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87124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13739.8

申请日:

20160202

公开号:

CN205547205U

公开日:

2016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张秋红

发明人:

张秋红

地址:

245051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社屋前路1号世贸绿洲6幢1单元302室

优先权:

CN20162011373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猴魁制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杀青和捏尖制作猴魁的制茶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杀青装置、捏尖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设有传动凹槽,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的杀青装置,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捏尖滚轮,通过所述装置制茶具有有益效果:一是同时采用远红外和微波进行杀青,更利于茶叶提香,杀青后的茶叶色泽优于手工制作的效果;二是茶叶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折断,捏尖后的品相更好;三是实现杀青和捏尖同一流水线,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了制茶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杀青装置、捏尖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状单元彼此连接组成,每个网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所述履带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的杀青装置,包括杀青炉,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所述杀青炉的底部设有微波磁控管;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圆柱形的上、下捏尖滚轮,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转折处的传动凹槽,窄开口指向上、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传送面板和位于其下的传动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每个网筛状单元设有5-50条传动凹槽,每条宽度为30-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装置还包括杀青控制器,通过杀青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设定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倾斜设置,更方便茶叶落入入料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捏尖装置还包括捏尖控制器,可控制上、下捏尖滚轮之间距离;上、下捏尖滚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率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捏尖滚轮上部、下捏尖滚轮下部均设有润洗槽,其内设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且其长度与捏尖滚轮长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所述定型凹槽的宽度为10mm、深度为0.5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猴魁制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杀青和捏尖制作猴魁的制茶装置。

背景技术: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太平猴魁外形为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现有技术中,杀青和捏尖是制作猴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现有技术中,杀青是制备猴魁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中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以便于下一步加工,目前猴魁杀青技术主要有锅炒杀青、滚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单独应用微波或远红外杀青、微波和远红外先后杀青等技术,这些杀青技术普遍存在杀青时间长、杀青不均匀、杀青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弊端,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

现有技术中,猴魁茶叶杀青后,还需要进行捏尖作业,捏尖时现在多采用手工作业,但是效率很低,而且制成的茶叶形状相差较大,茶叶的品质下降。申请号为201320459596.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捏尖机,但是茶叶捏尖机的入料口在及其顶部,人工入料时茶叶垂直向下容易弯折造成堵塞,而且出料时茶叶在筛网上排列较为 杂乱,造成茶叶相互挤压烘干效果较差,公开号为CN10401268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控茶叶捏尖成型机,也需要人工从加料口加入茶叶,且为批量从同一加料口加入茶叶,容易造成茶叶在加料口相互挤压折断,影响茶叶成品品相。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猴魁制茶装置和制茶工艺,采用流水线方式自动化对猴魁连续进行杀青和捏尖,在所述杀青工艺中采用微波和远红外同时杀青方式,能获得色泽品相优于手工制作效果的杀青后猴魁,在所述捏尖流程中,无须人工进行捏尖,给传统制猴魁工艺中最为繁琐的捏尖程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且能获得品相更好的捏尖后猴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猴魁制茶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杀青装置、捏尖装置和输出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状单元彼此连接组成,每个网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所述履带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可将猴魁送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的杀青装置,包括杀青炉,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所述杀青炉的底部设有微波磁控管;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圆柱形的上、下捏尖滚轮,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转折处的传动凹槽,窄开口指向上、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传送面板和位于其下的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装置还设有传送控制器,可以开启或停止传送,可以控制传送速率,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杀青炉沿传送装置方向设有炉门,便于杀青装置和传送装置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每个网筛 状单元设有5-50条纵向方向平行的传动凹槽,每条传动凹槽宽度为30-50mm,排列整齐的猴魁至于传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杀青装置还包括杀青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设定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倾斜设置,更方便猴魁茶梗进入入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捏尖装置还包括捏尖控制器,可控制上、下捏尖滚轮之间距离;上、下捏尖滚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上捏尖滚轮上部、下捏尖滚轮下部均设有润洗槽,其内设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且其长度与捏尖滚轮长度相同。保持海绵体湿润状态,可有效清洁捏尖滚轮上粘附的捏尖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所述定型凹槽的宽度为10mm、深度为0.5mm。从而使得捏尖后的猴魁形状更加接近,品相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述装置的制茶方法如下:

步骤1:摆茶:称量进行杀青的茶叶重量,将每枚茶叶叶梗朝向杀青装置方向整齐排列于传动凹槽内,设定传送速率,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实验数据表明,优选为按照每150克重量的鲜叶设置60秒杀青时长,所获得的效果最佳。

步骤2:杀青:根据鲜叶重量设置合适的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功率,同时对传送至杀青炉的茶叶进行杀青。多次实验数据表明,当每150克重量的鲜叶,设置微波磁控管功率为3000瓦、远红外管功率为1800瓦时,即微波磁控管功率与远红外管组合功率比例为3∶1.8,能取得最佳的杀青效果,更利于茶叶提香,杀青后的茶叶色泽可超越手工制作的效果。

步骤3:捏尖。杀青后的茶叶经履带式传送带运送至传送带转折处时,茶叶会自然落入入料口,叶梗经入料口窄开口后,即进入两根圆柱形滚轮之间间隙,被转动的两根圆柱形滚轮捕获带出入料口并被压扁,压扁成形后整齐落在传送面板上即被传送走,完成捏尖过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采用该装置同时采用远红外和微波进行杀青,更利于茶叶提香,杀青后的茶叶色泽优于手工制作的效果;二是每片猴魁均为独立捏尖,且一次可以对多片猴魁同时捏尖,茶叶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折断,捏尖后的品相更好;三是,该装置将杀青和捏尖过程整合至同一流水线,无须通过人工从入料口喂茶捏尖,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了制茶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猴魁制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猴魁制茶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猴魁制茶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杀青装置2、捏尖装置3和输出装置4;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11,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状单元彼此连接组成,每个网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附图未画出),所述履带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2,可将猴魁送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的杀青装置,包括杀青炉21,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211,所述杀青炉的底部设有微波磁控管212;所述捏尖装置3设有入料口31和圆柱形的上捏尖滚轮321、下捏尖滚轮322,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转折处的传动凹槽,窄开口指向上、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所述输出装置4包括传送面板41和位于其 下的传动轴41。

所述传送装置1设有传送控制器,可以开启或停止传送,可以控制传送速率,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

所述杀青炉沿21传送装置方向设有炉门,便于杀青装置和传送装置维护。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每个网筛状单元设有25条纵向方向平行的传动凹槽,每条传动凹槽宽度为40mm,排列整齐的猴魁至于传动凹槽内。

所述杀青装置2还包括杀青控制器22,通过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设定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所述入料口31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倾斜设置,更方便猴魁茶梗进入入料口。

所述捏尖装置3还包括捏尖控制器,可控制上、下捏尖滚轮之间距离;上、下捏尖滚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率相同。

所述上捏尖滚轮321上部、下捏尖滚轮322下部均设有润洗槽(图中未画出),其内设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且其长度与捏尖滚轮长度相同。保持海绵体湿润状态,可有效清洁捏尖滚轮上粘附的捏尖杂质。

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所述定型凹槽的宽度为10mm、深度为0.5mm。从而使得捏尖后的猴魁形状更加接近,品相更好。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上述装置的制茶方法实施例如下:

步骤1:摆茶:称量150克新鲜茶叶,将每枚茶叶叶梗朝向杀青装置2方向整齐排列于传动凹槽内,设定传送速率,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为60秒。

步骤2:杀青:设置微波磁控管212功率为3000瓦、远红 外管211功率为1800瓦,即微波磁控管功率与远红外管组合功率比例为3∶1.8,同时对传送至杀青炉21的茶叶进行杀青。

步骤3:捏尖。杀青后的茶叶经履带式传送带11运送至传送带转折处时,茶叶会自然落入入料口31,叶梗经入料口窄开口后,即进入两根圆柱形滚轮之间间隙,被转动的两根圆柱形滚轮捕获带出入料口并被压扁,压扁成形后整齐落在传送面板41上即被传送走,完成捏尖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猴魁制茶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13739.8 (22)申请日 2016.02.02 (73)专利权人 张秋红 地址 245051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社屋前 路1号世贸绿洲6幢1单元302室 (72)发明人 张秋红 (51)Int.Cl. A23F 3/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猴魁制茶领域, 尤其是涉及 一种自动化杀青和捏尖制作猴魁的制茶装置, 包 括传送装置、 杀青装置、 捏尖装置和输。

2、出装置, 所 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 横贯杀青装置, 设 有传动凹槽, 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 的杀青装置, 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捏尖滚 轮, 通过所述装置制茶具有有益效果: 一是同时 采用远红外和微波进行杀青, 更利于茶叶提香, 杀青后的茶叶色泽优于手工制作的效果; 二是茶 叶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折断, 捏尖后的品相更好; 三是实现杀青和捏尖同一流水线, 节约人力成 本, 提高了制茶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5547205 U 2016.09.07 CN 205547205 U 1.一种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传送装置、 杀青装置、 捏尖装。

3、置和输出装置; 所 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状单元彼此连接组成, 每个网 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 所述 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组合的杀青装置, 包括杀青炉, 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 所述杀青炉的底部设有微波磁控管; 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圆柱形的上、 下捏尖滚轮, 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构, 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 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转折 处的传动凹槽, 窄开口指向上、 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 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传送面板和位于 其下的传动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4、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 成, 每个网筛状单元设有5-50条传动凹槽, 每条宽度为30-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青装置还包括杀青控制器, 通过杀青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 设定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料口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 倾斜设置, 更方便茶叶落入入料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捏尖装置还包括捏尖控制器, 可控制上、 下捏尖滚轮之间距离; 上、 下捏尖滚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 率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捏尖滚轮上部、 下捏尖滚轮 下部均设有润洗槽, 其内设有海绵体, 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 且其长度与捏尖滚 轮长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魁制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 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 所述定型凹槽的宽度为10mm、 深度为0.5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47205 U 2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猴魁制茶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杀青和捏尖制作猴魁的制 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

6、新明、 龙 门、 三口一带。 太平猴魁外形为两叶抱芽, 扁平挺直, 自然舒展, 白毫隐伏, 有 “猴魁两头尖, 不散不翘不卷边” 之称。 叶色苍绿匀润, 叶脉绿中稳红, 兰香高爽, 滋味醇厚回甘, 有独特的 猴韵, 汤色清绿明澈, 叶底嫩绿匀亮, 芽叶成朵肥壮。 0003 现有技术中, 杀青和捏尖是制作猴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序, 现有技术中, 杀青是 制备猴魁的第一道工序, 其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 抑制鲜叶中 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 蒸发鲜叶中部分水分, 使茶叶变软, 以便于下一步加工, 目前猴魁 杀青技术主要有锅炒杀青、 滚筒杀青、 热风杀青、 蒸汽杀青、 单独应用微。

7、波或远红外杀青、 微 波和远红外先后杀青等技术, 这些杀青技术普遍存在杀青时间长、 杀青不均匀、 杀青成本 高、 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 0004 现有技术中, 猴魁茶叶杀青后, 还需要进行捏尖作业, 捏尖时现在多采用手工作 业 , 但是效率很低 , 而且制成的茶叶形状相差较大 , 茶叶的品 质下降 。 申请号为 201320459596.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捏尖机, 但是茶叶捏尖机的入料口在及其顶 部, 人工入料时茶叶垂直向下容易弯折造成堵塞, 而且出料时茶叶在筛网上排列较为 杂 乱, 造成茶叶相互挤压烘干效果较差, 公开号为CN10401268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

8、一种数控 茶叶捏尖成型机, 也需要人工从加料口加入茶叶, 且为批量从同一加料口加入茶叶, 容易造 成茶叶在加料口相互挤压折断, 影响茶叶成品品相。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猴魁制茶装置和制茶工艺, 采用流水 线方式自动化对猴魁连续进行杀青和捏尖, 在所述杀青工艺中采用微波和远红外同时杀青 方式, 能获得色泽品相优于手工制作效果的杀青后猴魁, 在所述捏尖流程中, 无须人工进行 捏尖, 给传统制猴魁工艺中最为繁琐的捏尖程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且能获得品相更好 的捏尖后猴魁。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 包括传送装置。

9、、 杀青 装置、 捏尖装置和输出装置; 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 状单元彼此连接组成, 每个网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 所述履带 式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 可将猴魁送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 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 波组合的杀青装置, 包括杀青炉, 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 所述杀青炉的底部设有 微波磁控管; 所述捏尖装置设有入料口和圆柱形的上、 下捏尖滚轮, 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 构, 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 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转折处的传动凹槽, 窄开口指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547205 U 3 向上、 。

10、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 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传送面板和位于其下的传动轴。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传送装置还设有传送控制器, 可以开启或停止传送, 可以控制传送 速率, 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杀青炉沿传送装置方向设有炉门, 便于杀青装置和传送装置维护。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每个网筛 状单元设有5-50条纵 向方向平行的传动凹槽, 每条传动凹槽宽度为30-50mm, 排列整齐的猴魁至于传动凹槽内。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杀青装置还包括杀青控制器, 通过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 设定 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0011 。

11、进一步地, 所述入料口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倾斜设置, 更方便猴魁茶梗进入入 料口。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 所述捏尖装置还包括捏尖控制器, 可控制上、 下捏尖滚轮之间距 离; 上、 下捏尖滚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率相同。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上捏尖滚轮上部、 下捏尖滚轮下部均设有润洗槽, 其内设有海绵 体, 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 且其长度与捏尖滚轮长度相同。 保持海绵体湿润状 态, 可有效清洁捏尖滚轮上粘附的捏尖杂质。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 所 述定型凹槽的宽度为10mm、 深度为0.5mm。 从。

12、而使得捏尖后的猴魁形状更加接近, 品相更好。 0015 本实用新型中, 采用上述装置的制茶方法如下: 0016 步骤1: 摆茶: 称量进行杀青的茶叶重量, 将每枚茶叶叶梗朝向杀青装置方向整齐 排列于传动凹槽内, 设定传送速率, 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 实验数据表明, 优选为按照 每150克重量的鲜叶设置60秒杀青时长, 所获得的效果最佳。 0017 步骤2: 杀青: 根据鲜叶重量设置合适的微波磁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功率, 同时对 传送至杀青炉的茶叶进行杀青。 多次实验数据表明, 当每150克重量的鲜叶, 设置微波磁控 管功率为3000瓦、 远红外管功率为1800瓦时, 即微波磁控管功率与远红外。

13、管组合功率比例 为31.8, 能取得最佳的杀青效果, 更利于茶叶提香, 杀青后的茶叶色泽可超越手工制作的 效果。 0018 步骤3: 捏尖。 杀青后的茶叶经履带式传送带运送至传送带转折处时, 茶叶会自然 落入入料口, 叶梗经入料口窄开口后, 即进入两根圆柱形滚轮之间间隙, 被转动的两根圆柱 形滚轮捕获带出入料口并被压扁, 压扁成形后整齐落在传送面板上即被传送走, 完成捏尖 过程。 0019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是采用该装置同时采 用远红外和微波进行杀青, 更利于茶叶提香, 杀青后的茶叶色泽优于手工制作的效果; 二是 每片猴魁均为独立捏尖, 且一次可以对多片猴。

14、魁同时捏尖, 茶叶之间不会相互挤压折断, 捏 尖后的品相更好; 三是, 该装置将杀青和捏尖过程整合至同一流水线, 无须通过人工从入料 口喂茶捏尖, 节约人力成本, 提高了制茶效率, 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猴魁制茶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猴魁制茶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547205 U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猴魁制茶装置, 包括传送装置1、 杀青装置2、 捏尖装置3和输 出装置4; 所述传送装置为履带式传送带11,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由多个网筛状单元彼此连接 组成, 每个。

15、网筛状单元包括多条纵向方向平行设置的传动凹槽(附图未画出), 所述履带式 传送带横贯杀青装置2, 可将猴魁送入杀青装置内进行杀青; 所述杀青装置为远红外和微波 组合的杀青装置, 包括杀青炉21, 所述杀青炉的顶部设有远红外管211, 所述杀青炉的底部 设有微波磁控管212; 所述捏尖装置3设有入料口31和圆柱形的上捏尖滚轮321、 下捏尖滚轮 322, 所述入料口为漏斗状结构, 数量与所述传动凹槽相同, 所述入料口宽开口紧邻传送带 转折处的传动凹槽, 窄开口指向上、 下捏尖滚轮之间的间隙; 所述输出装置4包括传送面板 41和位于其 下的传动轴41。 0023 所述传送装置1设有传送控制器, 可。

16、以开启或停止传送, 可以控制传送速率, 设定 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 0024 所述杀青炉沿21传送装置方向设有炉门, 便于杀青装置和传送装置维护。 0025 所述履带式传送带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每个网筛状单元设有25条纵向方向平行 的传动凹槽, 每条传动凹槽宽度为40mm, 排列整齐的猴魁至于传动凹槽内。 0026 所述杀青装置2还包括杀青控制器22, 通过控制器可以设置杀青时长、 设定微波磁 控管功率和远红外管的功率。 0027 所述入料口31为向传送带转折处方向倾斜设置, 更方便猴魁茶梗进入入料口。 0028 所述捏尖装置3还包括捏尖控制器, 可控制上、 下捏尖滚轮之间距离; 上、 下。

17、捏尖滚 轮的转动速率与所述履带式传送带的传动速率相同。 0029 所述上捏尖滚轮321上部、 下捏尖滚轮322下部均设有润洗槽(图中未画出), 其内 设有海绵体, 所述海绵体与捏尖滚轮紧密结合, 且其长度与捏尖滚轮长度相同。 保持海绵体 湿润状态, 可有效清洁捏尖滚轮上粘附的捏尖杂质。 0030 所述上捏尖滚轮表面与所述入料口窄开口对应位置设有定型凹槽, 所述定型凹槽 的宽度为10mm、 深度为0.5mm。 从而使得捏尖后的猴魁形状更加接近, 品相更好。 0031 本实用新型中, 采用上述装置的制茶方法实施例如下: 0032 步骤1: 摆茶: 称量150克新鲜茶叶, 将每枚茶叶叶梗朝向杀青装置。

18、2方向整齐排列 于传动凹槽内, 设定传送速率, 设定通过杀青装置的时长为60秒。 0033 步骤2: 杀青: 设置微波磁控管212功率为3000瓦、 远红 外管211功率为1800瓦, 即 微波磁控管功率与远红外管组合功率比例为31.8, 同时对传送至杀青炉21的茶叶进行杀 青。 0034 步骤3: 捏尖。 杀青后的茶叶经履带式传送带11运送至传送带转折处时, 茶叶会自 然落入入料口31, 叶梗经入料口窄开口后, 即进入两根圆柱形滚轮之间间隙, 被转动的两根 圆柱形滚轮捕获带出入料口并被压扁, 压扁成形后整齐落在传送面板41上即被传送走, 完 成捏尖过程。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 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 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547205 U 5 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547205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5547205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