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6866959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09813.9

申请日:

20131025

公开号:

CN104547232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04,A61P19/08,A61P29/00,A61K35/62,A61K35/583

主分类号:

A61K36/804,A61P19/08,A61P29/00,A61K35/62,A61K35/583

申请人:

黄素芳

发明人:

黄素芳,付雁,张铭,时红霞

地址:

274300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向阳路3号

优先权:

CN201310509813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贵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淫羊藿30~35份,杜仲15~20份,桑寄生15~20份,狗脊15~20份,牛膝12~15份,熟地黄15~20份,当归12~15份,白芍12~15份,桂枝10~12份,川芎10~12份,红丹参15~20份,黄芪20~25份,海风藤10~12份,地龙10~12份,乌梢蛇10~12份,乳香6~9份,没药6~9份,甘草6~9份。本发明的中药所得汤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率高达94.7%,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督脉失养所致的各类痹症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温督补肾,活血通络止痛,祛寒除湿之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淫羊藿30~35份,杜仲15~20份,桑寄生15~20份,狗脊15~20份,牛膝12~15份,熟地黄15~20份,当归12~15份,白芍12~15份,桂枝10~12份,川芎10~12份,红丹参15~20份,黄芪20~25份,海风藤10~12份,地龙10~12份,乌梢蛇10~12份,乳香6~9份,没药6~9份,甘草6~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淫羊藿32份,杜仲17份,桑寄生17份,狗脊17份,牛膝13份,熟地黄17份,当归13份,白芍13份,桂枝11份,川芎11份,红丹参17份,黄芪22份,海风藤11份,地龙11份,乌梢蛇11份,乳香7份,没药7份,甘草7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起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调,房室不节、惊恐、郁怒、病后失调等,遂致肝肾亏虚,加之风寒湿邪而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起病多在15~30岁,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且多为男性。强直性脊柱炎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起初疼痛为间歇性,之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然后炎症疼痛逐渐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者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

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消炎镇痛、免疫制剂、激素等药物种类很多,但大多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和并发症,而且某些药物对身体有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对胃、肝、肾等造成很大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淫羊藿30~35份,杜仲15~20份,桑寄生15~20份,狗脊15~20份,牛膝12~15份,熟地黄15~20份,当归12~15份,白芍12~15份,桂枝10~12份,川芎10~12份,红丹参15~20份,黄芪20~25份,海风藤10~12份,地龙10~12份,乌梢蛇10~12份,乳香6~9份,没药6~9份,甘草6~9份。

本发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优选方案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

淫羊藿32份,杜仲17份,桑寄生17份,狗脊17份,牛膝13份,熟地黄17份,当归13份,白芍13份,桂枝11份,川芎11份,红丹参17份,黄芪22份,海风藤11份,地龙11份,乌梢蛇11份,乳香7份,没药7份,甘草7份。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200ml。

下面为本发明中各药材的功能及作用: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虚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以及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及习惯性流产等。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肾、肝经。能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昏目眩,便血,胎动不安,崩漏下血,产后乳汁不下。

狗脊:味苦、甘;性温。具有强腰膝,祛风湿和利关节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机枪,足膝软弱无力,风湿痹痛,小便过多,遗精,妇女白带过多。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肾、肝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能够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症,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脾、肝经。能够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等。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等。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

红丹参:味涩、微苦;性凉。具有补肾壮骨,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肾虚腰痛,风湿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吐血,跌打淤痛,刀伤出血等。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能够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症,如脾虚泄泻,非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

海风藤:味苦;性寒;归心、肺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水肿等。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肺、肾经。具有止痉,熄风,通络,平喘的作用。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小儿疝疾,肺热喘咳,咽喉红肿,小便不通。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肺、脾经。能够祛风湿,通经络,止痉。主治: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肢体瘫痪,破伤风,麻风,风疹疥癣。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心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淤痛,痈疽肿毒,疮溃不敛。

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胸腹痛,痛经,经闭,跌打肿痛,痈肿疮疡,目赤肿痛等。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能够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以及药物、食物中毒。炙用主治:脾胃虚弱,倦态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所得汤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率高达94.7%,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督脉失养所致的各类痹症疗效确切、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温督补肾,活血通络止痛,祛寒除湿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淫羊藿30g,杜仲15g,桑寄生15g,狗脊15g,牛膝12g,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2g,桂枝10g,川芎10g,红丹参15g,黄芪20g,海风藤10g,地龙10g,乌梢蛇10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200ml。

实施例2:

处方:淫羊藿32g,杜仲17g,桑寄生17g,狗脊17g,牛膝13g,熟地黄17g,当归13g,白芍13g,桂枝11g,川芎11g,红丹参17g,黄芪22g,海风藤11g,地龙11g,乌梢蛇11g,乳香7g,没药7g,甘草7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200ml。

实施例3:

处方:淫羊藿35g,杜仲20g,桑寄生20g,狗脊20g,牛膝15g,熟地黄20g,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2g,川芎12g,红丹参20g,黄芪25g,海风藤12g,地龙12g,乌梢蛇12g,乳香9g,没药9g,甘草9g。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200ml。

实施例4: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及服用方法

随机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0例,将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每次200ml,以1个月为1疗程。

二、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沉僵症状消失,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肿胀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各关节阳性体征消失,各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沉僵症状明显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肿胀明显好转,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各关节阳性体征明显好转,各关节生理功能明显恢复。

有效:沉僵症状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好转,关节肿胀好转,关节活动改善,各关节阳性体征减轻,各关节生理功能有改善。

无效:沉僵症状无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无好转,关节肿胀无变化,关节活动无改善,各关节阳性体征无好转,各关节生理功能无变化。

三、治疗结果

服用本发明所得汤剂1~3个疗程有效,5~6个疗程有明显效果,10~12个疗程可治愈。1200例患者治愈率为57.7%,显效率为25.5%,有效率为11.5%,总有效率达94.7%。

四、典型病例

病例一:巩向军,男,28岁,农民。2009年0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加重1周来诊。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以晨起前为甚,起床活动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由于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未引起注意。近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夜间翻身困难,晨僵明显,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背冷,阴雨天时疼痛加重,得温痛减,伴有腰膝酸软,体倦乏力,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ESR36mm/h。骶髂关节CT片示:符合骶髂关节炎(II级)改变。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痹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治以补益肝肾、散寒除湿通络。给予本发明汤剂早晚各一次口服治疗,服药21剂后,晨僵,腰骶部疼痛,夜间翻身困难及双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右侧髋关节酸痛,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继服8个月后晨僵、腰骶部疼痛、夜间翻身困难及双膝关节肿痛、右侧髋关节酸痛症状消失,仅感腰骶部酸胀不适,体倦乏力。

病例二:刘庆河,男,36岁,农民。2010年10月06日初诊。

患者腰背酸痛3年,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年,病人3年前因跌伤腰骶部,外感风湿后感腰肌僵痛,昼轻夜重,逐渐加重,晨僵时间20-30分钟。诊见:脊柱腰段活动受到限制轻度左侧弯、脊柱及骶骨关节压痛,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在化验血红蛋白98g/l,血沉32mm/1h,类风湿因子(-)。X线显示:腰椎后关节间隙模糊、消失,后纵韧带轻度钙化;关节面硬化、间隙毛糙、左侧可见囊性变,关节下1/3韧带钙化明显。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以本发明汤剂,连服21剂后腰腿痛明显缓解;续服用30剂,病人自觉症状消失,活动如常,后用本发明汤剂巩固治疗6个月。随访2年,疗效稳定。

病例三:李玉柱,男,32岁,农民。2011年06月15日初诊。

患者自诉脊柱腰骶疼痛3年余,伴双膝、肘肿痛、不能下蹲、站立困难,弯腰翻身活动受限,行走艰难。诊见:腰脊强直状,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涩。ESR血沉102mm/h。x线显示:骶骨关节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本发明汤剂口服治疗。用药15剂后复诊,症状减轻,已能行走站立。继续服用6个月后,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复查ESR:12mm/h。后本发明汤剂口服以巩固疗效。追访2年无复发。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药材制成:淫羊藿3035份,杜仲1520份,桑寄生1520份,狗脊1520份,牛膝1215份,熟地黄1520份,当归1215份,白芍1215份,桂枝1012份,川芎1012份,红丹参1520份,黄芪2025份,海风藤1012份,地龙1012份,乌梢蛇1012份,乳香69份,没药69份,甘草69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