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870046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300239.0

申请日:

20071217

公开号:

CN101176455B

公开日:

201304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84,A01N25/14,A01P3/00,A01N35/00

主分类号:

A01N43/84,A01N25/14,A01P3/00,A01N35/00

申请人: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才宏,孔建,朱卫锋,左泽军,骆风华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路113号

优先权:

CN20071030023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该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有效成份由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组成,用于防治黄瓜病害。尤其适合用于防治黄瓜最常见病害黄瓜霜霉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该农药组合物是按中生菌素3%,烯酰吗啉22%,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1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余量加入白炭黑,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的农药组合物,是以中生菌素与烯酰吗啉为有效成分,在农业上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技术背景

中生菌素,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属于一种N-糖甙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真菌均有 良好效果。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的细菌有很好效果。对真菌能引起菌丝细胞内原生质凝聚,对病原菌孢 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

烯酰吗啉,是一种专一杀卵菌纲真菌杀菌剂,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对卵菌生活史的各 个各个阶段都有作用,与其它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在黄瓜种植过程 中,黄瓜霜霉病是常见的病害,为世界性的病害。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为害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往往造 成大量番茄叶子发黄,萎蔫,最后整株死亡,产量可减少50%以上,并且影响黄瓜的品质。防治这个病 害经常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并且要及时喷施。所以特别容易产生抗性。一些常用的防治疫病的药剂均需要 轮换使用或者与其它药剂复配使用。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害,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 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 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办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 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 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的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目前中生菌素与烯酰吗 啉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为了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菌,我们以中生菌素、烯酰吗啉等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 验采用黄瓜霜霉病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试验材料为黄瓜霜霉病菌。试验药剂为厂家提供原药,称取一定量中生菌素原药、烯酰吗啉原药,中 生菌素直接用水溶解,烯酰吗啉加入一定量的二甲基亚砜将其溶解后,分别再加入吐温-80及一定量的灭 菌水配成母液。在母液的基础上,按预试验结果,配制5个以上系列供试浓度的稀释液,每个浓度设4个 以上重复。按预备试验结果,分别按照中生菌素:烯酰吗啉为1∶2、1∶5、1∶10、1∶20、1∶40配比, 用灭菌水将母液稀释至适当系列浓度。

将从田间采回的黄瓜霜霉病叶带回室内,在21℃左右保湿培养24h促使病斑上形成更多的孢子,然 后用无菌水洗下,稀释到在低倍镜下(10×15)每个视野中3-5个孢子为宜(经血球计数板测试,这个浓 度数量达3×106到5×106个/ML),并在孢子悬液中加入0.25%的明胶以提高孢子在叶面的粘着性。

当盆栽黄瓜长到第4片真叶展开后选长势旺,生长较均匀的供接菌试验用(每盆定植2株苗),每处 理10盆,重复4次。先接菌,将新鲜孢子囊悬浮液喷雾于叶片背面。每盆喷菌液5ml,接种后保温(20-22 ℃)保湿(相对湿度大于90%)以保证病菌的入侵。在保湿培养24小时后喷药,依照试验系列浓度设计, 各处理按常规常量采用转盘定压定量喷雾法喷雾,晾干。接种后在每天光照/黑暗(12/12小时),温度为 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用可调温室培养。每处理10盆,重复4次。空白对照用等量二甲基 亚砜和吐温-80。发病稳定后,按照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与空白对照作药效评价。

3.2统计分析方法:

3.2.1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3.2.2计算方法:

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EC50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即CTC≤80为拮抗作用, 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 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

+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结果试验混配结果如下表:

表1中生菌素·烯酰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的配方筛选结果

  供试药剂   斜率(B)   截距(A)   相关系数   (R)   EC50(mg/L)   混剂实测毒   力指ATI)   混剂理论毒力   指数(TTI)   CTC值   Z(中生菌素)   2.7244   1.5532   0.9987   29.18   B(烯酰吗啉)   3.4113   1.9481   0.9985   6.54   ZB1(1∶2)   3.6899   1.4669   0.9980   7.82   373.16   215.41   173.24   ZB2(1∶5)   4.1190   1.5184   0.9979   3.80   767.09   315.41   243.21   ZB3(1∶10)   4.5358   1.4940   0.9959   2.05   1426.77   482.07   295.97   ZB4(1∶20)   4.8123   1.2771   0.9968   1.40   2079.97   815.41   255.08   ZB5(1∶40)   4.5581   1.5412   0.9975   1.94   1507.89   1482.07   101.74

混配实验结果:

中生菌素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黄瓜霜霉病病菌有很好的室内活性。CTC均大于120。表明两个有效 成份在这此配比下是有增效作用的。通过混配,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药剂活性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 生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应用实例一:黄瓜霜霉病

按中生菌素3%,烯酰吗啉22%,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1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余量 加入白炭黑,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该配方按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14天防治效果为 91.6%,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 53.5%和84.6%。

应用实例二:黄瓜霜霉病

按中生菌素1%,烯酰吗啉30%,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1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余量 加入白炭黑,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该配方用1500倍稀释喷雾处理。药后14天防效达 96.2%。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14天防治效果分别 为59.3%和85.1%。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17645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7 CN 101176455 B *CN101176455B* (21)申请号 200710300239.0 (22)申请日 2007.12.17 A01N 43/84(2006.01) A01N 25/14(2006.01) A01P 3/00(2006.01) A01N 3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水库 路 113 号 (72)发明人 罗才宏 孔建 朱卫锋 左泽军 骆风华 CN 1729791 A,2006.02。

2、.08, 权利要求 1-3. 王满意等 . 甜椒根腐病防治药剂效果比 较.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6,第27卷(第4期), 第 19-22 页 . (54) 发明名称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 组合物 (57) 摘要 该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 有效成份由中 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组成, 用于防治黄瓜病害。 尤其 适合用于防治黄瓜最常见病害黄瓜霜霉病。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刘广宇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1 页 2 1. 一种农药组合物, 其特征是。

3、该农药组合物是按中生菌素 3, 烯酰吗啉 22, 分散 剂木质素磺酸钙 10, 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5, 余量加入白炭黑, 用气流粉碎机打成 600 目的可湿性粉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176455 B 2 1/4 页 3 含有中生菌素和烯酰吗啉的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该发明涉及的农药组合物, 是以中生菌素与烯酰吗啉为有效成分, 在农业上用于 防治黄瓜霜霉病。 0002 技术背景 0003 中生菌素, 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属于一种 N- 糖甙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 对多 种细菌、 真菌均有良好效果。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的的细菌有很好效果。对真菌能引起菌 丝细。

4、胞内原生质凝聚, 对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常规药剂无交互抗性, 。 0004 烯酰吗啉, 是一种专一杀卵菌纲真菌杀菌剂, 其作用特点是破坏细胞壁膜的形成。 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各个阶段都有作用, 与其它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0005 然而,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 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 生。 在黄瓜种植过程中, 黄瓜霜霉病是常见的病害, 为世界性的病害。 由于其传播速度快, 为 害严重, 如防治不及时, 往往造成大量番茄叶子发黄, 萎蔫, 最后整株死亡, 产量可减少 50 以上, 并且影响黄瓜的品质。防治这个病害经常需要大量使用农药, 并且要及时喷施。。

5、所以 特别容易产生抗性。一些常用的防治疫病的药剂均需要轮换使用或者与其它药剂复配使 用。 0006 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害, 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 新成分。但是, 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 开发周期长, 而且永远都比不上病菌产生抗性 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 不同农药轮换等,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真正起 到明显的效果。 0007 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 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办法。 不同成分进行复配, 根 据实际应用的效果, 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 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 由于明 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 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 从而大大的。

6、延缓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是综 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目前中生菌素与烯酰吗啉的复配及应用尚无人报道过。 发明内容 0008 为了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菌, 我们以中生菌素、 烯酰吗啉等成分进行了相互 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黄瓜霜霉病为测试对象, 具体方法为 : 0009 试验材料为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药剂为厂家提供原药, 称取一定量中生菌素原药、 烯酰吗啉原药, 中生菌素直接用水溶解, 烯酰吗啉加入一定量的二甲基亚砜将其溶解后, 分 别再加入吐温 -80 及一定量的灭菌水配成母液。在母液的基础上, 按预试验结果, 配制 5 个 以上系列供试浓度的稀释液, 每个浓度设 4 个以上重复。按预备试。

7、验结果, 分别按照中生菌 素 : 烯酰吗啉为 1 2、 1 5、 1 10、 1 20、 1 40 配比, 用灭菌水将母液稀释至适当系 列浓度。 0010 将从田间采回的黄瓜霜霉病叶带回室内, 在 21左右保湿培养 24h 促使病斑上形 成更多的孢子, 然后用无菌水洗下, 稀释到在低倍镜下 (1015) 每个视野中 3-5 个孢子为 宜 ( 经血球计数板测试, 这个浓度数量达 3106 到 5106 个 /ML), 并在孢子悬液中加入 说 明 书 CN 101176455 B 3 2/4 页 4 0.25的明胶以提高孢子在叶面的粘着性。 0011 当盆栽黄瓜长到第 4 片真叶展开后选长势旺, 。

8、生长较均匀的供接菌试验用 ( 每盆 定植 2 株苗 ), 每处理 10 盆, 重复 4 次。先接菌, 将新鲜孢子囊悬浮液喷雾于叶片背面。每 盆喷菌液 5ml, 接种后保温 (20-22 ) 保湿 ( 相对湿度大于 90 ) 以保证病菌的入侵。在 保湿培养 24 小时后喷药, 依照试验系列浓度设计, 各处理按常规常量采用转盘定压定量喷 雾法喷雾, 晾干。接种后在每天光照 / 黑暗 (12/12 小时 ), 温度为 17-22, 相对湿度 90 以上的条件下用可调温室培养。每处理 10 盆, 重复 4 次。空白对照用等量二甲基亚砜和吐 温 -80。发病稳定后, 按照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

9、数, 并与空白对照作药效评 价。 0012 3.2 统计分析方法 : 0013 3.2.1 病情分级标准 : 0014 0 级 : 叶片无病斑 ; 0015 1 级 :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以下 ; 0016 3 级 :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6-10 ; 0017 5 级 :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1-25 ; 0018 7 级 :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26-50 ; 0019 9 级 :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0以上。 0020 3.2.2 计算方法 : 0021 0022 0023 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 EC50及混剂的共毒系数 (CTC 值 )。

10、, 即 CTC80为拮抗作用, 80CTC120为相加作用, CTC120为增效作用。 共毒系数(CTC)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TI)。 0024 实测毒力指数 (ATI) 标准药剂 EC50/ 供试药剂 EC50100 0025 理论毒力指数 (TTI) A 药剂毒力指数 混剂中 A 的百分含量 0026 +B 药剂毒力指数 混剂中 B 的百分含量 0027 结果试验混配结果如下表 : 0028 表 1 中生菌素烯酰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的配方筛选结果 0029 说 明 书 CN 101176455 B 4 3/4 页 5 供试药剂 斜率 (B) 截距 (A) 。

11、相关系数 (R) EC50(mg/L) 混剂实测毒 力指 ATI) 混剂理论毒力 指数 (TTI) CTC 值 Z( 中生菌素 ) 2.7244 1.5532 0.9987 29.18 B( 烯酰吗啉 ) 3.4113 1.9481 0.9985 6.54 ZB1(1 2) 3.6899 1.4669 0.9980 7.82 373.16 215.41 173.24 ZB2(1 5) 4.1190 1.5184 0.9979 3.80 767.09 315.41 243.21 ZB3(1 10) 4.5358 1.4940 0.9959 2.05 1426.77 482.07 295.97 Z。

12、B4(1 20) 4.8123 1.2771 0.9968 1.40 2079.97 815.41 255.08 ZB5(1 40) 4.5581 1.5412 0.9975 1.94 1507.89 1482.07 101.74 0030 混配实验结果 : 说 明 书 CN 101176455 B 5 4/4 页 6 0031 中生菌素与烯酰吗啉混配, 对黄瓜霜霉病病菌有很好的室内活性。CTC 均大于 120。表明两个有效成份在这此配比下是有增效作用的。通过混配, 可以达到降低成本、 提 高药剂活性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生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应用实例一 : 黄瓜霜霉病 0033 。

13、按中生菌素 3, 烯酰吗啉 22,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 10, 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 酸钠5, 余量加入白炭黑, 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 该配方按1500倍稀释 喷雾, 药后 14 天防治效果为 91.6,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按照同样方法使用, 药后 14 天防效分别为 53.5和 84.6。 0034 应用实例二 : 黄瓜霜霉病 0035 按中生菌素 1, 烯酰吗啉 30,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 10, 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 酸钠5, 余量加入白炭黑, 用气流粉碎机打成600目的可湿性粉剂。 该配方用1500倍稀释 喷雾处理。药后 14 天防效达 96.2。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 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 剂按照同样方法使用。药后 14 天防治效果分别为 59.3和 85.1。 说 明 书 CN 101176455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