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68475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9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5677.1

申请日:

2014.08.07

公开号:

CN104192808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1B 13/11申请公布日:201412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13/11申请日:20140807|||公开

IPC分类号:

C01B13/11

主分类号:

C01B13/11

申请人:

张家港市驭动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敏东

地址:

215632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封庄村张家港市驭动机械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黄春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分隔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回水口和进水口;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内管壁之间有放电间隙。本发明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放电室的运行电压并且不会在臭氧放电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

权利要求书

1.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通过透明玻璃管与第三密闭空腔相连通。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明玻璃管管壁厚度为3.5~4.5mm。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

说明书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由于臭氧具有易于分解和难以储存的特点,因而通常在使用臭氧的场所一般都设置有臭氧发生器,从而能够现场制取并现场使用。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为臭氧发生器的核心结构,其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的运行效率及可靠性。
目前常见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通过臭氧放电管相连通,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不锈钢管,在不锈钢管内绝缘设置有表层涂覆有陶瓷粉涂层的铁棒,铁棒与高压源相导通。工作时,铁棒为一个工作电极,不锈钢管和冷却水为一个接地电极,陶瓷粉涂层为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空气连续从进气口进入臭氧放电管中,并在高压作用下分解产生臭氧,臭氧从排气口输出;同时,冷却水连续从进水口进入第二密闭空腔中并从排水口排出,从而对臭氧放电管进行冷却。
上述结构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陶瓷粉涂层的制作要求非常高,在陶瓷粉涂层中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如果陶瓷粉涂层中含有杂质,很容易导致臭氧放电管被击穿;(2)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陶瓷粉涂层厚度越厚,则臭氧放电管能承受的电压就越高,电压越高,则产生的臭氧的产率也会越高,而铁棒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铁棒和陶瓷粉涂层受热膨胀,但是由于陶瓷粉涂层和铁棒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如若陶瓷粉涂层的厚度过厚很容易导致陶瓷粉涂层胀裂,从而使臭氧放电管被击穿,因而陶瓷粉涂层的厚度只能控制在0.5~1mm范围内,使得放电室最大只能承受3~5KV的运行电压,因而臭氧的产率比较低;(3)冷却水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微生物,而吸收了臭氧放电管热量的冷却水的温度非常适宜于微生物的繁殖,因而水中的微生物会吸附在不锈钢管外管壁上大量繁殖,在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同时还会有大量的微生物死亡,死亡的微生物会与水中的杂质结合形成附着在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水垢,水垢会阻挡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使得臭氧放电管的冷却效果逐渐变差,从而导致臭氧受高温影响而边产生边分解,大大降低了臭氧的产率以及臭氧的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大提高放电室的运行电压从而提高臭氧产率,并且不会在臭氧放电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通过透明玻璃管与第三密闭空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前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中,透明玻璃管管壁厚度为3.5~4.5mm。
进一步地,前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中,进水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透明玻璃管的管壁厚度能够做厚到3.5~4.5mm,从而提高了放电室承受的运行电压,放电室能够承受15KV左右的运行电压,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产率;此外,钛合金棒在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紫外线,紫外线能够穿透透明玻璃管将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杀死,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有效避免了水垢的产生,这样就不会阻挡冷却水吸收臭氧放电管中的热量,因而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效果好,避免了臭氧因高温而发生分解现象,臭氧的产率和浓度都比较高,经测算比相同尺寸的普通臭氧放电管产生的臭氧的产率提高了至少一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1,在放电室壳体1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7,二块密封板7将放电室壳体1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2、第二密闭空腔3和第三密闭空腔4,在第二密闭空腔3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实际工作中臭氧放电管的数量设置根据臭氧发生器的规格而设定,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7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2和4中,在第一密闭空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52,在第三密闭空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51,在第二密闭空腔3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61和回水口62,进水口61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51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9,在透明玻璃管9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10,钛合金棒10与透明玻璃管9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2和第三密闭空腔4通过透明玻璃管9相连通。本实施例中,透明玻璃管9的管壁厚度为3.5~4.5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钛合金棒10为一个工作电极,冷却水为一个接地电极,透明玻璃管9为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启动高压源并打开第一、第二控制阀,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连续从进气口51进入第三密闭空腔4中,并从伸入第三密闭空腔4的玻璃管9管口进入玻璃管9中,进入玻璃管9中的压缩空气在钛合金棒10高压放电的作用下产生臭氧、热量和紫外线,产生的臭氧进入到第一密闭空腔2中,并通过排气口52输出。在产生臭氧的同时,冷却水连续从进水口61进入第二密闭空腔3中对臭氧放电管进行冷却,吸收热量的冷却水从回水口62排出。
本发明的优点是: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透明玻璃管9的管壁厚度能够做到3.5~4.5mm,从而提高了放电室承受的运行电压,放电室能够承受15KV左右的运行电压,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产率;此外,钛合金棒10在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紫外线,紫外线能够穿透透明玻璃管9将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杀死,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有效避免了水垢的产生,这样就不会有水垢来阻挡冷却水吸收臭氧放电管中的热量,因而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效果始终很好,避免了臭氧因高温而发生分解现象,臭氧的产率和浓度都比较高,经测算比相同尺寸的普通臭氧放电管产生的臭氧的产率提高了至少一倍。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280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2808A21申请号201410385677122申请日20140807C01B13/1120060171申请人张家港市驭动机械有限公司地址215632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封庄村张家港市驭动机械有限公司72发明人陈敏东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代理人黄春松54发明名称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分隔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

2、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回水口和进水口;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内管壁之间有放电间隙。本发明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放电室的运行电压并且不会在臭氧放电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2808ACN104192808A1/1页21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

3、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通过透明玻璃管与第三密闭空腔相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1所。

4、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明玻璃管管壁厚度为3545MM。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权利要求书CN104192808A1/3页3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背景技术0002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由于臭氧具有易于分解和难以储存的特点,因而通常在使用臭氧的场所一般都设置有臭氧发生器,从而能够现场制取并现场使用。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为臭氧发生器的核心结构,其直接影响臭氧发生器的运行效率及。

5、可靠性。0003目前常见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上的通孔后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一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通过臭氧放电管相连通,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不锈钢管,在不锈钢管内绝缘设置有表层涂覆有陶瓷粉涂层的铁棒,铁棒与高压源相。

6、导通。工作时,铁棒为一个工作电极,不锈钢管和冷却水为一个接地电极,陶瓷粉涂层为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空气连续从进气口进入臭氧放电管中,并在高压作用下分解产生臭氧,臭氧从排气口输出;同时,冷却水连续从进水口进入第二密闭空腔中并从排水口排出,从而对臭氧放电管进行冷却。0004上述结构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陶瓷粉涂层的制作要求非常高,在陶瓷粉涂层中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如果陶瓷粉涂层中含有杂质,很容易导致臭氧放电管被击穿;(2)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陶瓷粉涂层厚度越厚,则臭氧放电管能承受的电压就越高,电压越高,则产生的臭氧的产率也会越高,而铁棒高压放。

7、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铁棒和陶瓷粉涂层受热膨胀,但是由于陶瓷粉涂层和铁棒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如若陶瓷粉涂层的厚度过厚很容易导致陶瓷粉涂层胀裂,从而使臭氧放电管被击穿,因而陶瓷粉涂层的厚度只能控制在051MM范围内,使得放电室最大只能承受35KV的运行电压,因而臭氧的产率比较低;(3)冷却水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微生物,而吸收了臭氧放电管热量的冷却水的温度非常适宜于微生物的繁殖,因而水中的微生物会吸附在不锈钢管外管壁上大量繁殖,在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同时还会有大量的微生物死亡,死亡的微生物会与水中的杂质结合形成附着在不锈钢管外管壁上的水垢,水垢会阻挡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使得臭氧放电管的。

8、冷却效果逐渐变差,从而导致臭氧受高温影响而边产生边分解,大大降低了臭氧的产率以及臭氧的浓度。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大提高放电室的运行电压从而提高说明书CN104192808A2/3页4臭氧产率,并且不会在臭氧放电管的外管壁形成水垢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在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二块密封板将放电室壳体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第二密闭空腔和第三密闭空腔,在第二密闭空腔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

9、板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中,在第一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第三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在第二密闭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在透明玻璃管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钛合金棒与透明玻璃管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通过透明玻璃管与第三密闭空腔相连通。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中,透明玻璃管管壁厚度为3545MM。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其中,进水口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透。

10、明玻璃管的管壁厚度能够做厚到3545MM,从而提高了放电室承受的运行电压,放电室能够承受15KV左右的运行电压,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产率;此外,钛合金棒在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紫外线,紫外线能够穿透透明玻璃管将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杀死,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有效避免了水垢的产生,这样就不会阻挡冷却水吸收臭氧放电管中的热量,因而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效果好,避免了臭氧因高温而发生分解现象,臭氧的产率和浓度都比较高,经测算比相同尺寸的普通臭氧放电管产生的臭氧的产率提高了至少一倍。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

11、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2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中的放电室结构,包括放电室壳体1,在放电室壳体1的空腔中设置二块密封板7,二块密封板7将放电室壳体1的空腔依次分隔成三个密闭空腔第一密闭空腔2、第二密闭空腔3和第三密闭空腔4,在第二密闭空腔3中设置有若干平行设置的臭氧放电管,实际工作中臭氧放电管的数量设置根据臭氧发生器的规格而设定,各臭氧放电管的两端均分别密封穿过二个密封板7上的通孔后分别伸入第一、第三密闭空腔2和4中,在第一密闭空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52,在第三密闭空腔4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51,在第二密闭空腔3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冷却水进出的进水口61和回。

12、水口62,进水口61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水源相连通,进气口51通过第二控制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所述的臭氧放电管包括中空的透明玻璃管9,在透明玻璃管9内设置有能与高压源相导通的钛合金棒10,钛合金棒10与透明玻璃管9的内管壁之间留有放电间隙。第一密闭空腔2和第三密闭空腔4通过透明玻璃管9相连通。本实施例中,透明玻璃管9的管壁厚度为3545MM。说明书CN104192808A3/3页5001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钛合金棒10为一个工作电极,冷却水为一个接地电极,透明玻璃管9为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启动高压源并打开第一、第二控制阀,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连续从进气口51进入第三密闭空腔4中,。

13、并从伸入第三密闭空腔4的玻璃管9管口进入玻璃管9中,进入玻璃管9中的压缩空气在钛合金棒10高压放电的作用下产生臭氧、热量和紫外线,产生的臭氧进入到第一密闭空腔2中,并通过排气口52输出。在产生臭氧的同时,冷却水连续从进水口61进入第二密闭空腔3中对臭氧放电管进行冷却,吸收热量的冷却水从回水口62排出。0014本发明的优点是介于工作电极和接地电极之间的绝缘体透明玻璃管9的管壁厚度能够做到3545MM,从而提高了放电室承受的运行电压,放电室能够承受15KV左右的运行电压,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产率;此外,钛合金棒10在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同时还会产生紫外线,紫外线能够穿透透明玻璃管9将冷却水中的微生物杀死,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有效避免了水垢的产生,这样就不会有水垢来阻挡冷却水吸收臭氧放电管中的热量,因而冷却水对臭氧放电管的冷却效果始终很好,避免了臭氧因高温而发生分解现象,臭氧的产率和浓度都比较高,经测算比相同尺寸的普通臭氧放电管产生的臭氧的产率提高了至少一倍。说明书CN104192808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9280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