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
背景技术
因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的腹泻叫吸收不良腹泻,常见有因脂肪、糖、蛋白等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正常人粪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纤维、细菌以及水分等,消化、吸收不良时,大量营养物质进入结肠,改变了粪便的含量,而且改变了粪便中的渗透力,目前市场上的腹泻药大多都以抗菌为主,治疗部分感染性腹泻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具有针对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细菌紊乱,加重吸收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其包含以下组分的中药:
龙牙草11-13份、水杨梅18-21份、翻白草4-7份、蕨麻25-28份、路边青5-7份、蝙蝠葛16-19份、唐松草10-13份、对叶草19-23份、千金藤8-10份、金线吊乌龟20-22份、地不容8-11份、粪箕笃18-20份、粉防己16-19份、北马兜铃25-27份、拳参6-8份、老鹳草11-13份、瓣蕊唐松草根5-8份。
龙牙草:止痢及消炎作用;
水杨梅: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
翻白草:清利肠胃,止痢止血;
蕨麻:健脾胃;
路边青:有祛风、除湿、止痛、镇痉之效;
蝙蝠葛:能够治疗胃痛腹胀,痢疾肠炎;
唐松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
对叶草:散积健脾;
千金藤:清热解毒,治疟疾,痢疾;
金线吊乌龟: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
地不容: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
粪箕笃:清热利水,治炎症性腹泻;
粉防己:镇痛、消炎;
北马兜铃:具健胃、理气止痛之效;
拳参:有清热解毒,常用于赤痢热泻;
老鹳草:具有抗菌止泻作用;
瓣蕊唐松草根:可治疗腹泻,痢疾;
本发明药方具有健脾利胃,清热祛湿,止痢及消炎的功效,通过内在调理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对吸收不良性腹泻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其包含以下组分的中药:
龙牙草11份、水杨梅18份、翻白草4份、蕨麻25份、路边青5份、蝙蝠葛16份、唐松草10份、对叶草19份、千金藤8份、金线吊乌龟20份、地不容8份、粪箕笃18份、粉防己16份、北马兜铃25份、拳参6份、老鹳草11份、瓣蕊唐松草根5份。
实施例2: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其包含以下组分的中药:
龙牙草13份、水杨梅21份、翻白草7份、蕨麻28份、路边青7份、蝙蝠葛19份、唐松草13份、对叶草23份、千金藤10份、金线吊乌龟22份、地不容11份、粪箕笃20份、粉防己19份、北马兜铃27份、拳参8份、老鹳草13份、瓣蕊唐松草根8份。
实施例3:一种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的中药,其包含以下组分的中药:
龙牙草12份、水杨梅20份、翻白草5份、蕨麻26份、路边青6份、蝙蝠葛17份、唐松草12份、对叶草21份、千金藤9份、金线吊乌龟21份、地不容9份、粪箕笃19份、粉防己17份、北马兜铃26份、拳参7份、老鹳草12份、瓣蕊唐松草根6份。
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可达到99%以上,治愈率可达到85%以上。
患者:治疗吸收不良性腹泻15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82例,年龄2岁-70岁,病程6天-1年,疗程15天-3个月;
治疗时,每天午饭和晚饭前服用本发明中药按常规方法熬制成的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