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6853139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414133.4

申请日:

20130712

公开号:

CN203353442U

公开日:

2013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

申请人:

宜都天峡特种渔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蓝泽桥

地址:

443300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创业园

优先权:

CN201320414133U

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所述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气提装置配套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所述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型建筑,不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权利要求书

1.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所述养鱼池为双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气提装置配套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内循环套池,其池形结构外方内圆,外方形池为养殖池,内圆形池为生物滤池,养殖池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置,底部铺设滤料层及滤料承托层,生物滤池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回水沟、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集污沉淀池,由于养殖池底部设有回水口,回水口排出的水通过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进水沟连接养殖池和生物滤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相通,顶部也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池,并用闸阀控制;导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在中、下层铺设复合滤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在表层培养水生动、植物作为人工湿地,通过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沉淀、过滤、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动植物吸收,高效净化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装置包括U型管, U型管内设有曝气管或散气石,气提装置由气泵工作时吸入空气产生的压力,通过气压带动水体流动,促进养殖池与生物滤池间的水体循环,闸阀控制气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进水沟、生物滤池、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面,进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投放水生动植物,全方位修复养殖废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处理水循环方式是: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回水口流入生物滤池,由下而上经复合滤料过滤净化,生物滤池的表层水溢入气提装置中,通过气提装置提水入养殖池,完成内循环;外循环是由养殖池排出的水,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后入进水沟,再用气提装置以低水头、大流量平稳推至养殖池,周而复始循环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池底部添加纯氧,使养殖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即为9.0±0.5 mg/L。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工业化双循环水养鱼池及通过其将生产、生活、商贸结合为一体的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养鱼在我国已发展近300万㎡,养鱼车间主要居地面。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单产低,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繁琐,循环水均采用单一外循环,虽引进或仿制国外成套水处理设备,如蛋白质分离器、微滤机、分子筛富氧机、纯氧投加装置、紫外线及臭氧杀菌器等,其价格昂贵、能耗大、安全隐患大、且通常水体日循环次数少,利用率低,养殖废水排放,造成污染,其效果不尽人意,且模式规模大,不易推广到家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循环水养鱼池,投资少、设施简单实用、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节能低耗的、易推广和复制,特别适合中小型养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

所述养鱼池为双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气提装置配套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所述内循环套池,其池形结构外方内圆,外方形池为养殖池,内圆形池为生物滤池,养殖池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置,底部铺设滤料层及滤料承托层,生物滤池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回水沟、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集污沉淀池,由于养殖池底部设有回水口,回水口排出的水通过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进水沟连接养殖池和生物滤池。

所述生物滤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相通,顶部也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池,并用闸阀控制;导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所述的滤料层为纳米陶瓷、碳酸盐矿石、麦饭石、沸石、珊瑚沙或无纺布等滤料。

所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在中、下层铺设复合滤料,即纳米陶瓷、碳酸盐矿石、麦饭石、沸石、珊瑚沙、无纺布等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分解、转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在表层培养水生动、植物吸取鱼类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并通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动植物吸收,高效净化水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又释放氧气于空气中。

所述气提装置包括U型管, U型管内设有曝气管或散气石,气提装置由气泵工作时吸入空气产生的压力,通过气泵将室外空气,经管道输送到气提装置,通过气提装置的曝气管挤出,产生的气泡扩散于水中由下向上以螺旋状上升,并带动水体流动,促进养殖池与生物滤池间的水体循环,闸阀控制气量,气提装置安装在内循环生物滤池、养殖池和外生物滤池中。

所述养殖池、进水沟、生物滤池、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面,进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投放水生动植物,全方位修复养殖废水。

所述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处理水循环方式是: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回水口流入生物滤池,由下而上经复合滤料过滤净化,生物滤池的表层水溢入气提装置中,通过气提装置提水入养殖池,完成内循环;直径为110mm的气提装置每小时提水量为5~7m3。每个50m3人工水体的鱼池安置20个气提装置,使鱼池日交换量达50次左右。外循环是由养殖池排出的水,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后入进水沟,再用气提装置以低水头、大流量平稳推至养殖池,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外循环水交换量为2次/小时。

在养殖池进水口底部添加纯氧,使养殖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即为9.0±0.5 mg/L;不需添加任何降温设备,利用地表层恒温调节养殖水温和室内工作气温,即可使夏天鱼池最高水温≤26℃,冬天鱼池最低水温≥13℃,满足鱼类较好的生长温度。

优选的,所述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

所述双循环水养鱼池位于地下室,利用地热恒温资源,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另外,双循环水养鱼池的上层修建楼房,用于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不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中内循环套池的池形结构为外方内圆,外方形池为养殖池,内圆形池为生物滤池,通过气提装置提水促进水体顺时针方向流动,在水流作用下能更好地将养殖池中鱼类排泄污物集中到生物滤池中进行收集处理,处理效果更好,而且更能模拟自然江、河环境促进鱼类游动,提高体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回水口设于养殖池,这种设计更能加速生物滤池与养殖池间的循环,促进水体流动提高溶氧量,而且生物滤池的有害污物更加能够集中收集处理。

2、工程造价低,除鱼池基建投资外,省却了昂贵的设备费用,其投资总额为传统设备型投资1/2或1/3。

3、运行费用低,仅气泵、水泵电耗,为国外能耗的1/5,国内尚无数据可参比。

4、水循环效率高,双循环水处理交换水次数可达80次/日以上,国内一般8次/日;国外48次/日。本系统不换水、不用药、零排放,能够很好的控制二次污染。

5、能够产生很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产量(50kg/m3)和品质(无公害水产品),适宜推广应用。

6、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节约稀缺土地资源,使一地多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与地热资源建设工业化养鱼车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面即养鱼车间上空,建设现代工业化养鱼生产管理、经营、开发所必须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养殖与管理,经营与销售一体化;在节省土地,节省基建投入的基础上,使养殖技术得到提升和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内循环套池平面图。

图2为内循环套池池底布置图。

图3为内循环套池原位自净水循环示意图。

图4为悬挂式气提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8中包括:悬挂式气提装置1,滤料层2,水流方向3,排污管4,提水气石或气管5,养殖池6,生物滤池7,滤料承托层8,集污沉淀池9,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10,湿地层11,外生物滤池层12,回水沟13,排污口14,回水口15;其中3表示水流方向;另外养鱼池A, 楼房B,观赏通道A-1,养鱼通道A-2。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A,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B。

所述养鱼池A为双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气提装置配套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1、内循环套池如图1-3:为外方内圆的池形结构,外方形池为养殖池6,内圆形池为生物滤池,养殖池6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15,生物滤池内设有悬挂气提装置1,底部铺设滤料承托层8,生物滤池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4;生物滤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6相通,顶部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池,并用闸阀控制;导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导水孔流入生物滤池,由下而上经复合滤料过滤净化,溢入池中悬挂气提装置,由管内气石提水入养殖池,完成养殖池原位内循环。直径为110mm的气提装置每小时提水量为5-7m3。每个50m3人工水体的养殖池安置20个气提装置,使鱼池日交换量达50次左右。

所述养殖池内的的结构采用砖混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浇注;内循环套池可设于室内地下室,也可采用室外塑料大棚;且养殖池与外循环系统可以一对一设置,也可以是群体组合,既可以是串联又可以是并联。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将双循环水养鱼池设于室内地下室,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A-1,养鱼池的上方设有养鱼通道A-2,可以将观赏通道A-1与养鱼通道A-2隔开,方便管理。

2、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回水沟、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10、集污沉淀池9,养殖池底部设置回水口,通过回水沟连接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生物滤池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内循环套池的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所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在外生物滤层12的中、下层铺设复合滤料,即纳米陶瓷、碳酸盐矿石、麦饭石、沸石、珊瑚沙、无纺布等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分解、转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在人工湿地层11表层培养水生动、植物吸取鱼类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如培育浮叶植物水浮莲、凤眼莲、漂浮植物满江红、紫背浮萍等以及放养数尾鲤、鲫鱼,通过水生动物处理有机碎屑净化水体;并通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动植物吸收,高效净化水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又释放氧气于空气中。

生物滤池的排污口14、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人工湿地集污槽通过插管直接排入集污沉淀池内进行净化。

外循环系统是由养殖池排出的水,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完成氨氮、亚硝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经净化处理后流入进水沟,再由气提装置以低水头、大流量平稳推至养殖池,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外循环水交换量为2次/小时。

3、如图1、3、4所示,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置U型管安装条形气石,完成内循环。外循环系统与养殖池之间安装曝气管气提装置,完成外循环。气提装置由气泵经主管、支管输送到每个气提装置供气,闸阀控制气量。气提装置安装于内循环生物滤池、外循环养殖池和外生物滤池中。一台气泵可运行多个气提装置。气提装置数量按池水交换频率72次/d设置。以低水头、大流量提水、曝气、增氧。

以上所述养殖池、进水沟、生物滤池、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面,进水沟和回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投放水生动植物,全方位修复养殖废水。

在养殖池进水处添加纯氧,使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即为9mg/L±0.5,加速有机物分解,促进鱼类全天候健康生长。

利用地表层恒温调节养殖水温和室内工作气温,使得夏天鱼池最高水温≤26℃,冬天鱼池最低水温≥13℃,为适合鱼类生长的温度。

所述双循环水养鱼池位于地下室,利用地热恒温资源,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另外,双循环水养鱼池的上层修建楼房,用于养鱼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不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实施例: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渔洋溪村5户农民2010年在自己家建成地下室鲟鱼养殖车间,2011年实现年利6万元,鲟鱼养殖车间正常运作后,又开始把一楼建成商店和农家乐,出售鲟鱼产品和旅游产品,二楼开发以鲟鱼为主的农家菜,三楼自己居住。现具体说明如下:

1、利用120㎡的宅基地底地下室,外方内圆砖砌混凝土结构,池深1.8米、水深1.6米。方形为养殖池、面积76.58㎡、水体127.58 m3。外循环系统,面积43.42㎡,水体(含滤料)69.47 m3。其养殖水体与生物滤池空间比约为2:1。

2、养殖池与生物滤池一体,池水通过底部导水孔相通,生物滤池内充填滤料(碳酸盐矿石、纳米材料等),形成浸没式生物滤床,通过气提装置使池水经过滤料自下而上循环,通过10—20天的运行,滤料表面长出生物膜。

3、生物滤池定期接种特定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复合菌种。

4、本试验池主养达氏鳇,投放550尾,重671kg,个体均重1.22kg(配养数尾鰱、鳙、鲤鱼等),放养密度5.24kg/m??。

5、养殖池水体的理化指标:水温控制在20±0.5℃(温棚);pH值控制在7.5—8之间;氨氮、亚硝态氮分别保持在0.5mg/L和0.1mg/L以内;溶解氧在6—9mg/L;透明度在1米以上。

通过11个月(2011年2月12日—2012年1月11日)的养殖试验:总重量3817kg,净增重3146kg;每立方水体载鱼29.9kg,净增24.66kg。

每生产1公斤鱼的能耗为0.8元。

第一年为试验阶段,从第二年起新建的鱼池经过试用逐步成熟,其产量与安全性能将大幅提高。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3534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2.25 CN 203353442 U *CN203353442U* (21)申请号 201320414133.4 (22)申请日 2013.07.12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宜都天峡特种渔业有限公司 地址 443300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创业 园 (72)发明人 蓝泽桥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54) 实用新型名称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57) 摘要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

2、系统, 包括利用 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 养鱼池 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 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 ; 所述农户地下室生态循 环水养鱼系统, 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 气 提装置配套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 所述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 成, 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复合型建筑, 不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 还能提高工 作效率, 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353442 U CN 203353442 U *CN203353442U* 1/1 页 2 1.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 建造的养鱼池, 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 楼房 ; 所述养鱼池为双循环水养鱼池, 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 气提装置配套组成的 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 内循环套池, 其池形结构外方内圆, 外方形池为养殖池, 内圆形池为生物滤池, 养殖池 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 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

4、置, 底部铺设滤料层及滤料承托层, 生物滤池 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 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 回水沟、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集污沉淀池, 由于养殖池底 部设有回水口, 回水口排出的水通过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外生物滤池和人 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进水沟连接养 殖池和生物滤池。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生物滤 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相通, 顶部也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池, 并用闸阀控制 ; 导 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 3. 根据权利要求 。

5、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生物 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 在中、 下层铺设复合滤料作为生物膜载体 ; 在表层培养水生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 通过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沉淀、 过滤、 吸附、 微生物降解、 水生动植物 吸收, 高效净化水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提装 置包括 U 型管, U 型管内设有曝气管或散气石, 气提装置由气泵工作时吸入空气产生的压 力, 通过气压带动水体流动, 促进养殖池与生物滤池间的水体循环, 闸阀控制气量。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6、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养殖池、 进水沟、 生物滤池、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面, 进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 环境, 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 投放水生动植物, 全方位修复养殖废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套 池与外循环系统处理水循环方式是 : 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回水口流入生物滤池, 由下而上经 复合滤料过滤净化, 生物滤池的表层水溢入气提装置中, 通过气提装置提水入养殖池, 完成 内循环 ; 外循环是由养殖池排出的水, 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后入进水 沟, 再用气提装置以低水头、 大流量平稳推至养殖池, 周而复始。

7、循环利用。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在养殖池底 部添加纯氧, 使养殖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 即为 9.00.5 mg/L。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之一所述的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353442 U 2 1/5 页 3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领域, 具体涉及工业化双循环水养鱼池及通过其将生 产、 生活、 商贸结合为一体的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8、, 工业养鱼在我国已发展近 300 万, 养鱼车间主要居地面。普遍存在着技术 水平低、 单产低 , 运行费用高, 操作管理繁琐, 循环水均采用单一外循环, 虽引进或仿制国 外成套水处理设备, 如蛋白质分离器、 微滤机、 分子筛富氧机、 纯氧投加装置、 紫外线及臭氧 杀菌器等, 其价格昂贵、 能耗大、 安全隐患大、 且通常水体日循环次数少, 利用率低, 养殖废 水排放, 造成污染, 其效果不尽人意, 且模式规模大, 不易推广到家庭。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循环水养鱼池, 投资少、 设施简单 实用、 操作管理方便、 运行安全可靠、 节能低耗的、 易推广和复制,。

9、 特别适合中小型养殖。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农户地下室生态循环水养鱼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 源建造的养鱼池, 养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 的楼房。 0006 所述养鱼池为双循环水养鱼池, 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 气提装置配套组 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 0007 所述内循环套池, 其池形结构外方内圆, 外方形池为养殖池, 内圆形池为生物滤 池, 养殖池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 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置, 底部铺设滤料层及滤料承托 层, 生物滤池底部还设有排污口。

10、 ; 0008 所述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 回水沟、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集污沉淀池, 由于 养殖池底部设有回水口, 回水口排出的水通过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外生物 滤池和人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进水 沟连接养殖池和生物滤池。 0009 所述生物滤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相通, 顶部也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 池, 并用闸阀控制 ; 导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 所 述的滤料层为纳米陶瓷、 碳酸盐矿石、 麦饭石、 沸石、 珊瑚沙或无纺布等滤料。 0010 所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 在中、 。

11、下层铺设复合滤料, 即纳米陶瓷、 碳 酸盐矿石、 麦饭石、 沸石、 珊瑚沙、 无纺布等作为生物膜载体, 以分解、 转化水体中氨氮和亚 硝态氮 ; 在表层培养水生动、 植物吸取鱼类高密度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 并通过植物吸收二 氧化碳释放氧气 ; 通过沉淀、 过滤、 吸附、 微生物降解、 水生动植物吸收, 高效净化水体, 植物 吸收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 同时又释放氧气于空气中。 0011 所述气提装置包括 U 型管, U 型管内设有曝气管或散气石, 气提装置由气泵工作 说 明 书 CN 203353442 U 3 2/5 页 4 时吸入空气产生的压力, 通过气泵将室外空气, 经管道输送到气提装。

12、置, 通过气提装置的曝 气管挤出, 产生的气泡扩散于水中由下向上以螺旋状上升, 并带动水体流动, 促进养殖池与 生物滤池间的水体循环, 闸阀控制气量, 气提装置安装在内循环生物滤池、 养殖池和外生物 滤池中。 0012 所述养殖池、 进水沟、 生物滤池、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面, 进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 投放水生动植物, 全方位修复养殖废 水。 0013 所述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处理水循环方式是 : 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回水口流入 生物滤池, 由下而上经复合滤料过滤净化, 生物滤池的表层水溢入气提装置中, 通过气提装 置提水入养殖池, 完成内循环 ;。

13、 直径为110mm的气提装置每小时提水量为57m3。 每个50m3 人工水体的鱼池安置 20 个气提装置, 使鱼池日交换量达 50 次左右。外循环是由养殖池排 出的水, 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后入进水沟, 再用气提装置以低水头、 大 流量平稳推至养殖池, 周而复始循环利用, 外循环水交换量为 2 次 / 小时。 0014 在养殖池进水口底部添加纯氧, 使养殖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 即为 9.00.5 mg/L ; 不需添加任何降温设备, 利用地表层恒温调节养殖水温和室内工作气温, 即可使夏天 鱼池最高水温 26, 冬天鱼池最低水温 13, 满足鱼类较好的生长温度。 0015 优。

14、选的, 所述养鱼池的外壁至少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并在其外围设置观 赏通道。 0016 所述双循环水养鱼池位于地下室, 利用地热恒温资源, 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 ; 另 外, 双循环水养鱼池的上层修建楼房, 用于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 不 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 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0017 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 0018 1、 本专利中内循环套池的池形结构为外方内圆, 外方形池为养殖池, 内圆形池为 生物滤池, 通过气提装置提水促进水体顺时针方向流动, 在水流作用下能更好地将养殖池 中鱼类排泄污物集中到生物滤池中进行收集处理,。

15、 处理效果更好, 而且更能模拟自然江、 河 环境促进鱼类游动, 提高体质。另外, 本实用新型中回水口设于养殖池, 这种设计更能加速 生物滤池与养殖池间的循环, 促进水体流动提高溶氧量, 而且生物滤池的有害污物更加能 够集中收集处理。 0019 2、 工程造价低, 除鱼池基建投资外, 省却了昂贵的设备费用, 其投资总额为传统设 备型投资 1/2 或 1/3。 0020 3、 运行费用低, 仅气泵、 水泵电耗, 为国外能耗的 1/5, 国内尚无数据可参比。 0021 4、 水循环效率高, 双循环水处理交换水次数可达 80 次 / 日以上, 国内一般 8 次 / 日 ; 国外 48 次 / 日。本系。

16、统不换水、 不用药、 零排放, 能够很好的控制二次污染。 0022 5、 能够产生很好的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显著, 能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鱼产量 (50kg/m3) 和品质 (无公害水产品) , 适宜推广应用。 0023 6、 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节约稀缺土地资源, 使一地多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 间与地热资源建设工业化养鱼车间 ;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面即养鱼车间上空, 建设现代工 业化养鱼生产管理、 经营、 开发所必须的配套服务设施, 使养殖与管理, 经营与销售一体化 ; 在节省土地, 节省基建投入的基础上, 使养殖技术得到提升和优化。 说 明 书 CN 203353442 U 4 3/。

17、5 页 5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为内循环套池平面图。 0025 图 2 为内循环套池池底布置图。 0026 图 3 为内循环套池原位自净水循环示意图。 0027 图 4 为悬挂式气提装置结构图。 0028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图。 0029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0030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流程图。 0031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 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 1-8 中包括 : 悬挂式气提装置 1, 滤料层 2, 水流方。

18、向 3, 排污 管 4, 提水气石或气管 5, 养殖池 6, 生物滤池 7, 滤料承托层 8, 集污沉淀池 9, 外生物滤池和 人工湿地 10, 湿地层 11, 外生物滤池层 12, 回水沟 13, 排污口 14, 回水口 15 ; 其中 3 表示水 流方向 ; 另外养鱼池 A, 楼房 B, 观赏通道 A-1, 养鱼通道 A-2。 0034 如图 1-8 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利用地下空间和地热恒温资源建造的养鱼池 A, 养 鱼池的上层修建用于提供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的楼房 B。 0035 所述养鱼池 A 为双循环水养鱼池, 包括内循环套池与外循环系统、 气提装置配套 。

19、组成的水体平位双循环水处理系统 ; 0036 1、 内循环套池如图 1-3 : 为外方内圆的池形结构, 外方形池为养殖池 6, 内圆形池 为生物滤池, 养殖池 6 底部一角设有回水口 15, 生物滤池内设有悬挂气提装置 1, 底部铺设 滤料承托层8, 生物滤池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4 ; 生物滤池底部设置多个导流孔与养殖池6相 通, 顶部设多个导流孔连接养殖池, 并用闸阀控制 ; 导流孔将从底部排入生物滤池的水经滤 料层净化后重新导入养殖池。养殖池的水从底壁导水孔流入生物滤池, 由下而上经复合滤 料过滤净化, 溢入池中悬挂气提装置, 由管内气石提水入养殖池, 完成养殖池原位内循环。 直径为 110。

20、mm 的气提装置每小时提水量为 5-7m3。每个 50m3人工水体的养殖池安置 20 个 气提装置, 使鱼池日交换量达 50 次左右。 0037 所述养殖池内的的结构采用砖混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浇注 ; 内循环套池可设于室 内地下室, 也可采用室外塑料大棚 ; 且养殖池与外循环系统可以一对一设置, 也可以是群体 组合, 既可以是串联又可以是并联。 0038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将双循环水养鱼池设于室内地下室, 养鱼池的外壁至少 部分面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并在其外围设置观赏通道 A-1, 养鱼池的上方设有养鱼通道 A-2, 可以将观赏通道 A-1 与养鱼通道 A-2 隔开, 方便管理。 0039。

21、 2、 外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沟、 回水沟、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10、 集污沉淀池 9, 养 殖池底部设置回水口, 通过回水沟连接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生物滤池通 过管道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内循环套池的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接到集污沉淀池。 说 明 书 CN 203353442 U 5 4/5 页 6 0040 所述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合为一体, 在外生物滤层 12 的中、 下层铺设复合滤 料, 即纳米陶瓷、 碳酸盐矿石、 麦饭石、 沸石、 珊瑚沙、 无纺布等作为生物膜载体, 以分解、 转 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 ; 在人工湿地层 11 表层培养水生动、 植物吸取鱼类高密度养殖所 产。

22、生的污染物, 如培育浮叶植物水浮莲、 凤眼莲、 漂浮植物满江红、 紫背浮萍等以及放养数 尾鲤、 鲫鱼, 通过水生动物处理有机碎屑净化水体 ; 并通过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 通 过沉淀、 过滤、 吸附、 微生物降解、 水生动植物吸收, 高效净化水体,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有 毒有害物质, 同时又释放氧气于空气中。 0041 生物滤池的排污口 14、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人工湿地集污槽通过插管直接排 入集污沉淀池内进行净化。 0042 外循环系统是由养殖池排出的水, 经回水沟进入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净化, 完 成氨氮、 亚硝态氮向硝态氮转化 ; 经净化处理后流入进水沟, 再由气提装置以低水头。

23、、 大流 量平稳推至养殖池, 周而复始循环利用, 外循环水交换量为 2 次 / 小时。 0043 3、 如图 1、 3、 4 所示, 生物滤池内悬挂气提装置 U 型管安装条形气石, 完成内循环。 外循环系统与养殖池之间安装曝气管气提装置, 完成外循环。 气提装置由气泵经主管、 支管 输送到每个气提装置供气, 闸阀控制气量。 气提装置安装于内循环生物滤池、 外循环养殖池 和外生物滤池中。一台气泵可运行多个气提装置。气提装置数量按池水交换频率 72 次 /d 设置。以低水头、 大流量提水、 曝气、 增氧。 0044 以上所述养殖池、 进水沟、 生物滤池、 外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的水位保持同一水平 面。

24、, 进水沟和回水沟内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设置人工水生植物滤料, 投放水生动植物, 全方 位修复养殖废水。 0045 在养殖池进水处添加纯氧, 使池内溶氧处于超饱和状态, 即为 9mg/L0.5, 加速有 机物分解, 促进鱼类全天候健康生长。 0046 利用地表层恒温调节养殖水温和室内工作气温, 使得夏天鱼池最高水温 26, 冬天鱼池最低水温 13, 为适合鱼类生长的温度。 0047 所述双循环水养鱼池位于地下室, 利用地热恒温资源, 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 ; 另 外, 双循环水养鱼池的上层修建楼房, 用于养鱼生产经营、 管理、 销售所必须的配套场地, 不 仅能够节省鱼场投资, 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25、, 使得管理营销更加方便。 0048 实施例 : 0049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渔洋溪村 5 户农民 2010 年在自己家建成地下室鲟鱼养殖 车间, 2011 年实现年利 6 万元, 鲟鱼养殖车间正常运作后, 又开始把一楼建成商店和农家 乐, 出售鲟鱼产品和旅游产品, 二楼开发以鲟鱼为主的农家菜, 三楼自己居住。现具体说明 如下 : 0050 1、 利用120的宅基地底地下室, 外方内圆砖砌混凝土结构, 池深1.8米、 水深1.6 米。方形为养殖池、 面积 76.58 、 水体 127.58 m3。外循环系统, 面积 43.42 , 水体 (含滤 料) 69.47 m3。其养殖水体与生物滤池空。

26、间比约为 2:1。 0051 2、 养殖池与生物滤池一体, 池水通过底部导水孔相通, 生物滤池内充填滤料 (碳酸 盐矿石、 纳米材料等) , 形成浸没式生物滤床, 通过气提装置使池水经过滤料自下而上循环, 通过 1020 天的运行, 滤料表面长出生物膜。 0052 3、 生物滤池定期接种特定有益微生物, 如光合细菌、 芽孢杆菌、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说 明 书 CN 203353442 U 6 5/5 页 7 等复合菌种。 0053 4、 本试验池主养达氏鳇, 投放 550 尾, 重 671kg, 个体均重 1.22kg (配养数尾鰱、 鳙、 鲤鱼等) , 放养密度 5.24kg/m?。 005。

27、4 5、 养殖池水体的理化指标 : 水温控制在 200.5(温棚) ; pH 值控制在 7.58 之 间 ; 氨氮、 亚硝态氮分别保持在 0.5mg/L 和 0.1mg/L 以内 ; 溶解氧在 69mg/L ; 透明度在 1 米以上。 0055 通过11个月 (2011年2月12日2012年1月11日) 的养殖试验 : 总重量3817kg, 净增重 3146kg ; 每立方水体载鱼 29.9kg, 净增 24.66kg。 0056 每生产 1 公斤鱼的能耗为 0.8 元。 0057 第一年为试验阶段, 从第二年起新建的鱼池经过试用逐步成熟, 其产量与安全性 能将大幅提高。 说 明 书 CN 203353442 U 7 1/4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3442 U 8 2/4 页 9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3442 U 9 3/4 页 10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3442 U 10 4/4 页 11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353442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