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6520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24348.8

申请日:

20160412

公开号:

CN105749003A

公开日:

2016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99,A61P29/00,A61P1/00,A61K33/06

主分类号:

A61K36/899,A61P29/00,A61P1/00,A61K33/06

申请人:

三株福尔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炳新,陆继臣,甄宗武,牛纪江,孙筱林

地址:

251402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济北开发区孙耿工业园富强大街2号

优先权:

CN201610224348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发酵中药组合物由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柴胡、葛根、紫苏叶、牛蒡子、石膏、黄芩、芦根、桔梗、大青叶、薄荷、甘草经水提或蒸馏后,接种益生菌发酵制成。本发明利用不同的工艺对药材进行提取,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本发明制备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可用于治疗小儿发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治疗小儿发热效果好、见效快、口感好、无毒副作用、临床用药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荆芥4~10份,防风4~10份,金银花6~15份,连翘4~15份,柴胡3~10份,葛根6~15份,紫苏叶5~10份,牛蒡子3~10份,石膏12~50份,黄芩3~10份,芦根7~30份,桔梗3~10份,大青叶9~15份,薄荷3~6份,甘草1~1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1)药材处理:A、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B、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C、荆芥、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蒸馏液密封,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D、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滤过,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B滤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2)浓缩、配料:将步骤(1)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添加果糖、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添加无机盐,添加甜味剂,调节pH值至6.5~7.5,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药液;(3)接种、发酵:当步骤(2)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将(1)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37℃培养,当pH值降至5.5~6.5时,添加葡萄糖,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至37℃时,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37℃培养5~10小时,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继续发酵20~48小时;当pH值降至4.0~4.1时,降低发酵温度至20~30℃,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6~3.8,结束发酵,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4)调配、灭活:向(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益生元,混匀,115~121℃灭菌5~50分钟,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荆芥4份,防风4份,金银花9份,连翘4份,柴胡7份,葛根6份,紫苏叶7份,牛蒡子3份,石膏12份,黄芩3份,芦根7份,桔梗3份,大青叶9份,薄荷4份,甘草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1.0%;所述葡萄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胨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5~1.5%;所述酵母膏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1~0.5%;所述酵母粉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为KHPO·3HO0.1g/100ml、KHPO0.1g/100ml、FeSO·7HO5.0mg/100ml、ZnSO·7HO4.4mg/100ml、MgSO·7HO25mg/1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甜味剂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3%的蔗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肠膜明串珠菌选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或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所述的双歧杆菌选自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或婴儿双歧杆菌;所述的乳杆菌选自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膳食纤维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1~5%的聚葡萄糖;所述的益生元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0.7%的低聚果糖浆G55L。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药材处理:A、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B、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C、荆芥、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蒸馏液密封,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D、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滤过,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B滤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2)浓缩、配料:将步骤(1)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添加果糖、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添加无机盐,添加甜味剂,调节pH值至6.5~7.5,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药液;(3)接种、发酵:当步骤(2)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将(1)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37℃培养,当pH值降至5.5~6.5时,添加葡萄糖,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至37℃时,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37℃培养5~10小时,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继续发酵20~48小时;当pH值降至4.0~4.1时,降低发酵温度至20~30℃,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6~3.8,结束发酵,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4)调配、灭活:向(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益生元,混匀,115~121℃灭菌5~50分钟,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10.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发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的药品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 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小儿正常 体温以腋温36~37℃衡量,根据小儿体温升高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 (37.5~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和超高热(40℃以上)。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 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 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 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体温过高 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例如,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使病人出现 烦躁、谵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容易发生。已经证明,体温超过41℃,体温 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等到体温达到43℃,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 而死亡。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可引起心跳加快,一般儿童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 内可增加15次,此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发热的同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至使消 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腹泻、脱水,这些都对 人体十分不利。

对于发热原因的认识,从西医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病毒、细菌、霉菌等致病 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入侵、感染引起的,诸如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伤寒、痢疾等,另一类是 非感染疾病,如风湿热、小儿类风湿病、系统红斑狼疮、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其中以小儿感 冒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从中医辨证讲,可分为表实热证型、表虚热证型、里虚热证型、里实 热证型、虚热证型。

目前,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主要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只是辅助 治疗的一种手段,包括通风降温、温水降温、冷敷降温。药物治疗又分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异丁苯丙酸(布洛芬)、复方锌布 颗粒剂、复方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安乃近(已 禁用),上述西医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虽然见效明显,但其存在对小儿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 应,抗生素的使用遗留问题严重,可以导致菌群失调,在消灭细菌的同时,人体正常的菌群 也被杀死,导致二重感染,导致使用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同时滥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机 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也就是人们随着抗生素的用量增多,对抗生素产生了依赖,自身对环境 的抵抗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会导致身体器官损伤,导致二重伤害, 尤其是小儿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异常,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中 医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柴胡注射剂及中医开的处方(包括煎剂、洗剂、灌肠剂等),其中中医药 治疗小儿发热已公开的相关专利有: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 用(CN103191282)、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CN104688882)、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 药物(CN105213864)、一种治疗小儿发烧的中药(CN104998090)等,上述中药制剂均是根据 传统制剂方法进行加工生产,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低,口感极差,见效慢,长期服用时给患 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品的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中药治疗小儿发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 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荆芥4~10 份,防风4~10份,金银花6~15份,连翘4~15份,柴胡3~10份,葛根6~15份,紫苏叶5~10份,牛蒡 子3~10份,石膏12~50份,黄芩3~10份,芦根7~30份,桔梗3~10份,大青叶9~15份,薄荷3~6份, 甘草1~1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荆芥4份,防风4份,金银花9份, 连翘4份,柴胡7份,葛根6份,紫苏叶7份,牛蒡子3份,石膏12份,黄芩3份,芦根7份,桔梗3份, 大青叶9份,薄荷4份,甘草1份。

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药材处理:

A.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滤 过,滤液备用;

B.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滤 过,滤液备用;

C.荆芥、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 馏后的水溶液,蒸馏液密封,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

D.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浸 泡20~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滤过,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B滤 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

(2)浓缩、配料:将步骤(1)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添加果糖、蛋白胨、酵母膏、酵 母粉,添加无机盐,添加甜味剂,调节pH值至6.5~7.5,115~121℃灭菌30~60分钟,得无菌药 液;

(3)接种、发酵:当步骤(2)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将(1)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 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37℃培养, 当pH值降至5.5~6.5时,添加葡萄糖,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至37℃时,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37℃培养5~10小时,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 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继续发酵20~48小时;当pH值降至4.0~4.1时,降低发酵温度 至20~30℃,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6~3.8,结束发酵,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调配、灭活:向(3)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益生元,混匀, 115~121℃灭菌5~50分钟,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动物机体GSH-px、SOD活性,降低血清MDA 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具有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同时,可刺激肠道正常菌群 的生长,对志贺菌属、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拮抗作用。

所述果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1.0%,所述葡萄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 积ml百分比0.1~1.0%。

所述蛋白胨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5~1.5%、酵母膏的用量为重量g/体 积ml百分比0.01~0.5%、酵母粉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1~0.5%。

所述的甜味剂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3%的蔗糖。

所述的无机盐为K2HPO4·3H2O0.1g/100ml、KH2PO40.1g/100ml、FeSO4·7H2O5.0mg/ 100ml、ZnSO4·7H2O4.4mg/100ml、MgSO4·7H2O25mg/100ml。

所述的膳食纤维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1~5%的聚葡萄糖。

所述的益生元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0.7%的低聚果糖浆(G55L)。

所述的肠膜明串珠菌选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或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 种;所述的双歧杆菌选自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或婴儿双歧杆菌;所述 的乳杆菌选自嗜酸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或植物 乳杆菌。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在制 备治疗小儿发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的药品中的应用。可按照已知的常规方 法,将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添加一种或多种具有相同、相似或不 同生物学活性,并对基本活性成分表现有辅助或协同作用,但彼此又互不拮抗的天然或合 成的其他功能成份或其混合物,制成适于口服的合剂、乳剂、丸剂、散剂、胶囊、片剂或颗粒 剂等。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该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与治疗小儿发热的西药相比,具有见效快、口感好、无毒副 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胃肠功能等作用。

2、本发明将现代制药技术、发酵技术及微生态学相结合,模拟人体肠道环境,以中 药提取液为培养基,利用多株益生菌进行分批发酵,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变为易于被肠道 吸收的活性物质,见效快、疗效好,减少了人体肠道负担,弥补了现有中药产品见效慢、周期 长的不足。

3、本发明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根据药材的特性,利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提取,提 高了药材的利用率。

4、本组合物中加入不被人体吸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和益生元低聚果糖, 口感酸甜适口,状态稳定,可极大地改善人体肠道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本组合物未添加任何防腐剂,经高温灭菌、无菌灌装,保质期长,饮用方便。

本发明将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方,进行高效提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中 药提取液经益生菌发酵,体外模拟人体肠道环境,提前对中药提取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进 行分解,使其进入人体后直接被吸收,减轻人体负担,同时配以膳食纤维及益生元,调节人 体肠道环境,开发出原料利用率高、功效强、口感好和附加值高的中药组合物,符合患者的 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 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实施例1: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A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荆芥4g,防风4g,金银花9g,连翘4g,柴胡7g,葛根6g, 紫苏叶7g,牛蒡子3g,石膏12g,黄芩3g,芦根7g,桔梗3g,大青叶9g,薄荷4g,甘草1g,具体制 备方法如下:

(1)药材处理:石膏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121℃高压水提60分钟, 滤过,滤液备用;薄荷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高压水提30分钟,滤过,滤 液备用;荆芥、紫苏叶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 的水溶液,蒸馏液密封,115℃灭菌4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 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高压水提50分钟,滤 过,滤液与荆芥、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石膏、薄荷滤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

(2)浓缩、配料:将(1)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一付药/250ml),添加果糖0.6%(重 量g/体积ml)、蛋白胨0.3%(重量g/体积ml)、酵母膏0.1%(重量g/体积ml)、酵母粉0.06%(重 量g/体积ml)、无机盐(K2HPO4·3H2O0.1g/100ml、KH2PO40.1g/100ml、FeSO4·7H2O5.0mg/ 100ml、ZnSO4·7H2O4.4mg/100ml、MgSO4·7H2O25mg/100ml)、蔗糖3.0%(重量g/体积ml)。调 节pH值至7.0,115℃灭菌50分钟,得无菌药液。

(3)接种、发酵: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30℃,将(1)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CICC22179)菌液,37 ℃培养,当pH值降至5.5时,添加葡萄糖0.6%(重量g/体积ml),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 至37℃,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的短双歧杆菌(AS1.2213)菌液,37℃培养6小时,再 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的植物乳杆菌(AS1.19)菌液,继续发酵30小时。当pH值降 至4.0时,降低发酵温度至25℃,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8,结束发酵,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 液。

(4)调配、灭活:向(3)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4%(重量g/ 体积ml)、低聚果糖浆(G55L)0.6%(重量g/体积ml),混匀,115℃灭菌20分钟,得治疗小儿发 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于无菌条件下灌装(规格为100ml/瓶)。

实施例2: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B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荆芥4g,防风10g,金银花6g,连翘15g,柴胡6g,葛根 6g,紫苏叶10g,牛蒡子3g,石膏30g,黄芩10g,芦根7g,桔梗10g,大青叶9g,薄荷6g,甘草5g,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药材处理:石膏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高压水提60分钟,滤过, 滤液备用;薄荷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高压水提30分钟,滤过,滤液备 用;荆芥、紫苏叶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 溶液,蒸馏液密封,115℃灭菌4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药渣 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经115℃高压水提60分钟,滤过,滤 液与荆芥、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石膏、薄荷滤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

(2)浓缩、配料:将(1)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一付药/250ml),添加果糖0.5%(重 量g/体积ml)、蛋白胨0.2%(重量g/体积ml)、酵母膏0.1%(重量g/体积ml)、酵母粉0.06%(重 量g/体积ml)、无机盐(K2HPO4·3H2O0.1g/100ml、KH2PO40.1g/100ml、FeSO4·7H2O5.0mg/ 100ml、ZnSO4·7H2O4.4mg/100ml、MgSO4·7H2O25mg/100ml)、蔗糖3.0%(重量g/体积ml),调 节pH值至7.2,121℃灭菌30分钟,得无菌药液。

(3)接种、发酵: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8℃,将(1)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4%的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CICC22179)菌液,37 ℃培养,当pH值降至5.5时,添加葡萄糖,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至37℃,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的两歧双歧杆菌(正常人体分离,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菌液, 37℃培养8小时,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的德氏乳杆菌(AS1.1480)菌液,继续 发酵35小时。当pH值降至4.0时,降低发酵温度至28℃,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7,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调配、灭活:向(3)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5%(重量g/ 体积ml)、低聚果糖浆(G55L)0.5%(重量g/体积ml),混匀,115℃灭菌15分钟,得治疗小儿发 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于无菌条件下灌装(规格为100ml/瓶)。

实施例3: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C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荆芥10g,防风4g,金银花15g,连翘4g,柴胡10g,葛根 6g,紫苏叶10g,牛蒡子6g,石膏12g,黄芩10g,芦根7g,桔梗10g,大青叶12g,薄荷3g,甘草 10g,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药材处理:石膏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经121℃高压水提50分钟,滤过, 滤液备用;薄荷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经121℃高压水提30分钟,滤过,滤液备 用;荆芥、紫苏叶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后蒸馏,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溶 液,蒸馏液密封,121℃灭菌30分钟,得无菌蒸馏液,备用;将石膏、薄荷、荆芥、紫苏叶药渣与 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经121℃高压水提40分钟,滤过,滤液 与荆芥、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石膏、薄荷滤液合并,得药材提取液。

(2)浓缩、配料:将(1)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一付药/250ml),添加果糖0.4%(重 量g/体积ml)、蛋白胨0.3%(重量g/体积ml)、酵母膏0.08%(重量g/体积ml)、酵母粉0.04%(重 量g/体积ml)、无机盐(K2HPO4·3H2O0.1g/100ml、KH2PO40.1g/100ml、FeSO4·7H2O5.0mg/ 100ml、ZnSO4·7H2O4.4mg/100ml、MgSO4·7H2O25mg/100ml)、蔗糖3.0%(重量g/体积ml),调 节pH值至7.5,115℃灭菌50分钟,得无菌药液。

(3)接种、发酵: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30℃,将(1)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3%的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CICC22181)菌液,37℃培养, 当pH值降至5.8时,添加葡萄糖0.4%(重量g/体积ml),115℃灭菌30分钟,待温度降至37℃,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青春双歧杆菌(AS1.2190)菌液,37℃培养10小时,再次接 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嗜酸乳杆菌(AS1.1854)菌液,继续发酵28小时。当pH值降至 4.1时,降低发酵温度至25℃,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8,结束发酵,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调配、灭活:向(3)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4%(重量g/ 体积ml)、低聚果糖浆(G55L)0.5%(重量g/体积ml),混匀,115℃灭菌15分钟,得治疗胃癌的 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于无菌条件下灌装(规格为100ml/瓶)。

实验例1: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机体退热效果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针对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机体退热效果进行测定;对照组样品为与 优选的中药组分方案相同浓度未发酵的高压提取物;药物浓度按含干药材量计算,动物给 药剂量以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药物口饲动物,剂量大或小时进行适当浓缩或稀释;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均为市售。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体重(2.4±0.3)kg,雌雄各半。在室温22-25℃、湿度为55%- 65%的环境下适应3天,每天测体温1次肛温。实验时先将白兔标记,同法测体温3次,每次间 隔30分钟,选择体温波动范围在0.4℃范围内的动物备用,取3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础体 温。将动物随机分为14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1)空白对照组,灌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 盐水;(2)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2g/kg);(3)实验组为未发酵组(药物对照组)、发酵组(发 酵中药组合物A、发酵中药组合物B、发酵中药组合物C)(低、中、高浓度分别为2.767、5.533、 11.06g生药/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按30mg/kg于白兔背部皮下注射2%的2,4-二硝 基苯酚水溶液,待体温升高超过1℃(约40分钟),分别灌胃给药。给药后30、60、120、180、300 及240min分别测兔肛温6次,计算各组家兔各时段治疗后肛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作统计学 处理。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未发酵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在检测时间内体温差 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给药后300min和240min体温差值无 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发酵中、高剂量具有退热效果;发酵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 量组分别于300、180、120min体温差值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发酵组合物低、中、高剂量 均具有较好退热效果;发酵组与相同剂量未发酵组相比,在给药120min时体温差值具有显 著性差异,同时体温下降明显,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分经益生菌发酵的组合物退热效果更 好、更快。

表1给药后不同时间肛温与基础体温的平均差值(±SD)

注:“*”表示发酵组与相同剂量未发酵组差异性比较P<0.05;“Δ”表示未发酵组、发酵 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

本发明组合物对白兔退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治疗小儿发热具 有较好的效果,见效快,可作为西药的替代品,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给人类带来的隐害;由对 中药组分发酵与未发酵相比可知,经益生菌发酵后的中药组分可更高效的发挥药效,这对 传统中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实验例2: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急毒性实验

按《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中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本发明的治疗小儿 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预试验:取体重20±0.5 的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发酵组合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发 酵组合物住按40g生药/kg小鼠体重最大灌胃量进行给药2次,2次给药间隔6小时,生理盐水 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14天。

结果表明:小鼠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14天观察期结束 后,将小鼠处死解剖,肉眼没有观察到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发酵组合物按40g生药/kg给小 鼠灌胃后均未出现死亡,给药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约70倍,表明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毒性 太低,测不出LD50,说明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实验例3: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长期毒性试验

本实验主要进行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的长期毒性试验。药物浓度按含干药材量计 算,动物给药剂量以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药物口饲动物,剂量大或小时进行适当浓 缩或稀释;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均为市售。

选用SD大鼠,分组为空白对照组和发酵中药组合物A、B、C组(每组低、中、高浓度分 别为2.767、5.533、11.06g生药/kg),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 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 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测AST、ALT、BUN、脏器系数等指标检查。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状态良好,外观 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血液AST、ALT、BUN、脏器系数均在正常范 围,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 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 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说明本发明的发 酵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很高。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24348.8 (22)申请日 2016.04.12 (71)申请人 三株福尔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251402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济北开 发区孙耿工业园富强大街2号 (72)发明人 吴炳新 陆继臣 甄宗武 牛纪江 孙筱林 (51)Int.Cl. A61K 36/899(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K 3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 物及其制。

2、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 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该发酵中药组合 物由荆芥、 防风、 金银花、 连翘、 柴胡、 葛根、 紫苏 叶、 牛蒡子、 石膏、 黄芩、 芦根、 桔梗、 大青叶、 薄 荷、 甘草经水提或蒸馏后, 接种益生菌发酵制成。 本发明利用不同的工艺对药材进行提取, 提高了 药材的利用率。 本发明制备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可 用于治疗小儿发热、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改善胃 肠功能。 实验表明, 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对 治疗小儿发热效果好、 见效快、 口感好、 无毒副作 用、 临床用药安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CN 105749003 。

3、A 2016.07.13 CN 105749003 A 1.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 制成: 荆芥410份, 防风410份, 金银花615份, 连翘415份, 柴胡310份, 葛根615份, 紫苏 叶510份, 牛蒡子310份, 石膏1250份, 黄芩310份, 芦根730份, 桔梗310份, 大青叶915 份, 薄荷36份, 甘草11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1) 药材处理: A、 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B、 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

4、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C、 荆芥、 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 馏后的水溶液, 蒸馏液密封, 115121灭菌3060分钟, 得无菌蒸馏液, 备用; D、 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 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 滤过, 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 B滤 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2) 浓缩、 配料: 将步骤 (1) 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添加果糖、 蛋白胨、 酵母膏、 酵 母粉, 添加无机盐, 添加。

5、甜味剂, 调节pH 值至6.57.5, 115121灭菌3060分钟, 得无菌药 液; (3) 接种、 发酵: 当步骤 (2) 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 将 (1) 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 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 37培养, 当pH值降至5.56.5时, 添加葡萄糖,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至37时, 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 37培养510小时, 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 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 继续发酵2048小时; 当pH值降至4.04.1时, 降低发酵温度 至2030, 继续发酵至pH值。

6、降至3.63.8,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 调配、 灭活: 向 (3) 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 益生元, 混匀, 115121灭菌550分钟, 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 重量份的中药材制成: 荆芥4份, 防风4份, 金银花9份, 连翘4份, 柴胡7份, 葛根6份, 紫苏叶7 份, 牛蒡子3份, 石膏12份, 黄芩3份, 芦根7份, 桔梗3份, 大青叶9份, 薄荷4份, 甘草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的 果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1.0%; 所述葡萄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 0.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蛋 白胨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51.5%; 所述酵母膏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 0.010.5%; 所述酵母粉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无机盐为K2HPO43H2O 0.1g/100ml、 KH2PO4 0.1g/100ml、 FeSO47H2O 5.0mg/100ml。

8、、 ZnSO4 7H2O 4.4mg/100ml、 MgSO47H2O 25mg/1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甜味剂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3%的蔗糖。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749003 A 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肠膜明串珠菌选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或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所述的双歧杆 菌选自两歧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或婴儿双歧杆菌; 所述的乳杆菌选自嗜酸 乳杆菌、 德氏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9、 罗伊氏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膳食纤维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15%的聚葡萄糖; 所述的益生元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 0.10.7%的低聚果糖浆G 55L。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如下: (1) 药材处理: A、 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B、 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C、。

10、 荆芥、 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 馏后的水溶液, 蒸馏液密封, 115121灭菌3060分钟, 得无菌蒸馏液, 备用; D、 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 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 滤过, 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 B滤 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2) 浓缩、 配料: 将步骤 (1) 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添加果糖、 蛋白胨、 酵母膏、 酵 母粉, 添加无机盐, 添加甜味剂, 调节pH 值至6.57.5, 115121灭菌3060分钟, 。

11、得无菌药 液; (3) 接种、 发酵: 当步骤 (2) 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 将 (1) 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 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 37培养, 当pH值降至5.56.5时, 添加葡萄糖,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至37时, 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 37培养510小时, 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 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 继续发酵2048小时; 当pH值降至4.04.1时, 降低发酵温度 至2030, 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63.8,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 调配、 。

12、灭活: 向 (3) 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 益生元, 混匀, 115121灭菌550分钟, 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10.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发热、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改善胃肠功能的药品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749003 A 3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中医 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 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

13、临床表现, 小儿正常 体温以腋温3637衡量, 根据小儿体温升高的程度, 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 低热 (37.538以下) 、 中等热 (3839) 、 高热 (3940) 和超高热 (40以上) 。 0003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 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这时白细胞增多, 抗体生成活跃, 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 物质 代谢速度加快, 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 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 使人体恢复健 康。 因此, 在很多急性病中, 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另一方面, 体温过高 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

14、, 例如, 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可使病人出现 烦躁、 谵语、 幻觉, 甚至抽搐。 这种情况在小儿更容易发生。 已经证明, 体温超过41 , 体温 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 等到体温达到43 , 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 而死亡。 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 可引起心跳加快, 一般儿童体温每升高1 , 心率每分 内可增加15次, 此外, 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发热的同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 至使消 化道分泌减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肠蠕动减慢, 食欲不振, 甚至发生腹泻、 脱水, 这些都对 人体十分不利。 0004 对于发热原因的认识, 从西医讲, 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

15、病毒、 细菌、 霉菌等致病 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入侵、 感染引起的, 诸如感冒、 扁桃体炎、 中耳炎、 伤寒、 痢疾等, 另一类是 非感染疾病, 如风湿热、 小儿类风湿病、 系统红斑狼疮、 白血病、 恶性肿瘤等, 其中以小儿感 冒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 从中医辨证讲, 可分为表实热证型、 表虚热证型、 里虚热证型、 里实 热证型、 虚热证型。 0005 目前, 对小儿发热的治疗主要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其中物理治疗只是辅助 治疗的一种手段, 包括通风降温、 温水降温、 冷敷降温。 药物治疗又分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 赖氨匹林、 异丁苯丙酸 (布洛芬。

16、) 、 复方锌布 颗粒剂、 复方氨基比林、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 安乃近 (已 禁用) , 上述西医治疗小儿发热的药物虽然见效明显, 但其存在对小儿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 应, 抗生素的使用遗留问题严重, 可以导致菌群失调, 在消灭细菌的同时, 人体正常的菌群 也被杀死, 导致二重感染, 导致使用抗生素无效, 死亡率很高, 同时滥用抗生素, 可以减少机 体对细菌的抵抗力, 也就是人们随着抗生素的用量增多, 对抗生素产生了依赖, 自身对环境 的抵抗力下降, 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 会导致身体器官损伤, 导致二重伤害, 尤其是小儿滥用抗生素, 。

17、会导致各种器官发育异常, 甚至导致婴儿身体机能衰竭而死亡; 中 医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柴胡注射剂及中医开的处方 (包括煎剂、 洗剂、 灌肠剂等) , 其中中医药 说 明 书 1/8 页 4 CN 105749003 A 4 治疗小儿发热已公开的相关专利有: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 用 (CN103191282)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CN104688882) 、 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 药物 (CN105213864) 、 一种治疗小儿发烧的中药 (CN104998090) 等, 上述中药制剂均是根据 传统制剂方法进行加工生产, 工艺简单, 原料利用率低, 口感极。

18、差, 见效慢, 长期服用时给患 儿带来极大的痛苦, 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品的推广。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传统中药治疗小儿发热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 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荆芥410 份, 防风410份, 金银花615份, 连翘415份, 柴胡310份, 葛根615份, 紫苏叶510份, 牛蒡 子310份, 石膏1250份, 黄芩310份, 芦根730份, 桔梗310份, 大青叶915份, 薄荷36份, 甘草110份; 优选的,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药材组成: 荆芥4份, 防风4份, 金银花9份, 连翘4份。

19、, 柴胡7份, 葛根6份, 紫苏叶7份, 牛蒡子3份, 石膏12份, 黄芩3份, 芦根7份, 桔梗3份, 大青叶9份, 薄荷4份, 甘草1份。 0007 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 药材处理: A.石膏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406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B.薄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2040分钟, 滤 过, 滤液备用; C.荆芥、 紫苏叶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206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 馏后的水溶液, 蒸馏液密封, 115121灭菌3060分钟, 得无菌蒸。

20、馏液, 备用; D.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叶的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15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 泡20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3060分钟, 滤过, 滤液与C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及A、 B滤 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2) 浓缩、 配料: 将步骤 (1) D得到的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添加果糖、 蛋白胨、 酵母膏、 酵 母粉, 添加无机盐, 添加甜味剂, 调节pH 值至6.57.5, 115121灭菌3060分钟, 得无菌药 液; (3) 接种、 发酵: 当步骤 (2) 的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535时, 将 (1) C得到的相同温度的 无菌蒸馏液与之混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

21、分比为1%4%的肠膜明串珠菌菌液, 37培养, 当pH值降至5.56.5时, 添加葡萄糖,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至37时, 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4%的一种双歧杆菌菌液, 37培养510小时, 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 比为1%4%的一种乳杆菌菌液, 继续发酵2048小时; 当pH值降至4.04.1时, 降低发酵温度 至2030, 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63.8,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4) 调配、 灭活: 向 (3) 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中添加无菌膳食纤维、 益生元, 混匀, 115121灭菌550分钟, 即得到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00。

22、08 肠膜明串珠菌及其发酵产物可明显提高动物机体GSH-px、 SOD活性, 降低血清MDA 水平, 并维持较长时间, 具有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同时, 可刺激肠道正常菌群 说 明 书 2/8 页 5 CN 105749003 A 5 的生长, 对志贺菌属、 沙门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拮抗作用。 0009 所述果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1.0%, 所述葡萄糖的用量为重量g/体 积ml百分比0.11.0%。 0010 所述蛋白胨的用量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051.5%、 酵母膏的用量为重量g/体 积ml百分比0.010.5%、 酵母粉的用量为重量g/体。

23、积ml百分比0.010.5%。 0011 所述的甜味剂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3%的蔗糖。 0012 所述的无机盐为K2HPO43H2O 0.1g/100ml、 KH2PO4 0.1g/100ml、 FeSO47H2O 5.0mg/ 100ml、 ZnSO47H2O 4.4mg/100ml、 MgSO47H2O 25mg/100ml。 0013 所述的膳食纤维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15%的聚葡萄糖。 0014 所述的益生元为重量g/体积ml百分比0.10.7%的低聚果糖浆 (G 55L) 。 0015 所述的肠膜明串珠菌选自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或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 种; 所述的双歧杆菌。

24、选自两歧双歧杆菌、 短双歧杆菌、 青春双歧杆菌或婴儿双歧杆菌; 所述 的乳杆菌选自嗜酸乳杆菌、 德氏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鼠李糖乳杆菌、 罗伊氏乳杆菌或植物 乳杆菌。 0016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在制 备治疗小儿发热、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改善胃肠功能的药品中的应用。 可按照已知的常规方 法, 将所述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添加一种或多种具有相同、 相似或不 同生物学活性, 并对基本活性成分表现有辅助或协同作用, 但彼此又互不拮抗的天然或合 成的其他功能成份或其混合物, 制成适于口服的合剂、 乳剂、 丸剂、 散剂、 胶囊、 片剂或。

25、颗粒 剂等。 0017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 该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与治疗小儿发热的西药相比, 具有见效快、 口感好、 无毒副 作用,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改善胃肠功能等作用。 0018 2、 本发明将现代制药技术、 发酵技术及微生态学相结合, 模拟人体肠道环境, 以中 药提取液为培养基, 利用多株益生菌进行分批发酵, 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变为易于被肠道 吸收的活性物质, 见效快、 疗效好, 减少了人体肠道负担, 弥补了现有中药产品见效慢、 周期 长的不足。 0019 3、 本发明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 根据药材的特性, 利用不同的工艺进行提取, 提 高了药材的利用率。 0020 4、 本。

26、组合物中加入不被人体吸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和益生元低聚果糖, 口感酸甜适口, 状态稳定, 可极大地改善人体肠道环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021 5、 本组合物未添加任何防腐剂, 经高温灭菌、 无菌灌装, 保质期长, 饮用方便。 0022 本发明将临床治疗小儿发热的中药组方, 进行高效提取,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将中 药提取液经益生菌发酵, 体外模拟人体肠道环境, 提前对中药提取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进 行分解, 使其进入人体后直接被吸收, 减轻人体负担, 同时配以膳食纤维及益生元, 调节人 体肠道环境, 开发出原料利用率高、 功效强、 口感好和附加值高的中药组合物, 符合患者的 需。

27、求, 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8 页 6 CN 105749003 A 6 0023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 但是只要不脱离本 发明的基本思想, 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所述物料, 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0024 实施例1: 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A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 荆芥4g, 防风4g, 金银花9g, 连翘4g, 柴胡7g, 葛根6g, 紫苏叶7g, 牛蒡子3g, 石膏12g, 黄芩3g, 芦根7g, 桔梗3g。

28、, 大青叶9g, 薄荷4g, 甘草1g, 具体制 备方法如下: (1) 药材处理: 石膏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121高压水提60分钟, 滤过, 滤液备用; 薄荷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高压水提30分钟, 滤过, 滤 液备用; 荆芥、 紫苏叶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 的水溶液, 蒸馏液密封, 115灭菌40分钟, 得无菌蒸馏液, 备用; 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叶 药渣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12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高压水提50分钟, 滤 过, 滤液与荆芥、 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

29、液及石膏、 薄荷滤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0025 (2) 浓缩、 配料: 将 (1) 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一付药/250ml) , 添加果糖0.6% (重 量g/体积ml) 、 蛋白胨0.3% (重量g/体积ml) 、 酵母膏0.1% (重量g/体积ml) 、 酵母粉0.06% (重 量g/体积ml) 、 无机盐 (K2HPO43H2O 0.1g/100ml、 KH2PO4 0.1g/100ml、 FeSO47H2O 5.0mg/ 100ml、 ZnSO47H2O 4.4mg/100ml、 MgSO47H2O 25mg/100ml) 、 蔗糖3.0% (重量g/体积ml) 。 调 节p。

30、H值至7.0, 115灭菌50分钟, 得无菌药液。 0026 (3) 接种、 发酵: 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30, 将 (1) 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 (CICC 22179) 菌液, 37 培养, 当pH值降至5.5时, 添加葡萄糖0.6% (重量g/体积ml) ,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 至37,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的短双歧杆菌 (AS 1.2213) 菌液, 37培养6小时, 再 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的植物乳杆菌 (AS 1.19) 菌液, 继续发酵30小时。 当pH值降 至4.0时, 降低发酵。

31、温度至25, 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8,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 液。 0027 (4) 调配、 灭活: 向 (3) 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4% (重量g/ 体积ml) 、 低聚果糖浆 (G 55L) 0.6% (重量g/体积ml) , 混匀, 115灭菌20分钟, 得治疗小儿发 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于无菌条件下灌装 (规格为100ml/瓶) 。 0028 实施例2: 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B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 荆芥4g, 防风10g, 金银花6g, 连翘15g, 柴胡6g, 葛根 6g, 紫苏叶10g, 牛蒡子3g, 石膏。

32、30g, 黄芩10g, 芦根7g, 桔梗10g, 大青叶9g, 薄荷6g, 甘草5g,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 药材处理: 石膏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高压水提60分钟, 滤过, 滤液备用; 薄荷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高压水提30分钟, 滤过, 滤液备 用; 荆芥、 紫苏叶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 溶液, 蒸馏液密封, 115灭菌40分钟, 得无菌蒸馏液, 备用; 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叶药渣 与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10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60分钟, 经115高压水提60分钟, 滤过。

33、, 滤 液与荆芥、 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石膏、 薄荷滤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0029 (2) 浓缩、 配料: 将 (1) 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一付药/250ml) , 添加果糖0.5% (重 说 明 书 4/8 页 7 CN 105749003 A 7 量g/体积ml) 、 蛋白胨0.2% (重量g/体积ml) 、 酵母膏0.1% (重量g/体积ml) 、 酵母粉0.06% (重 量g/体积ml) 、 无机盐 (K2HPO43H2O 0.1g/100ml、 KH2PO4 0.1g/100ml、 FeSO47H2O 5.0mg/ 100ml、 ZnSO47H2O 4.4mg/100ml。

34、、 MgSO47H2O 25mg/100ml) 、 蔗糖3.0% (重量g/体积ml) , 调 节pH 值至7.2, 121灭菌30分钟, 得无菌药液。 0030 (3) 接种、 发酵: 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28, 将 (1) 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4%的肠膜明串珠菌右旋葡聚糖亚种 (CICC 22179) 菌液, 37 培养, 当pH值降至5.5时, 添加葡萄糖,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至37, 接种预培养的 体积百分比为1%的两歧双歧杆菌 (正常人体分离, 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 菌液, 37培养8小时, 再次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1%。

35、的德氏乳杆菌 (AS 1.1480) 菌液, 继续 发酵35小时。 当pH值降至4.0时, 降低发酵温度至28, 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7,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0031 (4) 调配、 灭活: 向 (3) 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5% (重量g/ 体积ml) 、 低聚果糖浆 (G 55L) 0.5% (重量g/体积ml) , 混匀, 115灭菌15分钟, 得治疗小儿发 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于无菌条件下灌装 (规格为100ml/瓶) 。 0032 实施例3: 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C的制备 每付中药由如下重量的药材制成: 荆芥10g, 防。

36、风4g, 金银花15g, 连翘4g, 柴胡10g, 葛根 6g, 紫苏叶10g, 牛蒡子6g, 石膏12g, 黄芩10g, 芦根7g, 桔梗10g, 大青叶12g, 薄荷3g, 甘草 10g,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 药材处理: 石膏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40分钟, 经121高压水提50分钟, 滤过, 滤液备用; 薄荷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40分钟, 经121高压水提30分钟, 滤过, 滤液备 用; 荆芥、 紫苏叶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40分钟后蒸馏, 分别收集蒸馏液和蒸馏后的水溶 液, 蒸馏液密封, 121灭菌30分钟, 得无菌蒸馏液, 备用; 将石膏、 薄荷、 荆芥、 紫苏。

37、叶药渣与 其余11种药材一起加8倍药材重量的水, 浸泡40分钟, 经121高压水提40分钟, 滤过, 滤液 与荆芥、 紫苏叶蒸馏后的水溶液及石膏、 薄荷滤液合并, 得药材提取液。 0033 (2) 浓缩、 配料: 将 (1) 中药材提取液减压浓缩 (一付药/250ml) , 添加果糖0.4% (重 量g/体积ml) 、 蛋白胨0.3% (重量g/体积ml) 、 酵母膏0.08% (重量g/体积ml) 、 酵母粉0.04% (重 量g/体积ml) 、 无机盐 (K2HPO43H2O 0.1g/100ml、 KH2PO4 0.1g/100ml、 FeSO47H2O 5.0mg/ 100ml、 Zn。

38、SO47H2O 4.4mg/100ml、 MgSO47H2O 25mg/100ml) 、 蔗糖3.0% (重量g/体积ml) , 调 节pH 值至7.5, 115灭菌50分钟, 得无菌药液。 0034 (3) 接种、 发酵: 当无菌药液温度降至30, 将 (1) 中相同温度的无菌蒸馏液与之混 合,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3%的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 (CICC 22181) 菌液, 37培养, 当pH值降至5.8时, 添加葡萄糖0.4% (重量g/体积ml) , 115灭菌30分钟, 待温度降至37, 接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青春双歧杆菌 (AS 1.2190) 菌液, 37培养10小时。

39、, 再次接 种预培养的体积百分比为2%的嗜酸乳杆菌 (AS 1.1854) 菌液, 继续发酵28小时。 当pH值降至 4.1时, 降低发酵温度至25, 继续发酵至pH值降至3.8, 结束发酵, 即得中药组合物发酵液。 0035 (4) 调配、 灭活: 向 (3) 中的中药组合物发酵液添加提前灭菌的聚葡萄糖4% (重量g/ 体积ml) 、 低聚果糖浆 (G 55L) 0.5% (重量g/体积ml) , 混匀, 115灭菌15分钟, 得治疗胃癌的 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 于无菌条件下灌装 (规格为100ml/瓶) 。 0036 实验例1: 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机体退热效果的实验 说 明 书 5/8 页。

40、 8 CN 105749003 A 8 本实验主要针对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对机体退热效果进行测定; 对照组样品为与 优选的中药组分方案相同浓度未发酵的高压提取物; 药物浓度按含干药材量计算, 动物给 药剂量以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药物口饲动物, 剂量大或小时进行适当浓缩或稀释;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均为市售。 0037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 体重 (2.40.3) kg, 雌雄各半。 在室温22-25、 湿度为55- 65的环境下适应3天, 每天测体温1次肛温。 实验时先将白兔标记, 同法测体温3次, 每次间 隔30分钟, 选择体温波动范围在0.4范围内的动物备用, 取3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基。

41、础体 温。 将动物随机分为14组, 每组6只, 雌雄各半,(1) 空白对照组, 灌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 盐水;(2) 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 (0.2g/kg) ;(3) 实验组为未发酵组 (药物对照组) 、 发酵组 (发 酵中药组合物A、 发酵中药组合物B、 发酵中药组合物C)(低、 中、 高浓度分别为2.767、 5.533、 11.06g生药/kg) 。 除空白对照组外, 其余组按30mg/kg 于白兔背部皮下注射2%的2, 4-二硝 基苯酚水溶液, 待体温升高超过1 (约40分钟) , 分别灌胃给药。 给药后30、 60、 120、 180、 300 及240min分别测兔肛温6次, 计。

42、算各组家兔各时段治疗后肛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 作统计学 处理。 0038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未发酵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低剂量组在检测时间内体温差 值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给药后300min和240min体温差值无 显著性差异, 说明未发酵中、 高剂量具有退热效果; 发酵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低、 中、 高剂 量组分别于300、 180、 120min体温差值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本发明发酵组合物低、 中、 高剂量 均具有较好退热效果; 发酵组与相同剂量未发酵组相比, 在给药120min时体温差值具有显 著性差异, 同时体温下降明显, 说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分经。

43、益生菌发酵的组合物退热效果更 好、 更快。 0039表1给药后不同时间肛温与基础体温的平均差值 (SD) 说 明 书 6/8 页 9 CN 105749003 A 9 注:“*” 表示发酵组与相同剂量未发酵组差异性比较P0.05;“” 表示未发酵组、 发酵 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性比较P0.05。 0040 本发明组合物对白兔退热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本发明组合物对治疗小儿发热具 有较好的效果, 见效快, 可作为西药的替代品, 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给人类带来的隐害; 由对 中药组分发酵与未发酵相比可知, 经益生菌发酵后的中药组分可更高效的发挥药效, 这对 传统中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44、0041 实验例2: 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急毒性实验 按 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进行本发明的治疗小儿 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0042 治疗小儿发热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急性毒性预试验: 取体重200.5 的小鼠2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2组: 发酵组合物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10只小鼠, 发 酵组合物住按40g生药/kg小鼠体重最大灌胃量进行给药2次, 2次给药间隔6小时, 生理盐水 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观察14天。 0043 结果表明: 小鼠全身状况、 饮食、 摄水、 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 14天观察期结束 说。

45、 明 书 7/8 页 10 CN 105749003 A 10 后, 将小鼠处死解剖, 肉眼没有观察到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 发酵组合物按40g生药/kg给小 鼠灌胃后均未出现死亡, 给药量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约70倍, 表明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毒性 太低, 测不出LD50, 说明该药急性毒性极低, 临床用药安全。 0044 实验例3: 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长期毒性试验 本实验主要进行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药物浓度按含干药材量计 算, 动物给药剂量以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10倍药物口饲动物, 剂量大或小时进行适当浓 缩或稀释;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均为市售。 0045 选用SD大鼠, 。

46、分组为空白对照组和发酵中药组合物A、 B、 C组 (每组低、 中、 高浓度分 别为2.767、 5.533、 11.06g生药/kg) , 每天灌胃一次, 连续90天, 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 1/2动物 (雌雄各半) , 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 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 一般行 为、 摄食量、 体重变化; 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测AST、 ALT、 BUN、 脏器系数等指标检查。 0046 试验结果表明: 本发明的发酵中药组合物在高、 中、 低剂量组动物状态良好, 外观 体征、 行为活动、 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 血液AST、 ALT、 BUN、 脏器系数均在正常范 围, 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上述指标停 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 根据试验结果: 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 响, 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 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 说明本发明的发 酵中药组合物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很高。 说 明 书 8/8 页 11 CN 105749003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