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无异味美洲大蠊的炮制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属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动物,“蟑螂”为其俗名,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谓“味:咸、寒;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现有研究表明, 美洲大镰具有对各种外伤创面及消化道溃疡具有良好的组织修复活性;具有升压、改善血液循环的活性;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活性;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活性。
现有技术美洲大镰的加工方法,是捕捉后用乙醇浸泡杀死或沸水烫死,晒干或60℃烘干。用现有技术炮制的美洲大镰,制成散剂服用时异味特重,口感很差,直接影响病人的顺应性。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是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炮制成“良药不苦”的美洲大镰,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异味美洲大蠊的炮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异味美洲大蠊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活美洲大蠊杀死后,按重量计加入1-10倍的牛奶,干燥。
至此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美洲大蠊口服异味小,口感好,疗效好,病人的顺应性高。下面试验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一、不同炮制方法口感比较
1、将同一批活美洲大蠊,按以下方法炮制。
1)烘干:用乙醇浸泡杀死,60℃以下烘干,粉碎;
2)加入牛奶后烘干:用乙醇浸泡杀死,按重量计加入1:1的牛奶,60℃以下烘干,粉碎。
2、口感评价 由10人组成评议组,每人分别口服用温水调匀的烘干和加入牛奶后烘干的美洲大蠊粉,对口感用“很好”、“较好”、“可以接受”、“较差”、“很差”等模糊概念来评价。评价结果 见表1
表1 不同炮制方法的美洲大蠊粉口感比较
很好 较好 可以接受 较差 很差 加入牛奶后烘干 1人 4人 5人 烘干 2人 8人
结果显示,说明美洲大蠊用牛奶炮制,口服异味小,口感好。
试验例二、不同炮制方法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1、将同一批活美洲大蠊,按以下方法进行炮制。
1)冻干:用乙醇浸泡杀死,冻干,粉碎;
2)加入牛奶后冻干:用乙醇浸泡杀死,按重量计加入1:2的牛奶,冻干,粉碎。
2、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选取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冻干组、加入牛奶后冻干组、对照组,每组10 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1次2mg/kg(经试验牛奶冻干后固体物含量为12%,加入牛奶后冻干的美洲大蠊以纯品计),连续 7天,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前,大鼠先禁食48h,自由饮水,于末次给药后1h每只大鼠灌胃无水乙醇1mL/只,再过1h脱颈椎处死动物,用夹子夹闭贲门,自幽门注入1%甲醛5mL,再夹闭幽门,放入1%甲醛溶液固定10min,沿胃大弯剪开胃壁,测量损伤长度,以损伤长度(宽度大于1 mm加倍)总和作为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2。
抑制率(%)=(对照组溃疡指数一给药组溃疡指数)÷对照组溃疡指数×100%。
表2 不同炮制方法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组别 剂量 胃黏膜损伤指数(mm) 抑制率(%) 对照组 115.4 冻干组 2mg/kg 57.3±14.6 50.35 加入牛奶后冻干组 2mg/kg 52.8±17.2 54.25
结果表明,加入牛奶后冻干的美洲大蠊对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冻干的美洲大蠊,说明美洲大蠊加工过程加入牛奶,疗效好。
试验例三、不同炮制方法保肝效果比较
1、将同一批活美洲大蠊,按以下方法进行炮制。
1)烘干:用沸水烫死,60℃以下烘干,粉碎;
2)加入牛奶后烘干:用沸水烫死,按重量计加入1:0.5的牛奶,60℃以下烘干,粉碎。
2、对用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试验。
体重180-220g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烘干组、加入牛奶后烘干组、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与试验组于实验第1,5天皮下注射50%CCl4菜油混悬液5mL/kg,从实验开始日起分别每日灌胃给药1次,1次3g/kg(加入牛奶后冻干的美洲大蠊以纯品计),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9天,停药24小时眼眶取血,用赖氏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炮制方法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
组别 剂量(g/kg)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对照组 354.6±118.3 烘干组 3 164.5±124.9 加入牛奶后烘干组 3 127.7±103.8
结果表明,加入牛奶后烘干的美洲大蠊对大鼠CCl4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好于烘干的美洲大蠊。
试验例四、不同炮制方法的美洲大蠊抗癌效果比较
1、将同一批活美洲大蠊,按以下方法进行炮制。
1)冻干:用乙醇浸泡杀死,冻干,粉碎;
2)加入牛奶后冻干:用乙醇浸泡杀死,按重量计加入1:3的牛奶,冻干,粉碎。
2、不同炮制方法的美洲大蠊抗人肺源腺癌细胞SPCA-1效果比较。
1)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 分别取不同炮制方法的美洲大蠊粉末,各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5%,沉淀,静置36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得不同加工方法的美洲大蠊提取物。
2)肿瘤细胞株 人肺源腺癌细胞SPCA-1,用RPMI-1649培养液, 37℃,5%CO2,相对湿度100%培养,贴壁细胞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3)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新鲜的RPMI-1640培养液配制成细胞悬液,悬浮细胞1×105个/ml贴壁细胞0.8×105个/ml。悬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后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贴壁细胞先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90μl2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实验药物。终体积为每孔100μl且每组设3个平行孔,分组:受试药组(培养液+细胞悬液+不同浓度受试药)、阴性对照组(培养液+细胞悬液)、药物颜色对照组(培养液+不同浓度受试药)、空白对照组(培养液+生理盐水)。受试药浓度依次为10μg/ml、30μg/ml、50μg/ml。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h后,向每孔加入MTT溶液10μl震荡混匀后,继续培养4h,加入SDS90μl终止培养,37℃过夜,然后室温下在微量振荡器上震荡10min,酶标仪测定570nm波长处的吸光度(OD值),实验重复3次。
按以下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生长抑制率(%)=(N组OD均值-B组OD均值)—(T组OD均值-TC组OD均值)/N组OD均值-B组OD均值×100%。
4)抑制率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炮制方法对SPCA-1的抑制率结果比较
抑制率(%) 10(μg/ml) 30(μg/ml) 50(μg/ml) 冻干 62.45 78.31 82.94 加入牛奶后冻干 65.82 81.37 90.52
结果表明,加入牛奶后冻干的美洲大蠊对人肺源腺癌细胞SPCA-1抑制作用强于冻干的美洲大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活美洲大蠊用乙醇浸泡杀死,称重是2.5kg,加入牛奶2.5kg,60℃以下烘干。
实施例2
活美洲大蠊用沸水烫死,称重是3kg,加入牛奶30kg,60℃以下烘干。
实施例3
活美洲大蠊值真空箱内,抽真空致死,称重是2kg,加入牛奶6kg,置冻干机内,冷冻至-10℃以下,抽真空至干燥室压力 30Pa 以下,加热升华;升华的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解析阶段的温度控制在45℃以下,至干。
实施例4
活美洲大蠊冷冻致死,称重是2.5kg,加入牛奶20kg,60℃以下烘干。
实施例5
活美洲大蠊热蒸汽杀死,称重是2kg,加入牛奶2kg,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