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86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8.14 CN 103238685 A *CN103238685A* (21)申请号 201310185487.0 (22)申请日 2013.05.20 A23F 3/06(2006.01) (71)申请人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666200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 海县勐海镇茶厂路 9 号 (72)发明人 李小宇 车茂恒 朱笔武 何谦 陶丽萍 沈家富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53115 代理人 赛晓刚 (54) 发明名称 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 (57) 摘要 本发明涉。
2、及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 尤 其是烘制或烘干普洱饼茶和普洱沱茶的烘房, 属 茶叶烘房技术领域。 烘干室前部装有烘房门, 烘房 与烘干室内壁之间的底部、 左侧和右侧具有一个 相互贯通的夹层, 烘干室右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 是第二排风通道, 烘干室左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 是第一排风通道, 第一分风板为第一排风通道与 烘干室之间的隔板, 第二分风板为第二排风通道 与烘干室之间的隔板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 以在对普洱茶叶进行比较均匀烘干的同时, 可以 通过温控仪调节烘房温度, 根据不同茶叶大小、 形 状不同得到最佳烘干温度, 缩短紧压普洱茶烘制 时间, 提高烘房利用效率。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38685 A CN 103238685 A *CN103238685A* 1/1 页 2 1. 一种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烘房整体呈窑状, 其外层整体装有保温层, 烘干室 (1) 为 烘房内部的一个独立空间, 拟烘干物料放置在烘干室 (1) 中的物料架 (18) , 其特征在于烘 房由烘干室 (1) 、 排湿窗 (2) 、 补风门 (3) 、 风机 (4) 、 变频器 (5) 、 电磁阀 (6) 、 进气管 。
4、(7) 、 换 热器 (8) 、 疏水阀 (9) 、 排水管 (10) 、 检修门 (11) 、 自控仪 (12) 、 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 第 一分风板 (15) 、 第一排风通道 (16) 、 烘房门 (17) 、 第一挡风板 (19) 、 隔墙 (20) 、 第二分风板 (21) 、 第二排风通道 (22) 、 第二挡风板 (23) 构成, 烘干室 (1) 前部装有烘房门 (17) , 烘房与烘干室 (1) 内壁之间的底部、 左侧和右侧具有 一个相互贯通的夹层, 烘干室 (1) 右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是第二排风通道 (22) , 烘干室 (1) 左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是第一排。
5、风通道 (16) , 第一分风板 (15) 为第一排风通道 (16) 与烘干室 (1) 之间的隔板, 第二分风板 (21) 为 第二排风通道 (22) 与烘干室 (1) 之间的隔板 ; 烘干室 (1) 底部夹层的中段有一个隔墙 (20) , 隔墙 (20) 将烘干室 (1) 底部夹层分隔为 两个独立空间, 隔墙 (20) 上装有风机 (4) , 烘干室 (1) 后部夹层的一个独立空间外壁上装有排湿窗 (2) 和补风门 (3) , 另一个独立 空间内部放置有换热器 (8) , 其外壁上装有检修门 (11) , 换热器 (8) 分别通过管道与电磁阀 (6) 、 进气管 (7) 、 疏水阀 (9) 。
6、、 排水管 (10) 和自控仪 (12) 连接, 风机 (4) 通过导线与变频器 (5) 和自控仪 (12)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挡风板 (19) 的一条 边与第一分风板 (15) 内壁侧部连接, 另一边延伸向第一排风通道 (16) 的内部, 第一挡风板 (19) 与第一分风板 (15) 之间有一个 90 20夹角 ; 第二挡风板 (23) 的一条边与第二分风板 (21) 内壁侧部连接, 另一边延伸向第二排风 通道 (22) 通道中部, 第二挡风板 (23) 与第二分风板 (21) 之间有一个 90 20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7、 2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 第二分风板 (21) 由数块相互平行放置、 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距离的板拼接而成, 每块板两侧 活动连接左右两块架 (25) 支架是, 呈百页窗状, 每片板可单独进行调节或者同步调节, 第一 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的板与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距离, 该间隙距离为风槽 口 (24)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3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 第一分风板 (15) 或 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板与板之间形成的风槽口最好垂直于烘干室 (1) 平面, 各个风槽口 (24) 之间留有的间隙距离可相。
8、同或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第一排风通道 (16) 或第二 排风通道 (22) 的内壁有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 弧形通道引板引墙 (13) 让第一排风通 道 (16) 或第二排风通道 (22) 靠烘房门 (17) 的风道距离 S 小于靠烘干室 (1) 底部距离 T。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烘干室 (1) 内壁后部、 顶 部、 侧部可各装有数个温度湿度检测点 (14) , 温度湿度检测点 (14) 通过导线与自控仪 (12) 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 其特征在于每。
9、个物料架 (18) 为多层支 架, 各层之间有一定高度的空隙, 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的风槽口正好与 物料架 (18) 的空隙对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38685 A 2 1/4 页 3 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 尤其是烘制或烘干普洱饼茶和普洱沱茶 的烘房, 属茶叶烘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压紧茶主要包括饼茶、 沱茶和砖茶。制作压紧茶过程中, 需要让茶叶物料保持一 定含水量, 这样才能保证每片茶叶制作工艺时不会破碎, 制好加工成形的饼形、 沱形和砖形 其内部都含有一定量 30-15%。
10、 的水份, 所以各种成型的压紧茶最后一道工艺是烘烤工序。 0003 现有传统普洱饼茶 / 普洱沱茶烘房的加热都是通过在烘房内部架设 U 型管道, 在 U 型管道内部通入高温水蒸气, 水蒸气的热量通过 U 型管道散发到烘房内部使烘房内部升 温, 达到烘干紧压普洱饼茶 / 普洱沱茶的目的, 让每片普洱饼茶和每个普洱沱茶中含水量 在 10% 左右。 0004 上述传统烘房有着诸多缺点, 其温度不均, 无论空载、 荷载均为烘房底层温度最 高, 顶层温度次之, 中层温度最低。 在空载情况下, 传统烘房内部温差最高温度为15, 在荷 载情况下, 最大温差为25。 所以传统烘房烘制紧压普洱饼茶时间较长, 烘。
11、制青饼的时间为 4-6 小时, 烘制熟饼的时间为 16-18 小时, 生产效率低 ; 此外, 传统烘房烘制过程不易控制, 一当建好, 烘房内温度不能控制, 烘制过程完全靠 经验操作, 人工依赖性强, 烘制质量不能保证一致。 0005 在此处键入背景技术描述段落。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烘房温度不均、 烘制时间较长、 烘制过程不易控 制等缺点, 提供一种新型烘制压紧茶的专用烘房, 该新型烘房不仅整个烘制过程中烘房温 度均匀, 烘制温度可以控制, 烘制时间缩短, 提高产品质量。 0007 本发明压紧茶烘制专用烘房采用下列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 : 烘房整体呈窑 状, 其外。
12、层整体装有保温层, 烘干室 (1) 为烘房内部的一个独立空间, 拟烘干物料放置在 烘干室 (1)中的物料架 (18) , 其特征在于烘房由烘干室 (1) 、 排湿窗 (2) 、 补风门 (3) 、 风 机 (4) 、 变频器 (5) 、 电磁阀 (6) 、 进气管 (7) 、 换热器 (8) 、 疏水阀 (9) 、 排水管 (10) 、 检修门 (11) 、 自控仪 (12) 、 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 第一分风板 (15) 、 第一排风通道 (16) 、 烘房 门 (17) 、 第一挡风板 (19) 、 隔墙 (20) 、 第二分风板 (21) 、 第二排风通道 (22) 、 。
13、第二挡风板 (23) 构成, 烘干室 (1) 前部装有烘房门 (17) , 烘房与烘干室 (1) 内壁之间的底部、 左侧和右侧具有 一个相互贯通的夹层, 烘干室 (1) 右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是第二排风通道 (22) , 烘干室 (1) 左侧贴墙处的夹层通道是第一排风通道 (16) , 第一分风板 (15) 为第一排风通道 (16) 与烘干室 (1) 之间的隔板, 第二分风板 (21) 为 第二排风通道 (22) 与烘干室 (1) 之间的隔板 ; 说 明 书 CN 103238685 A 3 2/4 页 4 烘干室 (1) 底部夹层的中段有一个隔墙 (20) , 隔墙 (20) 将烘干室 (1)。
14、 底部夹层分隔为 两个独立空间, 隔墙 (20) 上装有风机 (4) , 烘干室 (1) 后部夹层的一个独立空间外壁上装有排湿窗 (2) 和补风门 (3) , 另一个独立 空间内部放置有换热器 (8) , 其外壁上装有检修门 (11) , 换热器 (8) 分别通过管道与电磁阀 (6) 、 进气管 (7) 、 疏水阀 (9) 、 排水管 (10) 和自控仪 (12) 连接, 风机 (4) 通过导线与变频器 (5) 和自控仪 (12) 连接。 0008 所述的在第一挡风板 (19) 的一条边与第一分风板 (15) 内壁侧部连接, 另一边延 伸向第一排风通道 (16) 的内部, 第一挡风板 (19)。
15、 与第一分风板 (15) 之间有一个 90 20夹角 ; 第二挡风板 (23) 的一条边与第二分风板 (21) 内壁侧部连接, 另一边延伸向第二排风 通道 (22) 通道中部, 第二挡风板 (23) 与第二分风板 (21) 之间有一个 90 20夹角 ; 所述的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由数块相互平行放置、 之间具有一定间 隙距离的板拼接而成, 每块板两侧活动连接左右两块架 (25) 支架是, 呈百页窗状, 每片板可 单独进行调节或者同步调节, 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的板与板之间留有 一定间隙距离, 该间隙距离为风槽口 (24) 。 0009 。
16、所述的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板与板之间形成的风槽口最好垂 直于烘干室 (1) 平面, 各个风槽口 (24) 之间留有的间隙距离可相同或不同。 0010 所述的第一排风通道 (16) 或第二排风通道 (22) 的内壁有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 弧形通道引板引墙 (13) 让第一排风通道 (16) 或第二排风通道 (22) 靠烘房门 (17) 的 风道距离 S 小于靠烘干室 (1) 底部距离 T。 0011 所述的烘干室 (1) 内壁后部、 顶部、 侧部可各装有数个温度湿度检测点 (14) , 温度 湿度检测点 (14) 通过导线与自控仪 (12) 连接。 。
17、0012 所述的每个物料架 (18) 为多层支架, 各层之间有一定高度的空隙, 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中的风槽口正好与物料架 (18) 的空隙对应。 0013 工作原理 : 在烘干室 1 内, 在左侧和右两侧贴内墙处分别设置第一排风通道 (16) 和第二排风通道 (22) , 正对物料的第一排风通道 (16) 和第二排风通道 (22) 垂直面装配第 一分风板 (15) 和第二分风板 (19) , 每个分风板 (15、 19) 都由数块相互平行的板自下至上构 成, 各块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距离, 构成多层条状的风槽口, 热风从分风板 (15、 19) 的各风 槽口以平行于。
18、物料的气流方式, 同时对放置的 25 层木托物料架 (18) 中的各层饼茶 / 沱茶 同时进行烘干, 尽可能减少烘房室内的平面温差和垂直温差, 避免烘烤传统烘烤方式炉温 不均匀的问题。 0014 本发明采用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将第一排风通道 (16) 和第二排风通道 (22) 中的通道隔为靠烘房门 (17) 的风道距离 S 小于靠烘干室 (1) 底部距离 T。 0015 启动循环风机, 外部的风经换热器 (8) 加热为热风后, 从烘干室 (1) 一个独立空间 以一定的风速通过第一排风通道 (16) , 从第一分风板 (15) 的风槽口以平行流动方式同时 吹入烘干室 (1) 上下面。
19、内, 再从第二排风通道 (22) 回流到烘干室 (1) 另一个独立空间, 湿气 较重的空气从排湿窗 (2) 排出烘房外, 干燥的空气继续再被风机吸入吹向换热器 (8) 加热。 烘烤一段时间后, 控制变频器 (5) , 让风机 (4) 反转, 这样第二排风通道 (22) 变为进风通道, 第一排风通道 (16) 出风通道, 重复上述烘烤过程, 烘干室 (1) 内物料架 (18) 上的各层饼茶 说 明 书 CN 103238685 A 4 3/4 页 5 / 沱茶就不会出现相对一边温度高, 另一边温度低的现象。 0016 为了保证排风通道 (15、 22) 内的热浪风流动速度一致, 本发明在排风通道。
20、 (15、 22) 内用彩钢板或砖砌做成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 弧形通道引板引墙 (13) 让第一排风 通道 (16) 或第二排风通道 (22) 靠烘房门 (17) 的风道距离 S 小于靠烘干室 (1) 底部距离 T, 这样距离风机最远处的风道间隙距离 S 小, 风速自然提高。 0017 挡风板的设计有利于排风通道 (15、 22) 中的热反射流向烘干室 (1) 的底部, 减少 烘干室 (1) 底部的温度不均匀点或者部位。 001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可以在对普洱茶叶进行比较均匀烘干的同时, 可以通过温 控仪调节烘房温度, 根据不同茶叶大小、 形状不同得到最佳烘干温度, 缩。
21、短紧压普洱茶烘制 时间, 提高烘房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都本发明结构进一步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发明烘房的立体图。 0021 图 2 是本发明烘房的俯视状态示意图。 0022 图 3 是图 2 第一分风板部件与第一挡风板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23 图 4 是物料架部件的示意图。 0024 图中 : 1烘干室、 2排湿窗、 3补风门、 4风机、 5变频器、 6电磁阀、 7进 气管、 8换热器、 9疏水阀、 10排水管、 11检修门、 12自控仪、 13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4温度湿度检测器、 15第一分风板、 16第一排风通道、 17烘房。
22、门、 18物料 架、 19第一挡风板、 20隔墙、 21第二分风板、 22第二排风通道、 23第二挡风板、 24风槽口 ; 2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图 1 中, 换热器 8 中有盘管, 盘管内部充满从外部通入的高温水蒸气, 在风机 4 的作用下, 将经过换热器 8 的热能转换成烘房内的热空气吹向进风口, 换热器 8 和风机 4 中 间加装有支撑风机的预制隔板 20 和换热器 8, 第一排风通道 16 或第二排风通道 22 是一个 封闭的采用彩钢板或砖砌做成弧形通道引板 / 引墙 13 制作的、 前大后小的、 具有一弧度的 斜风道。 0026 在风机 4 的作用下, 热空气通过第一。
23、排风通道 16 后从第一分风板 15 进入烘干室 1, 再从第二分风板 19 回到第二排风通道 22 内, 最后经回流到风机, 再经过排湿窗 2 对烘房 茶叶进行排湿, 补风门 3 便于风机 4 从外界吸入空气。 0027 每块分风板中的板间隙可调, 热空气从各块分风板的间隙之间均匀进入烘干室 1 内部后, 对并排放置的饼茶进行烘制。 0028 实施例 1 高温水蒸气从进气管 7 进入到换热器 8 中, 风机 4 面向换热器 8, 风机 4 运转后产生大 量热风首先经过第一排风通道13流动, 通过第一挡风板19的阻挡一下之后, 小部份热风反 冲到烘干室 1 后部位置, 其它大部份热风则通过第一。
24、分风板 15 均匀平行地进入到烘干室 1 内, 对紧压茶进行均匀烘干, 热风继续向前通过第二分风板 21 回到第二排风通道 22 内, 最 说 明 书 CN 103238685 A 5 4/4 页 6 后通过排湿窗 2 排出高湿度空气, 达到烘干的目的。 0029 紧压茶放置在物料架18上, 通过烘房门17进入烘房内进行烘干, 在烘干过程中通 过温度湿度检测器 14 连接到自控仪 12 进行控制, 在自控仪 12 上可显示预先放置的各个测 点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自控仪 12 与电磁阀 6 连接, 通过控制电磁阀 6 的开关来达到控 制蒸汽进入, 来调节烘干室 1 内的温度, 完成最佳温度控。
25、制。 0030 在烘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变频器 5 来实现风机 4 的正转或者反转调节。风机反转 之后, 原来左侧的排风通道变为进风道, 原来右侧的排风通道变为排风道, 左右两条通道作 用 (角色) 相互对换一下, 使热风在烘干室 1 内分布更加均匀, 不会出现烘干室 1 内一侧温度 大于另一侧温度的现象。在烘制一段时间后, 打开疏水阀 9 排出冷凝水, 使进气管道 16 更 加通畅。 0031 普洱饼茶或沱茶装入烘房后, 启动循环风机, 根据经验烘干工艺曲线, 在烘房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温湿度监测点, 同时设置监测点的目标温、 湿度及升温速度, 运行中电磁阀、 补风门、 排湿窗将根据控制。
26、仪指令工作, 保持烘房温度、 湿度在设定范围 (1-2) 。 循环风经换热器加热后, 进入烘房一侧的排风通道16、 22并通过分风板15、 19, 以平行于地面的多层热风进入烘干室1内部, 加热预先放置的各层饼茶/沱茶, 自身温度降 低、 湿度增加, 经烘房另一侧的分风装置和回风道汇集后, 重新进入循环风机, 开始新的循 环。烘房温度控制由控制仪调整蒸汽管道上电动阀的开度来实现, 而烘房湿度则由控制仪 控制自动鼓风门及排湿窗的开度来完成。 0032 本发明通达风机转向 (正转或者反转) 变换, 可以进行左 / 右两侧两个排风通道的 进风功能和排湿功能互换。 0033 本发明放弃传统烘房常用的从。
27、烘房侧面或地面进风原理, 将进风口的设置在烘房 两侧, 并设计为在两侧的两个平面都为进风通道, 进风口面积变大, 本发明烘干室内部两侧的排风通道中, 预设一定角度的挡风板, 对流动的热风进行一 定阻挡分流, 让进入烘干室 1 内的热风分布更均匀。 0034 本发明在烘干室两侧采用分风板结构, 使热风能在烘房中能以平行地面的流动方 式同时进行扩散, 减少烘干室 1 中前后、 左右、 上下热风存在不均匀和死角的情况。 0035 本发明烘干室中的物料架 18 是比较特殊的, 每个物料架之间有一定的高度的空 隙, 分风板的出风口正好与物料架的空隙对应, 便于热风均匀通过, 使烘干室左右两侧的温 度均匀。 0036 安装在第一分风板 (15) 或者第二分风板 (21) 每块板可单独进行角度调节或者同 步进行角度调节, 整体呈百页窗状。 说 明 书 CN 103238685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8685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8685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8685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238685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