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力动机 技术领域:
永磁力动机是永磁体磁力应用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有不少学者,对永磁的磁力的描述和应用。但都未能对磁体的用力和断开磁力,和永磁体的磁力线是闭合的而且是‘非势场’;磁力线强弱范围的利用,作一个很圆满的设计方案。因为磁体对磁体的磁力特点是A对B有作用力,B对A也有作用力,距离越近磁力越强。本人运用转轴部份动力转变为电能再采用电动机直接推动屏蔽层运动。圆满完成磁力的推吸力和断开磁力。通过永磁体对磁体的一推一吸为一个动作,很好地把磁力线有强弱特点的克服。本章是磁体屏蔽磁体机型。
发明内容:
永磁体的特点是拥有固定的磁场,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力的用力和断开,不会象电磁那样易于控制。离磁体越远的磁力线的磁强度越弱。根据磁力的特点本人采用以下的方法:
1应用固定永磁体对转轴永磁体地一推一吸为一个转动动作,来克服磁力线有强弱的特点。
2在转轴中作一个动力间接用于循环,并以此力推动屏蔽层活动。再以外套永磁“即固定在机壳的永磁体以后都称外套磁体”的磁力推动转轴永磁转动。磁体完成推、吸力后,然后引导屏蔽层转动把外套磁体与转轴磁体有相吸力的磁场部分屏蔽,同时打开一个原本屏蔽的斥力磁场,外套磁体再对转轴磁体一斥一吸,就此循环。即使用转轴部分动力转变成电能后再采用电动机来推动屏蔽层活动,使转轴磁体感受到外套磁体的磁力从而转动。
3根据当磁体与磁体的斥力产生磁浮时,磁体可自由滑动。本人运用整个瓦形外圆周同一极相的磁体,对外套磁体和转轴磁体的磁场屏蔽形成两层磁浮力滑动圈,再运用屏蔽层定向滑动和磁体极相对极相的斥和吸力,通过屏蔽层的窗口来产生瞬间磁力动势。
4当外套磁体和转轴中的磁体完全对正平行时,和在同极的情况下极相面绝对平行时,转轴可能会向前转动,也可能向后转动。当它两不完全平行时或不对正,转轴磁体那头超出了平行线,即凸出了平行线外边那头就为转轴转动方向。我称这为定向转动原理。
5外套磁体须然合并成圆筒形,但是磁力线必须通过屏蔽层窗口方能产生动力。所以外套磁体用于产生动力的磁体位置是有限制的,并随屏蔽层窗口的连续平恒滑动,而移动变化着,始终保持着符合定向转动所须的角度。通过外套磁体用力位置的连续变换实现用力、止力循环。克服了永磁力死点问题。
6本说明书为磁体对磁体屏蔽机型。
有益效果:
本机采用部份动力来循环,和循环力须经变换成辅助力才能完成工作。所应用的都是磁力,电动力所以很环保,无强烈的噪声和环境的污染。转轴磁体感受到的磁力减去部分循环力就是本机器输出力,所以并无须能源损耗,就能得到强大的机器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磁特性:
1运用永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特点,而且在同极情况下固定磁体会另转轴磁体作90度或180度转动。
2把两片完全相同且同一极面的磁体来夹近,两片磁体所感受到的磁排斥力是相同大小的。
3当磁体与磁体的斥力产生磁浮时,若能保持平恒磁体可自由滑动。
4磁体对同极相的磁体磁力线或磁场绝对排斥,即磁力线无法穿越。
磁体:
5转轴永磁体:采用6个质量和大小相同的磁体合并成一个内六角筒型长体。圆周内分布两个相同大小不相连的S极相,两个相同大小不相连的N极相,一个圆周肆个极相。即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陆份,肆份是S极相,两份是N极相。如图1。同时转轴磁体体积尽量使用最小,厚度最薄处1毫米。这样可减少能量的损耗。转轴磁体须用壹个1毫米厚的不锈钢圆套加固。
6外套磁体:采用12个质量和大小相同的磁体合并成一个圆筒型长体。而且整个内圆形孔口都是N极相。作用在一个圆周上有一个均等的磁场,使屏蔽层能平稳滑动,并符合转轴定向转动角度的须要。即面对转轴磁体极相面都是同一极相面。如图2。同时磁体体积可尽量使用最大,这样可以增加磁体的斥和吸力。一般采用磁能积不要大于屏蔽层磁体的伍倍为好。因为磁体须然是同极相斥,但是强磁场会把弱小磁场的磁方向改变。即须是斥也会变成吸。
7屏蔽层磁体:可制成最薄1毫米厚的两片并合成瓦形中空薄片磁体。瓦身外圆周都是同壹N极相,内圆周都是S极相。如图7。磁体与屏蔽层加固套构成‘屏蔽层’。同时磁体也须用不锈钢瓦形套加固。
8在某一点上,转轴磁体的转动都有赖于屏蔽层的转动,正因有这一特点转轴分流出来的动力,无法直接完成动力循环。唯有通过间接实现。
9磁力线是离磁体越远磁强度越弱近就越强,外套永磁体只对转轴两面相连的不同极相面的磁体产生瞬间磁动力。所以一斥和一吸为一个用力动作,正因此直接用于产生动力的磁力线有一推和一拉力,把转轴磁体与外套磁体之间的距离,在产生动力之时保持不变,距离不变即磁力线强度不变
10当外套磁体和转轴中的磁体完全对正平行时,和在同极的情况下极相面绝对平行时,转轴可能会向前转动,也可能向后转动。当它两不完全平行时或不对正,转轴磁体那头超出了平行线,即凸出了平行线外边那头就为转轴转动方向。我称这为定向转动原理。
11当磁体与磁体的磁斥力产生磁浮时,若能保持磁体的平恒,磁体可自由滑动
12造机器所用材料必是不能有磁吸现象,有磁吸的要离永磁体远点,不能起磁效应。同时整个机器要用磁力屏蔽壳来把磁力屏蔽,要注意磁体对屏蔽壳的磁效应。
13转轴磁体感受到外套磁体磁力之和,减去转轴部分循环力,为转轴输出力。
屏蔽层:
14屏蔽层加固套。如图3。由于采用外套磁体比转轴磁体大,所以外套磁体的磁力也比转轴磁体的磁力大。但是屏蔽磁体须要在它两之间平恒滑行,磁体又比较薄脆,采用加固套把来自外套磁体的大于转轴磁体的磁力托住,同时也运用外套磁体的磁力对加固套这边推来那边推去,达到加固套的受力平恒。
15加固套用合金不锈钢制成一个圆筒形,长度比磁体略长,以便以固定,圆筒的中心也是转轴的中心,在圆筒的两边口中心用轴承和支架把加固套固定在转轴上。并完全覆盖转轴磁体。在圆筒的两边口或一边口上,装有辅助力驱动装置,用于按须要操纵转动。加固套圆筒的半径定位是,只要对转轴磁体和外套磁体三者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隔就行。如图4。间隔一般在3毫米左右。
16屏蔽层磁体是两个并合成中空瓦形和加固套一样长,宽度是加固套外圆周的6份之1。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磁体面对面紧贴于加固套外圆周上。这样就形成了在加固套筒壁上有两个互相对正且同样大小的未被磁体覆盖的磁力线能穿越的窗口。简称‘屏蔽层窗口’。窗口并被挖空。这样就没有切割磁力线的载体就不会产生涡流。这两个窗口共占整个外圆周的6份之4。屏蔽层窗口用于转轴磁体对外套磁体的磁力感应通口。由于磁体对同极相的磁体有磁浮现象,所以外套永磁体和转轴永磁体、屏蔽层三者形成两层磁斥力平行滑动圈。即屏蔽层对外套磁体的斥力平恒滑动圈,和屏蔽层对转轴磁体斥力平恒滑动圈。如图6。
17屏蔽层磁体的圆弧长度可根据须要缩致长短,这样可增加转轴磁体感应外套磁体磁力的面积,但是屏蔽层磁体与转轴磁体的距离也要相应缩致最短,否则将影响屏蔽效果。为了便于操作我采用了壹个圆周平均分为6份,采用壹份为圆弧的长度。
18外套磁体与屏蔽层磁浮现象的距离,尽量压缩致最短。以增加磁体之间的斥和吸力。
19只要用辅助力把屏蔽层沿着转轴转动方向转动,就会不断地引导转轴转动。但是其转速不能快于转轴转动,这是定向转动的须要。
20用于固定外套磁体的圆形合金钢体的坚硬度,必须大于磁体与磁体压缩距离所产生最大的斥力。
21运用屏蔽层对外套磁体和转轴磁体的屏蔽形成两层磁浮力滑动圈,再运用屏蔽层定向滑动和外套磁体极相对转轴磁体极相的斥和吸的磁力,通过屏蔽层窗口,来产生瞬间的磁力动势。如图5。
22外套磁体须然合并成圆筒形,但是磁力线必须通过屏蔽层窗口方能产生动力。所以外套磁体用于产生动力的磁体位置是有限制的,并随屏蔽层窗口的连续平行滑动,而移动变化着,始终保持着符合定向转动所须的角度。通过外套磁体用力位置的连续变换实现用力、止力循环。克服了永磁力死点问题。
23只要对推动屏蔽层转动的辅助力调节可实现转轴无级变速和倒反转动方向变换。
24由于在磁场内的金属载体须发生切割磁力线方能产生涡流。对加固套和转轴是有少量的磁力线切割。
如图6。。
附图说明:
1摘要附图:图中1为转轴。图中2为电动机。图中3为外套永磁。图中4机壳。图中5加固套支承和驱动轮。图中6为轴承。图中7为转轴永磁体。图中8为屏蔽层加固套。图中9为机体盖。图中10为瓦形用于屏蔽磁力线的磁体。
2图1为转轴永磁体。
3图2为外套永磁体。
4图3为屏蔽层加固套。图中1为加固套。图中2为屏蔽层窗口。图中3为承托屏蔽用的磁体部份。
5图4为机体横剖切图;图中1为转轴磁体加固套、壹毫米厚。图中2为瓦形用于屏蔽磁力线的磁体。图中3为转轴定位穿孔。图中4为转轴永磁体。图中5为屏蔽层加固套。图中6为瓦形磁体加固套、壹毫米厚。图中7为外套永磁体。图中8为机体外壳。图中9为螺丝孔。图中10为机脚。
6图5为外套磁体对转轴磁体的用力方式。图中1的箭头方向为外套磁体对转轴磁体的用力方向。图中2为转轴永磁体。图中3为转轴磁体定位穿孔。图中4为屏蔽层。图中5为外套永磁体。
7图6为磁力线的分布。图中1为外套永磁体。图中2箭头线为外套永磁体对转轴永磁体的吸力磁场。图中3为转轴永磁体。图中4为转轴定位穿孔。图中5为屏蔽层。图中6为外套磁体与屏蔽层斥力平恒滑动圈。图中7为屏蔽层与转轴磁体斥力行滑动圈。图中A为转轴永磁体与屏蔽层吸力磁场。图中B为外套永磁对转轴永磁斥力动作,或斥力平恒滑动圈。
8图7为合并成中空的两片瓦形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