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起膜机滚刀轴。
背景技术
很多作物在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在其收获后则需要将地膜回收,以防止其对田地造成污染。由于人工成本过高,目前地膜回收大都采用起膜机作业,然而现有的起膜机的滚刀轴上均布满了刀片,导致其在铲起地膜的过程中会将秸秆一起从土中铲出并抛到地面,再利用其它机械将作物秸秆和地膜全部清出地外,导致秸秆无法再利用,也失去了秸秆还田,疏松土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膜机滚刀轴,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滚刀轴存在的布满了刀片,易将秸秆与地膜一同铲处,进而导致其被一同清理,使得秸秆无法再利用,无法实现秸秆还田和疏松土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起膜机滚刀轴,包括主轴本体和刀体组件,在主轴本体的外侧由左至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组刀体组件,且每两相邻的刀体组件之间的间距均与作物秸秆的尺寸相匹配,每组刀体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分布在主轴本体外侧的刀体总成,每个刀体总成均包括刀座和刀片,各个刀座的内端均固定在对应的主轴本体外侧,各个刀座的外端均设有刀片。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各个刀片的外端均可设有沿外端内侧向内端外侧呈倾斜状的刀尖。
上述刀尖的夹角可为15°至45°之间。
上述各个刀片的宽度可分别与对应的刀座的宽度相同,至少有一个刀座的宽度不同于其余刀座的宽度。
上述在主轴本体的外侧可由左至右间隔分布有五组刀体组件,五组刀体组件由三种不同宽度组成且根据宽度由窄到宽依次命名为窄体刀体组件、中体刀体组件和宽体刀体组件,窄体刀体组件包括两组且分别位于主轴本体的左右两侧,宽体刀体组件位于主轴本体的中部,对应宽体刀体组件与各个窄体刀体组件之间位置的主轴本体外侧均分布有中体刀体组件。
上述各个刀座均可与对应位置的主轴本体外侧相切且刀座与主轴本体在其切点处连接在一起,各个刀片均位于对应的刀座与主轴本体之间且刀片的内端外侧与刀座的外端内侧固定在一起。
上述各个刀片与对应的刀座之间均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每组刀体组件均可包括四个沿圆周均布在主轴本体外侧的刀体总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使每两相邻的刀体组件之间的间距均与作物秸秆的尺寸相匹配,可便于其在起膜的过程中能不作用于作物秸秆,使作物秸秆能保留在田地中而不会被后续收膜处理清除,从而便于秸秆还田和疏松土壤;通过使刀片与刀座呈分体式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可使其便于安装和更换,从而有效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主轴本体,2为刀座,3为刀片,4为刀尖,5为固定螺栓,α为刀尖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起膜机滚刀轴包括主轴本体1和刀体组件,在主轴本体1的外侧由左至右间隔分布有至少两组刀体组件,且每两相邻的刀体组件之间的间距均与作物秸秆的尺寸相匹配,每组刀体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沿圆周分布在主轴本体1外侧的刀体总成,每个刀体总成均包括刀座2和刀片3,各个刀座2的内端均固定在对应的主轴本体1外侧,各个刀座2的外端均设有刀片3。在使用过程中,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起膜机上,然后将其置于待起膜的田地上,使田地中的作物秸秆分别正对各个相邻的刀体组件之间的间距处,然后即可进行起膜操作;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在起膜的过程中不作用于作物秸秆,使作物秸秆能保留在田地中而不会被后续收膜处理清除,从而便于秸秆还田和疏松土壤。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起膜机滚刀轴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各个刀片3的外端均设有沿外端内侧向内端外侧呈倾斜状的刀尖4。这样可使其具有良好的起膜效果。
如附图1、2、3所示,刀尖4的夹角α为15°至45°之间。这样可进一步增强其起膜作用。
如附图1、2、3所示,各个刀片3的宽度分别与对应的刀座2的宽度相同,至少有一个刀座2的宽度不同于其余刀座2的宽度。在使用时,根据土壤情况使得田地中种植的作物的列间距可能不同,由此使得对应两列秸秆之间的距离无法完全一致,此时采用宽度不同的刀体组件可便于将两列秸秆之间的地膜去除干净,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如附图1、2、3所示,在主轴本体1的外侧由左至右间隔分布有五组刀体组件,五组刀体组件由三种不同宽度组成且根据宽度由窄到宽依次命名为窄体刀体组件、中体刀体组件和宽体刀体组件,窄体刀体组件包括两组且分别位于主轴本体1的左右两侧,宽体刀体组件位于主轴本体1的中部,对应宽体刀体组件与各个窄体刀体组件之间位置的主轴本体1外侧均分布有中体刀体组件。这样可使其能满足常规的种植分布,使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如附图1、2、3所示,各个刀座2均与对应位置的主轴本体1外侧相切且刀座2与主轴本体1在其切点处连接在一起,各个刀片3均位于对应的刀座2与主轴本体1之间且刀片3的内端外侧与刀座2的外端内侧固定在一起。根据需求,各个刀座2的内端均可与对应的主轴本体1外侧一体成形或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或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
如附图1、2、3所示,各个刀片3与对应的刀座2之间均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连接在一起。根据需求,每个刀片3与对应的刀座2之间均可通过至少两个固定螺栓5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螺栓5的刀片3和刀座2呈分体式,由于刀片3为磨损件,这样可使其便于安装和更换,有助于延长其整体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1、2、3所示,每组刀体组件均包括四个沿圆周均布在主轴本体1外侧的刀体总成。这样可加强其起膜的工作效率,使其起膜更加彻底。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