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纯硅玻璃与磷硅玻璃界面 缺陷的方法及其含磷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纯硅玻璃(USG)与磷硅玻璃(PSG)界面缺陷的方法
及其所形成的含磷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藉由阶段式地控制磷化氢的流量,
而改善USG与PSG的界面缺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硅的应用十分广泛。许多制造工艺中常用的材
料,不论导体、半导体,或者介电材料,均与元素“硅”有关。如导体中
的硅化钨(WSix)、钨(W)及钛(Ti),半导体中的多晶硅,和介电材料中的二氧
化硅(SiO2)及氮化硅(Si3N4)等都是以“硅”为基础衍生而来的。以介电材料
(dielectric)为例,非掺杂硅玻璃(纯二氧化硅)(Undoped silicate glass,USG)、
磷硅玻璃(Phospho-silicate glass,PSG)和硼磷硅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介电材料。
请参照图1,该图示出了硅元素应用于金属氧化半导体晶体管上的位置
示意图。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以下简称MOS)100中,硅基板102上的晶体管栅极(Gate)由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103、多晶硅(Polysilicon)104和硅化钨(WSix)106层叠而成。一般而言,
是以干式氧化法将清洗过后的硅基板102上的有源区域表面的硅氧化成厚
度约为100~250_的二氧化硅,以作为MOS的栅极氧化层103。而形成于
栅极氧化层103上方的多晶硅104,其厚度约为2000~3000_。至于导电能
力比多晶硅104强的硅化金属层(一般多选用硅化钨106)则沉积于多晶硅
104上方。由于硅化金属层对二氧化硅的附着能力不佳,且容易产生界面化
合物,因此,需要在硅化钨106和栅极氧化层103之间加入一层多晶硅104,
故选用多晶硅104和硅化钨106二层作为栅极导电层。另外,应用硅元素
的还有位于栅极导电层两侧的间隔氧化物(Spacer Oxide)107。在MOS金属
化之前的内层介电层(Inter-Layer Dielectrics)110材料则多选用磷硅玻璃
(PSG)。
图1的右半部显示出了MOS中具有的接触窗结构。用来连结下层金属
导线112和硅基板102漏极与源极PN接合相接触的接点,称为接触窗金属、
或接触窗插塞(Contact Plug)114,而连结上下两层金属导线的部分则称为仲
介窗插塞(Via Plug)(未显示于图中)。在MOS制造过程中,一般以蚀刻方法
将部分内层介电层110挖空至衬底氧化层(Liner Oxide)108,再填入金属钨
以形成钨插塞。其中,衬底氧化层108是利用干氧方式在高温下(约900~
1100℃)氧化硅表面,而形成厚度约为200~400_的二氧化硅,因此其材料
为非掺杂的硅玻璃(USG)。
在传统的MOS制造过程中,以蚀刻方法将部分内层介电层110挖空至
衬底氧化层108时,两者之间的界面(interface)因为PSG含磷量过高,蚀刻
后界面存在缺陷(interface kink)。而内层介电层110与衬底氧化层108界面
的PSG的含磷量则与PSG形成的过程有关。
磷硅玻璃(PSG),是一种含磷的二氧化硅。它可以在产生二氧化硅的反
应裹,加入少量的磷化氢(Phosphine,PH3)而得到。反应式如下:
此反应一般在常压且温度约400℃下进行,属于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APCVD)的一种应用。上述
反应亦可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序在低压环境中完成。其中,硅
烷(Silane,SiH4)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而磷化氢(PH3)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磷
(P2O5),并包含在二氧化硅的沉积薄膜里面。至于PSG内的磷含量,可通过
控制磷化氢(PH3)的流量进行调节。通常使磷化氢通过一质量流量控制器
(Mass Flow Controller,MFC),其旁通阀装置(by-pass valve)的开或关可决定
磷化氢是否加入反应。
然而,由于磷化氢(PH3)气体的粘度较高,因此当其流经质量流量控制
器一段时间后,阀装置若关闭,会有少许侧漏。当下次要再通入磷化氢气
体时,原先已经在阀口处累积的磷化氢气体,因阀装置打开,残余在阀口
的磷化氢气体会随着后来通入的磷化氢气体一起冲出,而造成超量
(overshooting)。图2A示出了传统方法中反应生成PSG时反应气体与时间的
关系。其中,圈圈部分代表磷化氢气体有超量的情况发生。请同时参照图
2B,该图为图2A中的磷化氢气体含量与沉积玻璃厚度的相关示意图。当磷
化氢气体尚未加入反应时(即磷含量=0%),硅烷(SiH4)和氧反应生成纯二氧
化硅,即非掺杂的硅玻璃(USG)208。当磷化氢气体加入反应后,随即生成
磷硅玻璃(PSG)210。而USG 208和PSG 210的交界处(相对于磷化氢气体超
量处)则生成磷含量较高的PSG 212。此类磷化氢超量(overshooting)问题在
质量流量控制器停止一段时间再启用时,更为严重。
在后续的工序中,如在PSG以蚀刻方法挖出接触窗(图1),磷含量较高
的PSG 212硬度较低,会使蚀刻率增加,造成此处过度蚀刻,形成所谓的
界面凹陷(Interface Kink),而影响组件特性。如图3所示,其为传统工序中
PSG蚀刻后的电子显微照片。电子显微照片(SEM Micrograph)中,深色线条
即为界面凹陷处。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纯二氧化硅(USG)与磷
硅玻璃(PSG)界面缺陷的方法,通过阶段式地增加磷化氢的流量直至最终设
定值,以缓慢带出残留于流量控制器的阀口的磷化氢,而避免磷化氢超量
(overshooting),进而改善USG与PSG的界面缺陷(interface kink)。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善纯二氧化硅(USG)层与磷硅玻
璃(PSG)层的界面缺陷的方法,其中,磷硅玻璃层沉积于纯二氧化硅层上方,
通过一流量控制装置调节磷化氢(PH3)气体的流量而形成磷硅玻璃层,进行
主要沉积工序(Main Dep.)时,磷化氢(PH3)气体的流量需达X sccm(X为大于
1的正数),本发明的方法为:
将磷化氢(PH3)气体的流量自0 sccm开始阶段式地增加,直至流量达X
sccm为止。
其中,磷化氢(PH3)气体的流量可依等差级数(arithmetical progression)方
式、等比级数(geometric progression)方式、或随机方式阶段式地增加。
另外,依照本发明,所产生的一含磷的界面层位于纯二氧化硅(USG)
层与磷硅玻璃(PSG)层之间,其磷含量自0%开始阶段式地增加至100%,
且界面层的总厚度至少大于100_。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一优选实
施方式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硅元素应用于金属氧化半导体晶体管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A是传统方法中反应生成PSG时反应气体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磷化氢气体含量与沉积玻璃厚度的相关示意图;
图3为传统工序中PSG蚀刻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图4A是本发明的方法中反应生成PSG时反应气体与时间的关系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磷化氢气体含量与沉积玻璃厚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于PSG蚀刻后的电子显微照片。
附图标号说明
102:硅基板
103: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
104:多晶硅(Polysilicon)
106:硅化钨(WSix)
107:间隔氧化物(Spacer Oxide)
108:衬底氧化层(Liner Oxide)
110:内层介电层(Inter-Layer Dielectrics)
112:下层金属导线
114:接触窗插塞(Contact Plug)
208、408:纯硅玻璃(USG)
210、410:磷硅玻璃(PSG)
212、412:磷含量较高的PSG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是将磷化氢(PH3)的流量自小而大渐渐增加,以改善传统
方法在一开始就使磷化氢的流量达到设定值(servo value)所造成的磷超量
(Overshooting)现象。下面举一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形成磷硅玻璃(PSG)的反应式如下:
此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且反应温度约400℃。本反应亦可采用等离子增
强化学气相沉积工序在低压环境中完成。其中,硅烷(Silane,SiH4)和氧反应
生成二氧化硅;而磷化氢(PH3)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磷(P2O5),并包含在二氧化
硅的沉积薄膜里面。使磷化氢通过一质量流量控制器(Mass Flow Controller,
MFC),其旁通阀装置(by-pass valve)的开或关可决定磷化氢是否加入反应。
因此,磷硅玻璃(PSG)内的磷含量,可通过控制磷化氢(PH3)的流量进行调节。
在传统的制造过程中,进行磷硅玻璃(PSG)沉积时(以下简称主要沉积
(Main Dep.)),若磷化氢的流量需要达到10sccm,则直接将质量流量控制器
(MFC)设定在10sccm,因此,磷含量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从0变化至10sccm,
而带出原先残余在阀口的磷化氢气体,造成磷含量超量(overshooting),如图
2A、2B所示。试验结果显示:若在1秒内,磷含量从0剧增至10sccm,
则于USG和PSG的交界处(即图2B中磷含量较高的PSG 212),所形成的界
面厚度约100_。
在本发明中,进行主要沉积(Main Dep.)时,若磷化氢的流量需要达到
10sccm,则将质量流量控制器(MFC)按阶段式设定,将流量自0逐步增加
至10sccm。例如:
0sccm→2sccm→5sccm→10sccm
其中,磷化氢流量设定为2sccm时,时间设定为2秒;接着,设定磷
化氢流量为5sccm,时间为4秒;最后磷化氢流量才增加至10sccm,进入
主要沉积步骤。试验结果显示:于USG 408和PSG 410的交界处(即图4B
中磷含量较高的PSG 412)所形成的界面厚度约600_。
应用本发明的方法,阶段式的逐步增加磷化氢流量,渐渐带出原本残
留在阀口处的磷化氢气体,以避免传统方法所造成的磷化氢超量
(overshooting)。如图4A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方法中反应生成PSG时反应
气体与时间的关系图。与图2A相比,原先磷化氢超量的部分在图4A中已
呈现缓和。请同时参照图4B,该图为图4A所示的磷化氢气体含量与沉积
玻璃厚度的关系示意图。当磷化氢气体尚未加入反应时(即磷含量=0%),硅
烷(SiH4)和氧反应生成纯二氧化硅,即非掺杂的硅玻璃(USG)408。当磷化氢
气体加入反应后,随即生成磷硅玻璃(PSG)410。而USG 408和PSG 410的
交界处,则生成磷含量较高的PSG 412。与图2B相比,本发明的磷含量较
高的PSG 412的厚度大于传统的磷含量较高的PSG 212。
图5为应用本发明的方法于PSG蚀刻后的电子显微照片。图5的电子
显微照片(SEM Micrograph)显示,已没有如图3所示的深色线条,即界面凹
陷(Interface Kink)的现象在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后已得到较好的改善。
虽然上面以0sccm-2sccm-5sccm-10sccm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
明的方法并不限于此种设定组合。也可使用其他组合,例如0sccm-2sccm-5
sccm-8sccm-10sccm、或其他组合。只要是阶段式地增加流量至主要沉积工
序时的设定值,不论是以等差级数(arithmetical progression)方式、等比级数
(geometric progression)方式、或是无特殊规律但是阶段式增加,即符合本发
明的技术特征。若再与时间稍微延长相结合,更可消除磷化氢超量的现象。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磷化氢流量达到最终设定值之前,利用阶段式地增
加磷化氢的流量,或(再)使时间略微延长,可缓慢带出残留于阀口的磷化氢,
避免了磷化氢在短时间内冲出阀口所造成的磷化氢剧增现象,进而达到改
善USG衬底氧化物与PSG的界面缺陷的目的。因此,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可
避免接触窗因过度蚀刻而破裂,从而提高了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元件在单位
时间的输出量(WPH)。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方式披露如上,但这并非是对本
发明的限定,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
的前提下,均可作出各种更改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后附的
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