设置于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形成的空间中, 且其开口对准所述上方架 11的中部。 0039 当需要捕鱼或者对漂浮物进行打捞时, 将捕鱼打捞装置放在池塘中, 受到重力作 用, 所述捕鱼打捞装置自然下层到水中, 使所推进组件8动作, 在移动的过程中, 捕鱼打捞装 置也是不断下降至水中的, 直至到达鱼群下方或漂浮物下方, 因为鱼塘一般不大, 所以移动 的速度是可以快于捕鱼打捞装置下降的速度的, 到达目标位置之后, 所述控制器91控制所 述推进组件8停止动作, 捕鱼打捞装置继续下沉, 所述水压传感器9一种检测当前所处深。

22、度 的水压, 当达到设定的深度之后, 所述水压传感器9将信号传导至所述控制器91, 所述控制 器91控制所述气泵7动作, 所述气泵7通过所述进气管4将水面以上的空气泵7进气泵7中, 然 后由所述输气管5泵出到浮子3上, 相当于给多个浮子3打气, 浮子3的体积不断变大, 就会带 动所述捕鱼打捞装置浮起来, 当有鱼处于所述网兜2上方时, 就能够抓到鱼, 或也能够打捞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208191928 U 6 起漂浮物。 因为所述浮标6的作用, 所述浮标6能够托起所述输气管5的进气口, 使得输气管5 不会进水, 只能够进入空气, 也就能够保证气泵7可以泵进空气。 当所述捕鱼打捞装。

23、置, 所述 水压传感器9也就露出水面, 这时水压传感器9检测到大气压, 将信号传导至所述控制器91, 所述控制器91控制所述推进组件8动作, 带动捕鱼打捞装置移动至岸边, 完成整个捕鱼或打 捞的动作。 若池塘的水并不深时, 所述捕鱼打捞装置下沉后, 也能够得到所述下方架12的支 撑, 而不会直接掉落在污泥中, 而所述气泵7、 水压传感器9、 控制器91和推进组件8也就不会 埋在污泥中, 避免损坏。 采用捕鱼打捞装置捕鱼时, 因为其动作幅度小, 活鱼直接掉落至网 兜2中, 活鱼挣扎的动作小, 不易产生惊吓。 也可以用捕鱼打捞装置直接去打捞漂浮物, 而不 用人工驾船去捕捞, 有效节约生产成本。 0。

24、040 更进一步地, 所述侧方架13还包括第三侧管133和第四侧管134; 0041 所述第三侧管1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管122的一端, 所述第三侧管133的另一 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的连接处; 所述第四侧管13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 第七管123的一端, 所述第四侧管134的另一端也连接于所述第一侧管131和第二侧管132的 连接处。 0042 在鱼塘捕鱼打捞装置的移动过程中, 所述侧方架13能够隔开一些阻挡物, 如未被 打捞的漂浮物等, 也防止这些漂浮物直接撞击到网兜2, 避免引起活鱼的挣脱欲望, 同时也 方便所述鱼塘捕鱼打捞装置的移动。 0043 更进一步地, 还包。

25、括收网组件92; 0044 所述收网组件9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上, 且两组收网组件92相对设 置; 0045 所述收网组件92包括第一弹簧921、 第二弹簧922、 第一限位件923和第二限位件 924; 0046 所述第一限位件923和第二限位件924均包括顶起板9231和移动杆9232, 所述移动 杆92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顶起板9231的中部, 所述移动杆9232穿过所述第二管112, 且可沿 所述第二管112上下移动, 所述浮子3设置于所述顶起板9231和第二管112之间或顶起板 9231和第三管113之间; 0047 所述第一弹簧9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112的。

26、一端上, 所述第二弹簧922的一 端连接于第二管112的另一端上; 所述在所述浮子3未涨大时, 所述第一弹簧921的顶在所述 第一限位件923的移动杆9232上, 所述第二弹簧922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限位件924的移 动杆9232上; 0048 所述网兜2的边角均连接在两组收网组件92的第一弹簧921和第二弹簧922的另一 端。 0049 当所述气泵7往所述浮子3中泵进空气后, 浮子3涨大, 能够顶起所述顶起板9231, 从而使得所述移动杆9232往上伸, 上伸至一定的程度之后, 使得所述移动杆9232脱离对第 一弹簧921和第二弹簧922的阻挡, 所述第一弹簧921的另一端和第二弹簧922。

27、的另一端相互 靠近, 从而使得网兜2开口处闭合, 这样活鱼就不能蹦出网兜2了。 而且, 这个关闭网兜2开口 的过程是随着浮子3的涨大的过程实现的, 实现简单, 操作便捷。 0050 更进一步地, 所述推进组件8包括推进电机和螺旋桨; 0051 所述推进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管112和第三管113上, 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螺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208191928 U 7 旋桨, 带动螺旋桨转动, 所述控制器91与所述推进电机电连接。 0052 上述的推进组件8容易实现, 操作简便。 0053 更进一步地, 所述支撑架1由多根PVC管或多根EVA管拼接而成。 0054 支撑架1的成本。

28、低, 且容易拼接, 从而容易组装或者替换, 方便生产实施。 0055 更进一步地, 所述上方架11和下方架12均为正方形, 其边长范围40-50cm。 0056 为了使得所述捕鱼打捞装置不至于太重, 而且其装载的鱼也不会太多, 方便所述 浮子3将其抬升。 0057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208191928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208191928 U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208191928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