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686531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163941.6

申请日:

20160322

公开号:

CN105688204A

公开日:

201606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9/23,A61P31/20

主分类号:

A61K39/23,A61P31/20

申请人:

重庆三杰众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思远,赵光伟

地址:

404100 重庆市荣昌县昌州街道迎宾大道南段3号50幢9-3

优先权:

CN201610163941A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高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涉及疫苗领域,主要包括种毒、抗原制备、抗原的鉴定、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验,收集完成抗原之后,进行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对抗原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无菌检验合格,以实现对鸭细小病毒的预防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包括种毒、抗原制备、抗原的鉴定、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验,其特征在于,制备抗原之后,进行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对抗原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无菌检验合格、病毒含量大于等于10ELD/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钟,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按油相:水相1:1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按如下免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用于制备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首免: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二免: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三免: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三免结束后21日,宰杀鸭子,收集血液,于4℃、12000rpm离心,分离血清,加入终浓度为0.1%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钟,加入过滤除菌,进行无菌合格,检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效价为1:32,结果同时也说明抗原的免疫原性良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灭活疫苗的制备为灭活抗原加入鸭白细胞介素2,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μg/ml,灭活前的鸭细小病毒含量大于等于10ELD/0.1ml,分装,2-8℃保存,即为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涉及疫苗领域。

背景技术

2014年11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肉鸭流行一种以临床症状为鸭喙发育不良,舌头 外露、肿胀、向下弯曲,发病率为10-30%,如无细菌、病毒继发感染,则死亡率一般低于3%。 鸭发病表现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13日龄,症状为站立不稳,蹼外翻,强行驱赶时跛行 或翻滚;第二阶段为21~28日龄,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病鸭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跟不上大 群,呈蹲坐式或侧卧,表现出喙短、舌头外露症状。患病鸭料肉比正常鸭高30%以上,同日龄 出栏体重比正常鸭低20%以上,且发育不整齐,屠宰时易翅膀和腿骨折。禽病专家刁有祥等 最先分离到病原,基因序列鉴定与鹅细小病毒同源性大于98%,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为 77%左右,命名为鸭细小病毒。

该病无疫苗用于预防,常规的抗病毒和抗菌治疗方法基本无效,即使用肉鸭细小 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鸭子患病期间料肉比高,且会发生部分死亡, 相应地提高了养殖成本等,屠宰后有喙短舌头外露的肉鸭酮体价格比正常鸭低10%,对鸭 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预防肉鸭细小病毒的肉鸭细小病毒灭 活疫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包括种毒、抗原 制备、抗原的鉴定、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验,其特征在于,制备抗原之后,进行抗鸭细小病 毒特异性血清制备,对抗原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无菌检验合格、病毒含量大于等于 10-6.0ELD50/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 钟,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按油相:水相1:1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按 如下免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用于制备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

首免: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

二免: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

三免: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

三免结束后21日,宰杀鸭子,收集血液,于4℃、12000rpm离心,分离血清,加入终浓 度为0.1%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钟,加入过滤除菌,进行无菌合 格,检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效价为1:32,结果同时也说明抗原的免疫原性良好。

进一步,灭活疫苗的制备为灭活抗原加入鸭白细胞介素2,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 度为5μg/ml,灭活前的鸭细小病毒含量大于等于10-6.50ELD50/0.1ml,分装,2-8℃保存,即为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制备的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于2015 年10月-2015年12月在山东聊城、菏泽等地的8个、曾经发生过该病的肉鸭养殖场进行了临 床预防试验,共计34000羽樱桃谷肉鸭在2日龄进行了免疫,0.5ml/只,至全部鸭出栏,平均 预防保护率96.45%,零星发生肉鸭细小病毒的鸭子按常规治疗方法效果较佳,基本无喙变 短、舌头外露症状出现。

结果说明该疫苗的临床预防效果良好,零星发病的鸭子未能保护可能与接种疫苗 过程中针头刺穿皮肤,导致部分疫苗外流,接种剂量不足。或是本身鸭子为弱雏,机体免疫 反应较差,疫苗接种后保护性抗体产生较低,不足以抵抗野毒感染有关。即使鸭子发生细小 病毒病,由于有部分抗体存在,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时效果也较好,比这些养殖场未免疫过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以前发病后的治疗效果要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第一步种毒

从感染鸭细小病毒的病鸭肝脏中分离、鉴定,经易感鸭胚传代12代获得。

第二步抗原制备

将肉鸭细小病毒种毒用生理盐水2000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易感鸭胚, 0.1ml/胚,收集接种60~120小时死亡鸭胚尿囊液,无菌检验合格,即为抗原,于-40℃保存。 同时取样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

第三步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

无菌检验合格、病毒含量≥10-6.0ELD50/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甲醛于室温 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钟,按现行《中国兽药典》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按 现行《中国兽药典》方法按油相:水相1:1乳化,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按如下免 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

首免: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

二免: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

三免: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

三免结束后21日,宰杀鸭子,收集血液,于4℃、12000rpm离心,分离血清,加入终浓 度为0.1%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3次,每次3分钟,加入过滤除菌,按现行《中国 兽药典》进行无菌合格,按现行《中国兽药典》的琼脂扩散试验法检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 效价为1:32。

第四步抗原鉴定

1病毒含量

抗原用生理盐水10倍系列稀释,取10-5、10-6和10-73个稀释度接种9日龄易感鸭胚, 每个稀释度各接种5枚,0.1ml/胚,用蜡封孔,于37.5℃静置孵化,24小时以前死亡的鸭胚弃 去不计,收集24~168小时死亡鸭胚,按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含量为10-6.75ELD50/0.1ml。

2纯净性

抗原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细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检验合格。

3特异性

抗原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ELD50/0.1ml,与等量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混合,37 ℃水浴中和1小时,尿囊腔接种9日龄易感鸭胚10枚,0.1ml/胚;同时设病毒对照10枚,接种 同条件处理的病毒与生理盐水混合液0.1ml/枚,上述鸭胚用蜡封孔,于37℃静置孵育,观察 至168小时。中和组鸭胚全部健活,对照组鸭胚全部死亡。说明抗原能被抗鸭细小病毒特异 性血清中和。

4免疫原性

4.1抗原灭活

抗原加终浓度为0.1%甲醛,37℃灭活24小时,期间振摇4次,每次3分钟。

4.2灭活检验

4.2.1无菌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验,应无细菌生长。

4.2.2安全检验灭活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5日龄雏鸭10只,1.0ml/只。饲养观察 14日,应不出现由疫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4.3免疫接种

3日龄健康雏鸭40只,分为2组,每组20只。第一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灭活检验合格的 抗原0.3ml;第二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雏鸭隔离饲养。在第一组免疫后15日,上 述2组雏鸭肌肉注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观察20日,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鸭临 床发病标准为:发病前期为鸭子拉稀,流泪,站立或行走困难;发病后期为发育迟缓,喙短, 舌头露出等)。

4.4结果

第一组雏鸭在攻毒后健活,无临床发病症状;第二组雏鸭在攻毒后3天开始表现出 临床发病症状,至攻毒后16天开始有7只鸭子表现出喙短、舌头外露症状,观察期内死亡2 只,剖检症状主要为肠道轻微出血、浆膜炎(致死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感染鸭疫里氏杆菌)。结 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免疫原性良好。

第五步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制备

灭活抗原加入鸭白细胞介素2,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μg/ml,灭活前的鸭细 小病毒含量≥10-6.50ELD50/0.1ml,分装,2-8℃保存,即为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 活疫苗。

第六步疫苗检验

1无菌检验

疫苗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验,均无细菌生长。

2安全性检验

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日龄健康雏鸭10只,1.0ml/只;同时设相同日龄和数量的生 理盐水对照,接种生理盐水,剂量同疫苗。两组雏鸭分别隔离饲养观察14日,应不出现由疫 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剂量与保护率关系

1疫苗接种剂量与保护率关系

1.1方法

2日龄雏鸭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1-3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2ml/只、 0.3ml/只、0.5ml/只,4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免疫后15天,对1-4组所有雏鸭肌肉注 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观察10日,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1.2结果

1组有2只雏鸭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未死亡;2-3组均健 活,未发病。4组均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死亡1只,剖检症状为肠道 轻微出血。结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0.3ml/只可100%保 护。

2疫苗免疫后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最早时间

2.1方法

2日龄雏鸭80只,分为8组,每组10只,1-4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3ml/只,5- 8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5ml/只。在免疫后6、7、8和10天时,对1-4组和5-8组所有雏 鸭肌肉注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观察20日,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2.2结果

1组和2组分别有2只和1只雏鸭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未死 亡。3-4组均健活,未发病。5组有1只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未死亡 只。6-8组均健活,未发病。免疫疫苗后攻毒再发病的雏鸭的临床症状与现地自然感染发病 症状比较要轻很多,尤其是后期喙短舌头外露症状不明显。结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 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0.3ml/只和0.5ml/,分别在免疫后8天和7天可100%保护。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1方法

2日龄樱桃谷雏鸭100只,分为10组,每组10只,1-5组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肉鸭细 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0.5ml/只,6-10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免疫后1、 1.5、2、2.5、3个月时,分别对1和6组、2和7组、3和8组、4和9组、5和10组的所有鸭肌肉注射接 种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观察20日,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2结果

攻毒对照组鸭发病率100%、死亡率≤10%,疫苗免疫组100%保护的持续期为3个 月,可充分保护商品肉鸭整个饲养周期。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各组鸭发病率与保护率

分组 1 6 2 7 3 8 4 9 5 10 发病率%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死亡率% 0 10 0 0 0 0 0 10 0 0 保护率%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保存期试验

1方法

取于2-8℃保存的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于保存6个月时接种 10只2日龄樱桃谷雏鸭0.5ml/只,同时设10只对照,在接种疫苗后10日分别对免疫组和对照 组鸭肌肉注射接种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观察20日,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2结果

对照组鸭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10%,保存6个月疫苗接种组鸭100%保护。所 以暂定疫苗保存期为:2-8℃保存,有效期6个月。更长的疫苗保存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鸭坦布苏病毒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质量标准

本品系用肉鸭细小病毒接种易感鸭胚培养,收获接种后60~120小时死亡鸭胚的 尿囊液,灭活,添加鸭白细胞介素2,制成灭活疫苗。用于肉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

【性状】本品为微棕色至淡红色液体,久置瓶底有微量沉淀。

【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测,应无细菌生长。

【支原体检验】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测,应无支原体生长。

【外源病毒检验】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测,应无外源病毒污染。

【安全检验】用2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10只,每只皮下注射本品1.0ml,连续观察14 日,雏鸭应全部健活。

【主要成分与含量】疫苗中含肉鸭细小病毒和鸭白细胞介素2。灭活前的肉鸭细小 病毒含量≥10-6.0ELD50/0.1ml,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μg/ml。

【甲醛残留】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检测,应符合规定。

【贮藏与有效期】2~8℃贮存,有效期暂定为6个月。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的使用说明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樱桃谷肉鸭细小病毒病,免疫保护期为至少3个月。

【主要成分与含量】疫苗中含肉鸭细小病毒和鸭白细胞介素2。灭活前的肉鸭细小 病毒含量≥10-6.0ELD50/0.1ml,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μg/ml。

【性状】为微棕色至淡红色液体,久置瓶底有微量沉淀。

【用法与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2日龄雏鸭,每只0.5ml。

【注意事项】

1、本品用于接种健康鸭。体质瘦弱、患有其他疾病者,不应使用。

2、使用前应先使疫苗恢复到常温并充分摇匀。

3、疫苗启封后,限当日用完。

4、本品不能冻结。

5、注射针头等用具,用前需经消毒,注射部位应涂擦5%碘酒消毒。

6、由于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肉雏鸭在1日龄时通常要接种鸭肝炎抗体来预防鸭病 毒性肝炎,所以在2日龄接种该疫苗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多维,最好在天黑后1小时 开始免疫接种,轻抓轻放,将应激程度降到最小,以防对雏鸭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或根据当 地肉鸭细小病毒疫情发生情况和雏鸭健康状况,疫苗免疫时间适当推迟1-2天,与接种鸭肝 抗体时间间隔2天以上,减小应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163941.6 (22)申请日 2016.03.22 A61K 39/23(2006.01) A61P 31/20(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三杰众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 404100 重庆市荣昌县昌州街道迎宾大 道南段 3 号 50 幢 9-3 (72)发明人 魏思远 赵光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50219 代理人 高姜 (54) 发明名称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涉及疫苗领域, 主要包括种毒、 抗原制备、 抗原的 鉴定。

2、、 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验, 收集完成抗原之 后, 进行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 对抗原进 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 无菌检验合格, 以实现对 鸭细小病毒的预防的功能。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688204 A 2016.06.22 CN 105688204 A 1.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包括种毒、 抗原制备、 抗原的鉴定、 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 验, 其特征在于, 制备抗原之后, 进行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 对抗原进行无菌和病 毒含量检测, 无菌检验合格、 病毒含量大于等于10-6.。

3、0ELD50/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 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钟, 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 按油相: 水相 1:1乳化, 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 按如下免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 用于制备抗 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 首免: 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 二免: 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 三免: 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 三免结束后21日, 宰杀鸭子, 收集血液, 于4、 12000rpm离心, 分离血清, 加入终浓度为 0.1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钟, 加入过滤除菌, 进行无菌合。

4、格, 检 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效价为1:32, 结果同时也说明抗原的免疫原性良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灭活疫苗的制备为 灭活抗原加入鸭白细胞介素2, 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 g/ml, 灭活前的鸭细小病毒含 量大于等于10-6.50ELD50/0.1ml, 分装, 2-8保存, 即为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 疫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88204 A 2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主要涉及疫苗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2014年11月以来, 我国部分。

5、地区肉鸭流行一种以临床症状为鸭喙发育不良, 舌头 外露、 肿胀、 向下弯曲, 发病率为10-30, 如无细菌、 病毒继发感染, 则死亡率一般低于3。 鸭发病表现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713日龄, 症状为站立不稳, 蹼外翻, 强行驱赶时跛行 或翻滚; 第二阶段为2128日龄,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 病鸭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 跟不上大 群, 呈蹲坐式或侧卧, 表现出喙短、 舌头外露症状。 患病鸭料肉比正常鸭高30以上, 同日龄 出栏体重比正常鸭低20以上, 且发育不整齐, 屠宰时易翅膀和腿骨折。 禽病专家刁有祥等 最先分离到病原, 基因序列鉴定与鹅细小病毒同源性大于98, 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为 。

6、77左右, 命名为鸭细小病毒。 0003 该病无疫苗用于预防, 常规的抗病毒和抗菌治疗方法基本无效, 即使用肉鸭细小 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治疗, 虽然效果较好, 但鸭子患病期间料肉比高, 且会发生部分死亡, 相应地提高了养殖成本等, 屠宰后有喙短舌头外露的肉鸭酮体价格比正常鸭低10, 对鸭 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防肉鸭细小病毒的肉鸭细小病毒灭 活疫苗。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肉鸭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包括种毒、 抗原 制备、 抗原的鉴定、 灭活疫苗制备和疫苗检验, 其特征在于, 制备抗原之后, 进行抗鸭细。

7、小病 毒特异性血清制备, 对抗原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 无菌检验合格、 病毒含量大于等于 10-6.0ELD50/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 钟, 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 按油相: 水相1:1乳化, 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 按 如下免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 用于制备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 0006 首免: 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 0007 二免: 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 0008 三免: 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 0009 三免结束后21日, 宰杀鸭子, 收集血液, 于4、。

8、 12000rpm离心, 分离血清, 加入终浓 度为0.1甲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钟, 加入过滤除菌, 进行无菌合 格, 检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效价为1:32, 结果同时也说明抗原的免疫原性良好。 0010 进一步, 灭活疫苗的制备为灭活抗原加入鸭白细胞介素2, 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 度为5 g/ml, 灭活前的鸭细小病毒含量大于等于10-6. 50ELD50/0.1ml, 分装, 2-8保存, 即为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 0011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制备的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于2015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

9、688204 A 3 年10月-2015年12月在山东聊城、 菏泽等地的8个、 曾经发生过该病的肉鸭养殖场进行了临 床预防试验, 共计34000羽樱桃谷肉鸭在2日龄进行了免疫, 0.5ml/只, 至全部鸭出栏, 平均 预防保护率96.45, 零星发生肉鸭细小病毒的鸭子按常规治疗方法效果较佳, 基本无喙变 短、 舌头外露症状出现。 0012 结果说明该疫苗的临床预防效果良好, 零星发病的鸭子未能保护可能与接种疫苗 过程中针头刺穿皮肤, 导致部分疫苗外流, 接种剂量不足。 或是本身鸭子为弱雏, 机体免疫 反应较差, 疫苗接种后保护性抗体产生较低, 不足以抵抗野毒感染有关。 即使鸭子发生细小 病毒病。

10、, 由于有部分抗体存在, 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时效果也较好, 比这些养殖场未免疫过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以前发病后的治疗效果要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 0014 第一步 种毒 0015 从感染鸭细小病毒的病鸭肝脏中分离、 鉴定, 经易感鸭胚传代12代获得。 0016 第二步 抗原制备 0017 将肉鸭细小病毒种毒用生理盐水20000倍稀释, 经尿囊腔接种11日龄易感鸭胚, 0.1ml/胚, 收集接种60120小时死亡鸭胚尿囊液, 无菌检验合格, 即为抗原, 于-40保存。 同时取样进行无菌和病毒含量检测。 0018 第三步 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制备 0019 无菌检。

11、验合格、 病毒含量 10-6.0ELD50/0.1ml的抗原用终浓度为0.2甲醛于室温 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钟, 按现行 中国兽药典 进行无菌和灭活检验合格, 按 现行 中国兽药典 方法按油相: 水相1:1乳化, 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检验合格, 按如下免 疫程序免疫健康鸭20只。 0020 首免: 腿部肌肉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0.5ml。 0021 二免: 颈部皮下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0ml。 0022 三免: 胸部肌肉分点注射油乳剂灭活疫苗1.5ml。 0023 三免结束后21日, 宰杀鸭子, 收集血液, 于4、 12000rpm离心, 分离血清, 加入终浓 度为0.1甲。

12、醛于室温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3次, 每次3分钟, 加入过滤除菌, 按现行 中国 兽药典 进行无菌合格, 按现行 中国兽药典 的琼脂扩散试验法检测鸭细小病毒琼扩抗体 效价为1:32。 0024 第四步 抗原鉴定 0025 1 病毒含量 0026 抗原用生理盐水10倍系列稀释, 取10-5、 10-6和10-73个稀释度接种9日龄易感鸭胚, 每个稀释度各接种5枚, 0.1ml/胚, 用蜡封孔, 于37.5静置孵化, 24小时以前死亡的鸭胚弃 去不计, 收集24168小时死亡鸭胚, 按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含量为10-6.75ELD50/0.1ml。 0027 2 纯净性 0028 抗。

13、原按照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进行细菌、 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检验合格。 0029 3 特异性 0030 抗原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ELD50/0.1ml, 与等量抗鸭细小病毒特异性血清混合, 37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688204 A 4 水浴中和1小时, 尿囊腔接种9日龄易感鸭胚10枚, 0.1ml/胚; 同时设病毒对照10枚, 接种 同条件处理的病毒与生理盐水混合液0.1ml/枚, 上述鸭胚用蜡封孔, 于37静置孵育, 观察 至168小时。 中和组鸭胚全部健活, 对照组鸭胚全部死亡。 说明抗原能被抗鸭细小病毒特异 性血清中和。 0031 4 免疫原性 0032 4.1。

14、 抗原灭活 0033 抗原加终浓度为0.1甲醛, 37灭活24小时, 期间振摇4次, 每次3分钟。 0034 4.2 灭活检验 0035 4.2.1 无菌 按照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验, 应无细菌生长。 0036 4.2.2 安全检验 灭活抗原皮下或肌肉注射5日龄雏鸭10只, 1.0ml/只。 饲养观察 14日, 应不出现由疫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0037 4.3 免疫接种 0038 3日龄健康雏鸭40只, 分为2组, 每组20只。 第一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灭活检验合格的 抗原0.3ml; 第二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 两组雏鸭隔离饲养。 在第一组免疫后15日, 上 述2组。

15、雏鸭肌肉注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 观察20日, 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鸭临 床发病标准为: 发病前期为鸭子拉稀, 流泪, 站立或行走困难; 发病后期为发育迟缓, 喙短, 舌头露出等)。 0039 4.4 结果 0040 第一组雏鸭在攻毒后健活, 无临床发病症状; 第二组雏鸭在攻毒后3天开始表现出 临床发病症状, 至攻毒后16天开始有7只鸭子表现出喙短、 舌头外露症状, 观察期内死亡2 只, 剖检症状主要为肠道轻微出血、 浆膜炎(致死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感染鸭疫里氏杆菌)。 结 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免疫原性良好。 0041 第五步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制备 0042 灭活抗原加。

16、入鸭白细胞介素2, 使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 g/ml, 灭活前的鸭细 小病毒含量 10-6.50ELD50/0.1ml, 分装, 2-8保存, 即为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 活疫苗。 0043 第六步 疫苗检验 0044 1 无菌检验 0045 疫苗按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验, 均无细菌生长。 0046 2 安全性检验 0047 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日龄健康雏鸭10只, 1.0ml/只; 同时设相同日龄和数量的生 理盐水对照, 接种生理盐水, 剂量同疫苗。 两组雏鸭分别隔离饲养观察14日, 应不出现由疫 苗引起的任何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0048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

17、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剂量与保护率关系 0049 1 疫苗接种剂量与保护率关系 0050 1.1 方法 0051 2日龄雏鸭40只, 分为4组, 每组10只, 1-3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2ml/只、 0.3ml/只、 0.5ml/只, 4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 在免疫后15天, 对1-4组所有雏鸭肌肉注 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 观察10日, 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688204 A 5 0052 1.2 结果 0053 1组有2只雏鸭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 未死亡; 2-3组均健 活, 未发病。 4组均表现出肉鸭细小。

18、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 死亡1只, 剖检症状为肠道 轻微出血。 结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 0.3ml/只可100保 护。 0054 2 疫苗免疫后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最早时间 0055 2.1 方法 0056 2日龄雏鸭80只, 分为8组, 每组10只, 1-4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3ml/只, 5- 8组分别经颈部皮下注射疫苗0.5ml/只。 在免疫后6、 7、 8和10天时, 对1-4组和5-8组所有雏 鸭肌肉注射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 观察20日, 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0057 2.2 结果 0058 1组和2组分别有2只和1只雏鸭表现出肉鸭细。

19、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 未死 亡。 3-4组均健活, 未发病。 5组有1只表现出肉鸭细小病毒感染后的临床发病症状, 未死亡 只。 6-8组均健活, 未发病。 免疫疫苗后攻毒再发病的雏鸭的临床症状与现地自然感染发病 症状比较要轻很多, 尤其是后期喙短舌头外露症状不明显。 结果说明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 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0.3ml/只和0.5ml/, 分别在免疫后8天和7天可100保护。 0059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试验 0060 1 方法 0061 2日龄樱桃谷雏鸭100只, 分为10组, 每组10只, 1-5组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肉鸭细 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

20、灭活疫苗0.5ml/只, 6-10组为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 在免疫后1、 1.5、 2、 2.5、 3个月时, 分别对1和6组、 2和7组、 3和8组、 4和9组、 5和10组的所有鸭肌肉注射接 种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 观察20日, 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0062 2 结果 0063 攻毒对照组鸭发病率100、 死亡率 10, 疫苗免疫组100保护的持续期为3个 月, 可充分保护商品肉鸭整个饲养周期。 具体结果见表2。 0064 表2 各组鸭发病率与保护率 0065 分组16273849510 发病率01000100010001000100 死亡率010000001000 保。

21、护率10001000100010001000 0066 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保存期试验 0067 1 方法 0068 取于2-8保存的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 于保存6个月时接种 10只2日龄樱桃谷雏鸭0.5ml/只, 同时设10只对照, 在接种疫苗后10日分别对免疫组和对照 组鸭肌肉注射接种肉鸭细小病毒0.5ml/只, 观察20日, 统计各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 0069 2 结果 0070 对照组鸭发病率均为100, 死亡率10, 保存6个月疫苗接种组鸭100保护。 所 以暂定疫苗保存期为: 2-8保存, 有效期6个月。 更长的疫苗保存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007。

22、1 鸭坦布苏病毒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质量标准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688204 A 6 0072 本品系用肉鸭细小病毒接种易感鸭胚培养, 收获接种后60120小时死亡鸭胚的 尿囊液, 灭活, 添加鸭白细胞介素2, 制成灭活疫苗。 用于肉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 0073 【性状】 本品为微棕色至淡红色液体, 久置瓶底有微量沉淀。 0074 【无菌检验】 按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测, 应无细菌生长。 0075 【支原体检验】 按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测, 应无支原体生长。 0076 【外源病毒检验】 按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测, 应无外源病毒。

23、污染。 0077 【安全检验】 用2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10只, 每只皮下注射本品1.0ml, 连续观察14 日, 雏鸭应全部健活。 0078 【主要成分与含量】 疫苗中含肉鸭细小病毒和鸭白细胞介素2。 灭活前的肉鸭细小 病毒含量 10-6.0ELD50/0.1ml, 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 g/ml。 0079 【甲醛残留】 按现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检测, 应符合规定。 0080 【贮藏与有效期】 28贮存, 有效期暂定为6个月。 0081 肉鸭细小病毒白细胞介素2佐剂灭活疫苗的使用说明 0082 【作用与用途】 用于预防樱桃谷肉鸭细小病毒病, 免疫保护期为至少3个月。 0083 【主。

24、要成分与含量】 疫苗中含肉鸭细小病毒和鸭白细胞介素2。 灭活前的肉鸭细小 病毒含量 10-6.0ELD50/0.1ml, 鸭白细胞介素2终浓度为5 g/ml。 0084 【性状】 为微棕色至淡红色液体, 久置瓶底有微量沉淀。 0085 【用法与用量】 皮下或肌肉注射。 2日龄雏鸭, 每只0.5ml。 0086 【注意事项】 0087 1、 本品用于接种健康鸭。 体质瘦弱、 患有其他疾病者, 不应使用。 0088 2、 使用前应先使疫苗恢复到常温并充分摇匀。 0089 3、 疫苗启封后, 限当日用完。 0090 4、 本品不能冻结。 0091 5、 注射针头等用具, 用前需经消毒, 注射部位应涂。

25、擦5碘酒消毒。 0092 6、 由于无鸭肝炎母源抗体的肉雏鸭在1日龄时通常要接种鸭肝炎抗体来预防鸭病 毒性肝炎, 所以在2日龄接种该疫苗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多维, 最好在天黑后1小时 开始免疫接种, 轻抓轻放, 将应激程度降到最小, 以防对雏鸭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或根据当 地肉鸭细小病毒疫情发生情况和雏鸭健康状况, 疫苗免疫时间适当推迟1-2天, 与接种鸭肝 抗体时间间隔2天以上, 减小应激。 00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688204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