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7121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596610.0

申请日:

20180611

公开号:

CN109042682A

公开日:

2018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60,A01N37/50,A01P3/00

主分类号:

A01N43/60,A01N37/50,A01P3/00

申请人: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海,郝祥蕊,姚陈伟,王香秀,张红艳

地址:

201419 上海市奉贤区雷州路158号

优先权:

CN201810596610A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蒋亮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重量比1: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两种有效成分组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且扩大了杀菌谱,减缓病菌抗性发生,且杀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并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节约农民用药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重量比1: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豆科素是用生物酶法从豆科植物的茎秆中提取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肟菌酯为市售农业高效杀菌剂,白色无臭固体,熔点72.9℃,沸点约312℃(328℃开始分解),蒸汽压3.4×10-6Pa(25℃),水中溶解度610μg/L(25℃),在PH=5水溶液中稳定,产品含量≥95%,最高可达98%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是将活性成分与其他助剂复配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或水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他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崩解剂、填料、乳化剂、渗透剂、成膜剂、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钠、NNO;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的抗冻剂包括乙二醇;所述的增稠剂包括膨润土、阿拉伯胶、黄原胶;所述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酮;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所述的填料包括碳酸钙、高岭土;所述的乳化剂包括农乳500号、农乳1601号;所述的固化剂包括多异氰酸酯;所述的渗透剂包括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所述的成膜剂包括淀粉、羧甲基纤维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去离子水为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单一使用农药,抗菌谱窄,防效单一时间短,用量大,而且长期使用,极易产生抗性。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单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农药的混用和复配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是化学农药的复配,虽然防治效果达到了预期,但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压力和土壤问题。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但是,应用来说植物源农药类似中药,对比起化学农药来,见效慢,持效期短,使用条件限制多等极大的限制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植物源农药豆科素和化学农药肟菌酯混配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重量比1: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

所述的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所述的豆科素是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植物源农药,以大豆、黄豆等豆科类植物的叶、茎秆、豆荚作为原料,用生物酶法从中提取出对作物病害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采用专利申请201610296502.2公开的方法制得豆科素。

所述的肟菌酯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本发明肟菌酯为白色无臭固体,熔点72.9℃,沸点约312℃(328℃开始分解),蒸汽压3.4×10-6Pa(25℃),水中溶解度610μg/L(25℃)。在PH=5水溶液中稳定,产品含量≥95%,最高可达98%以上。本发明所用肟菌酯为市售产品,例如购买自江苏耕农化工有限公司的肟菌酯农业高效杀菌剂等。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是将活性成分与其他助剂采用常规的杀菌剂指标工艺复配职称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或水乳剂。

所述的其他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崩解剂、填料、乳化剂、渗透剂、成膜剂、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钠、NNO;

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抗冻剂包括乙二醇;

所述的增稠剂包括膨润土、阿拉伯胶、黄原胶;

所述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酮;

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

所述的填料包括碳酸钙、高岭土;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农乳500号、农乳1601号;

所述的固化剂包括多异氰酸酯;

所述的渗透剂包括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

所述的成膜剂包括淀粉、羧甲基纤维素。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去离子水为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1.化学农药肟菌酯与植物源农药豆科素的复配,肟菌酯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这些特性都为植物源农药豆科素的吸附、渗透、发挥药效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而肟菌酯施用过程中由于其高效性和持效期长而导致的抗性问题,由于豆科素的添加大大减少了肟菌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有效降低肟菌酯带来的抗性问题。

2.肟菌酯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豆科素是从豆科植物茎秆提取物中得到的,因此二者复配后用于植物,其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此外,豆科素是植物源的,更利于植物吸收,而肟菌酯具有渗透和快速分布的性能,也能利于植物吸收。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较市场上其他杀菌组合物,更安全、药效更快!

3.肟菌酯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豆科素是用生物酶法从豆科植物茎秆提取物中得到的,两者都属于环境友好型。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肟菌酯和豆科素都具有广谱性,因此二者混用后,其杀菌谱,可用于绝大多数作物和绝大多数病害的防治;

2.肟菌酯的耐雨水冲刷性能,保证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使用以及药效发挥受天气影响较小;

3.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配制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易于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8%豆科素·肟菌酯悬浮剂(豆科素:肟菌酯=5: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15g,肟菌酯3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乙二醇(抗冻剂)4g,膨润土(增稠剂)0.2g,有机硅酮(消泡剂)0.4g,去离子水补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

42%豆科素·肟菌酯水分散粒剂(豆科素:肟菌酯=20: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40g,肟菌酯2g,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硫酸铵(崩解剂)5g,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5%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

51%豆科素·肟菌酯可湿性粉剂(豆科素:肟菌酯=50: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50g,肟菌酯1g,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g,NNO(分散剂)5g,高岭土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85%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4:

6%豆科素·肟菌酯微乳剂(豆科素:肟菌酯=1:5)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1g,肟菌酯5g,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10g,异丙醇(溶剂)5g,农乳500号(乳化剂)5g,农乳1601号(乳化剂)5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5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5:

10%豆科素·肟菌酯微囊悬浮剂(豆科素:肟菌酯=1: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5g,肟菌酯5g,环己酮(溶剂)1g,多异氰酸酯(固化剂)0.4g,乙二醇(防冻剂)0.4g,阿拉伯胶(增稠剂)1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5%~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6:

10%豆科素·肟菌酯水乳剂(豆科素:肟菌酯=1: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5g,肟菌酯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2.1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5g,环己酮(溶剂)10.1g,二甲苯(溶剂)10.2g,黄原胶(增稠剂)0.5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1%~6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7:

11%豆科素·肟菌酯悬浮种衣剂(豆科素:肟菌酯=10:1)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其中豆科素10g,肟菌酯1g,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5g,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渗透剂)2g,淀粉(成膜剂)3g,羧甲基纤维素(成膜剂)2g,有机硅(消泡剂)0.08g,丙二醇(防冻剂)2g,酸性大红(警戒色)3g,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1~1:20之间变化,两者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在0.5%~80%之间变化,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形成新的实施例。

生物测定实施例一:豆科素和肟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黄瓜霜霉病病菌;试验方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将黄瓜霜霉病菌用PDA培养基培养,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用内径为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体。将菌丝块正面接于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央,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并于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对照基本长满培养基平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病斑直径,计算防治效果。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豆科素和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从表1中可以得出豆科素和肟菌酯的复配比例在1:40-40:1时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在12:7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在200以上。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96610.0 (22)申请日 2018.06.11 (71)申请人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01419 上海市奉贤区雷州路158号 (72)发明人 郭海 郝祥蕊 姚陈伟 王香秀 张红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5 代理人 蒋亮珠 (51)Int.Cl. A01N 43/60(2006.01) A01N 37/50(2006.01) A01P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

2、组合物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 组合物, 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重量比1: 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 发明杀菌组合物, 两种有效成分组合使用, 具有 协同增效作用, 并且扩大了杀菌谱, 减缓病菌抗 性发生, 且杀菌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防治农作物 病害; 并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 节约农民用药 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9042682 A 2018.12.21 CN 109042682 A 1.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 重量比1: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 。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豆科素 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豆 科素是用生物酶法从豆科植物的茎秆中提取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肟 菌酯为市售农业高效杀菌剂, 白色无臭固体, 熔点72.9, 沸点约312(328开始分解), 蒸汽压3.410-6Pa(25), 水中溶解度610 g/L(25), 在PH5水溶液中稳定, 产品含量 95, 最高可达98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

4、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 合物是将活性成分与其他助剂复配成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可湿性粉剂、 微乳剂或水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其他助 剂包括分散剂、 润湿剂、 抗冻剂、 增稠剂、 消泡剂、 崩解剂、 填料、 乳化剂、 渗透剂、 成膜剂、 固 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分散剂 包括木质素磺酸盐、 烷基萘磺酸钠、 NNO; 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所述的抗冻剂包括乙二醇; 所述的增稠剂包括膨润土、 阿拉伯胶、 黄原胶; 所述的消。

5、泡剂包括有机硅酮; 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 所述的填料包括碳酸钙、 高岭土;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农乳500号、 农乳1601号; 所述的固化剂包括多异氰酸酯; 所述的渗透剂包括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 所述的成膜剂包括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 合物以去离子水为溶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042682 A 2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单一使用农药, 抗菌谱窄, 防效单一时间短。

6、, 用量大, 而且长期使用, 极易产生抗 性。 因此,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 单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 农 药的混用和复配得到推广和应用。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是化学农药的复配, 虽然防 治效果达到了预期, 但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压力和土壤问题。 0003 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 茎、 叶、 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 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 使其免遭 或减轻病、 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 能在自然界降 解, 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 环境和人体中积累毒性的。

7、可能性不大, 对人和牲畜相对安 全, 对害虫天敌伤害小, 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 具有低毒、 低残留的特点。 但是, 应用来 说植物源农药类似中药, 对比起化学农药来, 见效慢, 持效期短, 使用条件限制多等极大的 限制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植物源农药豆 科素和化学农药肟菌酯混配的杀菌组合物。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含豆科素和肟菌酯的杀菌组合 物, 其特征在于, 该杀菌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为重量比1:40-40:1的豆科素和肟菌酯。 0006 所述的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为1:20-2。

8、0:1。 0007 所述的豆科素是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植物源农药, 以大豆、 黄豆等豆科类植物的叶、 茎秆、 豆荚作为原料, 用生物酶法从中提取出对作物病害 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如采用专利申请201610296502.2公开的方法制得豆科 素。 0008 所述的肟菌酯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 一类新的含氟杀菌剂。 具有高效、 广谱、 保护、 治疗、 铲除、 渗透、 内吸活性、 耐雨水冲刷、 持效 期长等特性。 本发明肟菌酯为白色无臭固体, 熔点72.9, 沸点约312(328开始分解), 蒸汽压3.410-6Pa(。

9、25), 水中溶解度610 g/L(25)。 在PH5水溶液中稳定, 产品含量 95, 最高可达98以上。 本发明所用肟菌酯为市售产品, 例如购买自江苏耕农化工有限 公司的肟菌酯农业高效杀菌剂等。 0009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是将活性成分与其他助剂采用常规的杀菌剂指标工艺复配职 称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可湿性粉剂、 微乳剂或水乳剂。 0010 所述的其他助剂包括分散剂、 润湿剂、 抗冻剂、 增稠剂、 消泡剂、 崩解剂、 填料、 乳化 剂、 渗透剂、 成膜剂、 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9042682 A 3 0011 所述的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 烷基萘磺。

10、酸钠、 NNO; 0012 所述的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 0013 所述的抗冻剂包括乙二醇; 0014 所述的增稠剂包括膨润土、 阿拉伯胶、 黄原胶; 0015 所述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酮; 0016 所述的崩解剂包括硫酸铵; 0017 所述的填料包括碳酸钙、 高岭土; 0018 所述的乳化剂包括农乳500号、 农乳1601号; 0019 所述的固化剂包括多异氰酸酯; 0020 所述的渗透剂包括琥珀酸二辛酯磺酸盐; 0021 所述的成膜剂包括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 0022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去离子水为溶剂。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0024 1.化学农药肟菌酯与。

11、植物源农药豆科素的复配, 肟菌酯具有广谱、 渗透、 快速分布 等性能, 作物吸收快、 加之其具有向上的内吸性, 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 持效期长, 这些特性 都为植物源农药豆科素的吸附、 渗透、 发挥药效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而肟菌酯施用过程中由 于其高效性和持效期长而导致的抗性问题, 由于豆科素的添加大大减少了肟菌酯的使用量 和使用次数, 有效降低肟菌酯带来的抗性问题。 0025 2.肟菌酯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 新的含氟杀菌剂, 豆科素是从豆科植物茎秆提取物中得到的, 因此二者复配后用于植物, 其 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此外, 豆科素是植物。

12、源的, 更利于植物吸收, 而肟菌酯具有渗透 和快速分布的性能, 也能利于植物吸收。 因此,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较市场上其他杀菌 组合物, 更安全、 药效更快! 0026 3.肟菌酯在土壤, 水中可快速降解, 豆科素是用生物酶法从豆科植物茎秆提取物 中得到的, 两者都属于环境友好型。 即使长期使用, 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土壤板结等问题。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8 1.本发明肟菌酯和豆科素都具有广谱性, 因此二者混用后, 其杀菌谱, 可用于绝大 多数作物和绝大多数病害的防治; 0029 2.肟菌酯的耐雨水冲刷性能, 保证了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使用以及药效发。

13、挥 受天气影响较小; 0030 3.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配制方法简单, 原料来源广泛, 易于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0032 实施例1 0033 18豆科素肟菌酯悬浮剂(豆科素: 肟菌酯5: 1) 0034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15g, 肟菌酯3g,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g, 十二烷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9042682 A 4 基硫酸钠(润湿剂)2g, 乙二醇(抗冻剂)4g, 膨润土(增稠。

14、剂)0.2g, 有机硅酮(消泡剂)0.4g, 去离子水补至100g。 0035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580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36 实施例2: 0037 42豆科素肟菌酯水分散粒剂(豆科素: 肟菌酯20: 1) 0038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40g, 肟菌酯2g, 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g, 木质素 磺酸钠(分散剂)7g,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 硫酸铵(崩解剂)5g, 轻质碳酸钙(填料)补 足至100g。 0039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

15、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585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40 实施例3: 0041 51豆科素肟菌酯可湿性粉剂(豆科素: 肟菌酯50: 1) 0042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50g, 肟菌酯1g,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g, 木质 素磺酸钠(分散剂)3g, NNO(分散剂)5g, 高岭土补足至100g。 0043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585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44 实施。

16、例4: 0045 6豆科素肟菌酯微乳剂(豆科素: 肟菌酯1: 5) 0046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1g, 肟菌酯5g,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10g, 异丙醇 (溶剂)5g, 农乳500号(乳化剂)5g, 农乳1601号(乳化剂)5g, 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0047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0.550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48 实施例5: 0049 10豆科素肟菌酯微囊悬浮剂(豆科素: 肟菌酯1: 1) 0050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5g, 肟菌。

17、酯5g, 环己酮(溶剂)1g, 多异氰酸酯(固化 剂)0.4g, 乙二醇(防冻剂)0.4g, 阿拉伯胶(增稠剂)1g, 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0051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560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52 实施例6: 0053 10豆科素肟菌酯水乳剂(豆科素: 肟菌酯1: 1) 0054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5g, 肟菌酯5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2.1g,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5g, 环己酮(溶剂)10.1g, 二甲苯(溶剂)10.2。

18、g, 黄原胶(增 稠剂)0.5g, 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9042682 A 5 0055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160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56 实施例7: 0057 11豆科素肟菌酯悬浮种衣剂(豆科素: 肟菌酯10: 1) 0058 按照常规工艺制成, 其中豆科素10g, 肟菌酯1g, 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5g, 琥珀酸 二辛酯磺酸盐(渗透剂)2g, 淀粉(成膜剂)3g, 羧甲基纤维素(成膜剂)2g, 有机硅(消泡剂) 0.。

19、08g, 丙二醇(防冻剂)2g, 酸性大红(警戒色)3g, 去离子水补足至100g。 0059 本实施例中豆科素和肟菌酯的重量比例可以在20: 11: 20之间变化, 两者的质量 百分含量可以在0.580之间变化, 使用助剂的配比也随之作相应调整, 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60 生物测定实施例一:豆科素和肟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 象:采自田间的黄瓜霜霉病病菌; 试验方法:生长速率测定法。 将黄瓜霜霉病菌用PDA培养基 培养, 待菌落刚长满培养皿时, 用内径为5mm的打孔器从边缘打孔, 打成的菌丝块用作接种 体。 将菌丝块正面接于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央, 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

20、 并于25恒温培 养箱内培养。 待对照基本长满培养基平板后,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病斑直径, 计算防治效果。 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 药液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 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 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 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当CTC80, 则 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 当80CTC120, 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 当CTC120, 则组合 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0061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 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 (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62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0063 表1豆科素和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0064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9042682 A 6 0065 0066 从表1中可以得出豆科素和肟菌酯的复配比例在1:40-40:1时表现为协同增效作 用, 在12:7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共毒系数在200以上。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9042682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