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胡椒组合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香胡椒组合药物.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87208.1 (22)申请日 2016.08.24 (71)申请人 李小群 地址 54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 区西园巷40号八步技术开发研究所 (72)发明人 李小群 李敬文 严亚木 (51)Int.Cl. A61K 36/8888(2006.01) A61K 47/46(2006.01) A61P 11/00(2006.01) A61P 31/16(2006.01) (54)发明名称 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57)摘要 本发明的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其特征。
2、在于: 以重量计, 由丁香40-50克, 木香40-50克, 胡椒 20-25克, 连翘40-50克、 青蒿40-50克、 板蓝根40- 50克、 大青叶40-50克、 香薷20-25克, 银花20-25 克, 杏仁20-25克, 厚朴20-25克, 淡豆豉20-25克, 薄荷20-25克, 野菊20-25克, 半夏20-25克, 桔梗 20-25克; 粉碎, 包装, 即得产品; 其具有原料易 得, 成本低, 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138552 A 2016.11.23 CN 106138552 A 1.一种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计, 。
3、由丁香40-50克, 木香40-50克, 胡椒 20-25克, 连翘40-50克、 青蒿40-50克、 板蓝根40-50克、 大青叶40-50克、 香薷20-25克, 银花 20-25克, 杏仁20-25克, 厚朴20-25克, 淡豆豉20-25克, 薄荷20-25克, 野菊20-25克, 半夏20- 25克, 桔梗20-25克; 粉碎, 包装, 即得产品。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138552 A 2 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 特别涉及一种中药冲剂。 背景技术 000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也是一。
4、种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 传播。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急起高热、 全身疼痛、 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般秋冬季节 是其高发期, 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单纯型流感, 常突然起病, 畏寒高热, 体 温可达3940, 多伴头痛、 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极度乏力、 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 喉痛、 干咳, 可有鼻塞、 流涕、 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 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出一种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0004 本发明的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计, 由丁。
5、香40-50克, 木香40-50 克, 胡椒20-25克, 连翘40-50克、 青蒿40-50克、 板蓝根40-50克、 大青叶40-50克、 香薷20-25 克, 银花20-25克, 杏仁20-25克, 厚朴20-25克, 淡豆豉20-25克, 薄荷20-25克, 野菊20-25克, 半夏20-25克, 桔梗20-25克; 粉碎, 包装, 即得产品。 0005 功能主治: 主治流行性感冒。 0006 包装: 可为每小袋30g或每袋500克-1000克规格。 0007 用法: 将药粉30g倒入电热杯, 加水200ml沸后30-40分钟, 取液使用; 可加少许蜂蜜 饮服。 1天3-4次。 000。
6、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其具有原料易得, 成本低, 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试验和临床试验情况,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0 实施例 0011 本发明的木香胡椒组合药物,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计, 由丁香40-50克, 木香40-50 克, 胡椒20-25克, 连翘40-50克、 青蒿40-50克、 板蓝根40-50克、 大青叶40-50克、 香薷20-25 克, 银花20-25克, 杏仁20-25克, 厚朴20-25克, 淡豆豉20-25克, 薄荷20-25克, 野菊20-25克, 半夏20-25克, 桔梗20-25克; 粉碎, 包装,。
7、 即得产品。 0012 功能主治: 主治流行性感冒。 0013 包装: 可为每小袋30g或每袋500克-1000克规格。 0014 用法: 将药粉30g倒入电热杯, 加水200ml沸后30-40分钟, 取液使用; 可加少许蜂蜜 饮服。 1天3-4次。 0015 病例验证: 用此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 均获治愈。 平均退热时间为1.57天, 自 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4天。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138552 A 3 0016 典型病例: 0017 陈某, 男, 13岁。 因持续高热1天, 抽搐昏厥2次住院, a用青霉素、 丁卡、 地塞米松输 液治疗, 每次输液后休温降至正。
8、常, 第2天又高热抽搐, 如此反复1周。 改用本发明此方治疗; 7天后痊愈。 0018 蔡某, 男, 39岁, 急起高热、 全身疼痛、 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用本发明此方 治疗; 服药3日后, 诸症皆愈。 0019 刘某, 女, 25岁。 常突然起病, 畏寒高热, 体温可达3940, 多伴头痛、 全身肌肉 关节酸痛、 极度乏力、 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用本发明此方治疗; 服药, 3日后, 痊愈。 0020 林某, 女, 患儿16岁。 咽喉痛、 干咳, 可有鼻塞、 流涕、 胸骨不适, 颜面潮红, 眼结膜外 眦轻度充血, 用本发明此方治疗; 服药7日后, 即愈。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138552 A 4 。