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7167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3.16 CN 101371674 B *CN101371674B* (21)申请号 200810079395.3 (22)申请日 2008.09.16 A23F 3/34(2006.01) A23F 3/06(2006.01) A23L 1/29(2006.01) (73)专利权人 樊青林 地址 043000 山西省侯马市新田路 398 号丰 绿芦笋合作社 (72)发明人 樊青林 王娟子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14107 代理人 王金锁 JP 63273462。
2、 A,1988.11.10, 全文 . CN 1552226 A,2004.12.08, 全文 . CN 1287791 A,2001.03.21, 全文 . CN 1810138 A,2006.08.02, 全文 . CN 1923020 A,2007.03.07, 全文 . JP 394649 A,1991.04.19, 全文 . 邹光友 . 麦香芦笋茶的开发研究 .食品科 学 .1190,( 第 12 期 ),15-17. (54) 发明名称 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制造 方法为 : 将采摘的鲜芦笋芽杀青, 揉捻, 干燥, 成 品。本发明。
3、选用芦笋采摘完毕后废弃的茎株顶端 嫩芽为原料, 把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 结合, 通过此工艺生产出高档的芦笋茶, 充分保留 了芦笋的各种营养与保健成分, 具有多种保健效 果, 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防癌抗癌、 可预防高血 压、 心脏病、 膀胱炎、 肾炎及水肿等疾病、 抗疲劳、 抗衰老、 增加食欲、 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 毒物质, 提高人体免疫力。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高雁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CN 101371674 B1/1 页 2 1. 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是 : 该。
4、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鲜叶采摘、 摊放 采摘芦笋茎株顶端 2-3 厘米的新鲜芦笋, 色泽均匀, 且无病虫害叶和变质叶, 采摘后的 鲜叶要及时摊晾 4-6 小时, 失去部分水分, 叶片萎缩后再杀青 ; (2) 杀青 : 每锅投放 250-300g 芦笋, 鲜叶下锅时锅温掌握在 100-120, 杀青时间 34 分钟 ; (3) 揉捻 : 用闽茶 35 型电动揉捻机对芦笋进行揉捻, 每桶装叶量 7-8 公斤, 转速每分钟 60 转, 揉 捻时间 3-5 分钟, 揉捻过程中要翻拌一次 ; (4) 干燥 : 采用烘笼炭火烘火焙的办法, 分初烘、 摊放、 复烘三步完成, 初烘每笼用 6-7 锅的。
5、投叶 量, 温度 80, 每隔 3 分钟左右翻烘一次, 时间 17-18 分钟, 初烘结束后下烘摊放, 4 小时后 再进行复烘, 复烘温度 55, 每笼放初烘叶 1.5 公斤, 烘至足干, 即含水量 6以下, 用手捻 成粉末状即制造成芦笋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71674 B1/2 页 3 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属茶叶制造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 0003 芦笋, 又名石刁柏、 龙须菜、 百合科植物, 是一种低热量、 低脂肪、 高氨基酸的营养 食品, 是世界十大名菜之首, 被誉为 “蔬菜之王” , 富含人体。
6、必须的十八种氨基酸和微量元 素。中国 神农本经 称之为 “上品之上” ,本草纲目 记载 :“可解渚肉 ( 即肿瘤 ) 之毒” 。 可是芦笋采摘完毕后, 基本上就不在进行利用, 任由芦笋的枝叶狂长, 造成浪费。我国在种 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唐、 陆羽 茶经 载 :“茶为之饮, 发乎神农氏” , 可见饮茶是从神农 氏时期开始的。芦笋茶是承启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研制的, 芦笋茶的 制造工艺技术是利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独特的制造工艺。 0004 发明内容 : 0005 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用芦笋的枝叶制备浸泡茶的方法, 提高芦笋原料的利用 率, 解决芦笋浪费的问题,。
7、 利用芦笋采摘完毕后废弃的继长茎端 23 厘米的嫩芽为原料, 生 产出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环保饮品芦笋茶。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7 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8 (1) 鲜叶采摘、 摊放 0009 采摘芦笋茎株顶端 2-3 厘米的新鲜芦笋, 色泽均匀, 且无病虫害叶和变质叶, 采摘 后的鲜叶要及时摊晾 4-6 小时, 失去部分水分, 叶片萎缩后再杀青 ; 0010 (2) 杀青 : 0011 每锅投放 250300g 芦笋, 鲜叶下锅时锅温掌握在 100120, 杀青时间 34 分 钟 ; 0012 (3) 揉捻 : 0013 用闽茶 35。
8、 型电动揉捻机对芦笋进行揉捻, 每桶装叶量 78 公斤, 转速每分钟 60 转, 揉捻时间 35 分钟, 揉捻过程中要翻拌一次 ; 0014 (4) 干燥 : 0015 采用烘笼炭火烘火焙的办法, 分初烘、 摊放、 复烘三步完成, 初烘每笼用 67 锅的 投叶量, 温度80, 每隔3分钟左右翻烘一次, 时间1788分钟, 初烘结束后下烘摊放, 4小 时后再进行复烘, 复烘温度 55, 每笼放初烘叶 1.5 公斤, 烘至足干, 即含水量 6以下, 用 手捻成粉末状即制造成芦笋茶。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芦笋的生长发育 特点, 选用芦笋采摘完毕后废。
9、弃的茎株顶端嫩芽为原料, 将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 相结合, 采用科学的方法及古老的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办法, 生产出营养丰富、 清香浓郁、 茶 色清绿、 口感异香、 保健抗病的芦笋茶。采用此工艺生产出的芦笋茶, 充分保留了芦笋的各 种营养与保健成分, 同时还具有防癌抗癌, 防止心血管疾病, 降低血压、 血脂, 排毒利尿, 提 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多种保健效果。 说 明 书 CN 101371674 B2/2 页 4 具体实施方式 : 0017 一种芦笋茶的制造方法 : 0018 (1) 鲜叶采摘、 摊放 0019 制作芦笋茶, 采摘必须是芦笋茎株顶端 23 厘米的新鲜原料, 色泽均匀, 且无病 。
10、虫害叶和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要及时摊晾 5 小时, 失去部分水分, 叶片萎缩后再杀青, 易 杀透杀匀。叶片的萎缩还可增加芦笋茶的韧性, 使杀青过程中, 茶汁不易被挤出, 保持成茶 翠绿的色泽, 同时, 还可使鲜叶中显青茶气的化学成份得以挥 发和转化, 改善成茶香气的 纯度。 0020 (2) 杀青 : 0021 杀青要掌握杀快、 杀匀、 杀透的原则, 避免出现红、 焦、 闷, 杀青的关键要控制好杀 青锅温, 每锅投放量280g。 鲜叶下锅时锅温掌握在110(叶下锅时有连续地炒芝麻爆声), 杀青时间 3 分钟。 0022 (3) 揉捻 : 0023 芦笋茶揉捻采用揉捻机揉捻, 用闽茶35型电动揉。
11、捻机, 每桶装叶量7公斤, 转速每 分钟 60 转, 揉捻时间 4 分钟, 揉捻过程要翻拌一次, 揉捻应掌握 “热揉、 适当重压、 快速、 短 时” 的原则。 0024 (4) 干燥 : 0025 芦笋茶干燥工序采用烘笼炭火烘火焙的办法。分初烘、 摊放、 复烘三步完成。初烘 每笼用 6 锅的投叶量, 温度 80, 每隔 3 分钟翻烘一次, 时间 17 分钟。初烘结束后下烘摊 放, 4 小时后再进行复烘, 复烘温度 55, 每笼放初烘叶 1.5 公斤, 烘至足干, 含水量 6以 下, 用手捻可成粉末状即制成芦笋茶。 0026 芦笋茶的各种指标如下 : 0027 (1) 感官指标 : 0028 外观 : 黄褐色芦笋芽, 无病虫害, 无霉斑。 0029 滋味与气味 : 具有芦笋茶特有的气味和滋味, 无异味。 0030 杂质 : 无外来杂质。 0031 (2) 理化指标 : 水份小于或等于 6.0, 总灰份小于或等于 8.0 0032 (3) 卫生指标 : 污染物限量 : 符合 GB2762 的规定 ; 0033 农药残留量 : 符合 GB2763 的规定。 说 明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