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86372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6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13792.7

申请日:

20150915

公开号:

CN204968969U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

主分类号:

A01K63/00

申请人:

象山明瑞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发明人:

孙肇忆,刘长军,周志强,葛瑞阳,郑岳夫,蒋一鸣,夏武强

地址: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新桥镇灵岙村下灵岙15号

优先权:

CN201520713792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溶解氧检测仪和饵料料斗,养殖池塘左侧内壁上设有溶解氧检测仪,养殖池塘左侧设有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通过纳米增氧管与养殖池塘连接,纳米增氧管上设有控制阀,养殖池塘内部左右设有三个涌浪装置,所述养殖池塘右上侧设有饵料料斗,养殖池塘上侧设有输料管,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输氧,搅拌辊工作能够使得氧气充分溶于水中,提高了养殖效率,另外能够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定时定量饵料投放,且饵料在养殖池塘内部分布均匀,可对养殖池塘内部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和消毒,并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溶解氧检测仪、罗茨鼓风机、纳米增氧管、控制阀、涌浪装置、饵料料斗、泵、输料管、分叉管、电磁阀、时序控制器、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连接水管、水泵、蓄水池、进水管、沉淀曝气池、第一水管、消毒池、第二水管、抽水泵、等离子发生器、进水管、进水泵和废水生态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左侧内壁上设有溶解氧检测仪,养殖池塘左侧设有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通过纳米增氧管与养殖池塘连接,纳米增氧管上设有控制阀,养殖池塘内部左右设有三个涌浪装置,所述养殖池塘右上侧设有饵料料斗,养殖池塘上侧设有输料管,输料管右端连接泵,输料管下侧连接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分叉管,每个分叉管上都设有电磁阀,每个电磁阀都与控制器连接,每个分叉管底端都设有喷头,所述养殖池塘下侧左右依次设有废水生态处理池、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和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养殖池塘与废水生态处理池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废水生态处理池与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通过水管和水泵连接,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和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连接水管上设有水泵,废水生态处理池左侧设有两个蓄水池,两个蓄水池通过进水管与废水生态处理池连接,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右侧设有沉淀曝气池,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和沉淀曝气池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沉淀曝气池右侧设有消毒池,沉淀曝气池与消毒池之间通过第二水管连接,第二水管上设有抽水泵,消毒池内部设有等离子发生器,消毒池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塘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涌浪装置上都设有八个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管左右设有共九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系统,具体是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渔业中需要经常用到养殖系统,现有的养殖系统能耗高、水资源消耗大、养殖效果和 效率不高,不能实现自动喂料,不能满足现代化渔业养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溶解氧检测仪、罗茨鼓风机、纳米增氧管、控 制阀、涌浪装置、饵料料斗、泵、输料管、分叉管、电磁阀、时序控制器、第一生态植物 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连接水管、水泵、蓄水池、进水管、 沉淀曝气池、第一水管、消毒池、第二水管、抽水泵、等离子发生器、进水管、进水泵和 废水生态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塘左侧内壁上设有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通 过纳米增氧管与养殖池塘连接,纳米增氧管上设有控制阀,养殖池塘内部左右设有三个涌 浪装置,所述养殖池塘右上侧设有饵料料斗,养殖池塘上侧设有输料管,输料管右端连接 泵,输料管下侧连接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分叉管,每个分叉管上都设有电磁阀,每个电磁 阀都与控制器连接,每个分叉管底端都设有喷头,所述养殖池塘下侧左右依次设有废水生 态处理池、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和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养殖池塘 与废水生态处理池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废水生态处理池与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通过 水管和水泵连接,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和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 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连接水管上设有水泵,废水生态处理池左侧 设有两个蓄水池,两个蓄水池通过进水管与废水生态处理池连接,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右 侧设有沉淀曝气池,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和沉淀曝气池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沉淀曝气 池右侧设有消毒池,沉淀曝气池与消毒池之间通过第二水管连接,第二水管上设有抽水泵, 消毒池内部设有等离子发生器,消毒池通过进水管与养殖池塘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每个搅拌辊上都设有八个搅拌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叉管左右设有共九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溶解氧检测仪对养殖池塘内部的氧气浓 度进行检测,当氧气浓度过低时,控制阀控制罗茨鼓风机定时往养殖池塘底部鼓入定量氧 气,涌浪装置工作使得氧气能够充分与养殖池塘底部的水混合,提高了养殖效率;喂料时, 将饵料加入料斗,开启泵,饵料随着气流在输料管中运动至喷头处,利用电磁阀对喷头出 料的速度及频率进行控制,分叉管对鱼塘各个区域进行饵料抛撒,利用时序控制器控制电 磁阀,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定时定量饵料投放,且饵料在养殖池塘内部分布均匀;养殖池 塘的废水进入废水生态处理池内,然后经过处理后排到右侧的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中进行 处理,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的水处理后依次进入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然后进入第三生态 植物处理池,处理完成后,进入沉淀曝气池中,将污泥沉淀、增加氧气,蓄水池的作用是 给因蒸发减少水分的的废水生态处理池供水,经过沉淀后的水进入消毒池中,等离子发生 器对内部的水进行消毒,等离子消毒效果好,避免了水细菌过多影响正常养殖,经过消毒 后的水被抽入养殖池塘内部实现了对废水的循环处理和使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 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 1、溶解氧检测仪2、罗茨鼓风机3、纳米增氧管4、控制阀5、涌浪装置6、饵料料斗7、 泵8、输料管9、分叉管11、电磁阀12、时序控制器13、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第二 生态植物处理池15、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连接水管17、水泵18、蓄水池19、进水管 20、沉淀曝气池21、第一水管22、消毒池23、第二水管24、抽水泵25、等离子发生器 26、进水管27、进水泵28和废水生态处理池29,所述养殖池塘1左侧内壁上设有氧气浓 度检测仪2,养殖池塘1左侧设有罗茨鼓风机3,罗茨鼓风机3通过纳米增氧管4与养殖 池塘1连接,纳米增氧管4上设有控制阀5,养殖池塘1内部左右设有三个涌浪装置6, 所述每个涌浪装置6上都设有八个搅拌叶片,溶解氧检测仪2对养殖池塘1内部的氧气浓 度进行检测,当氧气浓度过低时,控制阀5控制罗茨鼓风机3定时往养殖池塘1内部鼓入 定量氧气,涌浪装置6工作使得氧气能够充分与养殖池塘1内部的水混合,提高了养殖效 率;所述养殖池塘1右上侧设有饵料料斗7,养殖池塘1上侧设有输料管9,输料管9右 端连接泵8,输料管8下侧连接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分叉管10,所述分叉管10左右设有 共九个,每个分叉管10上都设有电磁阀12,每个电磁阀12都与控制器13连接,每个分 叉管10底端都设有喷头11,喂料时,将饵料加入料斗7,开启泵8,饵料随着气流在输料 管9中运动至喷头11处,利用电磁阀12对喷头11出料的速度及频率进行控制,分叉管 10对鱼塘各个区域进行饵料抛撒,利用时序控制器13控制电磁阀4,实现了完全自动化 的定时定量饵料投放,且饵料在养殖池塘1内部分布均匀;所述养殖池塘1下侧左右依次 设有废水生态处理池29、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15和第三生态植 物处理池16,养殖池塘1与废水生态处理池29之间通过出水管连接,废水生态处理池29 与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之间通过水管和水泵连接,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第二生态 植物处理池15之间和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15、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之间通过连接水管 17连接,连接水管17上设有水泵18,废水生态处理池29左侧设有两个蓄水池19,两个 蓄水池19通过进水管20与废水生态处理池29连接,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右侧设有沉 淀曝气池21,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和沉淀曝气池21之间通过第一水管22连接,所述 第一水管22上设有出水阀门,沉淀曝气池21右侧设有消毒池23,沉淀曝气池21与消毒 池23之间通过第二水管24连接,第二水管24上设有抽水泵25,消毒池23内部设有等离 子发生器26,消毒池23通过进水管27与养殖池塘1连接诶,进水管27上设有进水泵28, 养殖池塘1的废水进入废水生态处理池29内,然后经过处理后排到右侧的第一生态植物 处理池14中进行处理,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的水处理后依次进入第二生态植物处理池 15,然后进入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处理完成后,进入沉淀曝气池21中,将污泥沉淀、 增加氧气,蓄水池的作用是给因蒸发减少水分的的废水生态处理池29供水,经过沉淀后 的水进入消毒池23中,等离子发生器26对内部的水进行消毒,等离子消毒效果好,避免 了水细菌过多影响正常养殖,经过消毒后的水被抽入养殖池塘1内部实现了对废水的循环 处理和使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 殖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输氧,搅拌辊工作能够使得氧气充分溶于水中,提高了养殖效率, 另外能够实现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定时定量饵料投放,且饵料在养殖池塘内部分布均匀, 可对养殖池塘内部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和消毒,并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循环利用,节约了水 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溶解氧检测仪2对养殖池塘1内部的氧气浓度进行检测, 当氧气浓度过低时,控制阀5控制罗茨鼓风机3定时往养殖池塘1内部鼓入定量氧气,涌 浪装置6工作使得氧气能够充分与养殖池塘1内部的水混合,提高了养殖效率;喂料时, 将饵料加入料斗7,开启泵8,饵料随着气流在输料管9中运动至喷头11处,利用电磁阀 12对喷头11出料的速度及频率进行控制,分叉管10对鱼塘各个区域进行饵料抛撒,利用 时序控制器13控制电磁阀4,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定时定量饵料投放,且饵料在养殖池塘 1内部分布均匀;养殖池塘1的废水进入废水生态处理池29内,然后经过处理后排到右侧 的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中进行处理,第一生态植物处理池14的水处理后依次进入第二 生态植物处理池15,然后进入第三生态植物处理池16,处理完成后,进入沉淀曝气池21 中,将污泥沉淀、增加氧气,蓄水池的作用是给因蒸发减少水分的的废水生态处理池29 供水,经过沉淀后的水进入消毒池23中,等离子发生器26对内部的水进行消毒,等离子 消毒效果好,避免了水细菌过多影响正常养殖,经过消毒后的水被抽入养殖池塘1内部实 现了对废水的循环处理和使用,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降低了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 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 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溶解氧检测仪和饵料料斗,养殖池塘左侧内壁上设有溶解氧检测仪,养殖池塘左侧设有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通过纳米增氧管与养殖池塘连接,纳米增氧管上设有控制阀,养殖池塘内部左右设有三个涌浪装置,所述养殖池塘右上侧设有饵料料斗,养殖池塘上侧设有输料管,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生态水产养殖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输氧,搅拌辊工作能够使得氧气充分溶于水中,提高了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