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870180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78048.4

申请日:

20071212

公开号:

CN101180933A

公开日:

2008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0,A01G1/04

申请人:

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文平

地址:

551600贵州省大方县西大街中段

优先权:

CN200710078048A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陈忠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是由选址、开穴、选种、铺菌材、放置麻种、放置三级密环菌种、覆盖腐质土进行栽培组成,这种仿野生天麻种植栽培的技术,是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调研,反复的大量实验和实践的栽培中探索出来的,它不仅能稳定天麻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栽培天麻的质量,外观性状好,接近野生状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而且这种栽培方式减少了杂菌侵害引起的减产,提高了天麻抗自然灾害能力;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同时弥补了大田栽培的不足,减少与农田争地的矛盾,推动了生态农业林下种植特色产业的发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其特征是由选址、开穴、选种、铺菌材、打三级密环菌种、放置麻种、覆盖腐质土组成,它们分别是(1)选址:选择有野生天麻生长分布的荒山荒坡,林木遮阴度在70-80%的林下,一般选在山林东北或西北面,宜选北面;(2)开穴:开穴面积一般为0.5m,穴深25-30cm,穴间距离2m左右,因地制宜,不得影响林木生长,将穴底泥土翻松,刨平,洒生石灰杀虫灭菌;(3)选种:必须是野生天麻通过有性繁殖生产的、栽培3代以内的麻种,除去病害、虫害、损伤麻种,将麻种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个重为15g以上,二级每个重为5~15g,三级每个重为1~5g,四级每个重为1g以下的米麻,选用长势优良密环菌种材和密环菌生产种;(4)栽培:在开好穴的底铺上一层2~3cm厚的落叶腐质土,压实,用培养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长40cm,粗3~5cm,砍好鱼鳞口,按1∶2顺序摆放,间隙用新鲜的细腐质土填实,根据麻种级别,按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将麻种摆放在菌种材之间,尽可能增大麻种与菌材的接触面积,并在每个麻种旁放置1~2节密环菌生产种,与麻种充分接触,覆盖10cm左右的腐质土,盖上箭竹或杂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其特征是栽培中各种材用量,每穴0.5m用密环菌种材2.5~4kg,新材6~7.5kg,密环菌生产种0.25kg,一级麻种每穴用18~20个,网点状摆放,间距20cm左右;二级麻种每穴用20~25个,网点状摆放,间距15~18cm;三级麻种每穴用30~4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四级麻种每穴用50~7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天麻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天麻属兰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体有块茎及花茎,没有根和叶。 块茎肉质,淡黄色,长卵形或长圆形,长7~15厘米,有均匀的环节,节处有 膜质鳞叶。花茎直立,高1~1.7米,总状花序顶生,花淡橙红色或黄绿色。蒴 果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 隙或林边。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 甘肃、吉林、台湾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 亦有分布。

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 见于《神农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 功能。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 惊风等。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

日本学者难波恒雄的专著《汉方药入门》中称“天麻佳品出贵州”,具史料 记载,大方天麻曾在明朝作为上贡朝廷之佳品,又有“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 大方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功效神奇的大方天麻,因天麻素含量 高、微量元素丰富而饮誉海内外。

传统的天麻栽培,都是采用大田或大棚内集中生产,具体操作如下:一般 根据就近原则,便于管理,往往都选择房前屋后进行种植,根据地块情况,开 大穴进行高箱或低箱栽培,穴面积可达十几个平方不等,深为20-40cm。在穴底 铺一层木叶5cm厚,用培养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搭配密集放置,空隙用腐质 土填实。麻种不分等级,用量大,大小相间,种植一至二层,层间用木叶或腐 质土隔开,栽培完后盖上一层10cm厚木叶,覆盖泥土,然后搭棚遮阴。这种栽 培方法从表面上看是便于集中管理,也能提高产量,其实它隐含了许多缺点:1、 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如干旱、水涝,致使劳动量增大。2、由于房前屋后的受卫 生条件影响,使天麻易受病虫害侵害,导致天麻减产。3、在备料过程中,由于 搬运菌材、集中种植等因素,造成成本增大。4、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自然调节 环境,在天麻生长过程中受温、湿度影响大,造成天麻生长速度不均,难以保 证天麻质量。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有一些相关文献,其中,申请号为01145550.0名称为《天 麻的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据介绍利用农田秸秆及人工配制液体、半液体营养 液养殖密环菌实现的一种工厂化栽培天麻技术、申请号为99115930.6名称为《一 种天麻有性繁殖育种的方法》据介绍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栽培天麻过程中存在 的有性种子萌发率低、圆球茎极难接菌、难以常年规模化生产等问题,圆球茎 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使圆球茎与密环菌能够有效的结合,所得到的天麻一 代种具有生命力强、抗逆性强、分生力强的特点,改良了世代无性繁殖的退化 了的天麻种,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本发明技术研究实施方向是不相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克服传统的天麻栽培的缺点,研究出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育种 的方法和配套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在稳定天麻产量的同时,更重要是提高 了天麻品质,由于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外观性状、内在质量均接近野 生,弥补了大田栽培的不足,也符合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耕地占 用。

本发明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是由选址、开穴、选种、铺菌材、打三级 密环菌种、放置麻种、覆盖腐质土组成,

1、选址:选择有野生天麻生长分布的荒山荒坡,林木遮阴度在70-80%的 林下,一般选在山林东北或西北面,宜选北面。

2、开穴:开穴面积一般为0.5m2,穴深25~30cm,穴间距离2m左右,因 地制宜,不得影响林木生长,将穴底泥土翻松,刨平,洒生石灰杀虫灭菌。

3、选种:必须是野生天麻通过有性繁殖生产的、栽培3代以内的麻种,除 去病害、虫害、损伤麻种,将麻种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个重为15g以上,二 级每个重为5~15g,三级每个重为1~5g,四级每个重为1g以下的米麻,选用 长势优良密环菌种材和密环菌生产种。

4、栽培:在开好穴的底铺上一层2~3cm厚的落叶腐质土,压实,用培养 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长40cm左右,粗3~5cm,砍好鱼鳞口)按1∶2顺序摆放, 间隙用新鲜的细腐质土填实,根据麻种级别,按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将麻种摆放 在菌种材之间,尽可能增大麻种与菌材的接触面积,并在每个麻种旁放置1~2 节密环菌生产种,与麻种充分接触,覆盖10cm左右的腐质土,盖上箭竹或杂草。

本发明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栽培中各种材用量:每穴(0.5m2)用密环菌 种材2.5~4kg,新材6~7.5kg,密环菌生产种0.25kg。一级麻种每穴用18~20 个,网点状摆放,间距20cm左右;二级麻种每穴用20~25个,网点状摆放, 间距15~18cm;三级麻种每穴用30~4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四级麻 种每穴用50~7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

这种仿野生天麻种植栽培的技术,是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调研,反复的 大量实验和实践的栽培中探索出来的,它不仅能稳定天麻产量,更重要的是提 高了栽培天麻的质量,外观性状好,接近野生状态。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环 境,而且这种栽培方式减少了杂菌侵害引起的减产,提高了天麻抗自然灾害能 力;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同时弥补了大田栽培的不足,减少与农田争地的矛 盾,推动了生态农业林下种植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野生天麻濒于灭绝的今天,野生天麻已被国家列为保护物种,市场上已 很难有野生天麻出现。天麻仿野生种植,其目的在于异地保护野生种源,使天 麻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同时,让天麻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保证了 天麻的自然生态特性,将使仿野生天麻代替野生天麻,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

1、选址:选择有野生天麻生长分布的荒山荒坡,林木遮阴度在70~80%的 林下,一般选在山林东北或西北面,最宜选在北面。

2、开穴:开穴面积一般为0.5m2,穴深25~30cm,穴间距离2m左右,因 地制宜,不得影响林木生长,将穴底泥土翻松,刨平,洒生石灰杀虫灭菌。

3、选种:必须是野生天麻通过有性繁殖生产的、栽培3代以内的麻种,除 去病害、虫害、损伤麻种,将麻种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每个重为15g以上,二级每个重为5~15g,三级每个重为1~5g,四级 每个重为1g以下的米麻,

以上四麻种,均是选用长势优良密环菌种材和密环菌的生产种。

4、栽培:在开好穴的底铺上一层2~3cm厚的落叶腐质土,压实,用培养 好的密环菌种材与新材(长40cm左右,粗3~5cm、砍好鱼鳞口)按1∶2顺序摆放, 间隙用新鲜的细腐质土填实。根据麻种级别,按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将麻种摆放 在菌种材之间,尽可能增大麻种与菌材的接触面积,并在每个麻种旁放置1~2 节密环菌生产种,与麻种充分接触,覆盖10cm左右的腐质土,盖上箭竹或杂草。

5、栽培中各种材用量:

每穴(0.5m2)用密环菌种材2.5~4kg,新材6~7.5kg,密环菌生产种0.25kg。

一级麻种每穴用18~20个,网点状摆放,间距20cm左右;

二级麻种每穴用20~25个,网点状摆放,间距15-18cm;

三级麻种每穴用30~4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

四级麻种每穴用50~70个,网点状摆放,均匀放置。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种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是由选址、开穴、选种、铺菌材、放置麻种、放置三级密环菌种、覆盖腐质土进行栽培组成,这种仿野生天麻种植栽培的技术,是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调研,反复的大量实验和实践的栽培中探索出来的,它不仅能稳定天麻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栽培天麻的质量,外观性状好,接近野生状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而且这种栽培方式减少了杂菌侵害引起的减产,提高了天麻抗自然灾害能力;就地取材,降低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